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技术培训--以太网交换
- 格式:doc
- 大小:7.43 MB
- 文档页数:31
WLAN技术培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交换技术与交换机)单选}难度1(简单)1. 二层交换机属()层设备。
A.物理层B.数据链路C.网络层D.传输层答案:B题型:单选题难度:1分数:12.交换机将()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A. MAC地址B. IP地址C. VLAND. 协议答案:A题型:单选题难度:1分数:13. 以太网交换机有_________种类型.A 1B 2C 3D 4答案:C题型:单选题难度:14. 采用CSMA/CD技术的以太网上的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产生碰撞时,主机应该做何处理?A. 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停止传输,在一个随机时间后再重新发送B. 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发送重定向信息,各自寻找一条空闲路径传输帧报文C. 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停止传输,同时启动计时器,15秒后重传数据D. 主机发送错误信息,继续传输数据答案:A题型:单选题难度:1分数:15. 以太网中使用生成树算法的目的是什么?A. 避免来自同一端口的路由更新数据包转发到本端口。
B. 生成无环路的逻辑树形结构,尽最大可能在局域网段之间建立一条通路C. 在每一个局域网段之间建立一条路径D. 确保数据信息到达每一个节点答案:B题型:单选题难度:1分数:16.S1240交换机的MCUX板前端有三个状态灯,当灯的状态为亮,灭,灭,表示模块:( )A.模块主用B.模块备用C.模块装载D.模块去激活答案:D题型:单选题分数:17.在JRSU中,一个RTIS控制( ) 个用户。
A. 16B. 64C. 128D. 256答案:C题型:单选题难度:1分数:18. 找出该局BCGID=1的BCG组内部小号的位长,出组呼叫的接入码用命令( )A. 4381B.4382C.4428D.4430答案:C题型:单选题难度:1分数:19. 当局间中继选线方式为LIFOFIFO时,信令点编码大的交换局主控所有的()A 奇数电路B CH17-CH31C 偶数电路D CH1-CH16答案:C题型:单选题难度:1分数:110. 没有( ),S1240交换局就不能正常工作。
交换机产品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旨在为公司工作人员提供关于交换机产品的详细知识,使其能够深入了解交换机产品的功能、特点、应用以及相关技术知识,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主要对象为公司销售团队、技术支持团队、工程师和相关部门人员,共计100人。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时间:2022年5月1日—5月3日地点:公司会议室四、培训内容及安排1. 交换机产品概述- 什么是交换机-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交换机的分类及特点- 交换机的应用场景2. 交换机产品功能介绍-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交换机的高级功能(VLAN、QoS、安全功能等)-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WEB管理、命令行管理)3. 交换机产品技术知识-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数据包转发流程- MAC地址表的维护与更新- 路由协议与交换机- 交换机的性能参数及性能测试4. 交换机产品应用案例分享- 不同场景下的交换机选型及应用- 交换机在网络设计中的应用- 交换机在企业办公网络中的应用5. 交换机产品销售策略- 了解客户需求- 分析市场竞争- 推广交换机产品6. 交换机产品售后技术支持- 交换机故障排除技巧- 交换机技术支持流程- 交换机保修政策7. 交换机产品维护与管理- 交换机的日常维护- 交换机固件升级- 交换机的远程管理五、培训方式本次培训采用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现场实操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培训效果。
六、培训教材本次培训的教材为《交换机产品技术手册》以及相关网络资料。
七、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将进行笔试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交换机产品基础知识、销售策略、技术支持流程等。
八、培训师资力量本次培训将邀请公司产品专家和技术服务专员担任培训讲师,以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九、培训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培训,预期员工能够全面了解交换机产品的功能特点、应用领域、销售策略以及技术支持知识,从而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促进公司的业务发展。
