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第二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1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2.“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5.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6.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许多门类的学科与近代西方科学原理相通,不过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难以用西方理论进行系统解释,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不太相容。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城里有人好做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老子英雄儿好汉”。
这种观念来源于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等级制3.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他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⑴监察制度⑵皇帝制度⑶郡县制度⑷三公九卿制度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⑵ D⑴⑵⑶⑷4.“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制度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5.《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6.唐太宗时期,假如国家要在江南修建一项水利工程,其正常的运行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7.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职。
”他指的制度是()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度C明代的内阁制度 D清代的军机处8.“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9.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
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亚里士多德指出:“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
”他意在表明古希腊()A.公民政治的重要性B.民主政体的普遍性C.民主决策的便捷性D.城邦政体的多样性3.“大约到1550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衰落。
衰落的一个原因足1494年法国的入侵,引发了数十年后欧洲各列强卷入的战争……从长远看,更基本的因素足瓦斯科·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打击”,对此解读最全面准确的是()A.战争是文艺复兴衰落的原因之一B.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开始衰落C.文化的兴衰伴随着经济的强弱D.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文芝复兴衰落4.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曾预言当时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死期临近。
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下列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A.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C.在俄国七月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5.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说明汉代A.农民具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6.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的发展是A.缺乏稳定的根基支撑B.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C.体现多样性和复杂性D.调整了大国间的关系7.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
“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
“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
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
据此判断下列北宋官职具有治事职能的是A.吏部郎中B.龙图阁学士C.参知政事D.宰相2.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
”B.“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C.“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厥:其也。
)D.“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3.“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
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上述材料应出自A.《史记》B.《唐书》C.《宋史》D.《元史》4.谭嗣同认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与其观点相似的思想家是A.墨翟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5.“与鸦片战争后之全无反应对照,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
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
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
”可以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清末新政6.“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这里所说的“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的事件是指A.收回利权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7.“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
……主权者在创立政府时赋予君主的,也正是这种权利。
”上述材料不能体现出的主张是A.暴力革命B.主权在民C.自由平等D.社会契约论8.民主化、法治化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到19世纪末与其他三国政体有本质不同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9.经济学家米瑟斯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旨在理解人类行动的科学,而不是预测和操纵经济生活的科学,经济生活中诸多明显的秩序并非人们有意设计的结果,……它们是一种“自发性的秩序”。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2.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3.清代工商业市镇较为普遍,一些市镇发展迅速,甚至凌驾府县,而与省会齐名。
当时的汉口镇和佛山镇是天下“四聚”之二,另外“两聚”则是北京与苏州。
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扶植是明清工商业市镇崛起的重要原因B.市镇经济功能的增强冲击着传统的政治规制C.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市镇经济的繁荣D.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推动南方市镇迅速崛起4.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A.提出了三民主义B.倡导了三大政策C.领导了辛亥革命D.主张“平均地权”5.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投放了大量歪曲真像的宣传画。
某种意义上,此类宣传画里也隐含着一些历史信息,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材料。
下面两幅宣传画从侧面说明了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员B.日本侵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蒋介石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英美援助D.中国甘愿充当英国抗击日本的炮灰6.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为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罗马裁判官法规定:除遗嘱指定和经调查指定的监护人外,其他监护人就职时,应承诺妥善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并提供保证人。
该规定A、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B、体现了罗马法律体系完备C、注重维护契约的公正D、防止了监护人的道德风险2、约在12世纪初,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
这些做法A、推动了贵族政治发展B。
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C、反映了英国具有民主传统D、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3、在美国制宪过程中,一些州代表说:“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现在不是,以后也不是……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
”这些代表A。
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B。
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C、强调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认识到联邦制的局限性4。
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
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马上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
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A.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B、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B.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D、差不多确立了代议制度5。
“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传达皇帝旨意B、参与行政决策C。
总领全国政务D。
负责监察百官6、鸦片战争前,少数士大夫针对鸦片泛滥情况提出:“纹银易烟出洋者不可计数。
必先罢例禁,听民间自种莺粟。
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
夷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来,来者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
黄陵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图,判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B.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C.通过分封建,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周朝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2.《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高阳。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④周王室已经衰弱A.①② 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长沙屈贾二公祠对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其中的“策可为史”是说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
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 D.“附益之法”4.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的读音也当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 B.皇权神圣,专制独裁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D.随意性5、“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6.《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7.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
农垦北安分局第二高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经济遭遇新“瓶颈”,世纪更迭,我国经济的前进步伐如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近日完成的一份最新报告中认为:200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将有可能出现增速回升,已经连续多年的增速下滑趋势将得到遏制。
在乐观预测的同时,报告也指出,这种止跌回升仍将受多种因素影响。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国内科技进步能力尚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造成产业升级缓慢,就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我国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素质偏低,既影响了需求结构的升级,也影响了供给质量的提高;此外,与工业化发展相比,城市化发展相当滞后,导致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劳动力难以自由流动,因而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与农民增收。
