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你看”的变体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使用在口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们在对话中起到了连接、衔接和修饰的作用,有助于加强沟通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一、什么是话语标记语话语标记语是指在口语交际中用来衔接话语和表达说话角色、态度、情感的语言表达。
它们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语气等多种方式体现出来。
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能够帮助交际者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表达,同时也能够增加对话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二、话语标记语的分类1. 衔接标记语衔接标记语主要用于连接对话中不同话语之间的意义关系。
例如,“然后”、“接着”、“嗯”等。
这些衔接标记语能够帮助交际者表示对前一话语的补充、进一步的说明或者是自己的观点。
例如:A:昨天我去了商场,然后买了一件新衣服。
B:接着你做什么了?A:接着我去了咖啡馆喝了杯咖啡。
2. 修饰标记语修饰标记语主要用于修饰或加强话语的表达效果,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或者意见。
例如,“真的”、“其实”、“不过”等。
这些修饰标记语能够帮助交际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
例如:A:这个电影真的很好看。
B:其实,我觉得它还好,不过结局有些令人失望。
3. 反问标记语反问标记语主要用于表达疑问、反向的意见或者是请求对方确认的语气。
例如,“是吗?”,“对不对?”,“你确定吗?”等。
这些反问标记语能够帮助交际者询问对方的看法、确认信息或者引起对方的注意。
例如:A:这个餐厅的菜很好吃。
B:是吗?我还没有去过,下次一起去吧。
三、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技巧1. 合理运用话语标记语可以使对话更加流畅和自然。
适当地使用一些衔接标记语可以帮助交际者更好地串联自己的观点和对方的话语,使对话更易于理解。
2. 选择合适的修饰标记语可以增强话语的表达效果,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修饰标记语,以免给对方造成困扰或者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3. 使用反问标记语可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对话的效果更加明确。
话语标记的意义及其功能(精彩3篇)引言篇一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是话语交际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近年来已成为国外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20世纪70年代,随着语用学这门新学科的出现、确立和发展,学者们开始了对话语标记的语用研究。
但上述研究基本上是在连贯理论的框架下进行,只涉及到话语标记语在形式上对话语的衔接与连贯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研究与讨论。
Blakemore 则首先从认知一语用的角度出发,对话语标记的作用进行研究,其理论依据就是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从而开辟了话语标记研究的一个新的途径。
本文运用了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赖斯的含意理论,对话语标记的语义和语用意义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话语标记语的概念、特征及类型篇二话语标记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和相对固定的术语。
Jucker&Ziv认为,话语标记语指称在语言中不影响句子真值、只表达态度或步骤意义的语言成分。
Risselada&Spooren说“话语标记语可以定义为自然语言表达式,其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听话者对语句之间,交际情景中各种因素之间连贯关系的理解过程”。
Fraser认为,句子的意义可分为两部分: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 meaning)和非命题意义。
命题意义是指“发话人意欲引起受话人注意的世界状态(a state of the world)”,是句子的字面内容;非命题意义是指发话人隐含的交际意图,是话语的超符号意义亦即话语的语用含义。
话语标记就是指那些能使话语产生语用含义,使发话人准确向受话人传递语言信息的语言形式。
Fraser明确指出,只有那些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的词语才能叫话语标记语;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就是点名或是突出同一语篇中两个话语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这两个部分可以是比邻的,也可以是分离的,可以是同一个人的话语,也可以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对话;话语标记不能创造语义关系,因为没有话语标记,这种语义关系其实也是存在的,使用话语标记的目的是为了让听话人准确识别出这种语义关系。
话语标记叹词化话语标记是近年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国外的研究常常把叹词视为话语标记。
本文以“你看你”为例分析发现一部分话语标记的功能更倾向于叹词,认为这一类话语标记已经叹词化,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话语标记了。
