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论文答辩会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
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为了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对在校研究生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的精神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一、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一)在校硕士研究生在正式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学制2年的应在第四学期前、学制2.5年的应在第五学期前、学制3年的应在第六学期前),各院(系,所)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
(二)考核中对思想品德端正,学习成绩良好,并具有从事科研能力的研究生,中期考核给予通过,进入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三)中期考核中,研究生有两门功课不及格,或因休学导致所取得的学分不足毕业要求的3/4,应给予延缓中期考核。
(四)考核中研究生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退学(退学处理程序参照《上海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中退学条款),发给研究生肄业证书。
1.有三门功课不及格;2.缺乏科研能力;3.论文开题报告未能按期通过者;4.科学研究或学习不认真负责,不刻苦,或治学态度不严谨,弄虚作假,缺乏应有的科学道德。
(五)被终止学习的学生按学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有关规定就业。
二、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应在博士生资格考试结束后进行。
具体办法可参照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对3%-5%不能达到基本条件者,应停止论文工作,其中已取得硕士学位的,作为硕士毕业生就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改写硕士学位论文。
三、研究生中期考核由学院组织进行各学院(系)要成立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院(系)有关领导,研究生指导教师和专家三至五人组成。
中期考核结束后两周内学院将考核结果报研究生部培养管理办公室备案。
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二○○一年八月第一次修订二○○四年六月第二次修订二○○五年六月第三次修订二○○六年五月第四次修订二○一○年五月第五次修订二○一一年四月第六次修订上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市教委有关要求和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制订本培养方案。
3、科研成果量化指标
博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应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全国性或国际会议上至少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4篇,其中有两篇应符合下列要求:
ü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ü两篇中至少有一篇是在国内外纸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如在国内外三大检索期刊源刊上发表有困难,则量化指标增加一篇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的要求,即要求公开发表5篇学术论文,其中应有3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博士生发表论文的内容应与学位论文有关且除导师以外,本人是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上海大学。
五年内如确因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达不到而无法答辩者,第六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后,报学院博士工作指导委员会批准,可以酌情降低要求,但应高于学校规定的量化指标标准。
上海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篇一:上海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纸张:上海大学学校统一的毕业论文用纸。
二、装订内容及顺序: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毕业论文指导记录(统一的外壳)3、封面4、目录5、中文摘要6、英文摘要7、正文8、致谢9、参考文献10、附录(英文资料原文、英文资料翻译)11、论文成绩评定书三、封面:(见样本1)1、中文题目:空两行(一号字体行距),黑体、小一、居中。
2、英文题目:大写、Times New Roman、二号、居中。
3、作者姓名:与“论文题目”空一行(一号字体行距),宋体、小三号、居中。
4、其他:与“作者姓名”空八行(三号字体行距),宋体、小三号、两端对齐、整体左侧缩进9.42个字符。
四、目录:(见样本2)1、“目录”:两个字之间空一个字的距离,黑体、三号、居中。
2、目录内容:与“目录”两个字空一行(小二号字体行距),宋体、四号、居中。
5、从这一页开始加页脚,页脚格式为:宋体、小五号;页脚内容为:论文题目、作者、共几页、第几页;“论文题目”与“作者”之间空两个字的距离。
五、中文摘要:(见样本3)1、“摘要”:黑体、三号、居中。
2、中文摘要内容:与“摘要”两个字空一行(小二号字体行距),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
3、中文摘要的最后是关键词,关键词与中文摘要之间空一行(四号字体行距),关键词为宋体、小四号。
六、英文摘要:(见样本4)1、“ABSTRACT”:字型:Times New Roman、三号、大写、加黑、居中。
2、英文摘要内容:与“ABSTRACT”这个词空一行(小二号字体行距),Times New Roman、小四号、两端对齐。
3、英文摘要的最后是关键词,关键词与中文摘要之间空一行(四号字体行距),关键词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七、正文:(见样本5)1、正文主要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
2、正文第一行:论文题目,黑体、小一号、居中。
3、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居中。
上海大学文学院周志2019年第25期(9.9-9.15)总第465期文学院周志:忠实记录学院一周内各个方面发生的新闻。
★中文系丁治民教授的《敦煌本王韵与唐宋诸本韵书比较研究》获得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立项。
★中文系杨位俭副教授担任指导教师的“百年风华,劳工神圣——有关‘一战’华工文化记忆的调查研究”项目入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决赛圈,将于11月份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总决赛。
*学术信息*◆中文系饶龙隼教授主编的《文学制度》创刊号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文系谭旭东教授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童书出版主题、形态与传播方式演变及其内在原因探析》一文在《编辑之友》发表,刊于2019年第9期。
其《发展阅读产业,构建阅读文化》一文在《新阅读》杂志卷首语发表,刊于2019年第8期。
