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疫情日零报告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一、学校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
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班主任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发现疫情要在1小时内上报管理中心,2小时内,管理中心应该立即报告乐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乐清市教委。
学校要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学校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1、法定传染病(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疫情报告及应急处置制度引言概述: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疫情报告及应急处置制度是保障师生安全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疫情事件,保障校园安全和稳定。
一、建立疫情报告机制1.1 制定明确的疫情报告流程:明确疫情报告的渠道和流程,包括学生、教职工如何报告疑似病例或接触史。
1.2 设立专门的疫情报告平台:建立专门的疫情报告平台,方便师生及时报告疫情情况,实现信息快速汇总和处理。
1.3 加强疫情报告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疫情报告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的疫情意识和主动报告的积极性。
二、建立疫情应急处置预案2.1 制定详细的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根据不同疫情等级和情况,制定详细的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包括防控措施、隔离流程等。
2.2 做好疫情应急物资准备:保障学校拥有足够的疫情应急物资,如口罩、消毒液等,确保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
2.3 定期组织疫情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疫情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确保疫情应急处置的有效性。
三、加强疫情监测和信息发布3.1 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学校内外疫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2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对学校内部疫情信息及时公布,做到信息透明,避免疫情信息传播不实或造成恐慌。
3.3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与当地卫生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及时汇报疫情情况,共同制定防控措施,保障师生健康安全。
四、加强师生健康管理4.1 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定期对师生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
4.2 做好师生健康宣传教育:加强师生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4.3 做好师生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师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健康信息的收集和保密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五、做好疫情防控后续工作5.1 做好疫情防控后续跟踪:对疫情防控后续工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
一、设立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一)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长(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园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各班班长兼任,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
二、疫情报告要求(一)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二)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三)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四)报告流程一旦疫情发生,疫情报告人应严格遵守报告流程进行疫情报告。
班长→主管领导→园领导→疫情报告人→辖区疾控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个案或聚集性疫情应分别在2、24、24小时内上报相关信息。
在同一班级(≥3例/周)出现同一系统的相似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等)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 24小时内上报。
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由疫情报告人应于 2小时内上报。
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发病人数、发病时间、班级分布、主要症状、重症或死亡情况等。
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
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巡查;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4、严格病例登记,学校发现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登记(项目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
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是否就诊及医院、排查结果、采取措施、登记人等),并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学校主管部门报告;5、接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学校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为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病疫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防控疫情扩散和蔓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各教研组长为各教研组教师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
二、每天上午7:30—8:00,下午1:40-2:2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晨检、午检,由班主任负责检查本班学生出勤及健康情况;各教研组长负责对本组教师进行晨检、午检。
三、晨检、午检中一旦发现师生中有如发现学生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要立即报告校安办,并将学生送至隔离室,并及时与家长联系送往医院就诊。
四、晨检、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五、坚持追踪及电话随访制度。
各相关责任人(班主任及各教研组长)对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的师生,要求其居家隔离治疗。
居家治疗期间班主任及各教研组长要做到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每天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班主任及各教研组组长要将患病师生情况及时报医务室张春红。
六、实行疫情快报制度。
冯康红要将晨、午检情况汇总,如发现一个班级一周内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或同一学校发生1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需立即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教育局。
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实行零报告制度:晨检、午检报告结束后,校医冯康红及时将全校情况汇总,筛查,每天2:30之前向市教育局和市疾控报告学生发热信息,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按照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在处理暴发疫情时,自疫情确认至解除封锁,实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引起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法公共卫生事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周围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成立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由梁寅峰校长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分级负责制。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5.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应急传染病流行小组成员及职责1.梁寅峰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李伏庆、张浩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卫生安全工作。