标签:话语标记你看你叹词化一、话语标记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是近年国外会话分析、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话语标记研究的黄金时期。
话语标记这一说法最早见于Schiffrin(1987),她把话语标记看作是话语中的一个整体性功能。
其后,Fraser(1990,1999)虽然也用此术语,但她的定义却很严格,认为话语标记只是评述性语用标记的一种,并且严格区分语用标记(pragmatic marker)和话语标记。
其实,由于研究的出发点或侧重点不同,话语标记语被冠以各种名称,如:语义联加词(semantic conjuncts)、语句联系语(sentence connectives)、话语操作语(discourse operators)以及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等等。
笔者倾向于从广义的角度,将其统称为话语标记。
话语标记包括部分连词、副词、感叹词以及某些短语和小句。
关于话语标记的特点,结合Schiffrin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语音上可以通过停顿或声调高低来识别;句法上虽然本身具有独立性,但经常出现在句首,也可在句中,并且不与相邻成分发生句法结构关系,它的有无不影响语句的句法合理性;话语标记在语义上是非真值的,即它的有无不影响语句的命题内容;在功能上具有连接性。
二、关于叹词与话语标记的关系国外的研究大部分把叹词作为一种话语标记来看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功能。
Rosa Graciela Montes (1999)详细分析了西班牙语中叹词作为话语标记的发展,文中重点考察了“ah,oh,uh,ay,ou,uy,eh”七个叹词。
这些话语标记表达了说话者的态度、情感以及对某一事件的反应。
话语标记的意义以及其功能话语标记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广泛存在于语言交流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话语标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交语境,指示对话的逻辑关系,判定对话者的情感态度和语气,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方意图,促进交流沟通。
本文将从话语标记的概念、意义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话语标记的概念话语标记,又称语用标记,是指在语言交际中标记说话者情感、提醒对话者对话的重心或者提醒对方自己的陈述是真实的等功能的一种语言现象。
话语标记,在承接和转换句子角色的语句中,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量。
(王文敏,2011)。
话语标记常常和语气助词混淆,但它们是两个不同但相关的概念。
语气助词是指在特定语境中修辞语音调的标记,用来表达语者的情感态度和感受;而话语标记则是在对话中,使用一些语言形式来对对话语境进行描述,以传递话语者或说话者的语言意图和情感态度。
话语标记不仅包括一些常见词汇,如“吧”、“啊”、“呢”、“呀”等,还包括一些语法结构,如“如果……,那么……”;“说到……,不得不提……”等。
二、话语标记的意义1.社交意义话语标记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的社交意义,它能够帮助人们判断语言交流的情境和语言意图,指引交流双方进行正确的交流。
在口语交际中,为了表示礼貌和尊重对方,常常会在发言中加入一些话语标记,如“请问”、“不好意思”等,以增强社交信息的表达和交流的体面。
2.信息传递意义话语标记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信息传递意义,它不仅可以传递语言信息,还可以传递非语言信息。
例如,话语标记可以表达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和情感,指示对话的语气和情绪。
如果一个人说出“你还没回去啊?”这样的话,其中的“啊”可以表达他的询问和关注,带有一种轻松的口气。
3.句法意义话语标记在语言交际中还具有句法意义,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
例如,在“如果天黑了,我们就回家吧”这个句子中,“吧”在语法上起到引导建议的作用。
三、话语标记的功能1.提醒注意话语标记可以帮助人们提醒注意对话内容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话语标记话语标记“我说/你说”的词汇化研究⼀、引⾔1.所谓话语标记,就是指序列上划分⾔语单位的依附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表达说话⼈对语流中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者⾔谈事件中受话⼈⾓⾊的态度、视⾓和情感(董秀芳)。
⼀般认为,话语标记本⾝⼏乎没有任何概念意义,并不对命题的真值意义发⽣影响,它作为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起到指⽰前后话语之间的关系的作⽤。
2.词汇化的过程或现象可以说是⼀个短语或由句法决定的其他语⾔单位在经历了⼀段时间之后,其⾃⾝变成⼀个稳固的词项,并且进⼊基本词汇或⼀般词汇汉语中。
词汇化的本质就是语⾔演变中语义成分整合成词的过程及结果,它是⼀个动态的语⾔演变过程。
3.⼀些话语标记的产⽣是词汇化的结果,它们经历了由句法单位凝固成词汇单位的过程。
本⽂主要讨论的就是“我说”由主谓短语演变为话语标记的词汇化过程。
⼆、“我说/你说”的使⽤模式及基本特征2.1 “我说/你说”的使⽤模式“说”的基本⽤法是⼀个动作动词,表⽰“⽤话来表达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是引进⼀个⽤⾔语表达的命题。
在现代汉语中,“说”⽤于表⽰⾔说意义最为常见,在对话中,“说”经常与⼈称代词“我”、“你”结合,不仅能表⽰“说话”等动作⾏为义,还可以表⽰“认为”等认知动词义,甚⾄还可以发展为⼀种专门表明说话⼈的意图、愿望、情感的话语标记。
例如:*1、五远说的都是⽓话,其实,我⼼⾥很难受。
(王朔《空中⼩姐》)*2、你说呀,孩⼦哪来的?(张琢真《迷失的打⼯妹》)*3、五远,爹今天刚从医院回来,你就当着给他⽼⼈家拜寿,到上屋看看他,好吧?(曹禺《北京⼈》)*4、我说,这美国也真够神的,还真能省钱。