第四部分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54题)华为H3CNE各章节复习试题第四部分: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54 题)1.通常以太网采用了什么协议以支持总线型的结构?A.总线型B.环型C.令牌环D.载波侦听与冲突检测CSMA/CDANSWER:D2.在以太网中,是根据什么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A.IP 地址B.IPX 地址C.LLC 地址D.MAC 地址ANSWER:D3.快速以太网是由哪一个标准定义的?A.*****.1QB.*****.3uC.*****.4D.*****.3iE.*****.1dANSWER:B4.采用了什么协议的网络中,工作站在发送数据之前,要检查网络是否空闲,只有在网络不阻塞时,工作站才能发送数据?A.TCP福州阿拉丁计算机国际认证培训中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欢迎登陆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大路82 号八方大厦5 层TEL:0591-***-*****、***-*****31B.IPC.ICMPD.CSMA/CDANSWER:D5.*****.5 标准是指?A.以太网B.令牌总线网C.令牌环网D.FDDI 网ANSWER:C6.哪种转发方法延迟较小?A. Cut-throughB. Store-and-forwardC. 帧标记ANSWER:A7.哪一个是有效的MAC 地址?A.192.201.63.252B.19-22-01-63-23C.0000.1234.ADFBD.00-00-11-11-11-AAANSWER:C8.两台以太网交换机之间使用了两根5 类双绞线相连,要解决其通信问题,需启用什么技术?A.源路由网桥B.生成树网桥C.MAC 子层网桥D.透明路由网桥ANSWER:B9.IEEE 802.1Q 的标记报头将随着介质不同而发生变化,按照*****.1Q标准,标记实际上嵌在?A.不固定B.源MAC 地址和目标MAC 地址前C.源MAC 地址和目标MAC 地址后D.源MAC 地址和目标MAC 地址中间ANSWER:C10.*****.1Q 适应的局域网技术有?(多选)A.FDDIB.令牌环C.快速以太网D.千兆以太网ANSWER:C D福州阿拉丁计算机国际认证培训中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以太网工作原理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了一种称为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的协议来控制数据传输。
在以太网中,数据被分割成帧,然后通过网络传输。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首先,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来控制数据传输。
这意味着当一个设备想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会监听网络,确保没有其他设备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网络空闲,设备就会发送数据。
但是,如果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碰撞。
当检测到碰撞时,设备会随机等待一段时间,然后重新发送数据。
其次,以太网使用MAC地址来识别设备。
每个以太网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它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
当数据帧被发送到网络上时,它包含了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太网设备会根据这个地址来决定是否接收数据。
此外,以太网使用了CSMA/CD协议来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
在以太网中,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和树型。
总线型拓扑中,所有设备都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星型拓扑中,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设备上;树型拓扑则是将多个星型拓扑连接在一起。
最后,以太网使用了以太网交换机来提高网络性能。
交换机可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数据,而不是像集线器一样简单地将数据广播到整个网络上。
这样可以减少网络拥塞,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总之,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了CSMA/CD协议来控制数据传输,使用MAC地址来识别设备,使用不同的拓扑结构来搭建网络,同时利用以太网交换机来提高网络性能。
通过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局域网的工作方式,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管理网络。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训教材Catalog 目录1 以太网概述............................................................................................2 以太网的基础知识.....................................................................................2.1 MAC地址............................................................ 错误!未指定书签2.2 以太网帧的帧格式........................................................................221 以太网H ...............................................................................................................................2.2.2 带有802.2逻辑链路控制的IEEE 802.3 ............................................... 错误!