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监察法到国家监察法:历史、不足与完善
- 格式:pdf
- 大小:212.12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摘要: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机制。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各方面构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系,发挥着较为全面有效的监督功能。
但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漏监”、“虚监”、“难监”等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及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指出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阐述了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关键词:行政监督;监督主体;监督方式;行政监督立法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是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是防止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法制统一、保障公民个人自由的需要。
经过行政改革,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已逐步趋于完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缺乏独立性,监督体系缺乏合力,监督效能低,监督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事后追惩性等,这既为行政监督的强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其提出了清晰的线索和方向,即理顺监督体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
形成相对独立的行政监督主体,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机制。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监督就是监察、督促,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内容。
在狭义上,行政监督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政府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约束、检查和督促。
在广义上,行政监督指行政监督的主体除了国家行政机关以外,还包括其它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行政监督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对于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政,提高政府的绩效,发挥着重大的保障作用。
因此,研究我国当前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以及完善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发展变化法律监督同法与国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国家政权正常运作下,社会安定,才能产生。
国家政权怎么稳定?国家机器怎么运作?监察机关的设立就应运而生了。
维护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秩序是法律监督产生的初衷,也是古代监察机关设置发展的目的。
由于历代的历史背景不同,面对的政治形势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关系也有异,因此监察法制的具体任务是不同的,但总的说来都是为了平衡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缓和矛盾,发挥官僚机构的制衡作用和实现社会的整合。
法律监督从西周开始经过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慢慢地成熟,隋唐的法律监督则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随后的宋、元、明继续发展,到了清代则发展到顶峰。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下列六个阶段:㈠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
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
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还没有建立。
西周时期的司法监察制度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尚未构建起真正的监察机制。
但是其首开监察官吏的监察权与司法权相互融合的立法先例,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机构作为司法行政机构行使审判职责这一监察体制的形成具有启迪作用。
尤其是御史这一官职的设置,推动了后世以御史为核心的监察体制的形成,实为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之滥觞。
(二)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秦创建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御史。
秦朝的监察制度是中国监察历史的开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职官虽然有纠察之任,辅佐皇帝监察百官,但同时也负有行政事宜,而不是专职官吏。
他们对司法活动的监察也就缺乏明确规定,尽管如此,秦朝开创的监察制度也是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大特色。
汉朝的法律制度总体上是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的设置、法律监督等在汉初都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规定,只不过在制度有些细化或小的变动,在法制上进一步发展,取得了创新。
中国监察制度古今谈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违法违纪、失职行为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无论是监察机构的设置、监察制度的构建,还是监察活动的规范,都不断地法律化,形成了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监察法体系。
中国古代监察立法规定了监察机关的职掌,规范了监察机关的行动准则和程序以及监察官的违法制裁,因而是监察机关活动的法律依据,它的权威性增强了监察机关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它的价值不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也给当代的监察制度与法制建设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借鉴。
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廉洁从政,是古今中外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政体,在目的与形式上可能不同,但在反腐倡廉、对官员实行监察这一点上,其本质上相同的。
纵观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模式大致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御史监察制度,二是谏官言谏制度。
御史又称为台官或宪官,是皇帝的耳目,职责为纠察官邪,肃正朝纲,监察的主要方式是运用弹劾手段。
谏官又称言官,职责是“讽议左右,以匡人君”,谏官向皇帝指陈得失的方式主要是廷争和上封事。
台官和谏官二者职责不同,前者是对下监督百官,后者是对上纠正皇帝的过失,二者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监察制度体系。
(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史沿革中国监察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秦汉始建监察制度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并对如何监察官员以防止并惩治腐败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并不断完善。
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起源很早,大体上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完善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是形成阶段。
实际上,有官就有察官,有官就有考课。
但是,作为一种监察制度,是从战国时期才开始确立的。
战国以前,还是贵族政治。
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出现,皇帝任免官员。
监察官的制度、名称,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产生的。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以后,六国的残余势力,仍是不安定的因素,因此监察制度建设的重点在郡。
郡设监察官郡御史,《秦简·语书》就有这样的记载:“举劾不从令者,致以律”“独多犯令,而令丞弗得者,以令丞闻”,这可以看作是郡御史的工作对象与职权范围。
2006年第4期(总第55期)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Adm inistrative Cadre I nstitute of PoliticsA nd LawNo .4 2006(Sum No .55)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建议魏志荣,李先涛(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 要]行政监察作为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自律性监督,是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行政监察在腐败事件面前显得虚弱无力。
现阶段如何健全与完善行政监察制度,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中外历史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应将行政监察机关从目前的行政系统中划出来单独设置,实行垂直领导,并进一步强化和扩大行政监察机关职权,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监察队伍,完善行政监察法律法规体系。
[关键词]行政监察制度;反腐败;垂直领导 [中图分类号]DF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66(2006)04-0027-03 [收稿日期]2006-05-15 [作者简介]魏志荣(8),女,黑龙江龙江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先涛(8),男,山东青岛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行政监察制度,是指在行政机关内部设定专门的行政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和纪律予以检察、调查、处理或提出建议的制度。
行政监察作为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自律性监督,是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合署办公使行政监察职能弱化,党政不分为了适应反腐败形势的需要,我国一直以来都实行行政监察机关与党的纪检机关合署办公,实行一个领导班子、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的办公方式,合署办公以后两种职能虽然得到了发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
监察法修改意见和建议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概述了本篇长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并阐明了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对监察法修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监察法是我国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对于监察工作的开展和监察机关的职责权限进行了明确规定,是建设法治国家、推动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法律保障。
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监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监察法亟需进行修改和完善。
