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走向操场(2+2文字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35.78 KB
- 文档页数:17
让孩子们走向操场(2+2文字总结)
第一篇:让孩子们走向操场(2+2文字总结)
让孩子们走向操场,走向阳光
——重庆市天星桥中学2+2项目实验工作总结
重庆市天星桥中学体育艺术科技工作按照全面推进均衡发展的具体要求,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制定工作目标,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教师的倾力投入下,在全体学生的热情参与下,学校体育艺术科技工作突出了“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切实增强了学生体质,全面提高了学生艺术科技综合素质。
第一、走向操场、走向阳光
1、特色2+2,活力大课间
丰富多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突显我校2+2活动特色。学校大课间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有限场地,进行集中展示、分班展示。内容包括:舞动青春操、自编健美操、竞技健美操、踏板操、往返跑操、长绳等。
2、丰富的活动,魅力的校园
每年的运动会、健美操比赛、初中乒乓球赛、高中男子篮球赛等如期开展。各项比赛中,参赛的运动员积极拼搏、加油的同学们呐喊助威,展示了同学们朝气蓬勃的面貌。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
3、特色健美操,展现精气神
得益于学校浓郁的健美操氛围,我校健美操开展的情况如火如荼,健美操队屡次获得全国市区奖。健美操比赛中同学们着装整齐靓丽,动作干净大方,赢得了阵阵掌声,获得了裁判们的高度评价。充分展示了我校健美操训练水平,展示了我校体艺工作的全面发展和不断提高。
第二、拥抱艺术 拥抱美好
1、成立美术基地
2012年,学校成立了“美术培训基地”,占地近千平方米,在高中每个年级开设美术班。经过一年的学习,高2013级54名美术班同学通过专业本科线46人,本科率85%,给我校本科上线率做出了重大贡献。
2、阳光校园 多彩青春
每一年4月定期开展全校“文艺汇演”、“书画比赛”、社团展示等。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艺术情操。
全校文艺汇演是学生才艺展现的大舞台。经过初赛选拔,进入决赛的班级给全校师生献上了精彩纷呈的:街舞、魔术、萨克斯、电乐队、民族舞、拉丁、竞技操、哑剧、音乐剧……
书法绘画赛分为国画,水粉画,软笔书法,硬笔书法等内容,参赛作品在星光广场统一展出,并由教师评委逐一打分。绘画组参赛作品主题突出,内容表现独特,风格大胆创新,流畅的线条、色彩、水墨,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与理解。书法组参赛作品笔墨酣畅,线条灵动,完美展现了书法的简约、自由与灵动之美。
第二、走进科学 学会创造
1、历史传承 优良传统
中国航母舰载机的总设计师罗阳同志是我校初1966级杰出校友,现在的天中传承着热爱科学的优良校风。
2、刻苦训练 丰硕成果
学校成立的机器人训练队,车航模队等,在经验丰富的科技老师指导下,每天坚持认真训练,获得了众多全国市区科技奖项。
3、独树一帜 成绩优异
在近三年里,我校机器人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
回顾我校体育艺术科技 2+2 活动开展以来,艰辛而有效的发展历程,放眼方兴未艾的活动前景,我们将继续深化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2+2活动,突出特色,强调主动与和谐。我们更有信心奏响以快乐、健康为主旋律,积极向上发展的乐章。
第二篇:《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读书笔记
近日,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感叹于他时刻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感叹于他用整个身心与学生融为一体,感叹于他的生命与使命同行,让自己手足舞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
李镇西老师的一篇随笔《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引起了笔者的共鸣!文中引用了孔子对学生志向的引导颇耐人寻味:一次聊天,当孔子问及学生们的志向时,子路等人踌躇满志地大谈治国安邦的理想,孔子不以为然。孔子的弟子曾点则认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子的意思是说,在暮春三月的时候,穿上春天的服装,相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来。曾子的志向和子路等人比起来,似乎并不崇高,但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孔子的共鸣,孔子情不自禁长叹一声道:“吾与点也!”
