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2平抛运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5
平抛运动
一、选择题(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6~8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游乐场内两支玩具枪在同一位置先后沿水平方向各射出一颗子弹,打在远处的同一个靶上,A为甲枪子弹留下的弹孔,B为乙枪子弹留下的弹孔,两弹孔在竖直方向上相距高度为h,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关于两枪射出的子弹初速度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枪射出的子弹初速度较大
B.乙枪射出的子弹初速度较大
C.甲、乙两枪射出的子弹初速度一样大
D.无法比较甲、乙两枪射出的子弹初速度的大小
解析:平抛运动的高度决定时间,由h=12gt2知,乙的运动时间大于甲的运动时间,水平位移相等,根据v0=xt知,甲枪射出的子弹初速度较大.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2.
如图所示,P是水平地面上的一点,A、B、C、D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且AB=BC=CD.从A、B、C三点分别水平抛出一个物体,这三个物体都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则三个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之比vAvBvC为( )
A.2:3:6 B.:2:3
C.::3 D.::1
解析: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竖直方向上:h=12gt2,水平方向上:x=v0t,两式联立解得v0=xg2h,知v0∝1h.由于hA=3h,hB=2h,hC=h,代入上式可知选项A正确.
答案:A
3.
如图所示是倾角为45°的斜坡,在斜坡底端P点正上方某一位置Q处以速度v0水平向左抛出一个小球,小球恰好能垂直落在斜坡上,运动时间为t1.小球B从同一点Q处自由下落,下落至P点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t1:t2等于( )
A.:2 B.:2
C.:3 D.:3
解析:
小球垂直打在斜坡上,将该速度进行分解,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v0=gt1,小球的水平位移x=v0t1,竖直位移h1=12gt21;对小球B,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h2=12gt22;又x=h2-h1,整理可得t1t2=13,选项D正确.
答案:D
4.
如图所示,B为竖直圆轨道的左端点,它和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一小球在圆轨道左侧的A点以速度v0平抛,恰好沿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
A.v20tanαg B.2v20tanαg
C.v20gtanα D.2v20gtanα
解析:由小球恰好沿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轨道可知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由tanα=gtv0,x=v0t,联立解得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v20tanαg,选项A正确.
答案:A
5.(2017·东北师大附中一模)
如图所示,蜘蛛在地面与竖直墙壁之间结网,蛛丝AB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为45°,A点到地面的距离为1 m.已知重力加速度取10 m/s2,空气的阻力不计,若蜘蛛从竖直墙上距地面0.8 m的C点以水平速度v0跳出,要到达蛛丝,水平速度v0至少为( )
A.1 m/s B.2 m/s
C.2.5 m/s D.5 m/s
解析:
蜘蛛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AC之间的距离为1 m-0.8 m=0.2 m,由图可知
x=y+0.2 m①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x=v0t②
y=12gt2③
且由几何关系知,蜘蛛在即将到达蛛丝时速度与网平行,水平速度最小,有gtv0=tan45°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v0=2 m/s,故B正确.
答案:B
6.
(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某点先后将同一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均落在斜面上,当抛出的速度为v1时,小球到达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α1;当抛出速度为v2时,小球到达斜面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α2,则( )
A.当v1>v2时,α1>α2
B.当v1>v2时,α1<α2
C.无论v1、v2关系如何,均有α1=α2
D.α1、α2的大小与斜面的倾角θ有关
解析:从斜面上抛出,又落到斜面上,设位移偏向角为θ,速度偏向角为φ,根据速度偏向角和位移偏向角的关系tanφ=2tanθ,故无论v1、v2关系如何,一定有φ相等,根据α=φ-θ,均有α1=α2,且大小与斜面倾角θ有关,选项A、B错误,C、D正确.
答案:CD
7.
如图所示,相距l的两小球A、B位于同一高度h(l、h均为定值).将A向B水平抛出的同时,B自由下落.A、B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
A.A、B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A的初速度
B.A、B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相碰,此后也可能会相碰
C.A、B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
D.A、B一定能相碰
解析:A、B两球在第一次落地前竖直方向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若在落地时相遇,此时A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0=lt,h=12gt2,则v0=lg2h,只要A的水平初速度大于v0,A、B两球就可在第一次落地前相碰,A正确;若A、B在第一次落地前不能相碰,则落地反弹后的过程中,由于A向右的水平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当A的水平位移为l时,即在t=lv0时,A、B一定相碰,在t=lv0时,A、B可能在最高点,也可能在竖直高度h中的任何位置,所以B、C错误,D正确.
答案:AD
8.
饲养员在池塘边堤坝边缘A处以水平速度v0往鱼池中抛掷鱼饵颗粒.堤坝截面倾角为53°.坝顶离水面的高度为5 m,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sin53°=0.8,cos53°=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平抛初速度v0=5 m/s,则鱼铒颗粒不会落在斜面上
B.若鱼铒颗粒能落入水中,平抛初速度v0越大,落水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
C.若鱼铒颗粒能落入水中,平抛初速度v0越大,从抛出到落水所用的时间越长
D.若鱼铒不能落入水中,平抛初速度v0越大,落到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越小
解析:颗粒落地时间t=2hg=2×510 s=1 s,刚好落到水面时的水平速度为v=xt=5×341 m/s=3.75 m/s<5 m/s,当平抛初速度v0=5 m/s时,鱼铒颗粒不会落在斜面上,A正确;由于落到水面的竖直速度vy=gt=10 m/s,平抛初速度越大,落水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B正确;鱼铒颗粒抛出时的高度一定,落水时间一定,与初速度v0无关,C错误;设颗粒落到斜面上时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α=53°,tanα=yx=12vytv0t=vy2v0,即vyv0=2tan53°,可见,落到斜面上的颗粒速度与水平面夹角是常数,即与斜面夹角也为常数,D错误.
答案:AB
二、非选择题
9.
如图所示,质量m=2.0 kg的木块静止在高h=1.8 m的水平台上,木块距平台右边缘7.75 m,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用F=20 N的水平拉力拉动木块,木块向右运动x1=4.0 m时撤去F.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F作用于木块的时间.
(2)木块离开平台时的速度.
(3)木块落地时距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
解析:(1)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f=ma
由竖直方向平衡得mg-FN=0
摩擦力Ff=μFN
由运动学公式有x1=12at2
代入数据得a=8.0 m/s2,t=1.0 s
(2)设木块离开平台时的速度为v,拉力F撤去时木块只受摩擦力作用,加速度
a1=Ffm=μg=2 m/s2
速度v1=at=8 m/s
则由运动学公式有v21-v2=2a1x2
其中x2=7.75 m-4 m=3.75 m
代入数据得v=7.0 m/s (3)设木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落地时距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为x′,根据运动学公式h=12gt′2,x′=vt′
代入数据解得x′=4.2 m.
答案:(1)1.0 s (2)7.0 m/s (3)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