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点成线 一 二 三 四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10-
四、从民主共和到“以俄为师”——“新芽绽放” 1.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 (1)提出和发展: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中国从 封建专制走向宪政民主需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 治”三个时期。1906年,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再次提出: 由“军法之治”经“约法之治”达“宪法之治”,将中国建设为一个独立 富强、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1914年《中华 革命总章》中正式提出实现宪政民主须经历“军政、训政、宪政” 三个阶段。1924年,他在《国民政府建设大纲》中集中阐发了“军 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的政治思想。
串点成线 一 二 三 四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5-
3.影响 (1)学术上: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打 破,许多传统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吸收西方 学术而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整个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架构大致成型。 (2)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 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部分诸子百家思想获得重新重视,而儒家思想 及一些民间的风俗信仰文化,则受到强烈的批判。 (3)政治上:议会制、民主制度、新的国家概念等制度和思想,对 于晚清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社会上: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 位,更加促成传统社会秩序的瓦解。西方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传入,使 得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地域为中心的社会基层开始逐 渐瓦解。
串点成线 一 二 三 四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8-
2.体用之争:所谓“体用之争”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 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 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 的统治秩序,而顽固派则认为外来事物皆是“奇技淫巧”,败坏人心, 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这引发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 实质是维护清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但是,洋务派的主张和实 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串点成线 一 二 三 四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7-
二、体用之争——“移花接木” 1.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 体,以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基础,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中体 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 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顽固派阻挠,引进西方自然 科学和促进军事、教育近代化起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 抗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武器。
主题五 西学东渐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串点成线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2-Biblioteka 串点成线织线成面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 的中国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号角声中, 匆忙间搭起了西学的舞台,促进了中国工业、军事、外交的近代化 和新式教育的产生。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 代表的维新派认识到制度革新的重要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但 昙花一现。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显示出中国政治文化的 新趋向。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 理论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大好时机。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乘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的。
-3-
串点成线 一 二 三 四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4-
一、西学东渐——“雾里看花” 1.含义:“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通常指在明 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学术思想的传入。 2.过程 (1)明末清初,主要以传教士和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 为主。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技术方面,包括天文学和数学等方面。 (2)晚清民初,西方人通过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从19世纪 60年代开始,洋务派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学习西学, 主要关注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器械等。甲午战后,中国出现 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思想家。他们一方面向 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改革 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进入民国后,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 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公开主张以西方文化来取代传统的 封建文化。
串点成线 一 二 三 四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6-
(5)经济上:新的经济思想的传入,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愿意投入实 业,而民族主义思想则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6)日常生活上: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电影、广播等逐渐改变 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包括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 传统形式的婚姻等都逐渐被废除。
串点成线 一 二 三 四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11-
(2)内容:国民政府用武力完全占领一个省,然后该省进入训政阶 段;在此阶段,政府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训练、协助人民建 立一个自治的县,并直接选举县级官员;当一个省所有的县完全自 治后,即该省就进入宪政阶段,可以选举省长;当全国有一半的省进 入宪政阶段后,即全国进入宪政阶段,颁布宪法,由人民选举新的中 央政府,而国民政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此解职。 (3)评价:孙中山提出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思想,是实践 “三民主义”“五权分立”理论以实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宪政民主的 根本方略,也是针对近代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渐进式(量变)与激进 式(质变)相结合的宪政建设模式,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提供了重要启示。
串点成线 一 二 三 四
织线成面
破茧成蝶
点石成金
-9-
三、维新思想——“残花留香” 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在文化的许多问题上进行了尖锐、 激烈的论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 之争,二是民权平等与三纲五常之争,三是改革教育制度之争。维 新派同顽固派、洋务派的思想论战推动了变法运动走向高潮。这 次论战,是作为新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 建思想文化提出挑战。在论战中,维新派以进化论批判“天不变,道 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以民权观念批判“君权至上”的封建专制 思想,并阐明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道理。经 过论战,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 解放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