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孔子,一个推崇教育和谐的孔子。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孔子的儒家思想贯穿至今,成为很多教育家乃至整个社会加以推崇的学派。但我们同样发现,我们可能还没有完全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而是潜意识地加入了我们不同朝代对人才的要求,致使孔子的思想越来越倾向于我们所希望出现的教育局面。而这个故事却让我们发现,孔子追求地恰恰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美丽画面。想想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光明媚的原野上,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或席地而坐谈经论道,或迎风而跑歌咏舞蹈,他们的歌声在春风和阳光之中流淌,他们的笑声在蓝天和白云之间飘荡……
现如今,我们的孩子生活应该是不单调的,至少比起我们这一代的人,他们身边的资源绝对是丰富的。电视、电脑和书籍让现在的孩子早早地见识到山外的山,人外的人,见识可谓宽广、视野可谓开阔,如果有机会在假期出去游览大好河山时,学生完全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但是现在更多的孩子往往是在家长的意愿下生活,被关在屋子里学这个,学那个,少了很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少了很多和伙伴游戏的机会,少了很多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少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想起自己小时候,生活因没有玩具、没有电视等,恰恰一直在大自然中徜徉。春天,借着割草的时间,我们躺在油菜地里捉迷藏,以致玩到天黑才发现自己的草篮子里只有零星的几把草而已。无奈何,为了不至于挨骂,胡乱的扯上几把嫩草,惶惶然地回去,偷偷地溜进家门。假若父母劳作还没回家,这劫也算过了;反之,一顿臭骂肯定少不了。即使这样,第二天,这帮顽童又会凑在一起,玩磨石子、抛沙包、翻军旗、跳橡皮筋等一些自创的游戏。那时,我们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游戏规则也是几个孩子凑在一起一起决定的。那时,我们游戏的场所不在现在的公园和游乐园,而是身边的大自然。而大自然也给足了我们这帮孩子最富足的一面,让我们的童年在它的怀抱中自由舒畅地呼吸和成长。如今回想起来,所有美的场景都是在大自然中。而笔者不能肯定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回想童年最美的场景也会是在大自然中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们在没有打开书本去按音节读第一个词之前,先读几页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自然这本书。……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聪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诗的创作始于目睹美。大自然的美能锐化知觉,激发创造性思维,使言语为个人体验所充实。”李镇西老师说:“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够让我们的孩子用身心直接阅读大自然这本博大精深的书呢?”
笔者想借着这些教育先行者们的谆谆教导,呼吁我们所有的老师,请让我们的孩子走向大自然吧!只要我们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孩子会因为丰富多彩、一辈子也挖掘不完的大自然而富足一辈子!
第三篇:走向操场,激扬青春
走向操场,青春激扬
----陈荣钦
寒冬已逝,初春即来。万物复苏,青春活力!
在新的一年里,我必须更加地努力,勤奋,脚踏实地,用汗水去浇灌青春的花朵。为此,我觉得制定个人的生活计划与学习计划就显得极为必要与重要,正所谓“凡事不预则废,预则立”。
作为一名团员,我必须要有比较高的思想觉悟,起模范作用,不仅在学习上要积极勤奋,在生活上更是要身体力行,拥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拙见:
第一,走向操场,奏响青春的号角!毛泽东同志有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这新的一学年里,我必须坚持在操场上放飞我的梦想,用汗水践行无悔的青春!!我想,我在走向操场的同时,于我,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也是意志的磨练;与他人,无疑是给他人注入一股正能量,给他人树立了一个榜样,让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真正实现全民健身。
其次,走向操场,亦是对生命的负责。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多的青年成为所谓的宅男宅女,蜗居式的生活习惯是他们的身体素质进入亚健康状态,所以,走向操场,向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说再见吧!让生命体现他最大的价值,让生命在锻炼中得以延伸。最后,我不想做行动的矮子,口号的巨人!!走向操场,激扬青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四篇:走向社会生活的德育 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走向社会生活的德育 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浙江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暨中学共青团工作会议在拱墅召开拱墅区域推进公民教育 班主任梯级培养体系 深化学校“一校一品”战略
来源:杭州日报(2013-12-21)发布日期:2013-12-22浏览次数:
3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三字经大家耳熟能详。细细品味句中之意,可见人的一生,“习”性教化是最重要的。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指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以,小到个人的立身处世,大到社会的和谐幸福,德,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今天,浙江省第十三届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在拱墅区正式召开,全省教育圈的一批“巨头”、德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各地市教育局德育分管领导及部分中小学校长、名班主任聚集于此,共同探讨当今德育发展的新方向。
而作为活动承办方,一个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快速发展的教育强区,拱墅在探索德育方面的发展孜孜不倦,自然也备受关注:
去年,一场全国“班主任专业化”研究课题的高层论坛在拱墅召开,拱墅区全新打造的班主任梯级培养体系,配以“名师收徒”、“智慧培训”的德育师资培养模式,受到全国瞩目;“运河小公民节”已经开展到第三年,逐步形成时间固定化、活动分层化、参与全员化等特色,让孩子们真正地体验、感悟、养成基本的公民意识。该项目作为省级课题已顺利结题,并获得杭州市新课改成果一等奖以及长三角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同时,区教育局还开发了配套教材《运河小公民手册》,并在全国公民教育研讨会上被推荐;
区教育局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出台《关于申报拱墅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优秀学校(园)和示范学校(园)的通知》,对区内各校的文化品牌建设进行评估,目前共有29所中小学和10所幼儿园,被评为拱墅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示范校或优秀校。该项目还获得了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
依托教育部立项课题,区教育局以运河文化为纽带,提出“一校一品”战略,取得初步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德育特色品牌学校;
……
这一份份优秀成绩单的取得,离不开拱墅教育人的不懈努力。正是他们不断创新的拼搏精神,才形成了“以运河小公民节为载体,区域推进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和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传承运河文化,弘扬运河精神,打造学校文化品牌”的德育新局面。
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更离不开的是强大的后盾——拱墅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区委书记许明一直很重视教育,多次强调:“对教育要做加法,对教育的投入再多也不为过。我们要着力在投入和创新上下工夫、做文章,推动拱墅教育跨越式发展。”而2011年出台的《拱墅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制定了详细的教师教育和德育工作专项规划。所以正是有了政府的支持和规划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