未定义书签2.2.3 IEEE 802.3子网访问协议(以太网SNAP ) ........................................2.2.4 Novell 以太网 ...................................................................2.3 CSMA/CD .......................................................................................................... 错误!未定义书签2.4 冲突域和广播域..........................................................................2.5 以太网的典型设备-HUB .......................................................................................................................2.6 全双工以太网.............................................................................3 二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3.1 二层交换机...............................................................................3.2 支持VLAN的二层交换机..................................................................3.2.1 VLAN 的概念....................................................................3.2.2 VLAN 的:划分...................................................................3.2.3 VLAN 的标准....................................................................3.2.4 支持VLAN交换机的转发流程.....................................................4 三层交换机基本原理.....................................................................................4.1 三层交换机的提岀........................................................................4.2 三层交换机基本特征......................................................................4.3 三层交换机的功能模型....................................................................4.4 三层交换机转发流程......................................................................4.4.1 IP网络规贝U .......................................................................................................................4.4.2 三层转发流程...................................................................4.4.3 选路过程 ......................................................................4.5 路由器和交换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部网络测试题内部网络培训测试试题(满分75分,考试时间60分钟)单项选择题(30分)●以太网交换机是按照(1)进行转发的。
A.MAC地址B.IP地址C.协议类型 D.端口号●路由器的S0端口连接(2)。
A.广域网B.以太网C.集线器 D.交换机● ARP协议的作用是(3),ARP报文封装在(4)中传送。
(3)A.由IP地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 B.由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C.由IP地址查找对应的端口号 D.由MAC地址查找对应的端口号(4)A.以太帧B.IP数据报C.UDP报文D.TCP报文●网络中存在各种交换设备,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5)。
A.以太网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B.帧中继交换机只能根据虚电路号DLCI进行交换C.三层交换机只能根据第三层协议进行交换D.ATM交换机根据虚电路标识进行信元交换●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的一组工作站(6)。
A.组成一个冲突域,但不是一个广播域B.组成一个广播域,但不是一个冲突域C.既是一个冲突域,又是一个广播域D.既不是冲突域,也不是广播域● TCP协议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用netstat命令显示出TCP连接的状态为SYN_SEND,则这个连接正处于(7)。
