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第九章重点及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9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关系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三种文学类型的形成,是人类文学创作活动的历史产物。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们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①定义及特征不同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②创作过程不同现实型文学着重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以写实的方式达到细节的真实,力求如实地再现现实。
理想型文学偏于塑造生活中不存在的虚幻的形象,以夸张、虚构为其主要的表现手段,力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
象征型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它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非现实性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
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了暗示某种深广的意义,所以它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观变形的方法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
2.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答:以鲁迅为例,其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
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答: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l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文学理论教程》第九章
后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一个文学理论学派,它是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结构主义强调文本在意义上的自足性,即文本内部的意义是封闭的、自成的,研究者只需通过分析文本内部的结构关系来了解其意义。
然而,后结构主义认为结构主义忽略了社会和历史的影响,以及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后结构主义的文学分析方法包括解构、重述、模仿和衍生。
其中,解构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解构是一种对给定的文本进行辨析和批判的方法,通过揭示文本的内部矛盾和意义的多层次性来阐明其意义和局限。
解构试图在文本中找到一种反对逻辑和主导意义的力量,并探求其中的微妙关系,以揭示文本的潜在深层意义。
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不仅限于文学领域,它对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结构主义认为任何话语都是被历史、权力和文化影响的,因此并不存在客观的真理。
后结构主义对主导话语进行批判,并强调边缘化和多元化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后结构主义的出现对文学研究方法和观点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变革。
它跳出了传统的结构主义框架,关注语言的多义性和解构性,并强调了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后结构主义的贡献在于促进了对文本意义的多元解读和批判性思考,为文学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文学理论教程》第九章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后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
它不仅拓展了我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还促进了对权力和话语的批判性思考。
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为文学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并对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赖于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2)文学反映论。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
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
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
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文学活动是指一系列与文学相关的创作、传播和研究的活动。
它涵盖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等方面。
在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中,有几个重要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社会环境的变迁对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文学活动主要以民间文学为主,表现出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文化特色。
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文学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得到了发展。
加上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文学的传播速度和方式的变革,使得文学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也与文学创作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文学创作是文学活动的核心,而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对于作家的创作动力和创作空间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文学奖项的设立、版税和版权机制的健全等都能够为作家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保障,有利于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
同时,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还与文学批评和评论有着密切联系。
文学批评和评论是文学活动中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启发。
它能够帮助作家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且为作品的改进提供方案和思路。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批评和评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壮大,形成了多元的流派和理论体系,为文学活动的繁荣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最后,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还与文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密不可分。
文学研究对于文学的理论建构和文学史的撰写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和梳理,可以为文学活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同时,还可以促进文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和内容。
总结起来,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社会环境、文学创作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文学批评和评论以及文学研究的影响。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推动下,文学活动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全书章节·课后习题·归纳整理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思考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特色当代性[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活动】[基本概念]·生活活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文学本体论·劳动说·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基本概念]·文学的含义·话语·话语蕴藉·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 什么是话语蕴藉?怎祥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基本概念]·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人民性[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第9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关系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三种文学类型的形成,是人类文学创作活动的历史产物。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它们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①定义及特征不同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②创作过程不同现实型文学着重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以写实的方式达到细节的真实,力求如实地再现现实。
理想型文学偏于塑造生活中不存在的虚幻的形象,以夸张、虚构为其主要的表现手段,力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
象征型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它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非现实性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
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了暗示某种深广的意义,所以它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观变形的方法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
2.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答:以鲁迅为例,其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
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答: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l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章节概括:本章共两节内容: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文学作品的体裁。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作品形成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基本体裁。