3.总务处负责传染病日常防治工作的管理及后勤保障。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为仔细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刚好性、精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二、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需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精确、完整、字迹清晰。
三、责任报告人发觉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性肺炎、人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防疫站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觉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发觉麻疹、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院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例,以最快方式报告疾控中心并协作检诊。
五、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精确、完整、字迹清晰,在规定时间内刚好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
六、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
七、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疫情旬报、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奖惩状况等资料并存档。
八、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反以上规定,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九、责任人不仔细履行职责,一经查出,扣除当月工资100元,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固定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消毒人员,主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务的发生。
二、学校执行业务的医疗保健、疫情管理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为义务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发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辖区内疾病预防限制机构报告。
“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为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病疫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防控传染病疫情扩散和蔓延,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制度,设立安全信息员,负责上报校园安全稳定信息工作,实行24小时随时保持通讯的畅通。
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信息反应能力,坚持早发现、早报告,加强对第一线信息的核实、收集和上报,提高情况信息的报送效率和质量。
二、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明确职责,加强管理,不得出现迟报、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凡是累计2次以上不报告的将按有关规定进行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其责任。
三、晨检、午检、晚检中一旦发现师生中有发热(腋下体温≥37.5℃)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要立即报告,将学生送至隔离室,并及时与家长联系送往医院就诊。
四、实施零报告制度,即无意外事件发生,也必须每日报告。
同时,要主动与属地公安部门联系,加强配合,严防校园事件发生。
五、坚持追踪及电话随访制度。
各班相关责任人(班主任和政教主任)对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的师生,要求其居家隔离治疗。
居家治疗期间班主任及政教主任要做到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每天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班主任及政教主任要将患病师生情况及时上报。
六、安全稳定信息零报告主要采取电话报告方式,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实行电话第一时间报告制度,各班主任除了每天按要求实行常规报告外,如遇有群体性事件、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等要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立即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处理工作。
报告流程:学生——班主任——政教主任——校长教职工——政教主任——校长后勤员工——总务处——校长。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一、背景介绍传染病疫情日报告是指每天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和报告的制度。
为了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疫情的发展趋势,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零报告制度被引入。
零报告制度要求每一个相关单位或者个人每天都要进行报告,无论是否有疫情发生都要上报零报告,以确保信息畅通、数据准确。
二、零报告制度的目的1. 及时预警:通过每天的零报告,可以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的异常情况,提前预警,采取相应的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
2. 数据准确性:零报告制度要求每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每天都要上报,即使没有疫情发生,也要上报零报告,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漏报和误报的情况发生。
3. 信息畅通:通过零报告制度,可以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共享,各级防控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到各个单位和个人的疫情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统筹和协调工作。
三、零报告制度的具体要求1. 上报时间:每天的上午9点前完成上报,确保数据的及时性。
2. 上报内容:包括单位或者个人的基本信息、传染病疫情情况、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
3. 上报方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在线填报等方式进行上报,确保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相关单位的协作: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与各个单位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零报告制度的顺利实施。
5. 数据分析与应对:相关部门要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研判,对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四、零报告制度的实施效果1. 提高信息的准确性:通过零报告制度,可以避免漏报和误报的情况发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2. 加强预警和预防:每天的零报告可以及时预警和预防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疫情的扩散。
3. 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零报告制度可以促进各级防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五、结论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的实施对于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的发展趋势,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疾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疫情疾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的相关内容。
背景
疫情和疾病的日报告是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疫情和疾病的传播
情况,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和治疗。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地区可能没有发生新的疫情和疾病病例,这时候需要进行零报告。
