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子语序难点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4
中文语法的难点解析语序的灵活运用中文语法的难点解析——语序的灵活运用中文作为一门语言,其语法结构丰富而复杂。
其中一个重要的难点就是语序的灵活运用。
正确掌握和运用语序不仅可以使句子通顺,还可以表达出更准确、更生动的意思。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文语法中语序的难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来运用灵活的语序。
1. 主谓宾语的语序在中文中,主谓宾语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I like to eat fruits.)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强调某一信息或者改变句子的语气,语序可以灵活变化。
比如,将宾语置于主语之前,可以突出这个宾语的重要性。
例如:"吃水果,我喜欢。
"(Eating fruits, I like.)这样改变语序后,句子中的重点就放在了吃水果上。
2. 状语的语序状语在句子中用来描述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情况。
一般来说,状语位于动词之间,但它的位置也可以灵活变化。
例如:"我昨天在学校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Yesterday I met a new friend at school.)可以看到,状语"昨天"和"在学校"分别放在了动词"认识"和"了"之间。
另外,状语也可以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这样可以更加突出这些状语。
例如:"在学校,我昨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At school, I met a new friend yesterday.)3. 并列关系的语序在中文中,如果有两个或以上的并列成分,一般遵循先主后客的原则。
例如:"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I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强调其中的某个成分,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来达到目的。
例如,我们可以将"跳舞"放在前面,像这样:"跳舞和唱歌,我都喜欢。
现代汉语重难点部分之语法专项训练之操作分析题(一)丹丹老师Q:一九一五三三六四一二八、操作分析题1、比较“北京大学”和“北京的大学”、“爸爸妈妈”和“爸爸的妈妈”、“一斤鱼”和“一斤的鱼”、“买菜”和“买菜的”、“中国医学的研究”和“中国的医学研究”,说明“的”字用与不用的不同。
2、比较“三天来一次”和“一次来三天”、“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说明语序的作用。
3、比较“他在北京住了三年”和“他在北京住了三年了”,说明句尾有无“了”的不同。
4、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但每组内部名词之间的语法特点有差别,请比较每组内部名词之间语法特点的不同:A:a、山、水、鸟儿、人家、钢铁、书;b、朋友、老师、青年、乡亲、同志B:a、衣物、书籍、车辆、人口、树木;b、感情、火气、境界、作风、气氛C:a、山、书、鸟儿、朋友、同志;b、衣物、书籍、感情、树木、作风5、按名量词、动量词、时量词的区分,给下列量词归类:个、天、日、下、对、点、阵、年、克、股、季、张、本、小时、次、斤、分钟、夜、里、遍、回、秒、条。
6、分别指出下列量词或量词短语重叠的语法意义:封封信都饱含真情、饭应当一口一口的吃、马路上奔驶着一辆一辆的新式汽车、我说的句句是实话、条条大路同罗马、字应当一个一个的写、一阵阵春风吹向祖国大地、天一天天热起来了、孩子们一个个都很要强、幅幅画儿都凝聚着画家的真情、事情应该一件一件的做。
7、在括号里填适当的量词:两()桌子、一()鞭炮、一()新闻、三()小时、一()队伍、五()黄牛、三()草坪、一()新月、一()风景、一()交易、一()斜阳、一()善意、一()云彩、一()心事、一()邪气、一()胡子、一()大楼、一()台灯、一()炊烟、一()情思、一()清水。
8、指出下列动词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服务、咳嗽、营业、加以、来、懂得、休息、实现、瞌睡、制造、结婚、胜诉、以为、给以、拼命、等于、搏斗、玩耍、死、成为、交际、觉得、显得、开幕、离婚、失踪、逃跑、是、像、在于、睡觉、从事、游行、旅行、具有、值、进行、展望、展览、播音、断定、道歉、居住、散步、请假、牺牲、喜欢、怕、思念、打架、玩命、送行、漫步、担任、指派、指挥、乐于、鼓掌、欢迎、纯洁、鼓励、走、进、出、会面、拜会、访问、往来、认识、认为、知道、闭幕、胜利、洗澡、出访、当作、逃亡、定居、恋爱。
病句语序不当知识点总结1. 主谓宾不当主谓宾不当是指句子中主语、谓语和宾语之间的搭配不当。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比如“小明看见了一只狗”应该改为“小明看见了一只狗”。
2. 定语与被修饰语语序不当定语与被修饰语语序不当是指句子中定语和被修饰语的顺序不正确。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定语在前,被修饰语在后。
比如“这是一本书的封面”应该改为“这是一本封面的书”。
3. 并列关系语序不当并列关系语序不当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并列关系的词语的顺序不正确。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相同词性的词语并列在一起。
比如“他喜欢唱歌、跳舞”应该改为“他喜欢唱歌,跳舞”。
4. 成分遗漏或重复成分遗漏或重复是指句子中缺失了某个成分或者某个成分重复出现。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完整的句子结构。
