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 (1)
- 格式:ppt
- 大小:317.50 KB
- 文档页数:15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5篇500字范文《安妮日记》记录了犹太人安妮的地下室的日子,看起来稀疏平常的日记,却带上了悲伤的情绪,所著者在天真的年纪里湮灭,战争是多么的可怕。
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一一位犹太小女孩名叫安妮,她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丹。
一天她得到了一个作为她生日礼物的日记本,并用这个日记本记录了在密室中生活的人的实录,她用日记本记录了她在密室中每一天的成长经历,于是,就有了《安妮日记》这本书。
心思细腻的安妮以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可怕。
在密室中,所有的一切都得极小心,哪怕在你眼里非常微小的一个动作,也可能会给密室中的人带来生命危险。
因为战争,安妮的豆蔻年华浪费在了这里,成天在恐惧和小心翼翼中度过;因为战争,所有人都得在这个不融洽的集体中无所事事,互相埋怨;因为战争,每个人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
但是,即使情况已经糟糕成这样,他们的情况已经比大多数犹太人甚至是普通人好几万倍,起码他们吃饱穿暖,有书可读,有屋可住。
而大多数人只能衣衫褴褛,饥寒交迫!让我们想象一下,当你出去办完事回来之后发现自己家的房屋已被贴上封条,家人已不知所踪,这该是多么可怕!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安逸生活,让我们每一天都快乐开心!不要浪费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永远不让中华民族衰落!《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二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以二战背景为题材的小说——《安妮日记》。
读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安妮,一个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女。
她的生活本应无忧无虑,却因丧失天良的德国侵略者入侵而被迫躲进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密室。
在那里,她的灵魂发生了质的蜕变——由原来的纯真善良逐渐变得有些偏执。
然而这种性格很大程度是受到密室里愚蠢无能的凡•丹太太和脾气暴躁且固执的杜瑟尔医生的影响所致。
虽然这个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却也演绎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彼得和安妮之间幸福浪漫的故事。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优秀9篇)《安妮日记》读书笔记篇1《安妮日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是犹太女孩安妮。
弗兰克于二战期间藏身密室时,作下的日记,记录了安妮的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度过了25个月,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密室里遇到了知心朋友——彼得。
范丹,虽然密室外响着阵阵枪声,但是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无辜的人死去,读到这里,我已经心惊胆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悲伤和恐惧,战争让一个幸福的家庭破裂,战争是残酷的,而人们的坚强却是难以预测的,安妮没有因为亲人的死亡而丧失勇气,她知道自己时刻面对死亡,但她仍然心存希望,他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是啊,这也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啊!安妮用微笑面对和她在一起的七个犹太人,把悲伤深深地埋在心底,面对困难,她会勇敢的往前冲,这种勇气不正是我需要的吗?每次失败后,我就退缩,我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获得成功就是我的目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做一件事必须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坚强的面对它,你就会成功!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是啊!想要通向成功就必须面对失败!读完《安妮日记》后,我很惭愧,安妮,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她只有16岁的生命,她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遇到一点困难,父母就会帮我克服,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事难料,我要靠自己,勇敢的往前冲!《安妮日记》读书笔记篇2你一定可以想像,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会问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为止没有人拿得出满意的答案。
为什么英国人的飞机愈造愈大,愈造愈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么疯?——《安妮日记》散发着单纯和安静气息的文字,安妮用最朴实的方式在我们面前解剖了战争,没有所谓的正义,没有所谓的利益,没有所谓的分歧,只有人性中深深的疯狂……让文字,图片,录象带我们回到寂静中。
《安妮日记》背景:在备受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各民族中,居住在欧洲的犹太人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当大战的尘埃终于落定之时,人们惊骇地发现有600万欧洲犹太人消失了,消失得就如风卷残云那样迅速。
希特勒以谋划已久的步骤和最残酷的方式在4年中屠杀了这些犹太人,使欧洲犹太人骤然减少了二分之一。
荷兰作家布鲁马曾经说,战后德国人理解二战的关键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柏林之战,而是在发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那一刻。
在奥斯威辛、特雷布林卡、达豪、布痕瓦尔德等纳粹集中营旧址,人们不难体会到纳粹的人性沦丧、穷凶极恶;而在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感动世界的《安妮日记》中,人们更可以看到蒙难者淌血的心灵。
镜头回放:安妮是个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德国,纳粹兴起后避难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
