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应用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超声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特点1.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肿瘤,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临床上可表现为月经不规律、盆腔疼痛、压迫症状等。
超声检查可显示子宫肌瘤的形态、位置和大小,一般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结构均匀,常常伴有局部血流信号。
由于子宫肌瘤的血供丰富,超声造影技术对于其血供情况的显示也有一定的优势。
2.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盆腔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其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相似,包括月经不规律、盆腔疼痛、不孕等。
超声检查可显示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肌病灶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可以显示其血供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子宫腺肌病常常伴有不规则的子宫内膜增厚和囊性改变,这些特点对于其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常规超声检查对于疑似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首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常规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观察子宫内腔形态、子宫大小和形态,了解子宫内肿块的数目、大小、位置及形态等情况,为进一步诊断提供基础数据。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超声诊断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能够显示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对于肿块的血供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鉴别诊断中,可以通过观察子宫肿块周围的血流情况,了解其血供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特点,从而辅助进行鉴别诊断。
3.超声造影技术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超声检查方法,其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在血管系统中的分布和血流情况,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血流动力学图像。
对于那些血供丰富的肿块,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提供更为直观和准确的血流信息,有助于对于血供情况复杂的病变进行评估。
1.无创性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于女性患者来说更加安全和舒适,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和并发症。
尤其是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检查成为首选的检查手段。
2.直观性超声检查能够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对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形态、大小、位置和血供情况等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为鉴别诊断提供直接依据。
子宫肌瘤医学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一篇: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的意义研究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均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然而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和子宫腺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共同之处有很多,医生在诊断中常常容易混淆,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很容易发生误诊情况。
我院在临床诊断中发现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为对其进行进一步探究,分别选择子宫肌瘤30例和子宫腺肌瘤3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研究资料与方法研究资料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和3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30例子宫肌瘤患者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岁;3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岁,主要以子宫体触痛及进行性痛经为主要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相比,子宫增大较为明显,且增大均匀,然而月经紊乱和月经量增多两方面临床表现差异并不明显。
同时选择同一时间我院体检的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用统计学软件对三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差异对比并不明显,此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参考价值较高。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腹部探头频率为3~5MHz,阴道超声探头频率为7~10MHz.患者取仰卧位,将小腹暴露出来,膀胱适当充盈后,开始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全方位多切面扫查患者的下腹,对其卵巢、子宫及宫旁组织进行密切观察,之后将膀胱排空,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操作,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内部回声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比如子宫轮廓、官腔线等,探查周边及内部的多普勒频谱、阻力指数、血流分布情况,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可适度对探头进行加压,将肠腔中的干扰气体排除。
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引言: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在育龄期的女性身上。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得到了许多新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关于子宫肌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成果。
一、非手术诊断技术的发展1. 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子宫肌瘤诊断方法之一。