比如“他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应该改为“他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5. 语意多义性语意多义性是指句子中的语义模糊,容易引起歧义。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清晰明了的语义。
比如“老师让学生认真听讲”应该改为“认真听讲老师让学生”。
6. 逻辑不清逻辑不清是指句子中的逻辑关系不清晰,容易使人产生混淆。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句子结构。
比如“为了交一份满意的作业,请认真完成每一道题”应该改为“为了交一份满意的作业,请认真完成每道题”。
7. 修辞不当修辞不当是指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当,影响了句子的语言表达效果。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恰当的修辞手法。
比如“她的笑容像太阳一样灿烂”应该改为“她的笑容灿烂如太阳”。
8. 句式复杂冗长句式复杂冗长是指句子的句式结构过于复杂,显得冗长,不易理解。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简洁明了的句子结构。
比如“这个问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应该改为“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总结:语序不当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问题,正确的语序对于句子的表达效果至关重要。
要注意主谓宾搭配、定语和被修饰语的顺序、并列关系的词语顺序、成分遗漏或重复、语意多义性、逻辑不清、修辞不当以及句式的复杂冗长等问题。
现代汉语重难点部分之语法专项训练之操作分析题(一)丹丹老师Q:一九一五三三六四一二八、操作分析题1、比较“北京大学”和“北京的大学”、“爸爸妈妈”和“爸爸的妈妈”、“一斤鱼”和“一斤的鱼”、“买菜”和“买菜的”、“中国医学的研究”和“中国的医学研究”,说明“的”字用与不用的不同。
2、比较“三天来一次”和“一次来三天”、“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说明语序的作用。
3、比较“他在北京住了三年”和“他在北京住了三年了”,说明句尾有无“了”的不同。
4、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但每组内部名词之间的语法特点有差别,请比较每组内部名词之间语法特点的不同:A:a、山、水、鸟儿、人家、钢铁、书;b、朋友、老师、青年、乡亲、同志B:a、衣物、书籍、车辆、人口、树木;b、感情、火气、境界、作风、气氛C:a、山、书、鸟儿、朋友、同志;b、衣物、书籍、感情、树木、作风5、按名量词、动量词、时量词的区分,给下列量词归类:个、天、日、下、对、点、阵、年、克、股、季、张、本、小时、次、斤、分钟、夜、里、遍、回、秒、条。
6、分别指出下列量词或量词短语重叠的语法意义:封封信都饱含真情、饭应当一口一口的吃、马路上奔驶着一辆一辆的新式汽车、我说的句句是实话、条条大路同罗马、字应当一个一个的写、一阵阵春风吹向祖国大地、天一天天热起来了、孩子们一个个都很要强、幅幅画儿都凝聚着画家的真情、事情应该一件一件的做。
7、在括号里填适当的量词:两()桌子、一()鞭炮、一()新闻、三()小时、一()队伍、五()黄牛、三()草坪、一()新月、一()风景、一()交易、一()斜阳、一()善意、一()云彩、一()心事、一()邪气、一()胡子、一()大楼、一()台灯、一()炊烟、一()情思、一()清水。
8、指出下列动词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服务、咳嗽、营业、加以、来、懂得、休息、实现、瞌睡、制造、结婚、胜诉、以为、给以、拼命、等于、搏斗、玩耍、死、成为、交际、觉得、显得、开幕、离婚、失踪、逃跑、是、像、在于、睡觉、从事、游行、旅行、具有、值、进行、展望、展览、播音、断定、道歉、居住、散步、请假、牺牲、喜欢、怕、思念、打架、玩命、送行、漫步、担任、指派、指挥、乐于、鼓掌、欢迎、纯洁、鼓励、走、进、出、会面、拜会、访问、往来、认识、认为、知道、闭幕、胜利、洗澡、出访、当作、逃亡、定居、恋爱。
普通话中的常见语法错误普通话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是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官方语言。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语法错误,这不仅会降低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能导致误解。
本文将介绍普通话中的一些常见语法错误,并提供正确表达的方法。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普通话中常见的错误,指的是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单复数、时态等方面没有一致。
主谓不一致会导致句子的逻辑关系混乱,让人难以理解。
例如,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说:“我喜欢吃水果,它们都很好吃。
”这句话的主语是“我”,而“它们”是指的水果。
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我喜欢吃水果,水果都很好吃。
”二、主谓语序颠倒主谓语序颠倒是指在句子中,主语和谓语的顺序出现错误。
普通话中,主语通常出现在谓语之前,否则会导致句子语序混乱。
例如,“她喜欢看电影”这句话如果被颠倒顺序为“喜欢看电影她”,就是语法错误的表达。
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她喜欢看电影。
”三、动词时态错误动词时态错误是指动词的形式与句子的时态不匹配。
时态错误会导致句子的时间概念混乱,给人带来困惑。
例如,“昨天我吃了饭”这句话中,“昨天”表示过去的时间,而“吃了饭”则表示完成时态,两者不匹配。
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昨天我吃饭了。
”四、代词使用错误代词使用错误是指在句子中使用了错误的代词形式,使句子变得不准确或不通顺。
例如,“我们参观了那个博物馆,它的展品很有意思。
”这句话中,“它”指的是“那个博物馆”,但普通话中,我们通常使用“那个”来指代事物,而不是使用“它”。
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我们参观了那个博物馆,它的展品很有意思。
