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87
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题目:数码管显示1~72.题目分析本实验将要求51单片机采用汇编程序来实现以上程序,我们首先要对51单片机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然后编写相应的汇编程序3.硬件电路4.程序设计;-------------------------------------------------------------------------------;选择P1口作为数码管位选;-------------------------------------------------------------------------------org 0hmov p1,h ;启动P1作为数码管位选again: m ov p2,Fh ;0000 0011 1111 显示数字1sjmp againmov p2,h ;0000 0110 显示数字2sjmp againmov p2,Bh ;0101 1011 显示数字3sjmp againmov p2,Fh ;0100 1111 显示数字4sjmp againmov p2,h ;0110 0110 显示数字5sjmp againmov p2,Dh ;0110 1101 显示数字6sjmp againmov p2,dh ;0111 1101 显示数字7sjmp againend5.程序流程本汇编程序的程序流程如下:1)将P1口设置为数码管的位选;2)通过P2口设置相应的数字,P2口的值将会根据数字的不同而不同,以便实现将不同的数字显示到数码管上;3)循环2步骤,不断刷新P2口的值,从而实现数字的不断变化,从而实现将1-7数字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
51单片机脉冲产生程序设计脉冲产生是嵌入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在51单片机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时器/计数器和中断来实现脉冲的产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脉冲产生的程序。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定时器作为脉冲产生的源。
在51单片机中,有两个可用的定时器,分别是定时器0和定时器1、我们选择一个定时器后,就需要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计数方式。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选择使用定时器1,并设置为工作模式1和16位计数。
下面是相关的代码示例:```c#include <reg51.h>//定义定时器1的计数周期,用于控制脉冲的频率//主函数void main//声明并初始化定时器计数值unsigned int count = 0xFFFF - TIM1_CYCLE;//设置定时器1的工作模式和计数方式TMOD=0x20;//工作模式1TH1 = count / 256; // 设置高字节TL1 = count % 256; // 设置低字节//启动定时器1TR1=1;while (1)//脉冲输出的相关处理//这里可以添加相关操作}```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通过`TIM1_CYCLE`宏定义了定时器1的计数周期,用于控制脉冲的频率。
然后,我们设置了定时器1的工作模式为工作模式1,并计算出计数值,将其分别赋值给TH1和TL1寄存器。
最后,启动定时器1,并在主循环中进行相关的脉冲输出处理。
通过以上的代码段,我们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脉冲产生程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根据输入信号进行触发控制、与其他模块进行通信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了51单片机的计数方式1,即工作模式1、根据实际需求,您可以根据相应的定时器和计数方式进行调整。
另外,定时器的计数周期也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脉冲需求。
总结起来,设计一个脉冲产生的程序需要选择定时器和计数方式,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计数值,然后启动定时器,并在主循环中进行相关的处理。
单片机c51汇编语言51单片机汇编语言单片机C51汇编语言单片机(C51)是指一种集成电路上只包含一个集中式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具有完整的CPU指令集、RAM、ROM、I/O接口等功能。
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是用于编写单片机指令的一种语言。
汇编语言能够直接操作单片机的寄存器和输入/输出端口,因此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C51的汇编语言编程。
一、了解单片机C51单片机C51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单片机系列,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C51指的是Intel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MCS-51架构的单片机。
该系列单片机具有较高的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可用于各种控制和通信应用。
二、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与机器语言紧密相关。
它使用助记符来代替机器指令的二进制表示,使程序的编写更加易读。
在单片机C51汇编语言中,每一条汇编指令都对应着特定的机器指令,可以直接在单片机上执行。
三、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在单片机C51汇编语言中,有一些基本的指令用于控制程序的执行和操作寄存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令:1. MOV指令:用于将数据从一个寄存器或内存单元复制到另一个寄存器或内存单元。
2. ADD指令:用于将两个操作数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到目的寄存器中。
3. SUB指令:用于将第一个操作数减去第二个操作数,并将结果存储到目的寄存器中。
4. JMP指令:用于无条件跳转到指定的地址。
5. JZ指令:用于在条件为零时跳转到指定的地址。
6. DJNZ指令:用于将指定寄存器的值减一,并根据结果进行跳转。
四、编写单片机C51汇编程序的步骤编写单片机C51汇编程序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程序的功能和目标。
2. 分析程序的控制流程和数据流程。
3. 设计算法和数据结构。
4. 编写汇编指令,实现程序的功能。
5. 调试程序,并进行测试。
