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品質控制的原則 品質控制的是﹕以全面性﹐預防性為主﹐以事后把關為輔﹐達 到降低次品生產率的效果。 1.全面性 一次品的存在﹐往往是由多個缺陷組成﹐它的形成過程往往又 是多次﹐多方面的因素決定﹐因此﹐對產品質量的控制﹐決不可以只 從片面或狹窄的范圍來著手﹐例如﹐某一種塑膠或來料﹐IQC在初步 的外觀檢驗后﹐發現有嚴重的混色不能接受﹐便拒絕其它各方面的再 檢查﹐假設這個零件還存在著尺寸問題﹐因IQC片面性的工作方式﹐ 由導致外觀改善后的第二次生產又不合格﹐這樣便增加了次品的生產 數量或遷誤了生產期﹐不符合品質控制原則。 2.預防性 在品質界流行一句話”品質是制造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 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產品質量的好壞在其制造過程中就已經因 零配件不良﹐設計問題或人為的損傷不當而形成的﹐事后檢驗只是把 它們找出來而已﹐并不能降低次品生產率﹐因此﹐品質控制決不能依 賴于事后把關﹐而是在產品形成的全部過程中加以預防控制﹐例如﹕ 某一種產品在組裝過程中﹐因工人的操作不當造成30%的外殼移印刮 花﹐而負責該條生產線的QA員在生產過程中不聞不問﹐認為生產過程
七﹑品質意識
• 首先,必須具備強烈的品質意識、客戶意識和成本意識,樹立“品質第 一”的觀念,這樣才能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心態,從而肩負起檢驗產品品 質的責任。作為一名品檢員,最基本的品質意識必須具備。例如:檢驗 產品時戴手套,取放時輕拿輕放,看到不良的行為動作應及時制止等等, 這些點滴小事都是品管人員平時都應該注意的。 • 產品的品質是全員參与的結果,也即各工站相互協作的結果,因此,工 站之間互為客戶。 • 一般情況下我們把成本看作是一些物料、產品,其實,我們對成本必須 全面的認識,成本不僅包括產品和物料,還包括投入的人力和時間,甚 至還有處理的過程等.因此我們在計算(節約的)成本時,應考慮減少多 少人力,縮短多長時間,簡化多少流程,提高多少效率,節約多少金錢, 當我們對以上作了正确的研討評估后,才可對成本綜合調節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