”五、词类混淆词类混淆是指将一个词类的词语错误地用作另一个词类的词语,导致句子语法错误。
例如,“这本书对学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让他们成为一个好人。
”这句话中,“一个好人”是词类混淆的错误表达,应该使用“一个好学生”来表示。
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这本书对学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让他们成为好学生。
一、基础概念1. 语序:指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
2. 顺序:指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二、主谓宾顺序1. 主语:句子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 谓语:句子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词。
3. 宾语:句子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承受者。
口诀:主语先行谓语后,宾语紧跟其后行。
例句:小明在公园玩耍。
解释:小明(主语)在公园(状语)玩耍(谓语)。
三、定语顺序1. 定语:句子中用来修饰、限制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
口诀:定语前置紧相连,修饰名词定语先。
例句:红色的苹果。
解释:红色(定语)的(助词)苹果(名词)。
四、状语顺序1. 状语:句子中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口诀:状语后置先动后,修饰成分紧相连。
例句:他昨天去了图书馆。
解释:他(主语)昨天(时间状语)去了(谓语)图书馆(宾语)。
五、补语顺序1. 补语:句子中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口诀:补语后置先动后,补充说明跟其后。
例句:他考了满分。
解释:他(主语)考了(谓语)满分(补语)。
六、多重定语顺序1. 多重定语:句子中多个定语修饰同一个名词。
口诀:多重定语顺序定,从远到近依次行。
例句:那座高大的古老教学楼。
解释:那座(地点状语)高大的(形容词定语)古老(形容词定语)教学楼(名词)。
七、多重状语顺序1. 多重状语:句子中多个状语修饰同一个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
口诀:多重状语顺序定,从近到远依次行。
例句:他今天晚上在图书馆学习了两个小时。
解释:他(主语)今天晚上(时间状语)在图书馆(地点状语)学习了(谓语)两个小时(数量状语)。
八、疑问句语序1.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或询问的句子。
口诀:疑问句中语序乱,主谓宾语随问题。
例句:你从哪里来?解释:你(主语)从哪里(疑问词)来(谓语)?九、感叹句语序1. 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感情或意见的句子。
口诀:感叹句中语序乱,主谓宾语随感情。
例句:太棒了!解释:太棒了(感叹词)!十、否定句语序1. 否定句:用来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
语序不当知识点总结
一、主谓宾语的语序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主语+谓语+宾语。
错误的语序可能是主语+宾语+谓语或者宾语+主语+谓语。
例如:
错误的语序:
1. 我书看了。
2. 我鱼吃了。
3. 她钱给了。
正确的语序:
1. 我看书了。
2. 我吃鱼了。
3. 她给钱了。
二、定语的语序
定语是修饰名词的成分,应该位于名词的前面。
错误的语序可能是名词+定语。
例如:
错误的语序:
1. 小明的学生。
2. 大的房子。
正确的语序:
1. 学生的小明。
2. 房子大的。
三、状语的语序
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成分的,在句子中通常出现在所修饰的成分之前。
错误的语序可能是动词+状语。
例如:
错误的语序:
1. 我慢慢地走。
2. 他快乐地笑。
正确的语序:
1. 我地慢慢走。
2. 他地快乐笑。
四、宾语补语的语序
宾语补语是补充说明宾语的成分,应该位于宾语后面。
错误的语序可能是宾语+宾语补语。
例如:
错误的语序:
1. 我吃饱了饭。
2. 他去干净了房间。
正确的语序:
1. 我吃了饱饭。
2. 他去了干净房间。
总结:在写作中,要注意语序的正确使用,避免出现语序不当的情况。
掌握好语序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表达力。
希望以上总结能
对你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的语序探讨【摘要】现代汉语语言的组织、衔接,是由语素而词语,由词语而句子,由句子而语段,由语段而篇章,而且须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律,符合一定的事理,反映一定的语言习惯。
语言有序,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关键词】语序;词语;句子;语段;篇章现代汉语语言由词而句,由句而段,由段而章。
现代汉语语序主要是指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顺序,语段和语段之间的顺序。
有序地组织语言,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1. 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就句子而言)1.1常式句。
常式句是正常语序的句子。
常式句一般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如,和蔼、亲切的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难忘的政治课。
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次序: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例1,对于2月10日发生的美俄卫星相撞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详细地在显著位置上作了报道。