A.监听对方的建立连接请求B.已主动发出连接建立请求C.等待对方的连接释放请求D.收到对方的连接建立请求●网络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某设备路由表信息如下:C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R192.168.3.0/24 [120/1] via 192.168.65.2, 00:00:04, Serial2/0R192.168.5.0/24 [120/2] via 192.168.65.2, 00:00:04, Serial2/0C192.168.65.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2/0C192.168.67.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3/0R192.168.69.0/24 [120/1] via 192.168.65.2, 00:00:04, Serial2/0则该设备为(8),从该设备到PC1经历的路径为(9)。
目录1 以太网的历史 (2)1.1 以太网的由来 (2)1.2 以太网的现状 (2)2 以太网技术介绍 (2)2.1 网络的7层模型以及INTERNET的5层模型 (2)2.2 IEEE802.3模型 (3)2.3 以太网的几个特性 (4)2.4 以太帧格式 (5)2.5 以太网的接口类型和传输距离 (6)3 以太网技术的相关设备 (7)4 L2/L3交换体系结构概述 (10)4.1 典型的L2/L3交换体系结构分析 (10)4.2 MAC层芯片的逻辑框图 (11)4.3 交换结构的分类 (12)4.4 一个单片L2/L3交换芯片解决方案 (13)5 L2交换原理 (14)5.1 以太网交换机的两种转发模式 (14)5.2 L2交换原理中关键的几张表 (15)5.3 L2交换原理 (15)5.4 以太帧的转发流程 (18)5.5 组播业务以及L2交换机的组播原理 (18)6 L2交换机的主要功能 (21)6.1 基本功能 (21)6.2 支持的协议 (22)6.3 QOS及流量控制功能 (22)6.4 网管功能 (22)7 L2/L3交换的软件框架 (23)8 L2协议介绍 (24)8.1 STP协议 (24)8.1.1 生成树的作用 (24)8.1.2 生成树协议的一些重要概念 (25)8.1.3 生成树的运行举例 (26)8.2 GARP协议 (29)8.2.1 GARP(Generic Attribute Registration Protocol)概述 (29)8.3 TRUNKING协议 (30)1以太网的历史1.1以太网的由来以太网是Xerox公司发明的基带LAN标准,它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速率为10Mbps,传输介质为同轴电缆。
以太网是在七十年代为解决网络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开发的,而IEEE 802.3标准是在最初的以太网技术基础上于1980年开发成功的。
现在,以太网一词泛指所有采用CSMA/CD 协议的局域网。
以太网2.0版由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 Intel 公司和 Xerox公司联合开发,它与IEEE 802.3兼容。
尽管以太网与IEEE 802.3标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而IEEE802.3提供的服务对应的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信道访问部分(即第二层的一部分)。
IEEE 802.3没有定义逻辑链路控制协议,但定义了几个不同物理层,而以太网只定义了一个。
另外IEEE802.3 的帧格式与以太网II的帧格式也不完全相同,现在的以太网设备一般都兼容这两种帧格式。
1.2以太网的现状从速率等级来看以太网技术经历了10M、100M、千兆和10G以太网4个阶段,目前千兆速率以下IEEE802.3都已经定义了相关的标准,10G以太网技术标准预计快要出台,但是目前已经有一些厂商推出了10G以太网设备,比如CISCO,Juniper等。
从应用角度来看,最初以太网技术用于局域网,主要是当时以太网的传输距离仅仅局限在几百米,随着以太网传输距离的扩大,特别是以太网的长距离光纤传输技术的出现,以太网技术应用的范围已经突破局域网的范围,以太网技术已经成为城域宽带接入的一种主要技术。
从技术融合角度来看,由于以太网技术的经济性和技术的简单性,非常方便承载IP业务,因此在数据业务与时分业务的融合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已经有以太网OVER VDSL,以太网OVER SDH等几种技术。
2以太网技术介绍2.1网络的7层模型以及INTERNET的5层模型等。
TCP/IP协议本身是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的,TCP/IP协议栈可以架构在以太网技术上,也可以是令牌环网。
2.2IEEE802.3模型下图是以太网技术与网络模型的关系:2.3以太网的几个特性1)以太网的广播特性:以太网属于广播网络,也就是处于同一个以太网的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其他工作站发送到网上的信息帧。
每个工作站都要确认该信息帧是否是发送给自己的,一旦确认是发给自己,就将它发送到高一层的协议层,否则就丢弃。
2)以太网的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特性半双工就是节点的发送和接收采用同一条传输线,这样同时只能是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其他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以太网处于半双工状态时,一个以太网段上允许有多个网络节点。
全双工就是节点的发送和接收是分开的两条传输线,全双工只限于两个网络节点之间,其中一个节点的发送连接另一个节点的接收。
Tx Tx3)CSMA/CD工作特性最初以太网技术传输时采用半双工方式,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几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的情况,这就发生了冲突,在物理层面上来看就是冲突点的电平变成两个数据电平的和。
因此需要有一种技术来侦听网络是否空闲,是否允许某个节点发送数据,同时在发生冲突时能够检测到,以便重新发送该数据帧。
以太网技术采用了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D(冲突检测)技术。
在采用CSMA/CD传输介质访问的以太网中,任何一个CSMA/CD LAN工作站在任何一时刻都可以访问网络,发送数据前,工作站要侦听网络是否堵塞,只有检测到网络空闲时,工作站才能发送数据。
