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地窖建设标准及贮藏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生姜井窖储藏技术看看这一片绿绿的农作物,您知道这是什么吗?告诉您吧,这就是我们每天吃饭时基本都会用到的一种调料——生姜。
生姜,属姜科植物,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肥大,呈不规则的块状,灰黄色或土黄色,有芳香和辛辣味。
不仅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近些年生姜市场繁荣,不少农民开始种植生姜,但是由于储藏技术不过关,生姜储存一两个月,就开始腐烂变质,造成严重损失。
怎样才能储藏好生姜,成了姜农密切关注的问题。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就为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一种实用的储藏技术——井窖储藏技术。
井窖储藏是一种投资少,温、湿度较稳定和易于控制的简易贮藏方法,而且贮藏时间较长。
在土层深厚、土质粘重、冬季气温较低的地方,都可以采用井窖储藏。
下面就给您详细介绍井窖储藏生姜的各个环节。
一、井窖建设1、选址储藏生姜的井窖应选择土质粘重、地下水位低的场所。
一定要远离水井、水渠及灌溉区。
因为在这些地方建窖,不仅容易使窖内渗水,严重了还会导致窖室坍塌。
2、建窖井窖由井筒及贮姜洞组成,井筒的深度依地下水位高低而不同,北方一般5~7米,南方2~3米,以不出水为宜。
修建井窖时,先挖1个直径80厘米的圆井口,随着往下挖,井筒直径逐渐扩大,至底部时直径达1~1.5米,整个井筒呈喇叭型,方便搬运生姜。
在挖井筒时,需在两侧挖坎,以便人员下井工作。
井筒挖好后,在井底侧旁再挖2~3个贮姜洞,洞口的高度与宽度各80厘米左右,洞口里面随挖随向两侧及上方扩大,使贮姜洞高达1.5~1.8米,宽1.2~1.4米,以便于工作。
贮姜洞的长度依贮姜多少而定,一般长3~5米,每个贮姜洞的容积为5.4~12立方米,可贮姜1200~3000千克。
井窖挖好后,还需要用砖石砌建井口,使井口高出地面40-50厘米,以防雨水流入窖内。
二、合理采收与挑选在瓜果蔬菜的储藏过程中,由于受生理化的作用,再加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果蔬腐烂变质的过程非常复杂,往往这一环节问题解决了,另一环节的问题又冒出来了。
生姜的储藏保鲜技术作者:曹涤环来源:《科学种养》2011年第02期封闭堆藏法对生姜进行严格挑选后,将质量好的散堆在仓库中,用草包或草帘遮盖备储。
然后,在仓库的朝南方向砌砖墙,隔成一小仓库,并在砖墙上涂泥堵塞砖缝,以防冷风侵入。
堆藏时将姜堆放在砌好的砖墙内,堆高2米左右,堆内均匀地插入若干用芦苇扎成的通风把。
芦苇把应一直通到顶部,以利通风散湿。
墙角不留空隙,中间可略松些。
堆放好后立即用泥或草包封闭姜堆的顶部。
堆藏库不宜过大,每库以堆放4000~5000千克为宜。
库温应控制在18~20℃之间,当气温下降时,可增加覆盖物保温。
若气温升高,可酌情减少覆盖物,及时散热降温。
埋藏法姜是地下茎类蔬菜,比较适应用泥砂埋藏的环境。
可在仓库、地下室或空房内挖1个埋藏坑。
坑深80~100厘米、宽约100厘米,长度可根据储藏地的大小及储藏量而定。
坑挖好后先在坑底铺1层厚约5厘米的湿砂(含水量10%左右),再放入几个通风把,然后把经过挑选的生姜放在坑内砂地上,采取铺1层生姜(4~5块姜厚)盖1层砂的堆放方法,一直堆至离坑口约5厘米处,最后用砂覆盖厚些,目的是不使生姜暴露在空气中。
储藏期间应经常检查堆内温度的变化,并采用加盖或揭去覆盖物的方法及时调节温度,使储藏环境的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
窖藏法窖藏法是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储藏方法,比埋藏法储量可相对稍大一些,常用的储藏窖有棚窖、井窖、土窑洞等。