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莱恩·惠特曼声称:“这是一次绝对地偶然事件。
”此句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位,应为“都在显著位置上作了详细(定语)的报道”,“绝对(状语)是一次偶然事件”。
例2,一批普及型的学术著作近来广泛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此句状语与状语错位,“广泛”应为“关注”的状语,不是“引起”的状语。
多项定语一般的排列顺序:①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成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例如,国家队的①一位②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③优秀的④篮球⑤女⑤教练。
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复杂的定语(短语充当定语)要放在单纯的定语(单个词充任的定语)之前。
例如,广大农民表现出拥护农村政策(动宾短语)的无比(单个词)的热情。
多层状语一般的排列顺序: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示间、处所的词或短语(名词);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④表情态、情感的词或短语。
亦即:为了什么(目的)-何时(表时间的名词)-何地(表处所的介宾短语)-范围(表范围程度的副词)-怎样(表情态的形容词)-同谁(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现代汉语方言语序问题的考察现代汉语方言在语序上有许多不同,在考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主谓宾语序:在汉语方言中,主语通常放在句首,谓语放在主语后面,宾语放在谓语后面。
但是,在某些方言中,宾语可能放在主语前面,谓语放在宾语后面。
●我喜欢吃苹果。
(主语:我;谓语:喜欢;宾语:苹果)●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主语:他;谓语:把…放;宾语:书;宾语补足语:在桌子上)但是,在一些方言中,可能会出现“宾谓主”语序,即宾语在句首,谓语在宾语后面,主语在谓语后面。
例如:●他俩儿子到了。
(宾语:他俩儿子;谓语:到了;主语:)二、助动词位置:在汉语方言中,助动词通常放在主语前面,但是在某些方言中,助动词可能放在谓语后面。
在普通话中,助动词通常放在主语前面。
例如:●我们要去学校。
(主语:我们;助动词:要;谓语:去;宾语:学校)但是,在一些方言中,助动词可能放在谓语后面。
例如:●你走啊?(主语:你;谓语:走;助动词:啊;宾语:)三、形容词位置:在汉语方言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但是在某些方言中,形容词可能放在名词后面。
在普通话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
例如:●这是一本新书四、副词位置:在汉语方言中,副词通常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但是在某些方言中,副词可能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他很快地跑到了那里。
(动词:跑;副词:快地)●她很漂亮。
(形容词:漂亮;副词:很)但是,在一些方言中,副词可能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例如:●他跑得好快啊。
(动词:跑;副词:好快;句末语气词:啊)●她长得真好看。
(形容词:好看;副词:真)五、句末语气词位置:在汉语方言中,句末语气词通常放在句末,但是在某些方言中,句末语气词可能放在句首或句中。
在普通话中,句末语气词通常放在句末。
例如:●你喜欢吗?(句末语气词:吗)●他去了吗?(句末语气词:吗)汉语方言在语序上有许多不同,在考察时应注意这些不同的语序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方言中的句子结构。
语序的基本要点语序是指句子中单词的排列顺序,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之一。
正确的语序对于清晰表达意思、有效传递信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语序的基本要点,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一、主谓宾语的基本顺序在汉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顺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这种顺序被广泛应用于句子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行为动作和对象。
例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二、时间状语的位置时间状语可以用来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一般位于谓语之前或之后。
通常,表示具体时间的状语放在谓语之前,表示时间段的状语放在谓语之后。
例如:明天我要去图书馆。
我要去图书馆明天。
三、地点状语的位置地点状语用于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一般位于谓语之后。
例如:他在花园里踢足球。
四、方式状语的位置方式状语用于表示动作的方式,一般位于谓语之后。
例如:他用力地关上了门。
五、否定词的位置否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对于表达否定意思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否定词放在谓语之前或者与特定的动词连用。
例如:他不喜欢吃辣的食物。
我从来不迟到。
六、疑问词的位置疑问词用于提问特定信息,通常位于句首。
