第二讲诗歌鉴赏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54.50 KB
- 文档页数:25
诗歌鉴赏方法很多人在看古诗词时,有时觉得某首诗词很好,但真要其说出个所以然,却觉得无从下手。
诗歌鉴赏对有一定文学积累的人来说有时就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感性的理解,这固然和缺乏积累有关,但欣赏诗歌也就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诗歌鉴赏方法,欢迎来参考!一、诗歌鉴赏有规律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诗歌创作的过程决定的。
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图景相结合,然后将其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由此,我们进行诗歌欣赏就应由语言入手。
言为心声,作家赖语言将自己的情思输入作品,读者赖语言从作品中挖掘作家的情思,这就就是刘勰说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
有了语言文字的依托才能联想、想象,体会作品就容易多了。
因此,诗歌欣赏的第一步就是揣摩语言,尤其要对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以及比喻句加以注意。
接下来,要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中描绘的画面再现和补充出来,获得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如临其境。
再结合创作背景领会画面背后无限深远的意蕴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进入诗的意境。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分别描绘了“赤壁江山图”和“赤壁豪杰图”。
要想准确再现作者描绘的图景,必须揣摩诗人描写意象时使用的词语。
上阕中的“乱”、“穿”体现了山崖的不平、险峻、直插云霄;“惊”写出了波涛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千堆雪”就是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江水拍打江岸后飞溅起的.浪花的颜色和形态。
在对这些词语揣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调动感情,眼前会呈现这样一幅图景:长江汹涌奔腾,山崖陡峭,散乱地直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同样,下阕可以通过对“羽扇纶巾”、“谈笑”、“樯橹灰飞烟灭”等词句的揣摩展开想象,在眼前展现出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的强敌的画面。
再联想苏轼当年四十七、被贬黄州的境遇,就不难体会出,他称颂周瑜,意在抒发自己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情。
第2讲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2016年高考天津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
从最近几年高考来看,炼字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分值在4—8分,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可单独设题也可将对炼字的考查渗透在赏析诗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等考点之中,体现出一种综合命题趋势。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
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题型可分为:炼字题和语言风格题。
一、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音词、表颜色的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词性效果例句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王之涣)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数量词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小园赋》庚信)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齐己)炼字的题目的分析主要从诗歌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也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分析此字在这四个方面的作用,一般“炼意”是必不可少的,其它三个方面适当考虑。
二、语言风格主要有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炼字】例1:(2016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第二讲:诗歌鉴赏难点突破(一)复习:一、毕淑敏美句积累(6分19秒)二、教育主题议论文范文(8分32秒)本节课内容提要:一、战争与和平类作文(书信万能模板)14分30秒二、诗歌鉴赏修辞手法题满分技巧(2)56分21秒复习:一、毕淑敏美句背诵<必背>★★★★★1、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写奋斗>2、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3、告诉缺水的人哪里有水源,告诉寒冷的人哪里有篝火,告诉生病的人哪里有药草,告诉饥饿的人哪里有野果,这些都是天下最好的礼物。
二、复习教育主题范文石家庄二中高三联考第五期作文材料(60分)最近一条网传消息刷爆微博:11月20日,温州某中学在高一家长会上,给中考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发放800万奖学金。
该消息引来网友热评。
有的网友觉得,学校行为确实在大大鼓励学生起到好的作用;也有人认为,学校的做法欠妥,“每次考试都要想着为了钱,能不不要这么功利”“一边提倡素质教育,一边又大搞成绩奖励,这到底是什么教育”。
对于该事件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仔细观察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中有双方观点,即赞同和不赞同。
虽有两个观点,简单思考不难得知,第一个观点太过功利,欠妥,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所以一定不能写,不过此观点可以放在倒数第二段进行辨证反思。
<三论六段:每个分论点放在每段第一句>提纲★★★★中心论点:反对巨额奖学金——《莫忘己乃传灯人》1.巨额奖学金于学校,易使其忘记立校之根基——梅贻琦2.巨额奖学金于学生,易使其忘记求学之初心——论语,西南联大3.辩证反思:可以奖励,注意方式——雅斯贝尔斯(注意:1.此篇为教育话题高能范文,要背会所有的黑体字。
2.开头的“十六字引入”一定要背会并熟练使用,注意两处波浪线的首尾呼应,熟记这种格式,高分作文的杀手锏!3.诗词结尾,照应题目,精炼,文采斐然,点睛之笔。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一)读懂内容一、看题目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2、看作者——向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二、看意象炼字——意象表达出的情感,炼字体现出的好处1、看意象——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①意象的效果——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②判断意象的象征义——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2、看炼字关键词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活形象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三、看语句表达——颠倒语序、省略句子成分——更准确读懂内容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四、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二)划定类型一、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诗歌类型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抒怀诗叙议结合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1、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书法的语句中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态。
3、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景的鉴赏应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④语言运用上既要学会欣赏雄浑壮丽的景象,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
诗歌鉴赏技巧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对于诗歌的鉴赏,我们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美。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鉴赏的技巧,帮助读者在阅读诗歌时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艺术之美。
一、理解诗歌的结构在阅读一首诗歌时,首先要理解其结构。
诗歌通常由若干行组成,每行称为一句或一节。
诗歌的韵律和押韵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注意观察诗歌中的押韵和韵律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感。
二、研究诗歌的意象诗歌通常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是一种生动而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注意揣摩诗歌中所运用的意象,倾听其中所隐藏的情感和意义。
三、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来增强表达的魅力和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
通过分析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欣赏的深度。
四、审视诗歌的主题诗歌的主题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仔细理解和把握其中的主题。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所要传达的观点。
