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融合
- 格式:pdf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探析作者:徐京魁来源:《速读·下旬》2018年第04期摘要: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汉语言文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汉语言文学教学。
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任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学。
本文就主要围绕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阐述,供相应的教师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提高;人文素质;重要性1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是人文学科类的科目,当然它也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展现中国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还可以彰显人文关怀对时代发展的重要性。
在之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提高学生精神文明等方面,然而近些年中国的经济、信息技术等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从之前的单一人才到现在的复合型人才,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汉语言文学人才,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这样培养出的汉语言文学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2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今的中国教育还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学习不是为了学习知识为学习,而是为了响应考试而学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和文章结构分析等,同时课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时间思考和交流,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另外,人文素质教育在如今物质化的时代受到一定的冲击,社会呈现出一种现象:人们都在不断的追求物质,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追求。
试论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及对策摘要:在信息化社会,学生思想认识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的三观培养难以保障。
在这种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要能够实现创新,能够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融入人文素养教育,能够通过这种教育融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这样,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效能才能得到的有效提升。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汉语言文学;融合;对策引言汉语言文学教育可以帮助学习者增强其素质和内涵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是根据现实情况,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具有一些问题存在,现在必须研究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解决这些问题。
1汉语言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现在的汉语言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和学校都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首先,现在的学生缺乏完善的人格。
现在的学生对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1]。
加上西方文化也对学生的思想和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学生的意志薄弱,承受打击的能力弱,让一些学生误入歧途,思想和行动会有一些不良活动。
其次,缺少人文素养的培养。
原有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却缺乏知识技能的运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最后,学习者迷茫的人生信念。
现在的学习者缺少自身信念和人生目标的追求,在高校学习也只是拿到毕业证,对专业知识不重视学习,毕业后找工作很难。
2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2.1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融合,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积极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对相关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也能够真正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否判断能力,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都可以得到有效培养,通过这种融合,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以下特点:
1. 综合性:汉语言文学融合了语言学与文学研究,既包含了对汉语这一语言系统的结构、发展和演变的深入探究,也涵盖了对中国古代到现代文学作品、作家、思潮、流派等文学现象的研究。
它涉及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多个语言学领域以及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
2. 文化传承性: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审美等众多方面,通过经典文本的研读,可以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 人文关怀:文学以人的情感、意志、理想为表达核心,汉语言文学强调对人性、人生价值和社会伦理的关注,通过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来探索人类情感世界和社会现实。
4. 地域与时代特色: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产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思想风貌和审美情趣,因此汉语言文学在地域性和时代性上具
有鲜明的特点。
5. 开放性与创新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研究不断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人文社科理论,并结合本土实际进行创新性研究,同时关注全球华语区及跨文化交流中汉语言文学的新现象与新问题。
6. 教学实践性: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朗诵演讲、舞台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综合了语言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学科,它不仅具有严谨的语言学分析方法,还富有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底蕴,在不断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也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和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摘要】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汉语言文学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和人格修养。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应该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材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课程,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塑造。
只有深度结合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必要性、关系、开展、促进、提高、深度结合。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之一。
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许多学生更多地关注于应试教育,忽略了对于人文素质的培养。
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教育部门和各大学校逐渐开始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及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希望通过这些教育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人文素质的追求,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够在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上得到提升。
深入探讨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2. 正文2.1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通过学习汉语言文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解析
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伦理道德价值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批判思维、审美鉴赏、文学修养等素质。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学习和研究汉语言文学,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学习古人的智慧和情操,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汉语言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通过学习和研究汉语言文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折射出的人性关怀和社会关怀,培养起对生活、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怀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40号(教育类009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1.10.13•【文号】教体艺提案〔2021〕420号•【施行日期】2021.10.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40号(教育类009号)提案答复的函教体艺提案〔2021〕420号您提出的《关于把“文学教育”纳入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近年来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1.政策体系日趋完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学校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等相关文件,为学校美育政策体系构建了“四梁八柱”。
2.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一是美育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省(区、市)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总量不低于总课时的9%;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3.2%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全国80.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全国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
《人文素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人文素养(12TS1001)课程学分与学时:2 分/ 32学时(课堂讲授32 学时)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特殊教育(听障)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学习本课程,着眼于对听障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文化素质、审美情趣和道德良知的培养,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尤其是注重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通过文化与科学的融会贯通,文理学科的知识渗透,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进一步掌握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主要以中外文学经典为主要学习和讲授篇章。
教学时数为32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文学欣赏与人文修养、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散文欣赏、小说欣赏、电影欣赏、名画赏析等。
具体如下:第一章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6学时)第一节绪论一、从“人文素养”说到“人文精神”1.人文精神的内涵2.人文精神的演进3.现代人文精神与真善美二、领导者的人文关怀第二节大学生人文素养一、大学生素质修养现状1.什么是素质和修养2.素质的主要内容二、素质修养缺失的原因三、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2.对人文教育认识存在误区3.课外单调乏味,缺乏人文气息四、提升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措施1.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2.应对环境的问题3.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4.自我意识的提高五、素质修养提升对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六、如何培育人文素养第二章文学欣赏(16学时)第一节概述一、何谓文学:艺术地掌握世界二、文学与人生三、文学欣赏1.文学的四要素和文学活动2.如何欣赏文学3.欣赏的技巧4.文学欣赏几个重要的环节第二节文学欣赏一、散文1.散文的“真”与“美”2.散文的情趣与理趣二、小说1.黛玉葬花词2.伤逝3.简爱三、戏剧欣赏1.雷雨2.汉宫秋·灞桥送别四、诗词歌赋1.李清照及作品欣赏2.杜甫及作品欣赏3.苏轼及作品欣赏4.教我如何不想她等现代诗欣赏第三章电影欣赏(6学时)第一节影视欣赏概述一、关于电影二、怎样欣赏一部电影1.主题2.艺术编写3.文化思潮第二节电影作品赏析1. 《阿甘正传》2. 《心灵捕手》第四章名画赏析(4学时)1.《花气熏人帖》等书法作品欣赏2.中国画、写意画等名画欣赏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本班为听障大学生,所以在讲授上注意多应运视像材料和板书,较其它班级降低难度,在篇章选择上也应考虑学生实际。