六、实例演示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单片机C51汇编程序的示例,用于实现两个数的相加,并将结果输出到LED灯上:org 0H ; 程序的起始地址为0mov a, 05H ; 将05H赋值给累加器mov b, 07H ; 将07H赋值给B寄存器add a, b ; 将A寄存器和B寄存器的值相加mov P1, a ; 将相加结果输出到P1口end ; 程序结束在这个例子中,首先将05H赋值给累加器A,然后将07H赋值给B寄存器,接着使用ADD指令将A和B的值相加,将结果存储到累加器A中,最后将累加器A的值输出到P1口。
51单片机8个跑马灯程序设计思路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内部包含了计算机的主要组件,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等。
通过编程,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
在这里,我将以设计一个8个跑马灯的程序为例,来讲解单片机程序的设计思路。
1.硬件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适用于单片机的开发板,例如STC89C52,以及8个LED灯。
将LED灯连接到开发板的GPIO引脚上,并通过电阻进行限流。
使用跳线将GPIO引脚与LED灯的正极连接。
2.程序结构设计在单片机程序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循环结构。
因此,在设计跑马灯程序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无限循环,来实现LED灯的闪烁效果。
具体的程序结构如下所示:```c#include <reg52.h>sbit led0 = P0 ^ 0; //第1个LED灯sbit led1 = P0 ^ 1; //第2个LED灯sbit led2 = P0 ^ 2; //第3个LED灯//...sbit led7 = P0 ^ 7; //第8个LED灯void mainwhile (1)//跑马灯代码}}```在这段代码中,我们首先引入头文件`reg52.h`,它包含了STC89C52的寄存器定义和常用函数的声明。
然后,我们定义了8个宏,用于表示8个LED灯所连接的引脚号。
接下来,在`main(`函数中,我们使用一个无限循环`while(1)`,来实现LED灯的闪烁效果。
3.跑马灯实现思路在无限循环中,我们需要通过对GPIO的控制来实现8个LED灯的闪烁。
具体的实现思路如下:- 首先,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变量`index`,用于表示当前亮起的LED灯的索引值。
初始时,`index`的值为0,表示第一个LED灯亮起。
-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switch...case`语句来判断当前的`index`值,从而控制不同的LED灯亮起。
- 在每次循环中,我们可以通过对`index`的递增来实现灯的滚动效果。
51单片机机械臂设计流程
设计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机械臂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明确机械臂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抓取、移动、释放等。
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机械臂的关节数量、自由度以及工作范围等。
2. 机械设计:根据需求,设计机械臂的各个关节和结构。
这一步通常需要使用CAD软件(如SolidWorks、AutoCAD等)进行建模和仿真。
3. 控制系统设计:确定使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并为其编写控制程序。
根据机械臂的自由度和关节数量,选择合适的电机和驱动器,如步进电机、舵机等。
4. 硬件搭建:根据设计,采购并搭建控制系统所需的硬件,包括51单片机、电机驱动器、传感器等。
同时,也需要设计和制作机械臂的电路板。
5. 软件编程: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为51单片机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机械臂的精确控制。
这一步需要编写各种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6. 系统调试:在完成硬件搭建和软件编程后,需要进行系统调试,确保机械臂能够按照预期工作。
这一步可能需要反复修改硬件和软件,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7. 优化和完善:在初步实现机械臂的基本功能后,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提高机械臂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以上是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机械臂设计的基本流程,具体的设计过程可能会因实际需求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51单片机秒表程序设计1. 简介秒表是一种用于测量时间间隔的计时器,常见于体育比赛、实验室实验等场合。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51单片机设计一个简单的秒表程序。
2. 硬件准备•51单片机开发板•LCD液晶显示屏•按键开关•连接线3. 程序流程3.1 初始化设置1.设置LCD液晶显示屏为8位数据总线模式。
2.初始化LCD液晶显示屏。
3.设置按键开关为输入模式。
3.2 主程序循环1.显示初始界面,包括“00:00:00”表示计时器初始值。
2.等待用户按下开始/暂停按钮。
3.如果用户按下开始按钮,则开始计时,进入计时状态。
4.如果用户按下暂停按钮,则暂停计时,进入暂停状态。
5.在计时状态下,每隔1毫秒更新计时器的数值,并在LCD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6.在暂停状态下,不更新计时器的数值,并保持显示当前数值。
3.3 计时器控制1.定义一个变量time用于存储当前的计时器数值,单位为毫秒。
2.定义一个变量running用于标记计时器的状态,0表示暂停,1表示运行。
3.定义一个变量start_time用于存储计时器开始的时间点。
4.定义一个变量pause_time用于存储计时器暂停的时间点。
5.在计时状态下,每隔1毫秒更新time的值为当前时间与start_time的差值,并将其转换为小时、分钟、秒的表示形式。
6.在暂停状态下,保持time的值不变。
3.4 按键检测1.检测按键开关是否被按下。
2.如果按键被按下,判断是开始/暂停按钮还是复位按钮。
3.如果是开始/暂停按钮,并且当前处于计时状态,则将计时状态设置为暂停状态,并记录暂停时间点为pause_time;如果当前处于暂停状态,则将计时状态设置为运行状态,并记录开始时间点为当前时间减去暂停时间的差值。
4.如果是复位按钮,则将计时器数值重置为0,并将计时状态设置为暂停。