不同的疑问词用于询问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如:你为什么生气了?七、强调句的语序强调句是通过调整语序来强调某一部分的句子。
一般而言,被强调的部分位于句首或者句末。
例如:他就是那个获奖的人。
八、修饰语的位置修饰语用于增强句子的表达力,可以位于被修饰的词语之前或之后。
例如:我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九、并列句的连接词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句子组成的,它们之间通常使用并列连词来连接。
例如:我喜欢音乐,但是我不喜欢跳舞。
总结:语序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正确的语序能够使句子更加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本文介绍了主谓宾语的基本顺序、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否定词、疑问词、强调句、修饰语的位置以及并列句的连接词的使用要点。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要点,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语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定语语序研究综述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汉语的定语位置、多层定语的顺序以及制约定语语序的因素等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标签:定语语序多项定语顺序作为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成分,定语,尤其是定语的语序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激烈争论和广泛重视的问题,语言学家对定语语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一、关于定语易位问题现代汉语定语一般位于中心语之前,这是公认的一条语法规则。
但在一定条件下,定语能否偏离自己的位置并出现在其他位置上,也就是定语能否易位的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定语不能易位,以陆俭明、李芳杰等为代表。
陆俭明(1980)考查了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总结出确定易位句的依据:1.易位句重音一定在前置部分上;2.易位句重心始终在前置成分上,后移成分永远不能成为强调的对象;3.易位后的两个成分可以复位,且意思不变;4.句末语气词一定紧跟在前置部分之后。
陆俭明(1982)指出,现代汉语中定语和中心语不发生易位现象。
李芳杰(1983)运用陆俭明提出的确定标准,考查了口语和书面语中所谓的定语易位句,认为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都不存在定语易位现象。
另一种观点认为定语可以易位,但对于定语能否后置和前置,其内部又存在着分歧:以黎锦熙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汉语的定语可以后置。
黎锦熙(1982)认为,凡实体词用作形容附加语,常常在实体前面,但因修辞上的必要,也可改附后面。
这里的后附形容附加语就是后来的定语后置。
符达维(1984)通过对名词作主语或宾语时定语位置的考察,认为在“俺租种地主魏同昌的地十三亩”“我买了一个本子三十二页”“她有希望成为音乐家”这三类语言结构中存在后置定语。
邵敬敏(1987)认为真正的后置定语很少,主要出现在书面语中,只能由“的3”构成的一部分具有“排谓性”语法特点的典型体词性结构充当。
范晓(1996)认为定语后置在静态短语中不存在,但在动态句子中,特别是口语句子中,定语后置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汉语语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好吧,今天咱们来聊聊汉语语序的问题。
可能大家平时说话没怎么注意,但汉语的语序可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说话的时候,总是会发现,话题的位置、主语的位置、甚至句子的结尾,都会影响整句话的意思。
你说“我昨天去买了个手机”,跟“昨天我去买了个手机”意思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对吧?没错,就是这差点儿,能够让听的人对你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
别说语法上多重要,生活中不也有很多人因为语序不对,结果被误解,笑话百出嘛。
好像大家都知道,汉语的语序有固定的套路,但这个套路又不完全固定。
比如说,咱们一般是主谓宾的顺序,就是“我(主语)买(动词)手机(宾语)”,可是你换个顺序,“买手机我”,听起来就别扭了,是不是?如果让你“你今天吃了吗?”变成“今天你吃了吗?”也没问题,甚至可能会显得有点亲切,大家对话时顺便就把一些顺序调整得更自然一点。
这个变动是非常有意思的,尤其是当你在讲故事或者描述某个情景时,语序的变化能起到一种强调作用。
比如你要强调地点,可能就把地点放到句首:“这家店,我觉得超好。
”这种语序虽然违反了标准的顺序,但不妨碍大家理解你想表达的情感,反而让句子更有生气。
汉语的语序变化还能让人产生一些神奇的效果。
比如,“我去北京旅游了”跟“我去旅游北京了”听起来似乎有点差别,是不是?前者更多强调的是“去”,后者则是把“北京”推到前面,仿佛北京才是重点。
你再想象一下,“他忙的都没时间吃饭”跟“他都没时间吃饭忙”放在一起。
乍一听,“吃饭忙”这俩词放一起,好像让人有点不知所云,但就是这种微妙的语序变化会让你更容易感受到汉语的独特魅力。
换句话说,语序的改变,不单纯是语法的问题,更多的是情感和语境的表达。
那要是把所有这些语序的变化放在一块儿,问题就来了。
很多学习汉语的朋友都会说:“啊,语序都乱了!我到底该怎么说才对?”这就是汉语的难点之一。
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一个句子,想要表达某个意思,结果不小心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意思。