1942年6月12日她13岁生日时,收到一个日记本,遂开始写日记。
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一家四口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1942年6月20日,安妮在她日记的开头,这样描述道:“生活并非无忧无虑,在希特勒的反犹太法之下,我们在德国的亲戚都受尽苦难。
经过了1938年几次屠杀以后,我的两个舅舅逃出德国,在北美洲找到安身的地方。
年迈的祖母来和我们同住,来的时候73岁了。
”“1940年5月以后,好日子很少:先是战争,接着投降,然后德国人就到了这儿,犹太人开始有了麻烦。
我们的自由被一连串的反犹太命令严格限制:命令规定犹太人身上要佩一颗黄星;犹太人要交出脚踏车;犹太人禁止搭电车;犹太人不准坐车,连自己的车子也不能开;犹太人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才能买东西;犹太人只能上犹太人开的理发店和美容院;犹太人晚上八点到早上六点禁止上街;犹太人禁止上歌剧院、电影院,任何娱乐都不准;犹太人禁止使用游泳池、网球场、曲棍球场或任何运动场;犹太人禁止划船;犹太人禁止参加任何公开的运动比赛;犹太人只能上犹太学校等等。
安妮日记简介_《安妮日记》主要内容简介安妮日记内容简介《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期,战斗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
安妮#8226;弗兰克随着家人隐蔽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伴侣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
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头了隐蔽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
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应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幻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斗、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由于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觉的恐惊,对死亡的恐惊,8个共性不一的人,对于连续生存的期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逆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全部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觉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安妮本诞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据了荷兰,便开头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头了隐秘小屋的生活。
随即,温达安先生一家和牙医迪赛儿也先后搬进了隐秘小屋。
在隐秘小屋里,他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白天不能任凭活动,以免被工厂的工作的人发觉,读.只有在晚上全部人都离开后,他们才能放心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在这时安妮才能隔着窗帘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隐秘小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变得格外敏感而且简洁受到惊吓,一阵生疏的脚步声,一串惊异的敲门声都使他们如惊弓之鸟,食物殆尽、相互的不容忍、争吵使原本就紧急的生活变得更加难熬。
300字读书笔记安妮日记(通用7篇)300字读书笔记安妮日记篇1周日爸爸回来时,给我带回来一本书。
名叫《安妮日记》。
刚拿回来,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写的。
这是一本她在二战期间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
它真实地记录了安妮一家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两家在“密室”中度过的长达两年的艰苦生活。
这本书表达了安妮对战争的深思。
安妮是个多么坚强乐观的人呀!她是我们多少孩子的榜样!可惜,安妮并没有亲眼看见战争的胜利,不然,她必须会很开心吧!虽然,安妮并没有看见战争的胜利,但她留下的日记却成为了人们深刻反思那场人类杯具的珍贵教材。
《安妮日记》这个故事人人皆知。
因为它饱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传奇,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
安妮,你是我的榜样!300字读书笔记安妮日记篇2《安妮日记》是一本关于二战时期犹太人遭受迫害的书籍,作者安妮·弗兰克以日记形式记录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展现了犹太人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
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恐惧、困惑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她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世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的珍视。
阅读这本书,我深受感动,深感人类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伟大。
它让我更加珍视和平,更加痛恨战争。
在这本书中,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安妮对自我成长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渴望。
她在日记中不断地反思自我,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在记录中逐渐成熟和坚强。
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深感敬佩。
我想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历史,珍惜和平,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和生活的真谛。
300字读书笔记安妮日记篇3《安妮日记》是一部经典的二战历史小说,通过安妮的日记,我们得以一窥当时欧洲的残酷战争,以及战争下人们的苦难与坚韧。
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安妮的视角,让我们了解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安妮是个聪明、善良且热爱生活的女孩,她的日记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文章(通用19篇)安妮日记文章篇1安妮,她用了25个月去躲藏,却还是没能逃开被盖世太保抓进集中营的命运。
