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
- 格式:ppt
- 大小:12.87 MB
- 文档页数:180
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1. 引言在农业生产、国际贸易和生态系统管理中,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类严重威胁植物健康和农作物产量的生物生产因素。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措施,以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传播和蔓延。
本文档将介绍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分类和管理等。
2.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农作物、花卉、园艺作物、林木或其他生物资源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的生物。
它们可能是昆虫、真菌、细菌、病毒、有害植物或动物等。
这些生物通常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外来物种的入侵对于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威胁。
根据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程度,检疫性有害生物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3.1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对农作物、花卉和林木等植物资源造成危害的生物。
这些生物可能是病原体、害虫等。
以农作物为例,常见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水稻褐飞虱、玉米螟、棉蚜等。
3.2 动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动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包括对动物资源造成危害的生物。
例如,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危害猪只健康的疫病,属于动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3.3 真菌、细菌和病毒检疫性有害生物真菌、细菌和病毒也可以是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一种。
它们可能引发植物疾病,如火炬松枯萎病、烟草花叶病毒等。
为了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管理方法:4.1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和识别为了及早发现和确认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存在,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识别体系。
通过定期监测和采集样品,可以及时了解有害生物的分布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2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措施在入侵和传播阶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减少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伤害。
这包括加强入境物检、实施植物检疫、清除外来物种等。
4.3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出口和贸易规定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出口和贸易规定。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根据《植物检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农业植物检疫,不包括林业植物检疫。
第三条农业农村部主管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其执行机构是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其执行机构是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植物检疫体系建设,保障植物检疫机构所需的人员、经费、设施设备,制定植物疫情防控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农业植物检疫范围包括粮食、棉花、油料、麻类、桑、茶、糖料、蔬菜、烟草、水果(核桃、板栗等干果除外)、中药材、花卉(野生珍贵花卉除外)、草类、绿肥、热带作物、食用菌等植物、植物的各部分,包括繁殖材料,来源于上述植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情的植物产品,以及可能被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其他限定物和场所。
第六条农业农村部负责制定和发布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的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并报农业农村部备案。
第七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对以下事项开展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一)制定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二)开展国(境)外引进农业植物种子审批;(三)制定重大农业植物检疫措施;(四)其他需要开展风险评估的情形。
第八条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植物检疫员。
植物检疫员应当经培训考核合格,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批准,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后,发给植物检疫员证。
植物检疫员执行植物检疫任务时,应当穿着植物检疫制服、佩戴植物检疫标志、出示植物检疫员证。
第九条对在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上级植物检疫机构可以予以表彰。
选择:1、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类别不包括(D)A检疫性植物病原物B检疫性动物C检疫性杂草D检疫性林木2、检疫性甲虫的种类数占进境植物检疫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的___A___A 70%B 50%C 30 %D 10%3、下列是进境植物检疫性甲虫一类(C)A、双钩异翅长蠹B、椰心叶甲C、棕榈象甲D、稻水象甲4、甘薯黑斑病,1937年从日本传入辽宁(c),至1945年该病已蔓延到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等甘薯产区,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这种病害至今仍在各省、市为害。
A沈阳B鞍山C盖平县 D 徐州5、(A)的成虫把卵产在果实上,幼虫在果实内部取食为害,可引起细菌等感染,造成落果或整个果实腐烂。
该虫以其分布和寄主之广,繁殖力之高,危害程度之大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农业害虫之一A地中海实蝇B菜豆象C稻水象甲D椰心叶甲5、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英文缩写(c)A、FAOB、IPPCC、PRAD、SPS6、下列关于动植物检疫的说法,错误的是:(D)A.动植物检疫具有法制性、预防性、国际性、综合性。
B.动植物检疫是卫生检疫中的一种。
C.我国的动植物检疫类型是发展中国家大陆型。
D.检疫会阻碍对外经济贸易。
7、以下不属于检疫对象的是(C)A.赠送给台湾的大熊猫。
B.从俄罗斯运过来的原木。
C.美国进口的玻璃杯。
D.荷兰进口的鲜花。