现代汉语的语序探讨【摘要】现代汉语语言的组织、衔接,是由语素而词语,由词语而句子,由句子而语段,由语段而篇章,而且须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律,符合一定的事理,反映一定的语言习惯。
语言有序,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关键词】语序;词语;句子;语段;篇章现代汉语语言由词而句,由句而段,由段而章。
现代汉语语序主要是指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顺序,语段和语段之间的顺序。
有序地组织语言,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1. 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顺序(就句子而言)1.1 常式句。
常式句是正常语序的句子。
常式句一般顺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如,和蔼、亲切的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难忘的政治课。
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次序: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例1,对于2月10日发生的美俄卫星相撞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详细地在显著位置上作了报道。
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莱恩·惠特曼声称:“这是一次绝对地偶然事件。
”此句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位,应为“都在显著位置上作了详细(定语)的报道”,“绝对(状语)是一次偶然事件”。
例2,一批普及型的学术著作近来广泛引起了读书界的关注,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此句状语与状语错位,“广泛”应为“关注”的状语,不是“引起”的状语。
多项定语一般的排列顺序:①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成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例如,国家队的①一位②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③优秀的④篮球⑤女⑤教练。
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复杂的定语(短语充当定语)要放在单纯的定语(单个词充任的定语)之前。
例如,广大农民表现出拥护农村政策(动宾短语)的无比(单个词)的热情。
多层状语一般的排列顺序: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②表示间、处所的词或短语(名词);③表范围程度的短语;④表情态、情感的词或短语。
亦即:为了什么(目的)-何时(表时间的名词)-何地(表处所的介宾短语)-范围(表范围程度的副词)-怎样(表情态的形容词)-同谁(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普通话中的语法重难点与解答普通话,也被称为现代标准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和全民共同语言。
作为一个汉语方言,普通话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和结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重难点,容易让学习者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普通话中的几个语法重难点,并提供相应的解答。
1. 语序问题语序在普通话中非常重要。
普通话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宾,即主语+谓语+宾语。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语序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表示"比较"的句子中,要把被比较的对象放到前面。
另外,在强调句中,要将被强调的部分提前。
这些语序变化可能会给学习者带来困惑,但只需要掌握常见的语序规则并进行练习,就能够灵活运用。
2. 虚词运用普通话的虚词运用比较丰富,它们在句子中起着连接词汇、修饰句子成分和表达语气等作用。
例如,"的"、"了"、"地"、"得"等。
这些虚词的使用经常与前后的词汇、句子成分以及语境有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运用。
学习者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积累对虚词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句子成分的省略普通话中,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比较常见。
这种省略可以简化句子结构,提高表达的效率。
然而,学习者往往难以准确判断何时可以省略、省略哪些成分。
一般来说,句子成分的省略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尤其是在日常口语中更为常见。
学习者可以通过大量的听力、口语训练来熟悉句子成分的省略规则。
4. 量词的选择普通话中有很多量词,用于表示事物的数量或单位。
选择正确的量词对于表达准确的语义非常重要,但对于许多学习者来说却是一个难点。
常见的量词有"个"、"只"、"本"、"张"、"本"等,不同的量词对应不同的事物或概念。
学习者应该在实践中多加注意,通过阅读和口语练习来熟悉不同量词的使用场景和搭配。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语序特点现代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语法结构和语序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语序特点,并分析其对汉语表达的影响。