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2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语文以及汉语言文学关系引言语文教育是弘扬我国汉语言文学精髓的主要途径,汉语言文学属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为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文学而学习,语文教育没有满足新时代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要求。
汉语言文学要实现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性教育,就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在教学理念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正确理解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的教育问题。
1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特点汉语言文学的作用很大,而且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
汉语言文学在反映我国历史和文化语言传统的同时,也可以将一个民族的气质风貌展现出来,并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语言文学是人类的财富,汉语言文学更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将其继承和发扬起来。
汉语言本身就是一门我国特有的专业,这门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文素质、培养专业的从事汉语言文学的人才。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衡量教育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其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实用性,而是通过人文观念等展现的,不能用经济指标进行衡量。
2语文以及汉语言文学之间的关系2.1教学目标相同:语文以及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同时保证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就是汉语言文学,两者在理论以及教学内容上存在一致的地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各项兴趣爱好。
2.2表达形式不同:汉语言文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语言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对事物的看法分析,读者通过阅读文字来了解作者的情感波动。
汉语言文学的生动性则主要体现在可以用语言进行灵活表达。
虽说两者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但语文教育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2.3专业性的差异: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比语文教学更加专业,一般情况下,在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都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探究。
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充分的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
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
从而使学生有效的感知汉语言文学的特色,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明确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个人素养,完善自身的人文情怀。
教师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利用汉语言文学知识特点,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索。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好的结合自身的学习专业来进行提升和完善,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二)有利于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通过教学内容,结合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于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古代的儒家思想以及传统文化。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贯彻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状态,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创设教学目标,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提升和完善。
教师可以通过沉淀下来的优美文章以及历史典故进行教学引导,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文理念。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当中的作用(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引导中,教师要通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和拓展,积极的利用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和完善。
文教论坛
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融合
乔娜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语言文学教育中的主要学科,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中,要深入研究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和汉语言文学有效融合,能够培养专业技能和高素养相结合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合
汉语言文学教育可以帮助学习者增强其素质和内涵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是根据现实情况,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具有一些问题存在,现在必须研究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进行解决这些问题。
一、汉语言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
现在的汉语言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和学校都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首先,现在的学生缺乏完善的人格。
现在的学生对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1]。
加上西方文化也对学生的思想和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学生的意志薄弱,承受打击的能力弱,让一些学生误入歧途,思想和行动会有一些不良活动。
其次,缺少人文素养的培养。
原有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却缺乏知识技能的运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最后,学习者迷茫的人生信念。
现在的学习者缺少自身信念和人生目标的追求,在高校学习也只是拿到毕业证,对专业知识不重视学习,毕业后找工作很难。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加强学习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很好的发展其健康,和有效的改善学习者的心理问题,给学习者建立学习信心和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汉语言文学是汉语文学教育的重要学科,能够让学习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好地继承,同时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自身知识的丰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要做到二者的有效融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一)进行人文环境的建立
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
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要在教学的课堂中开展,也需要在课堂外进行。
教学老师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和建立汉语言文学组织或者一些诗歌社团等,让学生可以在参与这些组织的过程中进行探讨和学习运用相应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同时,教学老师也可以组织文学比赛或者朗诵诗歌等活动,使学生可以体会汉语言文学特有的魅力。
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学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我价值。
(二)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
教学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百家讲坛》电视节目非常受观众欢迎,这里有观众对历史和人文知识的兴趣,也和各位教授的精彩讲解有关系。
进行汉语文学的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要选择和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
教学老师本身要进行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培养更高的文学素养,这样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精彩的讲授,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自觉的学习。
所以,必须进行教师能力和水平培养和教育。
(三)在教学时选择优秀老师
教学质量与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相同的课文,不同的老师所讲授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进行汉语言文化教育必须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文学素养,所以要求老师具有更高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具有专业素质和知识的老师进行教导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调查研究发现,老师优秀其所教出的学生也是优秀的。
所以,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必须选择优秀的老师。
这样,高校进行教师的招聘时,必须提高要求,并要严格控制,保证所被招用的汉语文老师都是优秀的,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很多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把汉语言文学作为选修课程。
要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必须加强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
教学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者合理的取舍教学内容[2]。
对于一些枯燥无意的课文进行合理舍弃,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学生兴趣高的文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参与学习。
比如,一些思想积极向上的古诗词,可以和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学生进行了解和学习作者的人生经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品格特性。
(五)开展有益的教学活动
从社会现象看,学生的品质和人格具有缺陷,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影响,这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因此,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行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格的培养。
因此,进行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研讨会或者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健康向上的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普及和学生的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改变错误和不良的价值观,进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现代高校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加强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培养,给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芳.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电子制作,2014 (15):129-129.
[2]陈国宋.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 (12):69-71.
作者简介:乔娜(1986-),女,汉族,籍贯:四川,本科,助教,工作单位: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