现以井窖地面架床方式为例进行介绍。
1. 选择窖址。
储藏窖应选择向阳避风、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土质黏重、冬季气温较低且排水良好的地方。
2. 储藏窖建设。
姜窖一般深2.5~3米,窖口以人能自如上下即可。
从窖底向两侧挖两个储藏室,每个高约1.5米、长宽各1.5米左右,储量约1000千克。
姜窖建好后,应对窖内进行彻底除湿和消毒。
窖内可放入一些生石灰,也可采用专用杀菌剂如多菌灵等进行熏蒸消毒杀菌。
3. 储期管理。
在窖内离地面3厘米处用木条或竹竿架设姜床,在床上放一些稻草。
生姜贮藏保鲜技术生姜如何保鲜1.堆藏法。
堆藏法有二种。
第一种是封闭堆藏,一般在11月上旬(立冬前)进行。
堆藏前要剔除病变、受伤,雨淋的姜块,留下质量好的散堆在仓库内,用草包或草帘遮盖好,以防冻坏,堆藏仓间不宜过大,一般每仓以散装堆放10吨左右为宜.姜堆高2米左右,堆内均匀地放入若干个用芦柴扎成的通气筒,以利通气。
堆藏时墙四角不要留空隙,中间可略松些.温度一般控制在18-20℃。
当气温下降时,可增加覆盖物保温,如气温过高,可减少覆盖物以散热降温。
第二种方法是包装堆藏。
经过严格挑选,剔除受冻、受伤、小块和干瘪、有病的姜块后,将生姜装入竹篓,然后采用骑马形分桩堆放。
堆放高度以三只篓高即可,贮藏过程中,经过高温季节,姜块容易出芽,可采用分批剥芽(芽可供食用)陆续供应的方法。
2.地窖贮藏法。
贮藏生姜采用地窖贮藏法比较好,简单易行,完好率可达95%以上,具体做法是先建窖。
贮藏窖要求密闭保温不漏气,干湿适度。
因此要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建窖。
山区丘陵地区可建坑型窖,即利用背风向阳的南山坡,挖一条仲入山腰5~10米的隧道。
窖的大小视需保藏姜的多少而定。
隧道底如潮气重,要垫一层木板隔潮,在平原湖泊地区可建土窖型窖,选择地势高的地段,四周堆土高2-3米,四周架木柱支撑封顶,洞口应背风朝南,其旁留一小孔出气。
生姜入窖前,要对窖进行消毒。
其方法;坑型窖采取烟熏法。
收集枯枝落叶150-250千克,置于窖内,焖火慢慢自燃,余烬可撒在四周。
窖型窖可在窖内投施一定的生石灰消毒。
窖消毒后,将生姜除泥,置阳光下曝晒1~2天,进行灭菌和除去表皮水分,以利贮藏。
然后在窖内离地300毫米处用术条架设姜床,床上放稻草,再把生姜分层堆放在床上,姜的上面盖河沙或砂质土150-300毫米厚,以防止窖内水气凝结成水珠滴在姜上和空气干燥使生姜失去水分干枯。
生姜入窖后,要在害洞内设温度表,窖内温度要保持在10-20℃之间。
当日平均温度降到5℃以下时,要密封洞口,防止冷空气进入,冻伤生姜。
大量生姜如何保存方法
1、窖藏:在初霜降临之前(冬至),当姜叶转黄,姜块已充分成熟后在晴天收回,平摊在地面约8—12小时,厚度不超过15cm,除去泥渣和破碎姜块,再置阳光下暴晒1—2天,然后用4‰含量为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1小时,捞出晾干(或用1.25‰的代森锌液喷洒姜块),然后放在地势略高,排水良好,向阳的地窖内(注意地窖贮前的灭菌和温湿度),姜入窖要轻拿轻放,分层堆置,使姜块之间有一定的空隙,高度1m,上盖30cm厚的沙质潮土。
待日平均温度在5℃以下时密封窖口,定期翻窖检查。
2、室内堆藏(沙藏):选择阴凉、通风的房屋,先在地面铺一层大石子(拳头大小),再用干净的细沙铺6—8cm厚,将选好、消毒好的姜块,顺序地摆放在沙上,铺一层姜盖一层沙,共5—6层,用砖框边,上盖草帘,保持沙的湿润,此法可保存半年以上。
3、防空洞贮藏一层沙一二层姜,码成1米高、1米宽的长方形垛,每垛1250-2500公斤,垛中间立一个用细竹竿捆成的直径约10厘米的通风束,井放入温度计,以便测量垛温。
垛的四周用湿沙密封,封完垛后,掩好洞门,洞上留气孔避免冷风吹入。
第 1 页共1 页。
生姜地窖建设标准及贮藏技术生姜喜温暖湿润,既怕冷又怕热,既怕干又怕湿。
生姜贮藏在10℃以下易受冻害,贮温高时又易发芽,相对湿度过低,姜块会失水萎缩,湿度高时易腐烂,促进发芽。
一般贮藏温度应控制在13~15℃,相对湿度控制在75%~85%。
