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简答题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48.66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 简述对外贸易量与对外贸易额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出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对外货物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这一指标便于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的比较。

2. 简述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本质区别

过境贸易与转口贸易的本质区别在于交易关系的确立不同。在过境贸易中,交易关系的确立是在进口国与出口国贸易商之间进行的。而在转口贸易下,是转口贸易国的贸易商分别与进口国、出口国的贸易商订立买卖合同,完成实际交易。

3.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的作用

反应一国的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4. 简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一期间,世界生产和贸易经历了衰退和萧条。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增长缓慢。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制成品贸易中,机械产品和武器产品贸易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初级产品贸易中,矿产品和石油所占比例迅速提高。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中,欧洲的重要性降低,其他国家的地位上升,尤其是美国的地位上升很快。

5.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作用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了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从而反映了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6. 试述 19 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没背)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1. 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 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 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发达国家的贸易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 区域性经济贸易迅速发展。

公式:对外依存度 =(一国一定时期对外贸易额或值 / 该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100% 出口依存度 =(一国一定时期出口额或值 / 该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100% 进口依存度 =(一国一定时期进口额或值 / 该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100% 第二章

1. 国际分工形成阶段的特点

1.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2. 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

3.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取代

4.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欧洲殖民国家推行国际专业化生产的手段也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野

蛮、暴力掠夺、超强制经济转为和平的贸易或经济方法,利用交换行为,逐步把亚非拉落后的农业经济逐一纳入国际分工体系

2. 二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即深化阶段)

1. 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之间或发达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 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工业分工有发展趋势,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间的分工在削弱

4.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成员之间的内部分工迅速发展

5. 服务业的国际分工逐渐形成

6. 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的不同

内部分工是公司各构成实体之间的分工,分工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垂直的;外部分工是公司通过外包合同、长期买卖合同、企业合作等方式同外部企业建立的分工协作关系。

4. 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1. 多边贸易与支付体系的形成

2. 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世界货币的形成

3. 形成比较完备的世界市场运作机制

4. 商品种类的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

5.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作用

为世界各国货币的价值提供一个相互比较的尺度,并使各国货币汇价保持稳定。

为世界各国商品价格提供一个相互比较的尺度,从而使各国商品使用同一货币标价时,价格基本相同,有助于将各国的商品生产与交换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6. 为什么说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是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即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与资本输出使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间的分工、工业产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农业国、矿业国)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并得以强化,导致国际分工体系的最终形成。

7. 试述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如何决定世界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世界市场价格。

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商品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最终在那一价格水平线上是由买卖供求关系决定的,或者说是由买卖竞争关系决定的,这种竞争存在于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方之间。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有:垄断;经济周期;市场结构;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自然灾害、政治乱动及投机等。

第三章

1. 简述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1. 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的保护国内发达或出现衰落的产业

2. 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 不再防御性的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的攻击性扩张

4. 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

5. 保护政策的措施多样化,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非关税措施

2. 简述外围国家贸易长期恶化的原因

1. 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衡

2. 制成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

3. 中心国家的工资刚性得到工会组织的强化

3. 简述二战后至 70 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及主要特点表现:大幅度削减关税,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特点:

1. 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

2. 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3. 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4. 各种区域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

5. 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均衡

6. 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4. 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及评价

战后贸易自由化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告诉发展

战后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势战后贸易自由化为国际贸易、经济可通过协商、协调获得发展提供了先例

5.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特点

1. 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2. 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3. 保护贸易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4. 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6.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 扭曲了国际贸易商品流向,降低了国际贸易增长速度

2. 严重损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