*一周资讯*9月1日-12日,历史系陈浩老师应匈牙利塞格德大学阿尔泰学系和中世纪系系主任伊斯特凡·泽蒙内(István Zimonyi)教授和历史系系主任理查德·桑托(Richárd Szanto)教授的邀请,赴匈牙利塞格德大学讲学。
在匈牙利期间,陈老师分别于3日和10日为塞格德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近30名师生作了两场讲座,分别题为Authorship on the Old Turkic Inscriptions和Inventing Surname: A case study on the Tabgach people。
塞格德大学阿尔泰学系和中世纪系与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是合作伙伴。
目前,我院世界史专业有2名研究生在塞格德大学留学。
9月10日(周二),学院研究生会和团委学生会的同学们向学院全体老师与学校各机关部门的老师送去了教师节的花束和祝福贺卡,向老师们表达了内心诚挚的感激与祝福。
9月11日(周三),上午,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答辩会举行。
上海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体系的规定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工作,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1995]3号)的精神和我校具体情况,经校第二十六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对研究生学位授予中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作出如下规定:一、为保证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质量,我校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在学习期间必须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取得经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具体要求见附件《上海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
二、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讨论、审核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时,应根据学位条例的要求,结合本规定严格把关。
对未能达到本规定要求的,可做作出延期授予学位的决议,延迟期限为博士两年以内,硕士一年以内。
三、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交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的有关学位申请材料时,必须附有已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或论文被接受并同意发表的证明、科研成果的鉴定书等材料。
四、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将根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供的学位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若有疑问,将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重新审定,并可请导师到会介绍情况与接受质疑。
五、本规定解释权在校研究生部,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上海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
上海大学二○○四年五月修订1附件:上海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成果量化指标23说明:1、申请博士学位要求的国内核心期刊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重要国内核心期刊为准。
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以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核心刊物。
2、申请硕士学位要求的国内核心期刊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目录》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上海大学新增核心期刊目录》为准。
3、申请学位时,若论文未正式发表,可以提交核心期刊同意录用的证明,专著或教材可以提供正式合同。
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的写作规范博士论文答辩完毕,答辩委员会要对答辩的表现和内容作一个概述和评价,但是,这是有一定的写作规范的,具体请看下文。
(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须包括以下内容:1.对论文选题的评价选题对学科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何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立论依据是否充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了解是否全面。
2.对课题设计的评价研究目标是否明确,研究方法是否先进、恰当,技术路线是否清晰、缜密,课题的难易程度如何。
3.对研究成果的评价研究内容是否完整,实验数据是否真实,结论是否正确,理论分析是否严谨;创新性何在,并对论文的创新点(一般不超过3点)进行等级评价。
论文创新性分为四个评价等级:(1)有很强的创新性;(2)有较强的创新性;(3)有一定的创新性;(4)没有创新性。
4.对答辩人业务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的评价答辩人对本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坚实宽广,是否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行文是否流畅,分析论证是否合乎逻辑,写作是否符合规范。
5.对论文不足之处的评价须明确指出论文尚有何缺点和不足,有何需改进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6.对论文答辩情况的概述答辩人回答问题是否完整、准确,思路是否清晰;答辩中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
7.对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结论性意见,分别为:(1)建议授予博士学位;(2)建议重新答辩;(3)建议不授予博士学位;(4)达不到博士学位水平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二)结尾部分的体例应统一为:答辩人对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做了……回答,答辩委员会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或不满意)。
经全体答辩委员会委员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或具体票数)通过(或不通过)该论文答辩,并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其……学博士学位(或其他结论)。
(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内容必须充分、具体,力戒空话、套话,篇幅一般不少于500字。