8、下列不属于动植物检疫基本属性的是(D)A.法制性B.预防性C.国际性D.强制性9、外来入侵种的入侵过程是(C )A.传入→潜伏→定殖→扩散→暴发B.入侵→定殖→潜伏→扩散→暴发C.传入→定殖→潜伏→扩散→暴发D.潜伏→定殖→扩散→暴发→衰败10、下列不属于外来入侵种危害的是(B)A.破坏生态平衡B.增加物种丰富度C.加速物种灭绝D.影响国际贸易11、下列不包括国内一类动物疫病的是(C)A、口蹄疫B、鸡瘟C、狂犬病D、蓝舌病12、下列不属于国内三类动物疫病的是(D)A.日本血吸虫病B.弓形体病C.猪囊虫病D.狂犬病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下面哪种动物疫病属于二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D )A 口蹄疫B 牛海绵状脑病(BSE)C 禽流感(HPAI)D 狂犬病14、下列哪一个为一类传染病(C)A狂犬病B结核病C禽流感D布氏杆菌病15、上图中”ZZ”是指( B )A.按直属检验检疫局分别编号的加施企业登记号B.各直属检验检疫局2位数代码C.除害处理方法D.进境货物类型代码16、(A)是动植物检疫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惯例之一,其中特别强调了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2009年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9.08.27•【文号】主席令第18号•【施行日期】2009.08.27•【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10月30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主席令第53号发布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以下简称病虫害)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进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依照本法规定实施检疫。
第三条国务院设立动植物检疫机关(以下简称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
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业务集中的地点设立的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依照本法规定实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
贸易性动物产品出境的检疫机关,由国务院根据情况规定。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工作。
第四条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在实施检疫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一)依照本法规定登船、登车、登机实施检疫;(二)进入港口、机场、车站、邮局以及检疫物的存放、加工、养殖、种植场所实施检疫,并依照规定采样;(三)根据检疫需要,进入有关生产、仓库等场所,进行疫情监测、调查和检疫监督管理;(四)查阅、复制、摘录与检疫物有关的运行日志、货运单、合同、发票及其他单证。
第五条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一)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二)动植物疫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三)动物尸体;(四)土壤。
08动植物检疫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复习08动植物检疫专业综合技能测试与训练复习指导植物检疫学一、植物检疫基础知识1.什么是植物检疫? 其与植物保护有何关系?植物检疫:为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人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措施。
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①防治对象不同;②处理的要求不同;③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不同。
植物检疫制度具有强制性、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除害处理要求彻底性、具有国际性、制度的实施具有多部门性、机构和人员具有权威性。
2.什么是检疫性有害生物?什么是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试比较二者的区别。
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其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种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因而进口方的法律、法规可以规定对其采取限制措施。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比较:①有害生物状况检疫性有害生物:输入国不存在或分布有限。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已存在并可能广泛分布。
②传播途径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卫生法规和程序可应用于任何寄主或传播途径。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卫生措施仅针对某种预定用途的特定寄主的种植用植物。
③经济影响检疫性有害生物:影响是预计(潜在)的。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影响已知。
④官方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如在输入国存在则需采取根除或封锁的植物卫生措施对其进行官方控制。
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也需官方控制,但采取的是针对特定种植用植物,目的是对其进行一直的植物卫生措施。
3.我国目前的植物检疫体系结构是什么?⑴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口岸检疫、国内农业检疫、林业检疫;⑵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责;⑶口岸的进出境植物检疫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国内的植物检疫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总局分别负责。
动植物检验检疫第一章1、什么是动植物检疫及目的?是指在防止检疫性动物检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目的:⑴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⑵保护农渔林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⑶出尽国际及国内的经济贸易的发展2、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⑴自然环境优越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⑵发达国家型:美国和加拿大⑶经济共同体型:欧盟⑷发展中国家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美洲和非洲⑸工商业城市型:新加坡和香港3、检疫操作规程:报检、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评定、证书签发4、进境动物风险分析原则以科学为根据;执行或者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透明公开和非歧视原则;、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性限制5、进境动物检疫程序①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②境外产地检疫③报检④进境现场检疫⑤隔离检疫⑥实验室检疫⑦检疫结果的判定和出证⑧检疫处理⑨资料的收集与保存第二章动物检验检疫技术1、病料采集:⑴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⑵采取病料的所用容器:均需灭菌后使用,无菌操作⑶解剖前检查:只有在确定不是炭疽后,方可剖检⑷取材时间要早,最好不超过6小时⑸为了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阳性分离率,应根据不同疫病,相应的采取其脏器内容物。
在无法估计是某种疫病时,可进行全面的采取。
2、病毒采集原则:病毒离活体后在室温下很容易死亡,故采德捡材应尽快送检;病变组织则应保存于5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4℃/-2℃3、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培养、鸡胚培养、组织细胞培养4、凝集反应: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聚物。
5、琼扩试验: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凝胶内扩散二者相遇。
在此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
6、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第三章检疫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传染病:是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