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深圳光明新城总体规划方案 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36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创新型综合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大都会。
二、城市职能1.国家经济特区,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深港共建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地。
三、城市发展总目标1.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2.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城市。
3.依托华南,立足珠三角,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构建世界级都市区。
四、城市发展分目标1.区域协作——提升城市的国际和区域地位提高深圳国际化水平,加强深港合作,加强与珠三角及内地城市的联系,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合作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经济转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继续强化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社会和谐——推动城市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居住条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社会民生。
4.生态保护——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洋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并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
经济转型政策:一、继续强化支柱产业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制定重点产业发展目录,提高支柱产业增加值比重。
制定鼓励支柱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用地政策,优先保障支柱产业用地需求。
建设总部基地、专业化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地,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2.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鼓励自主创新研发,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概述光明新区位于深圳市北部,是深圳市新开发的城市新区。
该区域的规划要点是建设创新型产业园区、城市客厅和生态优先区域。
同时,该区域也将同时发展商业、住宅区、文化娱乐、旅游等配套设施,致力于打造一座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
发展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的规划要点,光明新区将着力发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创新型产业。
同时,该区域将通过完善公共设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方式来优化城市空间和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
光明新区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城市建设规模、经济实力、社会文化影响力等各方面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城市。
规划布局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光明新区在规划布局方面提出了以下目标:产业布局光明新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信息技术产业园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和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园区以电子信息、智能硬件、互联网等为主,生命健康产业园区以医药、医疗器械、生物科技等为主,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以文化创意、数字娱乐等为主。
住宅区光明新区的住宅区目标数量为40万人口,分为市民居住区和新市民居住区,其中新市民居住区将主要分布于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周边。
商业区光明新区的商业区主要分为五个部分:A、B、C、D、E五个区域。
其中,A区位于园区中心,将打造成为兼具商业、休闲、文化、娱乐等多重功能的综合商业区。
B、C、D、E四个区域则分别定位为社区购物、主题商街、百货购物和五星酒店等区域。
文化娱乐区光明新区的文化娱乐区将围绕电影、演艺、博物馆、艺术等方面展开,目标为打造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娱乐中心。
生态景观区光明新区的生态景观区主要包括综合生态保护区和文化生态景观区。
其中,综合生态保护区为该区域的“生命绿色屏障”,主要分布在园区北部和西部,目标是保护该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文化生态景观区则分布于生态保护区的周边,是该区域的文化绿肺,目标是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体育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
低碳生态城光明新区是新旧城市并存的区域,这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很具代表性。
光明新区的“绿色城市”建设将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她并不依赖于新理念、新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是通过观念的变化,以规划管理部门与地方行政部门的协同工作,引导市场,影响市民,向着环境更友好、资源更集约、可持续繁荣的方向改善现状、转型提升。
从这个角度判断,光明绿色城市实践对全国同类城市发展将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回顾过去3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成长为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书写了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此同时,深圳始终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不断探索生态城市的实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建成了比较良好的城市环境,并获得了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以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环境500佳”称号,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双重成就。
根据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报深圳光明新区生态城市规划实践告,深圳城市竞争力已连续3年位列内地城市第一。
在快速发展压力下,深圳同样遭受了土地、能源、资源、人口的多重压力。
2005年,深圳以科学发展观为抓手,果断提出“效益深圳”的转型战略,以资源节约、再生循环为重心,积极推行交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用地模式转型,成为国内较早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 深圳市规划局 王 唐绍杰 张一成荣凡■深圳光明新区现状2007年,为缓解特区内的发展压力,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深圳提出光明新城、大运新城、龙华新城和坪山新城“四大新城”发展计划。
其中,光明新城以光明高新区为依托,定位为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总结过往发展经验和教训,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议,在光明新城基础上成立光明新区,以行政机制、管理模式的创新,扩大新城辐射带动能力,协调区域发展,探索转型期城市化的更优规划建设模式,并对其他新城、其他地区发展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府〔2009〕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一月十二日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推进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依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深发〔2008〕8号)和市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的通知》(深府〔2008〕201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围绕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所确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方式,广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创新。
二、实施原则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统揽全局的力度,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切实保障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明确责任,监督考核。
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责落实分工,各牵头单位分头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将创新型城市建设年度工作纳入各部门领导的任期责任制中,进行年度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审计,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和评议作用。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作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承担着先试先行的历史使命,必须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坚持全面创新的理念,突出深圳特色,积极探索新时期城市创新发展道路。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1000字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2008~2020年)是广东省深圳市政府为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制定的一份长期规划。
该规划将深圳市的光明新区规划为一个综合性城市,涵盖了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环保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
一、城市建设方面: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方面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化、艺术化、经济化的城市。
规划中规定了城市各个区域的用地性质和用途,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科技创新区、文化娱乐区等多样化的区域,保证城市发展的多元性和均衡性。
二、交通规划方面: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在交通规划方面的目标是使城市交通系统更加完善、高效和环保。
规划中提出了将主干道打造为轨道交通和公交交通两大快速通道,完善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同时优化与外部城市的联通性,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和快捷。
三、环保规划方面: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还注重环保规划,规划中提出要把保护环境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优化资源利用,实现绿色发展。
规划中还强调要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提高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确保城市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四、产业发展方面: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要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注重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土企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规划中还提出鼓励创新创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了城市人口增长和发展需要的多方面因素,通过综合性规划和全面性安排来保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高质量和全面性,进一步促进了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