近年来,超声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在提高分辨率和描绘清晰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传统B超已经逐渐被三维(3D)B超所取代,这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
2. 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肌瘤筛查中的作用MRI能够提供更详尽、精确、全面的影像信息,且不受肢体肥胖和气腹等因素的影响。
它能够显示子宫肌瘤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近年来,在子宫肌瘤的初步筛查中,MRI已经证明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疾病的发展。
二、手术治疗技术的进步1. 微创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传统的开放式子宫切除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缺陷,近年来,微创手术逐渐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得到推广。
其中尤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
该技术通过腹壁仅三个小孔进行操作,减少了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 子宫动脉栓塞(UAE)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突破子宫动脉栓塞是一种非手术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塞在子宫动脉输入供应肌瘤的血管中,释放栓塞物质,堵塞肿瘤的血液供应。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缩小肌瘤体积,减轻相关症状,并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并发症。
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子宫动脉栓塞逐渐成为肌瘤保守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三、药物治疗新进展1. 黄体酮受体调节剂(SPRMs)的应用SPRMs是一类具有黄体酮受体亲和性的药物,通过抑制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和乳腺组织的作用来抑制肌瘤生长。
近年来,SPRMs得到广泛关注并被广泛采用。
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可减轻月经不规律、压迫症状等不良反应。
20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7月 第4卷第13期局部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8.0%、66.67%、76.47。
在之后的随访、复查中,随访率为100.0%。
其中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分别为54.0%、18.0%。
概而言之,总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胰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在胰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施予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保障其生存率、局控率、生活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可保障其症状得以快速改善,且该技术的治疗不仅安全、而且有效,该技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陈韦敏,朱夏玲,洪燕玲,等.肺癌患者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7):1183-1184.[2]陈飞虎,柏晗,代智涛.胰腺癌患者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非共面锥形射束与共面扇形射束照射的剂量学差异[J].医疗装备,2019,32(07):36-40.[3]迟维维,王昌惠,潘棉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11):86-89.[4]李杰,谢其根,孙宗琼,等.碘125粒子植入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肠癌术后反复复发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8,6(03):216-221.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在妇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疾病,多见于青中年的经产妇,有相关研究表示,35岁以上的女性子宫肌瘤病发率可高达40%。
但在临床治疗中,因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其鉴别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误诊,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2]。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疑似为子宫肌瘤的患者60例与疑似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疑似为子宫肌瘤的患者60例为子宫肌瘤组,收治疑似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60例为子宫腺肌病组。
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诊断中腹部超声的使用价值。
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使用acuson超声诊断仪,观察子宫内的异常回声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的回声情况。
结果:22例为肌壁间子宫肌瘤,占55%,14例为浆膜下肌瘤,占35%,2例为黏膜下肌瘤,占5%。
1例误诊,实为子宫肌腺瘤,1例漏诊,应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结论:腹部超声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上有巨大的作用,能够为临床上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巨大帮助,可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腹部超声;子宫肌瘤;病例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5-0040-01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中是属于最常见的一种,高发于中年妇女,在适龄生育的妇女中其发病率已经高达20%~25%,可发生于子宫颈、宫颈黏膜下、肌壁间及浆膜下[1],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导致了子宫肌瘤的发生[2],而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可以诱发和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在没有孕酮而只有雌激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3]。
大多数患者因为自身的月经量增多和腹部包块凸起症状就诊而被发现。