(曹志林《北京⼈在纽>>) 我们可以看到,例1、2中的“我说”、“你说”都是主语⼗谓语,“说”表⽰“说话”,意义实在,可以重读,是命题的客观信息。
⽽例3句的“我说”则是引出了说话者的建议,体现出商量的语⽓,显得⽐较委婉、礼貌,“我说”不直接表达话语的命题内容。
话语标记“你知道”的语用分析本文对话语标记“你知道”及其三种语用变体“你知道吗”“你知道吧”和“你知道”进行了使用模式和语用功能的考察。
“你知道吗”的语用功能是引起听话人注意和监察话语进展;“你知道吧”的语用功能是通过监察话语进展以摆脱背景信息的不平衡状态;“你知道”的语用功能是将听话人纳入到和自己相同的背景信息中,从而让听话人更容易赞同或接受自己的观点。
标签:话语标记“你知道” 语用分析一、“你知道”的语用地位及特征《现代汉语八百词》(2008)对“知道”的基本词汇义的解释为:①对于事实有了解;②掌握问题的答案;③懂得该做什么事。
它后面可带名词、动词或小句作宾语。
例如:(1)我知道这件事。
(+NP)(《现代汉语八百词》)(2)他知道要来客人。
(+VP)(《现代汉语八百词》)(3)我知道你爱打羽毛球。
(+小句)(《现代汉语八百词》)其他相关辞书中对“知道”的解释也是建立在传统句法语义学基础上的,其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知道”后所带宾语的类别上。
然而,在实际的汉语口语交际中,还存在着大量由“知道”构成的习用语,这些习用语格式比较固定,词汇义已逐渐虚化,一般不能带宾语,其功能更多地倾向于语用层面。
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你知道”非固化格式和固化格式的不同:(4)当刘少奇同志知道市长吴占魁是河北滦城人时,问吴:“滦城有个贾村,你知道吗?”吴应声说:“知道。
”(北大语料库)(5)当你知道所借图书的书名时,可以利用这种目录查找。
(北大语料库)(6)尤其在民国时候儿,这个思想有问题你知道吗?(北大语料库)(7)我跟你说是这样,我们俩结婚了十几年,十几年你知道吧。
我要不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不会让她离开我嫁给别人的。
(北大语料库)(8)小雨:李放,明天晚上我们公司有舞会,你能陪我去吗?李放:你知道我最不喜欢跳舞了,再说,我手上的这个项目还没完呢,说不定明天晚上还得加班。
(《汉语口语教程·一年级教材》)显然在例(4)、例(5)中出现的“你知道”与例(6)、例(8)中的“你知道”格式存在很大的差异。
2010年第6期第35卷(总第171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 RNAL OF Z HE JIANG NORM AL UN I VER SITY(Socia l Sc i ences)N o.6,2010G enera l N o.171V o.l35话语标记 我给你说的演变过程*陈丽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摘 要:话语标记 我给你说的虚化过程是:由动词虚化为介词的 给产生引进言谈者意义后,由于言谈主语 我和动词 说结合而成的 我说很容易呈现从动作义到情态义的主观化倾向,部分 我给你说便慢慢成为概念意义消失、拥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话语标记。
这也给话语标记的变体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 我给你说;话语标记;变体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035(2010)06 0084 04在共时状态下, 我给你说有不能单说和可以单说两种用法,在口语体的谈话中, 我给你说有时已经成为一个以话语为辖域的语用标记。
例如:!1.闺女,我给你说个故事你就明白啦。
(杨沫∀青春之歌#)2.韩秋云,我给你说一件事。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3.这可是一个大秘密!我给你说,你可要记得保密哦!(http://tieba.ba i )4.记得那年交八月十五,天就开始出奇的冷,小雪时候河就冻住了,一连下了几场大雪。
我给你说,比今年这雪要大多了,走在路上冻得人神经打颤,早晨起来水瓮能结一层冰,鞋底成个铁壳子伸不进脚。
我给你说。
(鲁顺民∀关于土改,我给你说#)例1和例2的 我给你说不能单说,后面要跟宾语,即 说的具体内容;例3中虽然 你可要记得保密哦也可以算是 说的宾语,但 我给你说能独立了,更多的是表示人际意义上的强调;而到了例4, 我给你说完全失去了 引进说话内容的概念意义,去掉它不会影响句子的实质内容,可以理解为说话人的强调或话语权的保持等,是一个典型的话语标记。
“(你)+看+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研究本文主要选取了日常对话中的典型话语标记“(你)+看+人称代词”为例,通过考察语料库的语料,全面细致地对比概括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使学习者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该话语标记的知识点,提高该知识点的学习时效性。
本文对该话语标记的研究,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介绍了关于话语标记“(你)+看+人称代词”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第二部分,基于第一人称代词的前提下,分别针对第一人称在内的“我”、“我们”、“俺”、“俺们”等、以及动词的两种不同情况、格式中“你”的隐现情况分别从语义角度、语用条件角度和句法搭配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最后发现“(你)+看+第一人称代词”多为说话人主观的表达自责的倾向,少有自夸的倾向;第三部分,基于第二人称代词的前提下,分别针对第二人称在内的“你”、“你们”、“您”等、以及动词的两种不同情况、格式中“你”的隐现情况分别从语义角度、语用条件角度和句法搭配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最后发现“(你)+看+第二人称代词”多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责备,使用敬词“您”的时候,相对多为建议性话语;第四部分,基于第三人称代词的前提下,分别针对第三人称在内的“他”、“人家”、“他们”等、以及动词的两种不同情况、格式中“你”的隐现情况分别从语义角度、语用条件角度和句法搭配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最后发现“(你)+看+第三人称代词”多为说话人对他人的责备,但如果人称代词为人家的时候,一般多为对他人的肯定赞美;第五部分,不同人称代词使用对于该话语标记的影响的总结,其中格式中为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时候,说话人多为责备倾向,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时,说话人一般为责备倾向,但是如果第三人称是“人家”时,说话人表达的是肯定赞美倾向的。
