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协议标准ppt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772.00 KB
- 文档页数:46
《无线局域网技术》讲义第六讲 IEEE802.11物理层作为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 802工作组建立的标准在过去二十年内在局域网领域内独领风骚。
这些协议包括了802.3 Ethernet协议、802.5 Token Ring协议、802.3z 100BASE-T快速以太网协议。
在1997年,经过了7年的工作以后,IEEE发布了802.11协议,这也是在无线局域网领域内的第一个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
在1999年9月,他们又提出了802.11b“High Rate”协议,用来对802.11协议进行补充,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速率下又增加了5.5Mbps和11Mbps两个新的网络吞吐速率。
利用802.11b,移动用户能够获得同Ethernet一样的性能、网络吞吐率、可用性。
这个基于标准的技术使得管理员可以根据环境选择合适的局域网技术来构造自己的网络,满足他们的商业用户和其他用户的需求。
802.11协议主要工作在ISO协议的最低两层上,并在物理层上进行了一些改动,加入了高速数字传输的特性和连接的稳定性。
主要内容:1.802.11工作方式2.802.11物理层3.802.11b的增强物理层4.802.11数字链路层5.联合结构、蜂窝结构和漫游1、802.11工作方式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站,通常是通过一台PC机器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的,另一个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它的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
一个无线接入点通常由一个无线输出口和一个有线的网络接口(802.3接口)构成,桥接软件符合802.1d桥接协议。
接入点就像是无线网络的一个无线基站,将多个无线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线的网络上。
无线的终端可以是802.11PCMCIA卡、PCI接口、ISA接口的,或者是在非计算机终端上的嵌入式设备(例如802.11手机)。
2、802.11物理层在802.11最初定义的三个物理层包括了两个扩散频谱技术和一个红外传播规范,无线传输的频道定义在2.4GHz的ISM波段内,这个频段,在各个国际无线管理机构中,例如美国的USA,欧洲的ETSI和日本的MKK都是非注册使用频段。
802协议桢格式802.11和Wi-Fi技术并不是同一个东西。
Wi-Fi标准是802.11标准的一个子集,并且是Wi-Fi联盟负责管理无线网络协议桢的分类类型和字段定义了无线网络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 Management frames,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护接入点和无线客户端之间的通信,管理该框架拥有以下子类型:AuthenticationDe-authenticationAssociation RequestAssociation ResponseReassociation RequestReassociation ResponseDisassociationBeaconProbe RequestProbe Response2: Control frames控制帧是负责客户端和接入点的数据交换,类型为:Request to Send (RTS) Clear to Send (CTS) Acknowledgement (ACK)这些数据可以在一些报文请求中看到。
3: Data frames这些不同类别的数据包被统称为"数据包类型"。
WLAN有以下三种网络拓扑结构1) 独立基本服务集(Independent BSS, IBSS)网络(也叫ad-hoc网络)2) 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 BSS)网络3) 扩展服务集(Extent Service Set, ESS)网络1) AD-Hoc网络win7自带的AD-Hoc组建功能,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在一个小范围内快速组建"局域网",联网打游戏啥的很方便2) BSS网络对于个人PC来说,使用最多的所谓"无线Wi-Fi"指的就是BSS网络模式,我们通过AP(Access Point)接入点来接入网络3) ESS网络其中,ESS中的DS(分布式系统)是一个抽象系统,用来连接不同BSS的通信信道(通过路由服务),这样就可以消除BSS中STA与STA之间直接传输距离受到物理设备的限制。
802.11协议解析(2019/01/05)1.1 802.11n标准发展历程IEEE 802.11工作组意识到支持高吞吐将是WLAN技术发展历程的关键点,基于IEEE HTSG (High Throughput Study Group)前期的技术工作,于2003年成立了Task Group n (TGn)。
n表示Next Generation,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物理层和MAC层的优化来充分提高WLAN技术的吞吐。
由于802.11n涉及了大量的复杂技术,标准过程中又涉及了大量的设备厂家,所以整个标准制定过程历时漫长,预计2010年末才可能会成为标准。
相关设备厂家早已无法耐心等待这么漫长的标准化周期,纷纷提前发布了各自的11n产品(pre-11n)。
为了确保这些产品的互通性,WiFi联盟基于IEEE 2007年发布的802.11n草案的2.0版本制定了11n产品认证规范,以帮助11n技术能够快速产业化。
1.2 技术概述802.11n主要是结合物理层和MAC层的优化来充分提高WLAN技术的吞吐。
主要的物理层技术涉及了MIMO、MIMO-OFDM、40MHz、Short GI等技术,从而将物理层吞吐提高到600Mbps。
如果仅仅提高物理层的速率,而没有对空口访问等MAC协议层的优化,802.11n 的物理层优化将无从发挥。
就好比即使建了很宽的马路,但是车流的调度管理如果跟不上,仍然会出现拥堵和低效。
所以802.11n对MAC采用了Block确认、帧聚合等技术,大大提高MAC层的效率。
802.11n对用户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收益是无线覆盖的改善。
由于采用了多天线技术,无线信号(对应同一条空间流)将通过多条路径从发射端到接收端,从而提供了分集效应。
在接收端采用一定方法对多个天线收到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明显改善接收端的SNR,即使在接受端较远时,也能获得较好的信号质量,从而间接提高了信号的覆盖范围。
其典型的技术包括了MR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