一、语法结构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以主谓宾的基本结构为主,但也存在一些特殊句式和结构。
1.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
主语通常位于句子的开头,接着是谓语动词,再接宾语。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这种句子结构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2. 主谓补结构主谓补结构是指主谓宾结构的补充部分,用来描述或补充主语或宾语的属性、状态、特征等。
例如:"他被认为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这个句子中,"被认为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作为主谓宾结构的补充,用来描述主语"他"。
3. 主谓状结构主谓状结构是指在主谓宾结构之外,加入状语来修饰整个句子或者表达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
例如:"昨天我在家里休息。
"这个句子中,"昨天"和"在家里"是主谓状结构,用来表示时间和地点。
4.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句子或词组并列在一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例如:"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这个句子中,"唱歌"和"跳舞"是并列结构,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5. 从句结构从句结构是指一个句子中嵌套了一个或多个具有完整意义的小句子。
从句可以分为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等。
例如:"我认识一个喜欢读书的朋友。
"这个句子中,"喜欢读书的朋友"是定语从句,修饰"一个朋友"。
二、语序特点现代汉语的语序特点主要体现在词序、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
1. 词序灵活多变现代汉语的词序相对灵活,常用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不容忽视的语序汉语是奇妙无穷的,也是复杂多变的。
其中语序的变化,是令人玩味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常见的语序变化,大致有四种情况。
一是单句的语序变化。
一个单句,其放在句首的语言成分,就是句子表情达意的侧重点。
即单句强调其句首。
示例:1、“你放着罢,祥林嫂!”与“祥林嫂,你放着罢!”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与“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仔细品味以上不同语序的句子,就可知道,其表情达意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放什么在句首,就突出彰显什么。
二是复句的语序变化。
复句表情达意的侧重点是最后一个分句。
即复句强调其后者。
示例: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诗句的两个复句组合很巧妙,用这样的语序来表达,就有力地突出彰显了后者鲁迅的精神价值。
2、有人曾经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您和平庸的人有什么区别?”他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哲学家的回答之语是一个语序巧妙的复句,凸显后者,其意深远,不同凡响。
3、皇台酒厂做了一个广告:北有皇台,南有茅台。
广告播出后,皇台酒厂的销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后调整这一复句的语序,强调后者,改为“南有茅台,北有皇台”,才增大了皇台酒的销量。
4、古时候,有一人犯了罪,其犯罪情由却又令人同情。
如受害方强诉“其情可悯,其罪当诛”,那这人就难免一死;如其家人改变这一复句的语序,突出后者,用“其罪可诛,其情可悯”来乞求,这个人可能就会免死。
三是独立什么,就强调什么。
一个句子,如将某一语言成分独立出来,说明该句子就是强调这一语言成分。
示例: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如将其改为“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放着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这样一改,后者的意蕴就不能和前者相提并论了,前者将语言成分“空的”、“下端开了裂”,独立出来,祥林嫂沦为乞丐之状就很好地突显出来了。
现代汉语的语序及相关问题
刁世兰
【期刊名称】《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5)005
【摘要】语序分为句法语序、语义语序和语用语序.现代汉语的基本句法语序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即SVO,不存在所谓的宾语提前的OSV或SOV的语序.现代汉语句式多样化,即同一种意思可以用各种各样不同的句式来表达的语言现象是在语用因素的驱动下产生的,对一个句子进行分析时不但要进行句法分析,还要进行语用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论元结构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对SVO语序进行比较充分的解释.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刁世兰
【作者单位】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O
【相关文献】
1.现代汉语多项定语“优势语序” [J], 程书秋
2.现代汉语多项定语语序浅析 [J], 程俊
3.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内部语序及其成因 [J], 庄会彬
4.现代汉语中"受事-施事"语序倒置现象的轻动词影响因素刍议 [J], 陈午宇
