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真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28.43 MB
- 文档页数:98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
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10月20日。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一、规划范围北至金墅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西至230省道、南至高新区行政边界。
总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区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示范区,坚持“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城区。
三、建设规模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12万人。
规划建设用地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公顷。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核两轴、四区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科技城中心,以太湖大道、科普路、锦峰路、科研路围合的中心区域为主体,包括行政、商业、商务等功能,是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城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一带”:即浒光运河风光带,是科技城内部纵向重要的绿色滨水游憩景观带,通过沿运河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将科技城由南至北的各个功能组团有机衔接,融合两岸片区,塑造“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
“三核”:以诺贝尔湖为中心的水核与以五龙山为中心的绿核,是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
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
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二、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8设计传递美好——苏州公园里展示区景观设计思考Conveying the Insights and Aspiration of Beauty through Design —"The Park" in Suzhou摘 要:介绍了苏州万科公园里展示区景观设计的项目背景、思考、设计及建造过程。
基于对社区景观展示区的理解,该项目力图构建成满足当代城市生活和审美需求的社区景观。
依此,探讨了如何在设计中传递设计师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如何顺应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去拓展景观设计语汇,从而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同时就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对中国古典园林传承和借鉴的可能途径做出了相应思考。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古典园林借鉴;社区景观;景观语汇;临时景观;儿童活动;苏州公园里文章编号:1000-6664(2017)01-0048-07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11-20 ; 修回日期:2016-12-01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Park village" in Suzhou designed by Z+T Studio. We aim to create a landscape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urban life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n this projec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ty landscape. Therefore,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methods how designers convey the feelings from nature and life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design vocabulary in response to contemporary community life. In addition, it also discusses possible methods applied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practices to inherit the spirit from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esson from classical garden; community garden; landscape vocabulary; temporary landscape; children's activity; "The Park" in Suzhou"I am inspired by landscape, topography and natural phenomena, but it's landscape from a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 landscape through the lens of technology."——Maya Lin“我从风景、地形和自然现象中获得灵感,不过这是21世纪视角下的风景,透过现代科技手段认识的风景。
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实践与探究——以苏州真山公园为例姚晓岚1,李 璐2(1.东北大学 江河建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2.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4)摘 要: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内曾经热闹喧嚣的企业工厂纷纷面临迁移、转型甚至倒闭的问题。
工厂的倒闭和迁移带来了大量城市废弃地。
本文以苏州真山公园为典型案例,结合我国现有城市废弃地改造方法,对现今城市废弃地改造过程提出建议,意图寻找出城市废弃地再开发方法,使城市废弃地向生态可持续用地发展。
关键词: 城市废弃地;自然修复;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2890(2019)08-0063-02Urban Waste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Desig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ake Suzhou Zhenshan Park as an ExampleYao Xiaolan1 , Li Lu2(1.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Jangho Architecture, Shenyang, Liaoning 110004;2. Shenyang Urban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henyang, Liaoning 110004)Abstract: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once-popular enterprises in the city have faced the problems of mig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even closure. Factory closures and migration has brought a number of urban wastelands. This paper takes Suzhou Zhenshan Park as a typical case, combines the existing urban abandoned l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s, proposes the process of urban abandoned land reconstruction, aiming to find out the urban wasteland redevelopment method and the urban wasteland land to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Urban wasteland; Natural restoration; Landscape design引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正经历着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城镇化进程的洗礼,现已有58%以上的常住人口位于城市,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也高于其他国家。