(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需对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作严格审核,不符合写作规范要求的决议将不予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新中国初期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批判性接受[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新中国初期对西方文论展开批判性接受的重要一环,涉及的范围包括以卢卡奇的批判现实主义、布莱希特的现代主义戏剧理论、加洛蒂等人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为代表的西马现实主义维度,以列斐伏尔、萨特、梅洛-庞蒂、考德威尔、弗洛姆等为代表的西马美学维度以及卢森堡、葛兰西、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渊源,以及其身处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学术语境,导致新中国初期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接受过程中采取“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新发展”的双重视域,形成了批判性接受的特点。
新中国初期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接受为改革开放之后重新接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接受做了铺垫。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批判性接受[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94)[作者简介]曾军,文学博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444);汪一辰,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21)06-0182-09曾军汪一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中国文论70年来一以贯之的主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下简称“西马文论”)则是其中不断激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各种思想论争、应对现实挑战的重要思想资源。
长期以来,学界有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认为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译介和研究始于1978年,标志性事件是徐崇温发表《关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和观点综述》一文,该文系统性地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流变以及代表人物和主要学派。
〔1〕至于西马文论方面,虽然1980年出版的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2〕打开了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叙述体系,但是中国学者真正自觉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为名展开研究则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芮必峰博士论文答辩记录答辩委员会成员:主席:丁淦林成员:童兵黄旦潘忠党戴元光时间:2009年5月30日9:45——11:15地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教室记录:阴良旁听人数:41题目:政府、市场、媒体及其他——试论新闻生产中的社会权力谢谢大家。
大家上午好。
芮必峰:陈述。
谢谢大家。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分五个部分,对我的论文做简单陈述。
一,论题的由来我原先的论题:从事实到报道,关于新闻生产的一项社会学研究。
开题,以及以后,征求老师、朋友的意见。
发现当初的题目有些问题。
Eg童兵老师:题目可以做,但是不精彩。
的确,按照原先的论题,充其量,西方新闻生产的中国版。
目的性也不很明确。
敷衍说,想发现,揭示,中国语境下新闻生产的结构和建构之谜。
还是西方新闻生产研究的中国版!实证研究是我的弱项。
于是有了现在的题目。
二,问题新闻生产受制于框架,媒介现实是建构。
我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那又怎样?我们无法逃脱通过媒介的建构来了解现实的宿命。
我想把新闻生产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
集中于研究新闻生产者和生产机构与一些主要社会力量的关系。
考虑各种主要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考察的影响的主要社会力量。
然后再在考察的基础上,能否进一步发现,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生产空间。
这是试图提出和解决的问题。
三,主要依据,思路,框架。
基本理论依据。
一是知识社会学。
不问知识的真假,价值。
只问什么条件下,情况下怎么生产的,产生的。
二是,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或者建构理论。
不展开。
三是,现代权力观念。
区别于马克思的权力观念。
那是基本上在阶级利益的基础上的压迫性权力。
现代权力观念认为权力是社会行动者的选择和转化能力。
更多的一种建设性的权力。
在福柯、布尔迪厄、吉登斯的一些思想,我有涉及。
不是法权、政治、意义上的。
思路主要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国语境。
任何理论离不开一定的时空。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
这是这些想法。
从制度和观念层面上。
语境是在变化当中。
相互作用的产物。
与过去的传统发生碰撞。
痛悼任东来学长徐国琦(香港大学历史系)东来是我的同门师兄。
1984年我进入南开大学成为杨生茂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时,东来与何志功兄早在1982年即已成为杨先生为中国社科院培养的美国史弟子。
1985年东来来到南开攻读美国史博士学位后,我们在南开共同相处的日子很多。
我们同属杨生茂先生门下美国外交史专业,东来比我年纪稍长又是师兄,对我关照极多。
如1986年东来到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深造时,特安排我住进他在南开的二人间博士生楼层,与赵伯雄兄共处一室。
因老赵在天津有家室,我便常常一人独享单间,亦因此得以专心完成我的硕士论文。
1988年东来博士论文答辩时,我忝任答辩委员会秘书。
因东来为国内培养的首位美国史博士,答辩时尚无先例可循。
但因东来的博士论文非常优秀,加上校内外专家对东来都十分看重和欣赏,东来的论文答辩因此圆满成功。
其后我与东来又共同参与杨生茂先生主编的《美国外交政策史》一书,我承担美国内战到一战的部分章节,东来则负责一战后到二战期间的专章。
在学问上我们经常切磋讨论。
东来风流倜傥,博学多才,又广交天下豪杰。
实现学术转向,并迅速在宪政史领域做出令学界瞩目的成就,我心下甚是叹服。
去年5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上海大学召开年会。
东来还是像以前那样意气风发,以他惯有的机智和博学点评会议论文。
当时只是觉得他瘦了不少,我问他怎么会消瘦这么多,他解释说可能在美国饮食不习惯导致的。
当时也并未在意,只是嘱咐他保重身体。
去年9月中旬,剑鸣给我打电话,告知东来罹患淋巴癌的消息,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能?当我知道消息确实无误时,我赶紧给东来写信询问病情,东来回信说已经进行了两个疗程的化疗,准备进行放疗,目前在家休养,除了比较虚弱,并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并嘱咐我也已年近半百,要注意身体。
去年11月,东来到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行放疗,我和剑鸣去看他。
东来在见我们之前还特意洗了一个澡,大概是不希望我们看到他的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