所以,生姜在贮藏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几年来,莱芜市生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常年生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以上,由于传统的井窖贮藏量小,再加上贮藏质量很难保证,给出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出口受阻。
立足这一客观现实,我们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市场调研。
地窖贮藏优越于传统的井窖储藏,一是12月到翌年的1~2月份,寒冬收购生姜运输比较困难,保温措施不好处理,易受冻害,影响外销,把姜窖建在生产车间地下,不影响地面建筑物,还可以减少操作工序,可直接进入冲洗,包装;二是杜绝了药物处理,实行一层姜一层沙的贮藏办法,彻底解决了用药导致残留的问题;三是解决了传统窖贮因风干、氧化等原因造成的姜块外观腐烂、癞皮斑、虫咬斑的问题。
同时,解决了上水烂窖,焖井和排水、排气、排湿及温度调节问题;四是调节了淡旺季市场,并根据市场行情待价出售,规避了市场风险。
1技术标准姜窖主要有井筒、向道、贮室三部分组成。
井筒:一般井筒深度4~6m,井筒直径1.5m,根据土质结构情况,也可适当加深,井筒用砖垒砌,依据大小制做罐笼,进行搬运生姜。
为了预防停电影响正常作业,也可以设立副井道,建成阶梯式为宜。
向道:主向道的高度1.8m以上,宽2m,长度根据窖井的规模确定,既可长也可短。
用砖或楼板封顶,主向道底部需建立排水沟,窖井内的积水通过排水沟流入蓄水池,各分贮室也需要建立较小的排水沟,与主向道排水沟相连,便于积水疏浚。
一旦蓄水池积水满溢,立即用设置的水泵把所有的积水抽出,防止烂窖。
为了使窖井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在主向道的两侧各建立一个通风口,形成高低压,风口大约30公分左右,并且地窖内挂几个测温器。
贮室:建立生姜贮藏室要本着宜窄不宜宽,宜长不宜短的原则,预防焖姜。
种姜怎样贮藏播种前如何处理种姜
湖南农村一般采用地下窖贮藏种姜。
姜窖宜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
洞底挖成龟背形,洞内开好排水沟,并事先进行消毒处理,首先在田间选留具有品种特性、无病植株根茎作种姜,割去地上茎叶,剔除伤,病,虫、小姜块。
种姜入窖后窖内温度维持在l5-20c,相对湿度60%为最好。
须加强管理,防止雨雪直接入窖,更要防止感病腐烂,每10天检查一次,稍加翻动,及时剔除腐烂姜块。
天气骤冷时,需及时加盖,湖南一般在12月上旬封窖,此时旬平均气温8-9℃。
种姜在栽种前要进行处理。
春季播种时,气温尚低,露地播种发芽慢。
为了促使提早出苗,达到齐苗壮苗,在栽种前要进行选种、晒姜和加温催芽等处理。
从姜窖取出种姜并初步剔选后,预晒2-3天太阳,然后进行催芽。
如从外地调进种姜,需用1.1:1:120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或用草木灰浸出液浸10-20分钟,以防传播病菌。
催芽的方法有火炕催芽和阳畦催芽法。
阳畦催芽可采用牛粪草酿热,地膜、农膜双层覆盖。
火坑催芽:少量种姜,在农家炊灶上挂一竹帘,种姜置于竹帘上;大量的种姜,则在烤房内用烘床烘姜或采用电炉加温烘姜。
催芽期间,姜层温度保持在20-25℃左右,经过15-25天当新芽长达1厘米长时,即可选晴天播种。
专业混凝土姜窖的建造方法
姜窖是一种用于储藏姜的地下储藏室,通常由混凝土建造而成。
以下是建造专业混凝土姜窖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地点:选择一个位置位于山坡上,并且远离任何可能引起洪水的河流或水源。
2. 确定姜窖的尺寸:根据需要储存的姜的数量和姜的尺寸,确定姜窖的尺寸。
3. 准备建造材料:准备好建造姜窖所需的混凝土、钢筋、水泥等建材。
4. 挖掘地基:挖掘一个深度为1.5米左右的圆形坑,直径为2.5米左右。
将坑底平整并压实。
5. 建造支撑结构:在坑底放置钢筋网,并用钢筋连接支撑结构。