中国山水文化与历史名城建筑xxxx班xxx xxxxxxxxxxxxx摘要:山水住宅的发展形成,对城市组成水平展开式布局是有深刻影响的。
山水住宅文化的主张,简言之就是将城市建设称自然山水的式样,使城市与自然山水融合,而不是驾驭于自然之上,也可以理解为“园林化城市”。
关键词:山水文化、园居文化、沧浪亭、苏州正文:一、山水文化中国古代山水文化是古代灿烂的文化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包括双重含义:一是山水文化涉及的面非常广,诸如自然地理、天文气象、水文地质、水利灌溉、宗教旅游、。
哲学政治、绘画音乐、工艺构造、诗歌神话、科技工程等方面,都有其活动的内容;二是山水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必定集中地表现在人类的居住地——城镇,特别是中国山川广阔,环境壮丽,人口众多,文化发达,城市反映文化现象则更为突出。
因而,上水文化本身即是成真的一部分,山水文化的形成源于城市,融于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中弥漫着的山水文化气息,在世界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这有四点直接原因: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古代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延续意味着文化积累的身后,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状态的某种形态,2.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广泛独特的自然地理山川面貌。
与自然展开殊死搏斗,也是山水文化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前提。
3.中国古代特有的天文、农业、水利和哲学思想培育。
山水文化的直接形成是从科技和哲学思想发展而来的。
4.有了理性的探索。
因此,中国古代山水文化发展与城镇规划建设活动,自始至终是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山水文化在城市中最终表现特性为以下两种情况:1.水面和山岗以及周围地区的建筑、桥梁、道路等级重视聚体,有重视个体;2.无论是水边建筑还是山上建筑,大都以“曲折、小巧、院落、群组”取胜。
以上的两种景观与西方建筑的城市风格是大相径庭的,中国是将建筑与城市融于自然之中,而西方则是突出于自然之中。
山水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是逐步积累加深的,在一个区域形成高潮之后,才反应在少数重要的城市之中。
苏州生态景区策划书3篇篇一苏州生态景区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本策划书旨在打造一个以生态为主题的景区,将苏州的自然美景与文化特色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一个独特的旅游体验。
二、项目目标1. 打造一个具有苏州特色的生态景区,提升苏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促进苏州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 为游客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项目内容1. 景区规划(1)选址:选择苏州周边具有生态资源的地区,如太湖、阳澄湖等。
(2)功能分区:根据景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色,规划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区、休闲度假区、文化体验区等。
(3)景观设计:采用生态环保的理念,打造自然、美观的景观,如湿地景观、森林景观、花卉景观等。
2. 生态保护(1)加强对景区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3)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旅游项目(1)自然观光:组织游客观赏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如日出、日落、星空等。
(2)生态体验:开展生态农业体验、生态科普教育、生态运动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生态之美。
(3)文化体验:挖掘苏州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文化演艺、民俗展览等活动,让游客感受苏州的文化底蕴。
(4)休闲度假: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让游客在景区内享受休闲度假的乐趣。
4. 营销推广(1)制定营销策略,通过网络、广告、合作等方式,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开展主题活动,如生态旅游节、文化艺术节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加强与旅行社、酒店等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广景区产品。
四、项目实施1. 成立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策划、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苏州生态景区策划书3篇篇一《苏州生态景区策划书》一、项目背景苏州,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园林景观闻名于世。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生态景区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二、景区定位本生态景区将定位于集自然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突出生态特色,展现苏州的独特魅力。
三、景区规划1. 生态景观区打造大片的绿地、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设置步行道和观景平台,让游客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
2. 文化体验区建设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建筑群,展示苏州的传统文化,如苏绣、评弹、昆曲等,同时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
3. 休闲娱乐区设置游乐场、亲子活动区、户外拓展基地等,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4. 餐饮购物区提供各种特色美食和苏州传统手工艺品,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可以购买纪念品。
四、服务设施1. 建设高标准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售票、导游等服务。
2. 完善景区内的交通设施,包括观光车、自行车等。
3. 合理设置休息区、卫生间等公共设施。
五、营销推广1.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游客关注。
2. 与旅行社合作,推出特色旅游线路。
3. 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和节庆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
六、运营管理1. 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确保景区的正常运营和服务质量。
2. 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3. 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七、经济效益预测(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篇二《苏州生态景区策划书》一、项目背景苏州,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园林景观闻名于世。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生态景区,将为苏州增添新的魅力和吸引力。
