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统计
- 格式:xlsx
- 大小:16.36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的简单介绍
北京(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截至2020年,北京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
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市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北京市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北京被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市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
北京市成功举办夏奥会与冬奥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
2022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41610.9亿元,比上年增长0.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5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05.1亿元,下降1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894.3亿元,增长3.4%。
雷州一、城市概况雷州市下辖18个镇、3个街道、471个村(居)委会、2283条自然村,境内有11个国有农林盐场。
全市总面积3662平方公里,总人口174万人。
雷州中心城区现建成区面积19.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0多万人,城镇化率为45%。
雷州城是199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粤西地区唯一的国家名城。
雷州名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雷州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灭越(公元前355年)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楚豁楼,以表其界”。
自汉至清代乃郡、县、州、军、路、府之治所,雷州城一直是雷州半岛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中心,素有“天南重地”、“海北名郡”之称,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文化楹联之乡”、“中国书法之乡”。
雷州是1994年1月经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雷州名城保护范围:东至城东大堤、西至群众大道、北至青年运河、南至天后宫,总面积约418公顷。
保护区内有曲街、二桥街、城内十字街3处历史文化街区,面积117公顷;关部天后宫、西湖南湖、城东3处历史风貌区,面积111公顷;历史风貌街23条,总长6900多米;历史建筑31处,总建筑面积14690多平方米;各级文保单位34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的雷祖祠和唐氏墓群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的三元启秀塔、真武堂、医灵堂等12处,有市级文保单位韶山古戏台、南山石桥、邓氏墓群等39处;有雷州西湖、天宁禅寺等名胜古迹。
雷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有雷州石狗、雷州歌、雷剧3项,省级有雷州音乐、姑娘歌、雷州风筝节、雷州蒲织技艺、乌石蜈蚣舞、雷祖崇拜、沈塘人龙舞、雷州灰塑、雷州市南门高跷龙舞9项,市级有过火海、翻棘床、穿令、流沙珍珠、雷州话5项。
雷州名城保护区内有较为完整地反映清末民初时期的古骑楼街,按其风貌特色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中式传统式、欧亚混交的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和雷州南洋式。
主要分布在二桥街、曲街、南亭街、龙舌街、镇中东街、镇中西街、广朝南街、马草桥街等8条古街道,总长4000多米,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都中国⼗⼤古都⼀、西安西安,陕西省的省会,中国⾸批历史⽂化名城之⼀,中国古都之⾸,与罗马、雅典、开罗并称世界四⼤古都。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南岸。
背依秦岭,⾯向秦川。
西安,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唯⼀起点和终点,作为华夏⽂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常悠久,历史⽂化的沉积⾮常厚重,也是我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六⼤古都中,西安的历史最为悠久,是国务院颁布的第⼀批国家历史⽂化名城。
以西安为中⼼的关中⼈,将其独特的⽣活⽅式和民情风俗概括为关中⼗⼤怪。
源于西安碑林中⼀块清代碑⽯的关中⼋景,⼜称长安⼋景,纪录了⼋处关中地区著名的⽂物风景胜地。
⼆、洛阳洛阳位于河南省,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化名城。
位于洛⽔之北,⽔之北乃谓“阳”,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川纵横,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靠太⾏⼭⼜有黄河之险,南望伏⽜⼭,有“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洛阳有“⼗三朝古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古都,也是中国历史上唯⼀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它是中华⽂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的国名便源⾃古洛阳。
被称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以洛阳为中⼼的河洛⽂化和河洛⽂明,成为华夏⽂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南⽅⽂化的源头,海外华⼈⼼⽬中的圣地。
三、北京北京,中华⼈民共和国⾸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城市,中国的政治中⼼、⽂化中⼼,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都会,中华⼈民共和国中央⼈民政府和全国⼈民代表⼤会所在地。
与西安、洛阳、南京并称中国“四⼤古都”,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化遗产项⽬数最多的城市,具有巨⼤的国际影响⼒,也是世界上最⼤的城市之⼀。
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毗邻天津市、河北省,下辖16个⾏政区。
四、南京南京,江苏省省会,中国四⼤古都之⼀,中国历史上的六⼤⽂化古都之⼀,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批中国历史⽂化名城。
南京⾃古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化和政治中⼼,也是扬⼦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业经济中⼼。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业根据要求,我选择了我最想去的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们分别是:杭州、绍兴、西安、延安、洛阳。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是个美丽的地方,从电视剧中看到太多关于杭州的事物,那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西湖、断桥、雷峰塔……关于《新白娘子传奇》,关于小时候的记忆……绍兴是融“中国山水”和“诗画江南”于一体的东方名城,自古有“东南山水越为首,天下风光数会稽”的美誉。
是公认的“山清水秀之城、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
山水之美,堪称翘楚。
西安,一个兼具现代感和历史感的城市,因为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西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厚重。
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为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古城墙也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延安,这个光辉而响亮的名字,因为她在中国现代历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驰名中外。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人民心中的红都:想起宝塔山,唱起《南泥湾》,看到土窑洞,吃起小米饭,又有谁会忘记那光辉的十三年,那小米加步枪的峥嵘岁月。