零报告的定义
零报告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某个地区或机构在当天没有发
现任何新的疫情和疾病病例,无需向上级报告。
零报告制度的意义
零报告制度的实施对疫情和疾病的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可以快速识别哪些地区或机构存在潜在的传染病风险。
2. 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疫情暴发点,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3. 有效提醒相关地区和机构继续保持警惕,加强疫情防控工作。
零报告制度的实施
为了有效实施零报告制度,需进行以下步骤:
1. 制定相应的零报告制度标准和操作规范,明确零报告的定义
和报告要求。
2. 针对不同地区和机构的特点,确定适当的报告时间节点,如
每日、每周等。
3. 建立健全的报告机制和信息通道,确保及时准确地传递零报
告信息。
4. 对相关地区和机构开展培训,提高他们对零报告制度的认识
和执行能力。
5. 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零报告制度的有效运行和落实。
结论
疫情疾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的实施对及时掌握和监测疫情和疾病的传播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健全的零报告制度,可以更好地发现潜在风险和防范疫情暴发,加强疫情防控工作。
中小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当发生传染病流行和暴发时,为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病疫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防控传染病疫情扩散和蔓延,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报告人及职责1、校长是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分管校长为疫情报告主要责任人,主要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核实、登记、报告和分析工作。
3.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为责任区教师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
二、监测与报告学校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1.每天上午7: 30-8: 00,中午12: 30-1:0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晨检、午检,由班主任负责检查本班学生出勤及健康情况:各二级机构负责人负责对本组教师进行晨检、午检。
2.晨检、午检中旦发现师生中有如发现学生出现新冠肺炎症状(发热(腋下体温≥37.3C)、咳嗽、乏力、腹泻等)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来、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要立即报告分管校长,将学生送至隔离室,并及时与家长联系送往医院就诊。
3.展检、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4.坚持追踪及电话随访制度。
各相关责任人(班主任及各二级机构负责人)对出现新冠勃炎症状(发热(腋下体温≥373C).咳嗽、乏力、废泻等)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塞、明痛、咳嗽、头肌痛、乏力、呕吐、腹泻)的师生,要求其居家隔离治疗。
5.实行疫情快报制度。
张义兵要将晨、午检情况汇总,如发现一个班级-周内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或间一学校发生1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需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安全办。
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____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流行性乙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报告制度三篇制度是组织、机构、单位管理的工具,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
我爱网今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报告制度一、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设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指定疫情报告人,统筹疫情报告工作。
学校疫情报告人可由校医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疫情、疑似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
建立卫生应急协作机制,明确属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卫生健康部门以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加强疫情信息沟通。
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二、晨检制度午睡前应加测一次体温。
中小学校在入校前完成体温检测。
每天早晨第一节课上课前,班主任完成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询问与观察。
高校和中职学校应在早晨第一节课前完成体温检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幼儿和中小学生应在晨检后先洗手再入园(校)。
教职员工(含厨工)也应进行晨检。
询问和观察要点为:(1)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发热(腋下温度≥37.3℃或额头温度≥36.8℃)、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
(2)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皮疹(含皮肤、口腔黏膜等)、呕吐、腹泻、黄疸、腮腺肿大等。
如果晨检和日常观察中发现学生出现各种感染症状,请立即向其发放一次性口罩,并将其转至隔离房间等待,由校医及时进行排查。
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并通知家长。
校医院/校医室(保健室)应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每天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
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并立即报告。
可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做好晨检日检信息登记和上报工作。
及时核实、报告和跟进处理预警信息。
三、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学生和幼儿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
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者,应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一、设立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一)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长(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园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各班班长兼任,在园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
二、疫情报告要求(一)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二)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三)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四)报告流程一旦疫情发生,疫情报告人应严格遵守报告流程进行疫情报告。
班长→主管领导→园领导→疫情报告人→辖区疾控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个案或聚集性疫情应分别在2、24、24小时内上报相关信息。
在同一班级(≥3例/周)出现同一系统的相似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等)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 24小时内上报。
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由疫情报告人应于 2小时内上报。
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发病人数、发病时间、班级分布、主要症状、重症或死亡情况等。
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
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巡查;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4、严格病例登记,学校发现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登记(项目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
