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27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太阳辐射能在高低纬度间分布的不均匀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假如大气在均匀的地表(地表是平坦的,消除了地势的高度起伏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消除了物质比热容的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上运动,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一、图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无论三力平衡还是不平衡,风向始终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斜交等压线);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当二力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其结果是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与北极之间或赤道与南极之间的三圈环流,全球近地面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特征1、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等压线与纬线平行,形成的气压带也与纬线平行。
2、近地面气压带和高空气压分布状况。
当近地面是高压带时,盛行下沉气流,其高空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方形成低气压;当近地面是低压带时,盛行上升气流,其高空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方形成高气压。
3、二分日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4、气压带和风带的宽度。
理论上讲,每一个气压带大约有10个纬度的宽度,每一个风带有20个纬度的宽度。
5、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为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为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6。
气压带的移动范围。
气压带和风带最大移动范围为10个纬度。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压带位于5°S-5°N之间,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5°N-35°N之间,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于55°N-65°N之间,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5°N至北极之间。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至10°N之间,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N-40°N之间,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N-70°N之间,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7。
【微专题】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
1、气压带(和风带)性质:
赤道低压带:湿(降水多)热(高温)——赤道地区且盛行上升气流;
信风带:干热——副热带地区,风由高纬吹响低纬;
西风带:温湿——温带,风由低纬吹响高纬;
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温带,有锋面降水多;
东风带:干冷——寒带附近,风由低纬吹响高纬;
极地高压带:干冷——极地,盛行下沉气流.
2、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特点为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为湿季;冬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为干季;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冬季盛行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西南风,降水丰沛,——夏季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冬季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沙漠气候特点为终年炎热干燥——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副高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副高,冬季西风);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为终年温和多雨——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气候类型特征及成因就是这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