安妮她不过13岁,却要放弃属于小孩子的天真和自由这些权利,转而背负起千万种不幸和对命运的恐惧。
而这一切都只因为安妮是犹太人。
在书中,安妮写道:“纸比人更有耐心”。
在那漫长的25个月中,她用她的笔,她用她的梦想,刻录下了她在密室躲藏时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安妮是不幸的,而她又是幸运的。
正是因为她的愿望——我希望我死后仍会活着。
她才如此幸运。
安妮13岁开始写日记,到她死于集中营还不到16岁。
安妮从上帝那得来了写作的天赋,她有着她自己的梦想——做一名记者和作家。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她一直在坚持写日记。
在日记中,她记下了她自己的孤独,对战争的恐惧,对生的追求和热爱,以及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她写下了原来不属于她这个年龄所应经历的命运。
如果安妮没有遭难,如果她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那么,她长大以后,或许不用长大以后,她就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但这一切,谁又知道呢?安妮在密室里呆了25个月,她在密室错过了原本属于她豆蔻年华的自由和快乐。
安妮在密室里能认识的人是那么有限,安妮是一个正在成长期的少女,这样的她,正是爱结交,好动,对世界,生活充满了憧憬的年龄。
在她所能活动的狭小空间里,而她几乎是没有同龄人相伴,也享受不到同龄人的乐趣。
那愚蠢的战争犹如一个沉重的桎梏,把我们幸苦建设的家园就这样囚禁于硝烟炮火中,毁于一旦。
那不近人情的种族歧视,剥夺了不计其数的人的自由。
野蛮的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摧毁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我仿佛看见了安妮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安妮一直在用着她的善良去看待这个世界,带着她对生的渴望。
安妮的愿望实现了,用令一种方式。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文章篇2“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你能相信这是出于以为13岁女孩之手的文字么?如果是现在当然不相信,但请把时间调到二战的时候。
安妮日记简介_《安妮日记》主要内容简介安妮日记简介《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
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安妮日记内容简介《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
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
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
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
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安妮日记主要内容安妮本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便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模版这几天终于把《安妮日记》这本书看完了,我被安妮的一则则日记所震撼,无法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
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安逸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杜瑟尔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颤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
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
他们每天还要忍受着恐惧、饥饿、病痛,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
我们是幸福的',生在一个和平远离战争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画画……在学校里,也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跳绳、踢毽子……双休日还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溜冰,看电影、打羽毛球……可是我们却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晚饭一吃好就要写作业。
有时多做几道课外题,就会一百个不愿意。
想想真是不应该。
《安妮日记》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许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萝卜,从冰冷的家里跑出来,跑到风吹雨淋的街上,进到一间潮湿的、没有生火的教室里。
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
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
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感到羞愧。
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还挑肥拣瘦。
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记》让我反省了自己,让我学会了思考。
它像一盏明灯,将指引着我们前进。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模版(二)我是一个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女孩,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中曾特写过战争,而我暑假读完的第二本书——《安妮日记》也是有关战争的。
它是由一名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写的。
这本书记载着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之间的____件事,从安妮____岁生日后不久便收到了盖世太保给玛戈特(安妮姐姐)的传票,这使安妮一家不得不开始密室生活……安妮曾多次在日记中提到她渴望的蓝图:“很久都没看到这么明媚的阳光了,湛蓝色的天空是那么宁静,迎面吹来的微风是多么凉爽宜人,就连窗台前的小树也努力地伸展着枝丫……”和“我渴望放学后迎着风,在草地上飞快地骑车;我渴望舞池里有灵活优雅的舞步,每个人都陶醉的表情;我渴望有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