4. 程序代码示例#include <reg51.h>// 定义LCD控制端口和数据端口sbit LCD_RS = P1^0;sbit LCD_RW = P1^1;sbit LCD_EN = P1^2;sbit LCD_D4 = P1^3;sbit LCD_D5 = P1^4;sbit LCD_D6 = P1^5;sbit LCD_D7 = P1^6;// 定义按键开关端口sbit START_PAUSE_BTN = P2^0;sbit RESET_BTN = P2^1;// 定义全局变量unsigned int time = 0; // 计时器数值,单位为毫秒bit running = 0; // 计时器状态,0表示暂停,1表示运行unsigned long start_time = 0; // 开始时间点unsigned long pause_time = 0; // 暂停时间点// 函数声明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void lcd_init();void lcd_command(unsigned char cmd);void lcd_data(unsigned char dat);void lcd_string(unsigned char *str);void lcd_clear();void lcd_gotoxy(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y);// 主函数void main() {// 初始化设置lcd_init();while (1) {// 显示初始界面lcd_clear();lcd_gotoxy(0, 0);lcd_string("00:00:00");// 等待用户按下开始/暂停按钮while (!START_PAUSE_BTN && !RESET_BTN);// 判断按钮类型并处理计时器状态if (START_PAUSE_BTN) {if (running) { // 当前处于计时状态,按下按钮将进入暂停状态 running = 0;pause_time = time;} else { // 当前处于暂停状态,按下按钮将进入计时状态running = 1;start_time = get_current_time() - pause_time;}} else if (RESET_BTN) { // 复位按钮按下,重置计时器time = 0;running = 0;}}}// 毫秒级延时函数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 {unsigned int i, j;for (i = ms; i > 0; i--) {for (j = 110; j > 0; j--);}}// LCD初始化函数void lcd_init() {lcd_command(0x38); // 设置8位数据总线模式lcd_command(0x0C); // 显示开,光标关闭lcd_command(0x06); // 光标右移,不移动显示器lcd_command(0x01); // 清屏}// 向LCD发送指令函数void lcd_command(unsigned char cmd) {LCD_RS = 0;LCD_RW = 0;LCD_EN = 1;LCD_D4 = cmd >> 4 & 1;LCD_D5 = cmd >> 5 & 1;LCD_D6 = cmd >> 6 & 1;LCD_D7 = cmd >> 7 & 1;delay(1);LCD_EN = 0;LCD_D4 = cmd >> 0 & 1;LCD_D5 = cmd >> 1 & 1;LCD_D6 = cmd >> 2 & 1;LCD_D7 = cmd >> 3 & 1;delay(1);LCD_EN = 0;}// 向LCD发送数据函数void lcd_data(unsigned char dat) { LCD_RS = 1;LCD_RW = 0;LCD_EN = 1;LCD_D4 = dat >> 4 & 1;LCD_D5 = dat >> 5 & 1;LCD_D6 = dat >> 6 & 1;LCD_D7 = dat >> 7 & 1;delay(1);LCD_EN = 0;LCD_D4 = dat >> 0 & 1;LCD_D5 = dat >> 1 & 1;LCD_D6 = dat >> 2 & 1;LCD_D7 = dat >> 3 & 1;delay(1);LCD_EN = 0;}// 向LCD发送字符串函数void lcd_string(unsigned char *str) {while (*str) {lcd_data(*str++);delay(5);}}// 清屏函数void lcd_clear() {lcd_command(0x01);}// 设置光标位置函数void lcd_gotoxy(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y) {unsigned char addr;if (y == 0)addr = x | (0x80 + y);else if (y == 1)addr = x | (0xC0 + y);lcd_command(addr);}5. 总结本文介绍了使用51单片机设计一个简单的秒表程序。
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郭天祥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例2.2.1编写程序,点亮第一个发光二极管(part2_1.c P27)#include <reg52.h> //52系列单片机头文件sbit led1=P1^0; //声明单片机P1口的第一位void main() //主函数{led1=0; /*点亮第一个发光二极管*/}例2.2.2编写程序,点亮P1口的若干二极管(part2_2.c P39)#include <reg52.h> //52系列单片机头文件void main() //主函数{P1=0xaa;//while(1);}例2.5.1利用for语句延时特性,编写第一个发光二极管以间隔1S亮灭闪动的程序(part2_3.c P42)#include <reg52.h> //52系列单片机头文件#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义sbit led1=P1^0; //声明单片机P1口的第一位uint i,j;void main() //主函数{while(1) //大循环{led1=0; /*点亮第一个发光二极管*/for(i=1000;i>0;i--) //延时for(j=110;j>0;j--);led1=1; /*关闭第一个发光二极管*/for(i=1000;i>0;i--) //延时for(j=110;j>0;j--);}}- 2 - 例2.6.1编写程序使第一个发光二极管以间隔500ms亮灭闪动。
(part2_4.c P48)#include <reg52.h> //52系列单片机头文件#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宏定义sbit led1=P1^0; //声明单片机P1口的第一位void delay1s(); //声明子函数void main() //主函数{while(1) //大循环{led1=0; /*点亮第一个发光二极管*/delay1s(); //调用延时子函数led1=1; /*关闭第一个发光二极管*/delay1s(); //调用延时子函数}}void delay1s() //子函数体{uint i,j;for(i=500;i>0;i--)for(j=110;j>0;j--);}例2.7.1编写程序使第一个二极管以亮200ms、灭800ms的方式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