城市化发展滞后也造成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而以上问题均为快速发展遭遇到的新的制约“瓶颈”,只有尽快打破,才能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报告据此提出,必须加大对外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和研究,以及开发力度,并建议国家新增财政支出要大幅度增加科研开发投入,争取“十五”计划末达到GDP的1.5%;在国企改革中则着重抓好提高国企创新能力工作,同时,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以产业教育加速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此外,必须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及解决农民增收等问题。
1、文章说“中国经济遭遇新‘瓶颈’”,对“瓶颈”的解说无误的一项是A、这是用了暗喻修辞,‘瓶颈’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B、这是用了借喻修辞,‘瓶颈’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C、这是用了借代修辞,‘瓶颈’借代中国经济,表明了它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D、这是用了比拟修辞,‘瓶颈’比喻中国经济,比拟其发展已不通畅。
2、作者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遭遇新’瓶颈’”?对其理由的阐述,哪一项不恰当...?A、因为,我国的技术创新、国内科技生产的能力尚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且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而完全依靠国外,所以就造成了产业升级缓慢的局面。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第二高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普通班)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1.5 分,满分7.5 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are these two people talking about?A.A lightweight shirt.B.Things to wear.C.The warm weather..2.What is the woman's job?A.Cook.B.Waitress.C.Saleswoman.3.How is the man getting to work?A.Riding.B.By bus.C.Driving.4.What does the man mean?A.The woman's uncle will come for a visit.B.He thinks the woman should visit her uncle.C.He asks the woman to go over to his place.5.What will the weather in Arizona be like in the coming week?A.Rainy.B.Warm.C.A bit cold.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生不有命在天”一语,见载于《尚书·西伯戡黎》,此语乃殷大臣祖伊深感周邦对殷王朝已构成巨大威胁而奔告于纣时,纣对祖伊说的话。
它反映出殷商时期()A.天子成为君主称号B.存在君权神授观念C.纣王权威受到质疑D.萌发天人感应学说2.“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3.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
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4.某位中国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做出了如下评述:“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
”这位学者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容易造成集体暴政B.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C.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D.捍卫了真理,伸张了正义5.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
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B.大西洋的开放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C.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商业更兴旺D.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相当发达6.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
2010-2011学年度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小明的妈妈在家中摆起了香案,供奉家人的祖先。
这一风俗源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九品中正制D 三省六部制2、下列措施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是A 西汉设立中朝B 唐设三省六部C 北宋设置通判D 清朝设军机处3、秦始皇陵的建造历时至少36年,动用人力逾70万,这一工程能够完成的主要原因是A 实行内外服制度B 秦始皇统治深得民心C 完成了封邦建国D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4、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
这位年轻人最早可能生活的朝代和他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A隋朝尚书省 B唐朝门下省 C宋朝枢密院 D元朝中书省5、下图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 征辟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6、我国古代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A 军机处B 唐三省六部制C 秦中央集权制度D 隋三省六部制7、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B 《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8、“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D 贵族统治,僭主当政9、《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A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 B维护贵族的利益C维护平民利益 D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10、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A 权威B 理性C 宗教D 法律11、2008年11月,轰轰烈烈的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落下帷幕,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诞生,奥巴马顺利当选。
而在英国,2007年6月却很平静地更换了首相,布朗接替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
在美国当选总统和在英国就任首相的不同点在于A 美国总统议会选举产生,而英国首相民选产生B 美国总统民选产生,而英国首相议会选举产生C 两国总统和首相皆为民选产生D 两国总统和首相皆为议会选举产生12、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 ①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4、使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瓜分之说不啻梦呓”的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义和团运动15、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秋收起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颁布《临时约法》A ①③B ①②C ①④D ③④16、据史料记载,太平军入城刚一个月,敌人威胁尚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扩建了金碧辉煌的天王府。
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图1:洪秀全故居图2:南京天王府的石舫A始终体现农民的根本利益 B一直保持农民革命本色C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 D不重视政权内部的团结17、某学校高一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
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的诞生④维新变法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
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A ①②③B ①④⑥C ①④⑤D ②③⑤18、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D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A 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B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 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D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20、“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
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
”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
抗日战争的胜利:①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1、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会场秋收起义A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 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 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22、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开洋村拦截邻村中村在后山上取水的水源,将水引入本村,导致中村枯水期断水。
由此,两村发生旷日持久的水事纠纷。
中村110名农民对县政府不认真处理这起水事纠纷的行为深感不满,以“不作为”为由将县政府告上法庭。
这一事件的法律依据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战后欧洲A 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B 面临着美苏的威胁和控制C 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D 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24、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
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不能反映外交礼仪的是A 毛泽东与田中角荣B 周恩来与尼克松C 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D 胡锦涛与连战25、关于“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的成语概括其历史特征。
你认为其中哪一个用的最为恰当:()A 风调雨顺B 风云变幻C 风雨同舟D 风平浪静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50分。
其中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4分)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优点。
(3分)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5分)材料四:军机处的工作:①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②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③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④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⑤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⑥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⑦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⑧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⑨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⑩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⑩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2分)材料二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2)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并指出德、法两国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3分)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试举两例说明。
请指出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6分)材料四 图一: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图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图三:吉林梨树县四大家村的选举会场图一 图二 图三(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作出的努力。
(3分)(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建议?(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1)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3分)A:(2)上述图示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怎样的国际格局?在外交方面新中国是如何应美 苏 形成对的?(3分)材料三: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3)上面两幅图片说明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有关史实说明。
(5分)材料四:在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
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