因此,本篇长文将围绕监察法的修改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修改监察法的背景和必要性,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我们将重点关注监察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对具体的修改要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最后,我们将总结讨论结果,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监察法的修改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监察法修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监察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
正因如此,本文对于监察法修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阐述本文的结构和内容,深入探讨相关议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用于说明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
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读者了解整个文章的内容和流程。
本篇文章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用于引出本文的主题和背景,概述了监察法修改的背景和目的。
接下来的章节将对监察法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了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可以涉及监察法修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例如监察体制的不完善、监察权力的过度集中等。
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如完善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加强监察权力的监督机制等。
第二个要点可以深入分析监察法修改的影响和意义,例如修改后对反腐败工作和权力监督的提升等,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加强对监察机关的人员培训、完善监察法的配套制度等。
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陈鹏炜满宠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35期摘要从古至今,权利的制约与监督一直是影响国家兴旺衰败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实力雄厚的国家还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日益扩张的行政权利已严重威胁到各个国家的安定团结。
在我国,在经济政治体制不断变革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政治腐败现象,本文基于此,探讨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问题并完善我国行政监督的途径,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政权行政监督权利作者简介:陈鹏炜,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满宠,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12.211一、行政监督概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辉煌经济成就的同时,政府机关及政府机关公务人员的贪污腐败问题也随之而来,且愈演愈烈。
行政监督是国家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勤政廉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必须对行政权力进行引导和监督。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从古至今,作为国家有效的政治保障,行政监督对于推动政治目的的制定,政治立法的顺利推行以及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众所周知,政治公开度高、经济文化发展顺利、社会安定团结的时期,伴随的行政监督的执行比较好;反之,若此时期社会混乱、经济文化不景气、政治腐败现象严重,则说明行政监督制度遭到破坏。
若不能积极改善,结果可想而知。
轻则可能引发政治局势的变动,重则甚至引发社会变革。
无论是在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还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政治行政权利始终是国家权力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组成部分之一,英国著名的大宪法学家惠尔指出:“在 20 世纪中期,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民被政府的绝对管理压榨着,行政管理部门尽显无疑,它看起来比宪法要重要的多,更让人觉得敬佩和恐惧。
姓名:吕兴伟专业:行政管理学号:7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摘要:行政监督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监督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监督体制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能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完善。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积极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我国构建高效、权威的行政监督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s the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cess important link, also is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ctivity important compon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achieve the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arty's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national laws, regulations implemented correctly,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 organs and their staff diligent administration, 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hina after long-term development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hina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so that its positive role can not be given full play. Therefore, we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o perfect the countermeasure, make it play a positive role, for our country to build efficient, the author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关键词:行政监督体制; 问题; 完善对策一、行政监督的内涵及特征(一)行政监督的内涵及特征所谓“监督”就是监察、督导的意思。
开启监察体制改革新征程——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心得体会作者:卢健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8年第9期2018 年3 月2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监察法的颁布是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是总结反腐败斗争经验、巩固反腐败成果的制度保障。
监察法从立法到实施开启了国家反腐败立法踏步向前的新征程,引领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的伟大实践。
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的建立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通过学习监察法,最突出的感受就是监察机关在行驶一切法定权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
监察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即明确了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监察法进一步规定党对监察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宣示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了“四个意识”,彰显了“四个自信”。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有中国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
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作为国家专门的反腐败工作机构,与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合署办公,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对违纪人员进行查处,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进行调查处置,这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是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
长春市二道区委推进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位,贯彻改革试点工作全过程,以领导到位、认识到位促进行动到位、改革到位。
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的全覆盖,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以往的《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对象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心得作为国家监察权力的行使者,我们一直紧密关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出台和执行。
这部法律确立了监察体制改革的法律基础,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谈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心得体会。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监察法》对监察体制改革做出了明确规定。
前不久,我单位进行了一次全员培训,其中就有相关法律解读和案例讨论。
我们可以看到,监察委员会组织内部的审查、调查等行为,将纪检监察、执纪执法及司法措施和武装力量的国家安全机关等职责统一到一个机构,形成了一套监察体系。
通过设立监委,监察系统的工作职能得到了拓展,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也由此产生。
同时,延伸了监察对象的范围。
原来的监察工作以国家工作人员为主要执法对象,而现在除了国家工作人员,还包括基层干部,经济领域的重要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一步加强了监察体系的全方位监察,从根源上预防和制止腐败。
二、有效增强纪律监督力度监察工作是先于法律行为的,局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先经过监察部门的审查才能被提起公诉。
《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委员会具有调查、督促及处置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职责,随着监察体系的拓展和权力的加强,职责更加清晰、权限更加明确,为纪律监督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体来说,《监察法》的出台,对于我们的工作而言是一种全面的、深入的、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思路清晰、行动规范,努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实施。
三、落实“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我一直认为,监察执法过程中,既要敢于打破常规,又要依纪依法,不得擅自行使权力。
《监察法》有非常详细的规定,监察机关在执法中要坚持依法办事,以法律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以程序为准则,执法必须严格规范化、标准化。
其次,监察委员会严格遵守职权,切实行使监察权,严格按照程序行使监察权将有利于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协调平衡。
最后,监察机关必须能够贯彻执行《法律》,保证监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专业性、独立性、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