理解诗歌的主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五、体验诗歌的情感诗歌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韵律和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尝试将自己代入到诗歌中所描绘的情境和意象中,体验其中的美感和内涵,让诗歌的情感与我们自己的情感相互交融。
六、对比和比较不同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比和比较不同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首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不同的诗人、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影响诗歌的创作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比不同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诗歌是一种美的表达方式,通过诗歌的鉴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的艺术之美。
诗歌鉴赏方法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要想深入理解诗歌,就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诗歌鉴赏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诗歌作品。
首先,要注重诗歌的语言表达。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仔细品味诗歌中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还要留心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这些都是诗歌表达深层意义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关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是以音韵为基础的文学形式,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留意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来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体会诗歌所蕴含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格律和韵部,了解诗歌的形式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此外,要考虑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环境。
诗歌往往受到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要注重诗歌的整体感受。
诗歌是一种综合艺术,要想全面理解诗歌,就需要从整体上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通过整体阅读和体验诗歌作品,来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从而更好地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总之,诗歌鉴赏是一项需要细心品味和感悟的艺术活动。
通过注重诗歌的语言表达、节奏和韵律、作者背景以及整体感受,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作品,从而提升诗歌鉴赏的水平和境界。
希望大家在欣赏诗歌作品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体验诗歌所带来的美好和感动。
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①,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②,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③,敞裘犹带帝京尘④。
交游落落俱星散⑤,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参考答案】12.(6分)(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作者简介】张弼(生卒不详),字舜元,莆田仙游人。
曾授福州司户参军,充泉州教授,未赴任而卒。
著有《葆光易解》十卷,已佚。
【补充注释】(1)‚扬子‛句:扬子津,为古津渡名,在江苏江都县南,有扬子桥,自古为江滨津要处。
几问津,几次求渡。
逗‚下风波‛句。
(2)‚西飞‛句:喻夕阳易逝,岁月催人。
(3)‚孤枕‛句,指在旅途中。
(4)‚敝裘‛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元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作缁‛句意。
(5)‚交游‛句:与第四句‚南去青山冷笑人‛【说明】李东阳《丽堂诗话》云:‚张东海汝弼草书名一世,诗亦清健有风致。
如,如下第诗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则此诗原为下第后作,故多感慨语。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参考答案】14.(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第二讲古诗赏析——分析手法技巧【学习目标】明确试卷中古诗赏析常见的典型考点,熟悉常考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
注重分析古诗常见的手法特点及作用,提高学生古诗鉴赏的能力。
【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准确指出诗句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合作探究】(1)新知探究分析诗歌的手法技巧,首先要熟悉一些常见诗歌手法的特点或作用,然后才能根据具体诗句找准赏析点。
下面对这些常见诗歌手法的特点或其作用逐一介绍。
1.借景抒情手法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借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来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种手法的特点是景中蕴情,景为情设。
2.情景交融手法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中,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了诗人无尽的惜别和思念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这种手法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3.托物言志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表面上赞美石灰的坚韧品性,如果联想到于谦清正为官、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一生,你便会感到石灰分明象征着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
诗人正是托石灰这种物来说自己的高尚情操。
这种手法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内涵深广。
4.反衬手法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便运用了反衬手法。
这种手法的特点是用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事物的特点突出。
又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5.虚实结合手法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便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
诗人病卧孤村,雨夜听窗外风吹雨打是实写,深夜梦见铁马冰河,为国奋战疆场是虚写。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把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1. 引言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各种形象的言语组织和韵律的表达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正确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诗歌作品。
2. 了解背景知识在开始鉴赏一首诗之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诗人的生平、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人写作的意图以及诗歌中的隐含意义。
3. 确定诗歌主题诗歌的主题是诗歌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在鉴赏一首诗之前,我们需要确定诗歌的主题。
通过观察诗歌的标题、内容和表达手法,我们可以迅速概括出诗歌的主题。
有时候诗歌的主题并不明显,需要我们通过对诗歌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来找出。
4. 分析诗歌结构诗歌的结构是指诗歌的形式组织,通常包括句子、词句、韵律和格律等方面。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韵律美和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诗歌结构分为自由体和固定体两种。
自由体诗歌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律,而固定体诗歌则有明确的韵律和格律。
5. 解读诗歌语言诗歌是一种言语艺术,在诗歌中使用的语言非常关键。
鉴赏诗歌的时候,我们需要仔细解读诗歌中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和修辞表达。
这包括隐喻、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语言手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6. 感知诗歌情感诗歌是通过语言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通过倾听诗歌的节奏、词句和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触和共鸣来理解诗歌中所传递的情感。
7. 比较不同诗歌作品通过比较不同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美和多样性。
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相似主题或形式的诗歌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每首诗歌的独特之处以及不同诗歌作品的共同之处。
8. 体验诗歌作品最后,鉴赏诗歌应该是一种体验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