二、景区定位以生态保护为核心,融合自然景观、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多种元素,打造一个集观光、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景区。
苏州生态景区策划书3篇篇一《苏州生态景区策划书》一、项目背景苏州,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园林艺术闻名于世。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发一个具有特色的生态景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策划书旨在打造一个集自然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苏州生态景区,为游客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感受文化的理想场所。
二、景区定位1. 主题定位:以生态为核心,融合苏州地域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文化景区。
2. 市场定位:面向国内外游客,重点吸引家庭、情侣、学生等群体。
3. 功能定位:具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
三、景区规划1. 生态景观区建设湿地景观,种植各类水生植物,营造自然生态的湿地环境。
打造森林景观,种植多种树木,形成绿树成荫的森林氛围。
规划花海景观,种植各种花卉,打造绚丽多彩的花海世界。
2. 文化体验区建设苏州园林展示区,展示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设立民俗文化街区,展示苏州的传统民俗文化。
打造文化演艺广场,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演艺活动。
3. 休闲度假区建设度假酒店,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
规划休闲娱乐设施,如温泉浴场、游泳池、儿童乐园等。
设立餐饮街区,提供各种美食。
4. 科普教育区建设生态科普馆,介绍生态知识和环保理念。
设立植物科普园,展示各种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四、营销策略1. 网络营销建立景区官方网站,发布景区信息和旅游攻略。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景区宣传和推广。
与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开展线上售票和预订服务。
2. 活动营销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如花卉节、民俗文化节等,吸引游客。
开展亲子活动、情侣活动等,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与旅行社合作,组织旅游团队。
3. 品牌营销打造景区品牌形象,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进行景区宣传报道。
推出景区特色纪念品,扩大景区的影响力。
五、服务管理1. 游客服务设立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售票、导游等服务。
苏州真山公园提纲第一部分项目背景一. 区域背景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交通便利,对全国辐射范围影响大,位于长三角中心上海的半小时经济圈内,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整个苏州分成好几个区域,而真山项目位于苏州高新区内。
真山公园项目位于高新区通安镇境内,在苏州的北部距市中心10公里,规划面积约75公顷。
周边有国道312、真北路、华金路和通浒路穿越,整个场地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二.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一)自然条件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二)历史文化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
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当代各个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
苏州的绘画、书法、雕刻流派纷呈,各有千秋;戏曲、医学、建筑自成流派,独树一帜。
苏州的刺绣、桃花坞木刻年画等工艺品闻名中外。
而苏州自古流传的通安民间缪氏女怀白龙的传说,吴王为取悦西施造响屧廊以及虎丘塔下吴王陵等众多传说,都为当地的历史人文底蕴增添了独特的一笔,历史文化和神话传说逐渐孕育了这一地区独特的吴文化。
环秀山庄苏州园林叠山理水环秀山庄大假山环秀山庄原为五代广陵王钱氏金谷园故址,清道光末年为汪氏耕荫义庄,亦称颐园。
园林面积不大,仅0.l公顷。
全园以山为主,以池为辅,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叠山理水的精髓。
在小空间范围内,凝聚了中国传统山水诗,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的特点在于“境生于象外”,象为实,境为虚,实中有虚,虚从实来。
正如园林中的一亭一阁通过特定环境,可产生无限的空间,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一样,园林中的一山一水通过艺术处理,同样能凝集自然山水之精华,给人以广阔无穷气象万千之感。
环秀山庄的假山就是一成功的典范。
此山虽占地仅0.033公顷,高不足7米,但蕴含了群山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之气势,表现了岭之平迤,峰之峻峭,峦之圆浑,崖之突兀,涧之潜折,谷之深壑等山形胜景,为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之缩影。
苏州环秀山庄平面图路线示意图环秀山庄路线示意图平面图蓬式门楼苏州刺绣研究所园林布局南部为主厅,北面平台伸至池边,西边紧贴围墙布置边楼,中部及东北部均为主体山林,设问泉亭、補秋山房。
山上置一方亭,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山势一直绵延至东北边界围墙。
此园与其它小型的苏州园林的常规布局大致相同,但在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及主题内容的侧重上则有所不同。
一是重点突出山体,其所占面积起过全园一半;二是收缩水面,使水体环绕山形迂回曲折,似山崖下之半潭秋水,水依山而存在,并沿山洞、峡谷渗入山体的各个部分,一刚一柔,一阳一阴,缠绵相交互相依存。
全园空间一气呵成,仅在西北部,由边楼至问泉亭的曲廊凌水而过,将西北角分隔出一小空间,在西北角紧贴围墙设半壁山崖,作为对景,壁上刻“飞雪”两字,为飞雪泉遗址,内外水脉贯通,源远流长。
主体假山山体外观雄浑,不似一般园林中假山以单峰姿态为重,颇具名山之侠骨。
就单块叠石材料来讲也许无特别之处,但由于叠石出自名家之手,为乾隆年间叠山名家戈裕良所作,其石块按湖石纹理、色泽、体形巧妙拼接,悬崖用湖石钩带而出,似真山洞壑一般,外观浑然天成。
奔石湖,真山真水一览无余行春桥上赏“石湖串月”,上方山中过“欢乐百花节”。
近几年,利用景区优势,石湖开发建设了一批区域项目,使这块城市西南角的“绿肺”变得更绿,变得更美了。
记者惜忴石湖,在苏州人的印象里,是山和水的代名词,偶尔抗衡不了城市的压力,产生倦怠情绪,那里会是首选的最佳“放风”之地。
石湖景区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13个景区之一,规划面积26.3平方公里,是以田园风光和吴越遗迹见称的风景胜地。
走进景区,清澈的湖泊,绿树与花草映入眼帘,远处的高楼掩映在湖光山色中,让人有种自然、柔和之美。
欣喜的是,国庆期间,石湖景区的滨湖区域试开园,预计到明年“五一”正式建成,到时我们就可以直奔这个开放性的市民公园,尽享清新悠美的滨湖风光了。
6平方公里内,七块工程缔造“新石湖”据了解,整个石湖景区分高新、吴中、沧浪三个行政区划,按照“突出重点、先东后西”的目标,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
其中先期实施的滨湖区域约6平方公里,会建成休闲、娱乐、健身的公益性、开放性城市公园。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规划管理处张亚君告诉记者,去年三月成立了石湖景区工程建设指挥部,就着手规划建设滨湖区域。
去年以来,重点实施了以下七块工程:东入口区域,北入口区域,渔庄,环湖风光带区域目前已免费开放,开放面积61.8万平方米,其中景观绿化面积有44.1万平方米,可欣赏3000亩湖面风光。
一、东入口工程:是景区与城区东部链接的重要门户,集游览、集散、休闲服务功能于一体。
项目占地26.9万平方米,包括260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立于之上,不仅看到了整个湖面,上方山山脉也近在眼前。
此外,北部商业街将建儿童活动场所,南部则考虑到市民出入的第一印象与休闲,建一些高档餐饮店。
二、综合管线敷设工程:为东入口和环湖风光带解决自来水、污水管道、供电、燃气、弱电和路灯等基础设施,长6.3公里。
有了路灯,也就提升了景观亮度,从友新高架望过来,星星点点的灯光能将每一块轮廓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