重点分析:1、文学作品的类型:三大类型,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别它们的不同;另外了解它们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
把握文学类型的演变情况,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2、文学作品的体裁:四大体裁,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练习测试:一、填空:1、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划为三类,即、和三种类型。
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的方式再现的文学形态;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的方式表现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的方式寄寓的文学形态。
3、现实型文学是基本特征是和;理想型文学是基本特征是和;象征型文学是基本特征是和。
4、是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地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特点。
5、现实型文学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是。
它是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的精细逼真的描绘。
所以说现实型文学以见长。
6、理想型文学超越现实,突出性,具有明显的色彩。
所以说理想型文学以见长。
7、是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在其形象本身,而象征型文学则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
8、象征型文学的间接表现的暗示方式使它具有一定的。
“象外之象”、“象外之意”、“言外之意”是说象征型文学具有超出个别现象的更宽泛的意义。
9、、和文学分别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10、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高尔基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的“两结合”型文学,是指和的统一。
按照进行写作,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
11、沿着十九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文学思潮。
12、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等表现手段,突出了性和性。
13、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和;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和。
14、戏剧可以分为、与,按场次划分,还可以分为与等。
剧本的基本特征是、和;没有集中的,就没有戏剧。
剧本在语言使用方面侧重以语言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
15、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和;散文的结构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其中的“散”指的是散文,“神不散”,指。
16、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和。
二、辨析题1、现实型文学在再现现实时严格遵循客观逻辑,反对主观随意性。
2、理想型文学突出文学的抒情表现功能。
3、象征型文学偏重于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表现主体感受。
4、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自身。
5、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全方位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6、没有情感就没有诗。
7、诗是长于抒情的一种文学体裁。
8、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9、散文的结构是自由灵活,形散神不散。
10、小说是一种侧重故叙事的文学体裁。
11、说真话,叙事实,写实物、实情,这仿佛是散文的传统。
三、名词解释1、现实型文学12、理想型文学3、象征型文学4、现实主义文学5、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
在文学艺术史上。
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
各国文学艺术创作自始至终就有这种特色。
如我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其代表作家有德国的歌德和席勒。
法国的雨果、乔治·桑、英国的雪莱和拜伦等。
6、象征主义文学7、批判现实主义:欧洲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文学艺术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
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
它的进步意义在于注重研究社会问题。
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扩大了真实反映现实的生活面,塑造了很多有典型意义的贵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象,描写了贵族阶级没落和资产阶级兴起与没落的过程,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有些作品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还丰富了艺术技巧和手法。
但由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不能指出产生罪恶的根源,揭示其解决问题的出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里、托尔斯泰等。
8、社会主义现实主义9、现代主义文学10、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
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
荒诞派戏剧于五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巴黎,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统治西方剧坛长达二十年之久,七十年代初走向哀落。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其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11、诗12、小说13、散文14、剧本15、报告文学16、古典主义:十七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所以叫古典主义。
以法国发展的最为完备。
主要代表人物有拉辛、莫里哀、布瓦洛等。
布瓦洛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
【1634年,诗人梅莱在他的悲剧中首次贯彻严格的'三一律',要求剧情限制在同一件事,发生在同一天(24小时内)和同一地点。
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写作。
】他们尊重王权,崇尚理性,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谐、均衡的统一。
当时曾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形式上,抽象化、概念化倾向严重,最后成为消极保守的陈规,被浪漫注意所取代。
17、自然主义:文艺的一种创作方法与倾向。
作为比较自觉的文艺思潮和流派,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继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后形成。
它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生活的典型概括,要求单纯地描摹自然,照录实物,追求事物外在真实与琐碎细节,拒绝分析与批判,并企图用自然科学规律尤其是生物学知识解释人和社会。
它的理论基础是奥·孔德的实证主义和当时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实验科学。
文艺批评家泰纳是自然主义理论的倡导者。
法国作家左拉是自然主义理论的归纳者和鼓吹者。
代表作家有左拉、龚古尔兄弟等。
18、“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
它是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
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
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19、意识流:“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
本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
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
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四、选择题1、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的区别是()A.前者严格遵循客观逻辑,后者遵循情感逻辑。
B.前者侧重客观现实的再现,后者侧重主观理想的表现。
C.前者不表现主观情感态度,后者侧重情感评价的表现。
D.前者以写实手法为主,后者多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
E.两者都注重细节的真实。
F.前者取材于现实生生活,后者常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
2、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表现主观情感评价方面不同的是()A.前者不表现客观情感评价,后者表现主观情感评价。
B.前的者主观情感评价融汇在客观再现的形象描绘中,后者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
C.前者不以主观表现为主,后者侧重表现主观情感评价。
3、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在艺术手法使用上各有特点,()2A.前者使用写实手法,后者运用夸张变形。
B.前者不使用夸张、虚构,后者运用幻想夸张虚构。
C.前者使用夸张、幻想、虚构,后者运用写实方法。
D.前者以写实为主,适当运用夸张,后者以幻想夸张形型为主。
4、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的题材内容不同()A.前者取材于现实,后者常取自于神话传说,民间传奇,历史故事。
B.前者描写的是现实中存在的平凡的普通人物,后者多是理想中的英雄。
C.前者追求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后者不受生活真实的约束,大胆虚构,虚幻的形象。
5、象征型文学为了暗示常使用什么()方法A.变形。
B.夸张。
C.象征。
D.写实。
6、象征型文学的意象是()A.假定性。
B.生活中存在的真实。
C.虚幻的意象。
7、相对于现实型文学再现现实,理想型文学表现情感,象征型文学测侧重在()A.寄寓某种意蕴。
B.暗示。
C.假定性文学。
D.间接性表现。
8、下列各组都是现代主义的有()A .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
B.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
C.表现主义、再现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
D.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
9、17—18世纪欧洲文学主潮是()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自然主义E古典主义。
10、文艺复兴文学基本倾向是()A.再现,摹仿现实。
B.表现客观现实。
C.暗示象征。
11、诗歌结构的跳跃性有多种结构形态,具体包括()A.时间上的跳跃。
B.空间上的跳跃。
C.时空上的跳跃。
D.由客观动态向主观动态的跳跃。
E.平行跳跃。
F.对比跳跃。
G.关联式跳跃。
12、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它是()的文体。
A.叙事。
B.抒情。
C.叙事与抒情并主。
13、剧本的语言特点是()A.剧本只能用人物的语言塑造形象,没有叙述人语言。
B.剧本主要用人物语言塑造形象,叙述人语言只起辅助作用。
C.剧本主要用叙述人语言塑造形象,而人物语言是次要的。
14、散文的结构特点是()A. 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