工作站在发送数据帧时需要等待一个时间片的时间,用来检测刚才发送出去的帧是否发生冲突,这个时间片的长度是根据位于最远的两个工作站发送的数据发生冲突被检测到所需要的时间得出的。
在基于竞争的以太网中,只要网络空闲,任一工作站均可发送数据,当两个工作站发现网络空闲而同时发出数据时,就发生冲突。
这时,两个传送操作都遭到破坏,工作站必须在一定时间后重发,何时重发由延时算法决定,以太网采用的是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每次退避的时间间隔的算法如下:对每个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参数L=2,退避间隔取1至L个时间片的一个随机数,当帧再次发生冲突时,参数L被翻倍。
对于全双工的情况由于接收和发送已经被分离开,因此肯定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在全双工的情况下就不需要CSMA/CD的机制了。
2.4以太帧格式1)前导同步符由7个字节的前同步信号和一个分界符开始字节构成。
2)DA/SA总共48个Bits前3个字节代表供应商代码,后3个字节代表厂商序列号3)类型/长度:为类型时,表示是Ethernet II帧结构,类型取值大于1536,为长度时表示IEEE802.3帧结构4)数据区:为第三层协议,不支持VLAN标记时,长度为46-1514字节,支持VLAN标记时,由于增加了4个字节,长度为50-1518字节5)FCS:是帧校验6)TPID:标记协议标识符,2个字节,值位16进制的8100。
//一定是8100 ?7)TCI:标记控制信息,包括3个Bits的用户优先级(IEEE802.1P),1Bits的规范格式标识符(CFI),用于标识MAC地址是否规范,12Bits的VID,表示该帧所属的VLAN2.5以太网的接口类型和传输距离3 以太网技术的相关设备I] 一层设备:代表设备是HUB ,作用于7层网络模型的第1层,物理层,主要用于电信号的放大,以增加传输距离。
一层设备不存在交换。
以太网HUB 工作于半双工状态,HUB 连接的所有主机同时只能有一台主机发送以太帧,并且所有的主机都能够接收到这个帧,所有的端口处于同一个冲突域,整个HUB 的带宽是所有端口共享的,就是HUB 中速率最低的那个端口的容量。
现在有些HUB 也处理第二层的内容,但是它只是从物理信号中还原出以太帧,然后重新发送,因此它能够做到10/100M 自适应,但是所有的端口仍旧属于同一个冲突域。
冲突域:指在这么一个以太网区域,这个区域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工作站,但是这个区域内的工作站同时只能有一个工作站发送数据帧。
II]两层交换:代表设备是2层以太网交换机,作用于7层网络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它的基本原理是以数据链路层的地址作为数据帧在多个端口之间交换的判据,比如,对于以太网,采用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地址MAC地址为交换判据,构成了2层以太网交换机。
最初的2层以太网交换机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的桥接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隔离冲突域,以太网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可以同时发送以太帧,交换机的带宽是所有端口独享的,因此交换机的带宽是所有端口的带宽的总和。
但是以太网交换机无法隔离广播域,所有的端口都属于同一个广播域,一台主机发送一个广播帧,以太网交换机会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后来为了隔离广播域,出现了VLAN,一个交换机可以根据端口划分为几个VLAN,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属于不同VLAN的端口之间是不能通讯的,需要外接路由器进行VLAN间的通讯。
广播域:指在这么一个以太网区域,这个区域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工作站,如果这个区域内的某个工作站发送了一个广播帧(MAC地址为全F),区域内的其他工作站都应该能够接收到这个广播帧。
III]三层交换:代表设备路由器(一般称为路由)、多层交换机(指即支持2层交换又支持3层交换的交换机),作用于7层网络模型的第3层,网络层,它的基本原理是以网络层的地址作为数据包在多个端口之间交换的判据,比如对于INTERNET网络,采用网络层IP的地址作为交换的判据。
路由器的每个端口称为路由器的一个接口,每个接口属于不同的子网,路由器的作用就是在这些子网间转发IP包,路由器的作用是隔离广播域以及在不同种类的网络中交换IP包,比如路由器的接口有以太网接口、令牌环接口、ISDN的接口、DDN的接口。
L2/L3层交换机将L2交换和L3路由功能综合在一起,并且L3路由功能一般采用硬件转发方式,L3的转发效率比较高。
L2/L3交换机的路由模块与路由器不一样,连接的是虚接口,这些虚接口与VLAN 是一一对应的。
IV] 四层至七层交换:代表设备流量均衡交换机,或者应用层交换机,以目的IP 地址加上TCP/UDP 协议即其端口号作为转发判据,称为4层交换,有一些甚至能够根据应用层协议的特征作为转发判据,比如HTTP 协议的COOKIE 等。
4 L2/L3交换体系结构概述4.1 典型的L2/L3交换体系结构分析目前的L2/L3交换芯片一般采用分布式交换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CPU(带管理的交L2交换机L2/L3交换机换机)或者EEPROM(不带管理的交换机)、交换结构、MAC芯片、物理层芯片几个部分,如果是提供光口还需要光模块。
其中的核心是MAC芯片,实现了MAC源地址学习和L2层以太帧转发,以及流量控制功能,如果是L3芯片,则在MAC层芯片中还有路由模块。
所有的2层地址学习、2层转发和3层路由都是分散在各个MAC芯片中完成的。
虽然地址学习是分散在各个芯片中完成的,但是系统中的所有MAC芯片会通过内部通讯协议通过交换结构互相交换地址学习信息,使得整个系统中的地址学习表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