典型的子宫肌瘤超声是比较容易明确诊断的,可是在与其他疾病相关的时候,特别是症状表现相似时就容易漏诊和误诊,本文特总结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超声诊断的子宫肌瘤40例,来分析和探讨诊断结果和误诊原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29~53岁,平均36.7岁,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紊乱、阴道出血。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acuson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取仰卧位,适度的膀胱充盈,用探头在下腹纵切、横切扫查子宫。
2 结果40例中肌壁间子宫肌瘤最为常见,占55%(22例)。
浆膜下肌瘤次之,占35%(14例),黏膜下肌瘤占5%(2例)。
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诊断中腹部超声的使用价值。
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使用Acuson超声诊断仪,观察子宫内的异常回声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的回声情况。
结果:22例为肌壁间子宫肌瘤,占55%,14例为浆膜下肌瘤,占35%,2例为黏膜下肌瘤,占5%。
1例误诊,实为子宫肌腺瘤,1例漏诊,应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结论:腹部超声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上有巨大的作用,能够为临床上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巨大帮助,可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法。
标签:腹部超声;子宫肌瘤;病例诊断
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中是属于最常见的一种,高发于中年妇女,在适龄生育的妇女中其发病率已经高达20%~25%,可发生于子宫颈、宫颈黏膜下、肌壁间及浆膜下[1],不成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导致了子宫肌瘤的发生[2],而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可以诱发和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在没有孕酮而只有雌激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3]。
大多数患者因为自身的月经量增多和腹部包块凸起症状就诊而被发现。
典型的子宫肌瘤超声是比较容易明确诊断的,可是在与其他疾病相关的时候,特别是症状表现相似时就容易漏诊和误诊,本文特总结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超声诊断的子宫肌瘤40例,来分析和探讨诊断结果和误诊原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29~53岁,平均36.7岁,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紊乱、阴道出血。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Acuson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取仰卧位,适度的膀胱充盈,用探头在下腹纵切、横切扫查子宫。
2结果
40例中肌壁间子宫肌瘤最为常见,占55%(22例)。
浆膜下肌瘤次之,占35%(14例),黏膜下肌瘤占5%(2例)。
1例误诊,实为子宫肌腺瘤,1例漏诊,应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而在这些病例中,肌壁间子宫肌瘤大部分表现为低回声型的图像,在子宫肌壁内可见椭圆形的均匀状低回声。
并且可见内膜线的移位。
浆膜下子宫肌瘤多为等回声型表现,子宫表面凸起,肌瘤内部回声与子宫肌壁回声也是基本相似的。
黏膜下肌瘤常表现为高回声的图像。
3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子宫平滑肌瘤,目前学术界对雌激素刺激导致子宫肌瘤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认为雌激素水平的增多可以诱发和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
子宫肌瘤多发于40~50岁的妇女,在子宫的任何部位均可见,但是以肌壁间肿瘤最为常见。
本组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肌壁间子宫肌瘤22例,临床表现也是多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紊乱、阴道出血。
根据笔者放入观察,典型的子宫肌瘤的超声图像主要的特点:(1)子宫非对称性增大,局限性隆起,失常态,在隆起部位可见边界清楚,边缘规则的实质性肿块,肿块内部呈同心圆样排列,无声衰减;(2)肌瘤回声类型多变;(3)瘤体回声多样,有减弱型、增强型和混合型。
(4)变性者声像图更复杂。
有玻璃样变者,回声明显减低;有囊性变者,可见大小不等的囊状无回声区;有脂肪样变性时,可以看到区域性或大片均匀强回声;有钙化时可见肌瘤包膜强回声光环,或弥漫性强回声钙化斑,或灶性强回声钙化斑半声影[4]。
具体子宫肌瘤的超声特点:(1)壁间肌瘤:在笔者观察的40例中以壁间肌瘤最为多见,超声下可见子宫普遍增大,子宫肌内实性的结节,单发的肌瘤和多发的肌瘤也是各有不同,表现为小的单发肌瘤为低回声,假包膜大的单发和多发肌瘤则表现为子宫壁内粗糙不光滑,子宫区有漩涡状的杂乱回声,瘤体的后方的回声有所衰减。
(2)浆膜下肌瘤:表现为宫体的表面为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凸起。
(3)黏膜下肌瘤:在子宫腔内主要表现为中、低回声的团块,而且黏膜下肌瘤有与子宫腔分离的征象。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之间的鉴别是比较难得,这也就造成了该组病例中1例误诊的出现,子宫腺肌症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妇科疾病,为子宫内膜异位的一种,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弥漫性的侵入子宫肌层而导致的[5-6]。
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要点:子宫腺肌症时子宫是呈球形增大,饱满,轮廓多无变形,以后壁或前壁的单侧多见,肌壁也明显的增厚,回声不均匀、紊乱,内膜前移或者后移,病灶的边界不清晰,没有包膜[7]。
综上所述,超声是可以相当准去的判断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的,正是因为如此,超声是临床上首选的诊断子宫肌瘤的检查,在子宫肌瘤的确诊和治疗上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芳.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2:32.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112.
[3]崔广和,张永佳,齐春英,等.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11):835.
[4]鲁树坤,周启昌.现代超声诊断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40.
[5]黄淑娟.子宫肌瘤与子宫肌腺病的超声鉴别诊断[J].航空航天医药,2003,14(2):89.
[6]刘夏芸,徐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的临床价值[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3):359.
[7]赵梅.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B超图像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10):34-37.
(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