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自然界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自然界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自然界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自然界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自然界的电现象同步练习

1 自然界的电现象

一、学习目标:

1.基本概念

(1)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丁电荷。

(2)摩擦起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

(5)电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的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电中和。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使不同的物体带电的方法,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的得失,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而且是等量的。

(2)接触带电;让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体,不带电的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子的转移。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于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由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且同种物质相互摩擦是不能带电的。不同物质的两个物体,如果它们各自的原子核束缚电于的本领相当,即使相互摩擦也很难带电。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5,关于验电器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它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物体带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别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张开的角度越大,表示带电体带的电越多。

6.“中性”和“中和”的区别

“中性”是指物体对外不显电性,这里应更加注意的是:物体呈现“中性”并不等于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里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的数量相等;“中和”是指两个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时,发生电荷转移,最后两个物体都呈中性的现象。由此可见,“中性”是用来描述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的一种状态,而“中和”则用来描述物体从带电到不带电的一种过程。

1.什么是电?电在哪里?

二、阅读内容:P48~54

三、带着问题上课堂:

2.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

四、预习练习:

1.分别将毛皮和琥珀摩擦、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发现,毛皮吸引丝绸,琥珀吸引通草球,玻璃棒也吸引通草球,则 ( )

A.毛皮带正电,通草球带负电 B.毛皮带负电,琥珀带正电

C.毛皮带正电,通草球不带电 D.毛皮不带电,玻璃棒不带电

2.带电的物体具有下列能力,其中有一句话说错了的是 ( )

A.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B.能够吸引小磁针,具有磁性

C.能够使验电器的箔片张开 D.能够在物体的尖端产生放电现象

3.下列各种现象中跟摩擦起电现象无关的是 ( )

A.穿着化纤服装容易蒙上一层灰尘

B.太阳能计算器在光线照射下能够工作

C.运油料的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地的铁链

D.冬天,脱内衣时常可以看到电火花

4.手拿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金属棒事实上 (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5.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C.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

D.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6.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带电现象的是 (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7.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通草球会被吸引(没有相互接触),如果换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这个通草球,则通草球 ( )

A.一定被吸引

B.一定被排斥

C.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D.可能被吸引,也可能静止不动

8.两个带电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两个轻小物体 ( )

A.都带正电荷 B.都带负电荷

C.带异种电荷 D.都不带正电荷

9.有A、B、C、D四个绝缘带电小球,如果A与B相排斥,C和D相吸引,A与D相吸引。问B与C将发生什么作用?

10.某同学穿了一条新尼龙裤子,不到一天就粘了不少尘土。回家后妈妈批评她不注意清洁,她很不服气地说:“是尘土往裤子上跑,躲都没法躲。”妈妈听了很生气,认为她在说谎。你能帮助这位同学解释一下原因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