5.现代汉语的语序 [J], 段益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书面表达语序专题
基础知识准备:
1、语法:(定) + 主+ (状) + 谓+ (补) + 宾
2、介词:又称作前置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表示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定语或介词宾语。
同时介词的用法也很灵活,同一个介词可以表达多种意义,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数量介词和其他介词。
介词用法:介词一般用于名词或者代词前面,表示该词与句中其他成分的关系。
介词后面的名词或代词称为介词宾语
介词的分类
(1) 表示时间方向的介词: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
(2)表示方式的介词: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3)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的介词:因、由于、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的介词: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
(6)表示排除的介词:除、除了、除去、除非
(7)表示被动的介词:被、叫、让、给
(8)表示比较的介词:比、和、同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顺承关系连词:那么、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重点辨析: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4、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现代汉语-副词的种类
副词常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口诀: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5、助词:是指一种独立性差、无实义的特殊虚词
助词作用:助词通常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之上,以突出句子的结构或者某种功能。
助词若位于句子的前、中、后,通常表示某种语气;若用于句子中间或词与词之间,则表示提示某种结构上的关系。
助词的分类:助词在汉语中,通常分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种。
白话文中常见的助词包括:的、了、着、吧、啊等等;文言文中则有:之、乎、者、也、矣等。
难点: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比较灵活,是汉语学习的中难点部分,必考题
汉语中的语序语序是什么?
语序是语言成分的排列顺序。
语序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之一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序有广狭二义。
狭义语序一般指语素、词的排列次序广义语序通常指各个层面、各种长度的语言单位和成分的排列次序。
狭义语序是包含在广义语序之内的。
今天简单谈谈广义的。
广义语序包括语言单位排列顺序简称“单位序”如语素序、词序、词组序、句子序等也包括结构成分的出现顺序简称“成分序”如构词成分(词干、词缀)序、句子成分(主语、谓语、述语、宾语、补语、中心语、状语、定语)句序等。
汉语的动词不随人称、性、数、时的变化而变化。
如:“是”“我是学生。
”“你是学生”“我们是学生”“他们是学生。
”无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还是单数或复数对动词“是”没有任何影响。
汉语的动词、代词等也不随句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如:“研究”“研究语言”“研究正在进行”“注重研究”“研究的方向”。
无论“研究”在句中做主语、谓语、宾语还是修饰限制词语都没有词形上的变化。
再如:“我”“我吃饭”“他来看我”“我朋友”无论是主格、
宾格还是所有格的意义都没有词形上的变化。
汉语缺少典型的形态变化汉语中的语序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语序小结:汉语的特点汉语是分析性语言缺少典型的形态标志所以形成了以词序和虚词(虚词分为四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语法特征。
词序可以影响到语句的表义。
汉语中的语序语序的重要作用可以表示不同的词汇或语法意义可以表达不同的修辞意义汉语中的语序。
7、现代汉语的语序规律:
1、从句子整体的角度说,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2、从修饰和限制的角度说,定语在主语和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补语在谓语之后。
3、从多层定语的角度说,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
例如:国家队里/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4、从多重状语的角度说,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即:条件+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中心词。
例如:这个名字早已/在他心里/深深地/留下了痕迹。
8、词类活用问题,也是语序题的难点部分。
例如:我要学习与要我学习的区别之处。
我要学习。
“我”是主语,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要”是能愿动词(也有人叫做“助动词”),表意愿,一般认为做状语。
“学习”是谓语中心。
要我学习。
“要”是表使令的动词,相当于要求或让,“我”是兼语。
作“要”的宾语,“学习”的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