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明礼仪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3
中学生文明礼仪准那么:家庭礼仪引言家庭是社会的根本细胞,也是培养个人文明礼仪的摇篮。
中学生作为家庭中的一员,通过学习和践行家庭礼仪,不仅可以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还能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本文档旨在为中学生提供一份家庭礼仪的准那么,帮助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展现出文明、礼貌的行为。
第一章:尊重家庭成员1.1 尊重父母倾听与沟通:认真倾听父母的意见和感受,通过有效沟通解决分歧。
感恩与回报: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心存感谢,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感谢之情。
1.2 尊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防止无谓的争执。
互助互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1.3 尊重长辈礼貌用语: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关心安康:关心长辈的身体安康和情感需求,适时提供帮助。
第二章:家庭生活中的礼仪2.1 餐桌礼仪等待开饭:家庭成员到齐后再开场用餐。
适量取食:根据自己的食量取食,防止浪费。
不挑食:尊重家庭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浪费。
2.2 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整洁有序:保持个人房间的整洁,不乱丢衣物。
2.3 家务分担积极参与:根据年龄和才能,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分工合作:与家庭成员协商分工,共同维护家庭环境。
第三章:家庭交流与沟通3.1 积极沟通表达感受: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尊重别人的意见。
防止冲突:在沟通中保持冷静,防止不必要的冲突。
3.2 礼貌用语日常问候:每天对家人进展日常的问候,如“早上好”、“晚安”。
感谢与抱歉: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感谢,犯了错误要及时抱歉。
3.3 尊重隐私不进犯隐私:尊重家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随意翻看别人物品。
第四章:节日与特殊场合的礼仪4.1 节日庆贺参与准备:积极参与家庭节日的准备工作,如装饰、烹饪等。
表达祝福:在节日时向家人表达祝福和感谢。
4.2 特殊场合生日庆贺:记住家人的生日,并给予适当的庆贺和礼物。
纪念日:理解并尊重家庭中的重要纪念日,如结婚纪念日等。
中学生家庭文明礼仪:(1)放学后回到家里,要主动与家人打招呼,对长辈要问候,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当老师家访到你家时,要主动上前给老师开门并表示问候:“教师您好”。
主动为老师和家长作介绍,然后给教师让座、倒水。
来了客人主要动打招呼,热情招待客人。
当向你问话时,要上前礼貌回话。
当老师和客人离开时,要主动上前开门,送出门外道别:“谢谢老师的关心”。
(3)打电话、接电话的时候,必须做到礼貌得体。
(4)上学前要认真检查书包,看看学习用品是否带齐,当离开家时,要主动向家长道别,向爸爸妈妈说“我上学了”。
“我有事出去了,爸爸妈妈再见……”(5)到别人家里去做客,若是陪同父母去拜望长辈,见面时宜行鞠躬礼,切不可冒失地向主人伸出手去握手。
陪同家长进入主人客厅后,要待父母入座后,再按照主人的吩咐入座。
入座前要从容直立,不能东张西望。
入座既要大方,又要稳重。
不能将头枕在沙发背上,更不要随意走动,乱拿主人物品。
(6)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摆放整齐。
(7)对长辈有意见,心平气和提出,不闹脾气,不顶撞。
(8)坚持按时洗脚、洗头、理发、洗澡、刷牙、漱口,保持个人卫生。
(9)生活节俭,不追求吃穿、不摆阔气,注意适度消费。
中学生文明礼仪歌谣:《校园文明“三字经”》按时起,快整理,速到班,不偷懒。
见师生,问声好,进教室,不打闹。
与同学,讲友爱,不打骂,团结好。
上下楼,不拥挤,互礼让,不踩倒。
废弃物,不乱扔,为校净,付辛劳。
楼道里,轻跑跳,守纪律,不喊叫。
校公物,爱护好,花木草,朝我笑。
捡东西,交老师,同学夸,品德高。
家长接,莫到校,防拥堵,秩序好。
过马路,别乱跑,守交规,安全保。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1、文明礼貌好升国旗要敬礼唱国歌要肃立;遇师长要问好爱幼小懂礼貌;同学间要友好不骂人不打闹帮残疾献爱心长辈话要倾听;守诺言讲诚信遇困难要自信;讲文明惜名誉考试时不作弊2、学习习惯好时间到上学校不旷课不迟到;上课前准备好听课时要用脑;会质疑敢发言愿合作会体验做作业独思考讲规范不潦草;勤读书别儿戏刻苦学认真记;坏书刊绝不看小书虫人人赞3、交通秩序好广播操快静齐跑步时讲规矩;课间时莫追跑悄悄说别喊叫;上下楼不拥挤放学时路队齐;过马路要当心红灯停绿灯行;自行车要骑好不争抢莫赛跑;购物时队排好乘车船要买票;4、遵纪守法好守法纪爱生命游戏室要远离;录象厅不涉足更别沾黄赌毒;防溺水不玩火危险事不能做;懂网络不痴迷陌生人少搭理;放学后即回家迷信事不参加;好与坏要分清小公民人人敬;5、卫生习惯好惜粮食不乱倒节水电俭朴好;护公物不乱画爱花草护绿化;有杂物不乱抛室内外勤打扫;勤换衣常洗澡剪指甲讲仪表;不挑吃营养好拒零食懂环保;好习惯早养成有素养多美好。
中学生文明礼仪——家庭礼仪家庭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
我国传统的家庭道德标准是:人际和睦,勤俭持家,艰苦朴素,讲究礼仪。
这是巩固和维护家庭正常关系的纽带,也是增强家庭凝聚力和工作、学习效率的强大精神支柱。
通常所说的“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可见“和(相互谦恭有礼)”是关键。
为了建设团结和睦的家庭,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家庭礼仪。
第一节长辈与晚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礼仪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孝敬父母要从如下做起:1. 主动关心问候,听从父母教诲。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2. 理解照顾长辈,注意行事态度。
经常主动地把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告诉父母,有过错不要隐瞒、撒谎;对父母孝顺体贴,要言辞温婉,不顶撞父母,遇事与父母商量;即使受了委屈也要心平气和地解释,而不能与父母为敌。
3. 分担父母忧虑,不给父母添乱。
体谅长辈的艰辛,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离家外出时应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餐后洗碗、扫地,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第二节待客与做客在家庭礼仪中,不仅要和自家的亲人相处好,注意礼仪,还要有社交,其中迎来送往就是有很多的学问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当好主人和客人呢?一、家庭待客礼仪1.做好接待准备(1)布置接待环境。
家庭中接待客人的地方是一个家庭对外的窗口,要尽量把接待客人的房间布置得清洁、明亮、整洁,营造良好的待客环境,要有方便主客交谈的沙发、椅凳和放置茶水的桌子或茶几,让客人一进门就感到家庭的洁净和温馨。
(2)准备接待物品。
招待客人的茶具、茶杯、烟灰缸,水果、小吃等要事先准备好。
(3)做好心理准备。
接待客人还要作好心理准备,要从心理上尊重来客,善待来客,待人接物热情开朗、不要让客人一进门就感到你不欢迎他们来,而让自己及家人都留下“拒客”的不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