那共和国母亲躯体里流淌的水,飘荡着黄土高原的芬芳。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从夏朝开始共有13个王朝在洛阳定都。
它是河洛文化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千余年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中国重工业城市。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在洛阳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休闲城市,龙门石窟的夜景尤为美丽,每次都只能在火车经过洛阳的时候才能看到。
关林庙,关于一段忠义的故事。
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第一站杭州第一天启程:郑州至杭州,乘坐四川航空3U8954空客A320 20:30——21:45 ,215元,下飞机后在杭州萧山机场航峰宾馆入住(同程网订普通大床房111元)第二天打的至火车站,105元,开始杭州游,路线断桥——白堤——西湖西湖是一抹淡淡的湖绿色,映日的荷花,穿梭绿柳阴里的白蓬船,看着远处的山峦起伏,真是像极了一副水墨画。
浚县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县域面积966平方公里,辖1乡6镇4个街道办事处,438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总人口71万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重点文物县、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浚县商代称黎,西汉置县,明初称谓浚县至今已630多年,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以及汉、宋文化遗址年代相续,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
1994年1月,浚县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的子贡,不仅是出色的外交活动家,政治家,还是中华儒商始祖;王梵志以白话诗蜚声文坛,其开创的通俗诗风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明代的王越戎马边关,长诗善赋,“出将入相,文武双才”;曹丕、王阳明、王铎、王群等历代文坛艺苑高手巨擘,都曾在浚县留下了名篇大作。
浚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泥塑艺术“泥咕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浚县的民俗风情独特,一年一度的“正月庙会”闻名遐迩。
二、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县域内共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其中,卫河浚县段是中国古代运河的典型代表,黎阳仓是隋代永济渠沿线规模最大的官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9处。
馆藏文物近万件,其中一级品文物17件,二级品文物75件,三级品文物1278件。
大伾山、浮丘山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与石窟艺术等恢弘壮丽,浓缩了浚县古城数千年厚重的文化历史历程与人文精华,大伾山石佛被国内专家认定“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现存古城墙保存状况良好,景观界面延续,尺度宏大,古朴壮观。
1、浚县古城墙。
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
知县项如英在建造古城时,仅筑北、东、南三面土城,西以卫河为屏障。
古城墙高峻坚固,构造精细,宏伟壮观,而且“襟山带河”,地理形势非凡。
历史上的古城墙是防卫的重要屏障,南面含浮丘山一半入城内,循山势建城也是独具特色,是浚县历史上城市建设和城址迁移中城市防卫设计的艺术顶峰。
2、文治阁。
通高约20米,上下分楼、台两部分。
泉州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古城面积6.41平方公里,文物古迹林立。
一、泉州城市概况及历史沿革泉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土地总面积1101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541公里,常住人口850多万人。
泉州古城已具有1300多年历史,依山傍海,形成“山、城、江”一体的城市格局。
全市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7处,其中国家级20处、省级48处。
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有最早的伊斯兰清净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岩、千年古刹开元寺和东西塔、“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等。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01个,其中世界级4个、国家级33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的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实现我国在该项目零的突破。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当选首届中日韩“东亚文化之都”。
“海丝”、“闽南红砖建筑”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构成了泉州独具特色的“四南”文化。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
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
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
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
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濮阳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
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菏泽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山东省聊城毗邻,北部与河北省邯郸相接,西南与河南省新乡市相倚,西部与河南省安阳市接壤。
濮阳市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一、历史沿革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
上古时期,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濮阳为都,遂濮阳古称帝丘。
夏朝昆吾氏受封为帝伯,都濮阳,故濮阳有“昆吾国”之称。
殷商时期以帝丘(今濮阳)为其陪都。
西周时期在濮阳属卫国。
春秋战国时,卫国迁都于此。
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流经濮阳,带来水利之便,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相继出现帝丘、戚城、铁丘、咸城、清丘等五个较大集镇。
卫国后期14次会盟半数在戚城举行,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10年居卫。
秦置濮阳县,为东郡治所,有“河朔巨郡”之称。
汉沿秦制,置濮阳县,修渠筑堤千余里,固河道于濮阳城南,黄河稳定700余年。
晋设濮阳郡,隋为澶州县,唐为澶水县。
五代时为澶州,宋时改称开德府。
景德元年,契丹兵临澶州,宋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双方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金、元、明、清为开州。
民国时期称濮阳县,归河北省大名府管辖。
1944年濮阳解放,曾一度设濮阳市、濮阳专区。
1954年撤消濮阳专区,濮阳县归安阳地区。
1983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濮阳市,至今濮阳市辖5县1区,即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
二、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价值一:濮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上古文化传说和物质遗存,有“中华龙都”之美誉,其丰富的上古文化价值可以概括为“华夏龙乡之祖,春秋卫国之都”。
价值二:濮阳市地处军事要冲,是历代北门锁钥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军事政治的影响下,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融合和民间文化发展,军事城市价值可概括为“中原河朔之门,文化汇聚之地”。
价值三:濮阳城池历史悠久、建制连续的城市格局和独特的半圆形城垣形制,城池建设特色突出,是“千年青史记双城,今朝揽胜卧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