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是否就诊及医院、排查结果、采取措施、登记人等),并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学校主管部门报告;5、接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学校疫情监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目的
本文档旨在介绍学校疫情监测日报告的零报告制度,以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汇报和有效管理。
背景
为了及时掌握学校疫情动态,防止疫情扩散,学校制定了疫情监测日报告制度。
该制度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每天向学校疫情监测中心报告疫情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
零报告制度概述
零报告制度是指当日无疫情发生时,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进行报告,汇报当前疫情状态为“零报告”。
实施方法
实施零报告制度的方法如下:
1. 定时报告:每天固定时间,相关工作人员需向学校疫情监测中心报告当前疫情状态。
2. 报告内容:零报告需包括日期、报告人、疫情统计信息等。
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意义与效果
零报告制度的实施具有以下意义和效果:
1. 及时了解疫情动态:通过零报告,学校能够及时了解每天的疫情情况,掌握校园的整体疫情动态。
2. 提高信息透明度:零报告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疫情信息的透明度,避免隐瞒或延误疫情报告。
3. 强化疫情管理:零报告制度能够强化学校对疫情的监管和管理,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总结
学校疫情监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的实施是为了及时掌握学校疫情动态,提高疫情管理的效能。
通过定时报告零报告,学校能够及时了解疫情情况,提高信息透明度,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
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开学前:1学校按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实行“日报告、零报告”。
2.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学生,各部门负责人对教职工、服务外包人员等的外出情况、健康情况进行电话或网络随访,对有与新冠肺炎确诊者有接触史,或有早期症状、疑似病例等情况,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总报告人报告,学校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开学后:1排查监测。
建立晨、午、晚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开展全员全日健康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1)进校前自检。
走读学生和教师离家入校前要自行检测,凡有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班主任(部门负责人)请假并如实说明病情,班主任(部门负责人)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2)入校检查。
师生进入校门前需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学校。
体温超过37.3℃不得进校,并通知家长(属)及时送医就诊,检测人员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同时告知学生所在班级,教职工所在部门。
(3)晨午晚检。
对学生进行晨午晚检,教师进行晨午检,晨午检由班主任或测温员上、下午学生进教室时进行,晚检由班级测温员晚自习进入教室前进行。
凡有疑似或早期症状者,通知家长(属)并及时送医就诊,同时报学校疫情报告人。
(4)全日健康监测。
全体师生应自觉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疑似症状要主动报告,及时到学校临时隔离室接受检查或到医院就诊,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2.信息报告。
(1)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班主任应该于每天上午第一节课下课前将晨检、因病缺课、缺勤情况等报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各部门负责人于每天8:30前将部门人员情况报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于每天上午9:00前将晨检、因病缺课、缺勤信息汇总上报总报告人,学校按要求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日报告、零报告”。
(2)凡有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安全办主任林力朴第一时间报告总报告人,并报烟台市教育局、芝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最新的幼儿园“日报告零报告”制度17篇幼儿园“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证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稳定,按照上级规定,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一、各处室、学院要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制度,由专人负责每日上报部门人员信息工作至防控办公室。
要增强敏锐性和信息反应能力,坚持早发现、早报告,加强第一时间信息的核实、收集和上报,提高情况信息的报送效率和质量二、各处室、学院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明确职责,加强管理,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上报。
三、报告数据和信息要准确,不得出现迟报、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对不按时上报和不认真报告的将按有关规定进行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责任。
四、实施零报告制度,即无意外事件发生,也必须每日报告。
五、信息零报告采取报表方式,如发现问题,电话第一时间报告。
六、各部门要主动与防疫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加强配合。
【篇九】幼儿园“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2月2日,记者从梧州市教育局获悉,连日来,市教育局采取措施应对疫情。
截至1月31日,全市教育系统已对44517名教职员工、693474名学生进行了排查,确定监控对象238人。
为加强对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师生员工的宣传工作,市教育局及时将相关疫情防控知识、假期生活提示等信息通过家长群、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网络渠道发送给师生及家长。
同时,该局将《致梧州市民朋友的一封信》《自治区教育厅致全体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以及《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通过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校长(园长)工作群、教师工作群、家长联系群、手机短信等形式进行推送。
由于有不少梧州籍在湖北读大学的大学生返乡过年,因此,市教育局对这些大学生也进行了逐一排查,将这些大学生的信息分区域分学校加密传输给各县(市、区),协助地方政府、社区、村委开展调查了解工作,跟踪掌握返乡大学生目前的健康状况和行踪。
汴岗镇第二中心小学“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为保障师生校园安全,维护师生安全稳定,结合我校实际从开学初开始全面启动学校安全稳定信息零报告制度,保证教育教学的安全稳定。
请大家遵照执行:
一、各班主任要严格执行值班零报告制度,加强学校值班力量,坚持领导带班制度,设立安全信息员,负责上报校园安全稳定信息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并随时保持通讯的畅通。
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信息反应能力,坚持早发现、早报告,加强对第一线信息的核实、收集和上报,提高情况信息的报送效率和质量。
二、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明确职责,加强管理,不得出现迟报、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凡是累计2次以上不报告的将按有关规定进行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三、实施零报告制度,即无意外事件发生,也必须每日报告。
同时,各学校要主动与属地公安部门联系,加强配合,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道路交通隐患等进行摸底排查,并再次在校园内开展收缴管制刀具行动,严防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四、安全稳定信息零报告主要采取电话报告方式,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实行电话第一时间报告制度,各村小、班主任除了每天按要求实行常规报告外,如遇有群体性事件、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等要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立即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处理工作。
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