支撑结构由圆形的混凝土墙和屋顶组成。
6. 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倒入坑中,直到混凝土墙高度达到1.5米。
在混凝土墙上加入钢筋,并用水泥固定。
7. 建造屋顶:用混凝土建造屋顶,使其与混凝土墙无缝连接。
8. 完成姜窖:在混凝土干燥固化后,将姜窖洞口封闭,并在洞口处加上一个小门。
这些是建造专业混凝土姜窖的基本步骤。
在建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以确保姜窖的安全和耐久性。
姜的半地下室贮藏
在无山坡地,地下水位高,不能挖井窖的地方采用。
选避风向阳的较高平地,挖深1~2米,以不见地下水为度,坑宽4.5米,长随需要贮姜数量而定,一般为10米左右,在坑四周砌墙高2~2.5米,约有3/4在地下,1/4在地上。
上盖屋顶,用芦苇、稻草隔热、保温,在室南边开门,下阶梯入室,中为走道,两边砌贮姜池,室南北两头地上部各开小窗两个,对应于两个贮姜池。
天冷关闭,并在地上部四周围草帘保温;天暖拆除草帘,并开窗通风。
在贮姜池四周围草帘,中间摆放姜块,芽头一律朝上,摆一层姜,加盖一层沙,堆高1~1.3米,上盖10厘米湿沙,再盖草帘保温。
在姜堆上、下层插放温度计,监测姜温。
无论采用哪种贮藏方法,前期窖温宜保持15~18℃,不能超过20℃;中后期以保持1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宜保持在80%~90%。
在入窖后半月内须勤查温湿度的变化对姜块的影响,以后每月抽样检查一次,寒冷期须选晴天中午或午后下窖检查。
生姜怎么怎么贮藏保鲜1、堆藏法是大批量简单贮藏方法。
选择贮仓,大小以能散装堆放姜块2吨为宜。
在11月上旬(立冬前),剔除病变、受伤、雨淋姜块,留下质量好的散堆在贮仓之中。
墙四角不要留空隙,中间可略松些。
姜堆高2米。
堆内均匀地立入若干芦柴扎成的通风筒,以利通风。
库温控制在18--20摄氏度。
气温下降时,可以增加覆盖物保温;如气温过高,可减少覆盖物以散热降温。
2、浇水贮藏法。
姜块收获后,选水源好、略透阳光的房子或临时搭建阴凉棚,室内地面铺上垫木,把经严格挑选的姜块整齐地装在有孔隙的筐内,将筐堆放在垫木上,堆筐2--3层。
视气温高低每天向姜筐浇凉水1--3次,最好使用地下水,温度较低。
浇水目的是保持适当的低温和高湿。
在浇水期,姜块会发芽,生长茎叶,有时甚至会出现秧株葱绿,茎叶高达50厘米,这属于正常情况。
但如发现叶片黄萎,姜皮发红,这就是姜块腐烂征兆,应及时处理。
入冬时,姜秧自然枯萎,应连筐转入贮藏库,保温防冻,可再次越冬贮藏供应到春节以后。
这种贮藏方法可使姜块丰满,完整率高,但姜块会发芽,香气和辛辣味会减弱,只可作为调味品食用,不宜作为药坑埋贮藏法。
先挖贮藏坑,深1米、直径2米为宜,上宽下窄、圆形或方形均可。
以坑壁润爽、坑底无地下水为原则。
坑中央立1秸秆把,以利于通风和测温。
将经挑选的姜块摆放在坑内,表面覆盖一层姜叶,然后覆盖一层土。
以后随着气温下降,分次覆盖土,覆盖土总厚度最后应过60厘米,以保持坑内适宜的贮藏温度。
坑顶用稻草或秸秆做成圆尖形,用以防雨,四周设排水沟,北面设风障防寒。
3、沙土层积贮藏法。
利用地下天然洞或防空洞,可贮藏生姜1--2年。
在洞内,按1层沙1--2层姜将姜块码放在1米宽、1米高的长方形,每垛堆放生姜1250公斤--2500公斤。
垛中间立入1个用细竹竿捆成的直径10厘米的通风束,并放上温度计,以测量垛温。
垛的四周再用湿沙密封,封完垛后,埯好洞口或洞门,在洞顶留气孔,以便通气散热。
生姜地窖建设标准及贮藏技术
生姜喜温暖湿润,既怕冷又怕热,既怕干又怕湿。
生姜贮藏在10℃以下易受冻害,贮温高时又易发芽,相对湿度过低,姜块会失水萎缩,湿度高时易腐烂,促进发芽。
一般贮藏温度应控制在13~15℃,相对湿度控制在75%~85%。
所以,生姜在贮藏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几年来,莱芜市生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常年生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以上,由于传统的井窖贮藏量小,再加上贮藏质量很难保证,给出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出口受阻。
立足这一客观现实,我们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市场调研。
地窖贮藏优越于传统的井窖储藏,一是12月到翌年的1~2月份,寒冬收购生姜运输比较困难,保温措施不好处理,易受冻害,影响外销,把姜窖建在生产车间地下,不影响地面建筑物,还可以减少操作工序,可直接进入冲洗,包装;二是杜绝了药物处理,实行一层姜一层沙的贮藏办法,彻底解决了用药导致残留的问题;三是解决了传统窖贮因风干、氧化等原因造成的姜块外观腐烂、癞皮斑、虫咬斑的问题。
同时,解决了上水烂窖,焖井和排水、排气、排湿及温度调节问题;四是调节了淡旺季市场,并根据市场行情待价出售,规避了市场风险。
1技术标准
姜窖主要有井筒、向道、贮室三部分组成。
井筒:一般井筒深度4~6m,井筒直径1.5m,根据土质结构情况,也可适当加深,井筒用砖垒砌,依据大小制做罐笼,进行搬运生姜。
为了预防停电影响正
常作业,也可以设立副井道,建成阶梯式为宜。
向道:主向道的高度1.8m以上,宽2m,长度根据窖井的规模确定,既可长也可短。
用砖或楼板封顶,主向道底部需建立排水沟,窖井内的积水通过排水沟流入蓄水池,各分贮室也需要建立较小的排水沟,与主向道排水沟相连,便于积水疏浚。
一旦蓄水池积水满溢,立即用设置的水泵把所有的积水抽出,防止烂窖。
为了使窖井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在主向道的两侧各建立一个通风口,形成高低压,风口大约30公分左右,并且地窖内挂几个测温器。
贮室:建立生姜贮藏室要本着宜窄不宜宽,宜长不宜短的原则,预防焖姜。
其单个贮姜室一般标准要求为:长5m,宽1.4m,高1.8m。
地质条件好的,土质坚硬贮姜室不用采取任何处理,如果地质条件差,要用砖垒砌处理为宜。
2贮藏方法
生姜在霜降至立冬期间收获,要求根茎充分成熟、饱满、坚挺,且表面呈浅黄色至黄褐色,叶片半干萎。
表皮易剥落,已发芽、皱缩、软化及表面变成紫色的姜块均不适于贮藏。
收获生姜应选在阴天或晴天早晨进行,不要在晴天烈日下收获,以免日晒过度,雨天和雨后收获的也不耐贮藏。
姜采收时,要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贮藏用的姜块一般要求不带泥,带泥过湿的可稍加晾晒,但不宜在田间过夜,晾干后即装筐预贮。
生姜入窖时晴天为最佳,要先在贮室底面铺一层5~6cm的湿沙,然后放姜,若贮室底土壤干燥,放姜前应喷水,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在窖内可贮藏3~5年品质不变
坏,甚至更长一些时间。
贮室内贮放生姜不宜太满,以贮室顶部留有30cm空隙为宜,有利空气流通。
鲜姜入窖后,暂时不宜封口,任其放置10~15天,实行自然通风,让入窖后的生姜进行休眠圆头,20~25天后封口,一般大雪前为宜,存放生姜的主向道的温度控制在10~13℃,温度过高,超过15℃,生姜易发芽;温度过低,低于10℃,生姜易受冻,不能长期贮藏。
贮藏期生姜糠头,也叫虫头,是覃蚊幼虫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清理窖洞开始,首先窖洞清理整洁后,用百菌清或80%敌敌畏原液喷洒。
存放时应一层姜一层沙,既简便又省事,成本低,防治效果好。
使姜块外观无腐烂斑、癞皮斑、虫咬斑,从而保持了生姜的质量。
3效益分析
建立大容量生姜地窖,一方面调控了市场,规避了风险,充分发挥了“蓄水池”和“桥头堡”的作用,使生姜待业销售;另一方面生姜由贮户直接收购,缩短销售周期,让农民直接获利,实现企业与姜农“双赢”目的。
以建设500t生姜地窖,按80%储藏能力计算,能储藏400吨嫩姜。
今年秋后嫩姜收购价1.4元/斤,明年春天可销售。
以近三年生姜市场平均价格2.8元/斤计算,每市斤姜的价格差为1.4元,按建设500t的地窖计算,当年可获利112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