动词的不同情况中,动词的重叠形式会加强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
格式开头“你”如果隐去会减轻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
本文调查分析的结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内容有一定参考价值。
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是个户外活动的好日子。
我邀请了几个朋友一起去公园玩耍,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一到公园,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百花盛开,鸟儿欢唱,杨柳依依,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时候,有个朋友提议说:“我们去湖边看看吧,那里的风景特别美。
”于是我们一起来到了湖边,看到了一片清澈见底的湖水。
我们忍不住把鞋子脱了,走到湖里嬉戏起来。
水很清凉,我们互相泼水、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
过了一会儿,我们玩累了,就坐在湖边休息。
这时,有个朋友突然说:“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钓鱼,但是从来没有试过。
”另一个朋友马上响应:“那我们今天就试试吧,看看能不能钓到一些大鱼。
”于是我们四处寻找渔具,终于在一个小卖部里找到了。
准备好渔具后,我们就开始了钓鱼之旅。
虽然我们钓了好一会儿都没有什么收获,但是我们却很享受这个过程。
这时候,有个小朋友跑过来好奇地问:“你们在干什么呀?”我们笑着回答:“我们在钓鱼呢。
”小朋友显得很兴奋,说:“我也想试试,可以教我吗?”我们当然很乐意教小朋友钓鱼,于是我们耐心地教他怎么甩竿、怎么等待鱼儿上钩。
不一会儿,小朋友就成功地钓上了一条小鱼,我们都为他欢呼鼓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到了傍晚时分。
我们整理好渔具,准备离开公园。
虽然今天的钓鱼之旅并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但是我们却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谐与友谊的温暖。
这次公园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有时候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安排,只要跟好友们一起享受大自然,就已经是非常美好的时光了。
我非常感谢这些朋友们陪我度过这个愉快的周末,期待我们下一次的户外之旅。
总结起来,今天我们虽然没有钓到很多鱼,但是在湖边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体验了钓鱼的乐趣,也教会了小朋友钓鱼。
这次公园之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还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
我相信这份美好的回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生活中宝贵的财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就是”这个词语,它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准话语标记“看样子”及其传信功能探析【摘要】摘要:本文通过对准话语标记“看样子”的定义、特点、传信功能、使用频率和变化趋势、与其他语言现象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研究发现,准话语标记“看样子”在语篇中扮演着重要的传信角色,能够暗示说话者的态度、推断等语言信息。
进一步研究准话语标记“看样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交际中的微妙变化和含义。
在语言学研究中,探讨准话语标记“看样子”的使用对于揭示语言规律、拓展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认识语言交际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进一步研究准话语标记“看样子”有着迫切的必要性,可以为语言学研究领域带来更多的发现和突破。
【关键词】准话语标记“看样子”,传信功能,语言学研究,语言交际,重要性,变化趋势,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看样子”这一话语标记的语法功能和句法位置,缺乏对其语用功能和语篇传信功能的探讨。
这导致我们对于“看样子”在实际交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尚不清晰。
有必要对“看样子”这一准话语标记进行更深入、全面的分析,以揭示其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看样子”这一准话语标记的定义、特点、传信功能以及在语言学研究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揭示其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的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准话语标记“看样子”的语用特点和语言现象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准话语标记“看样子”的探析,深入了解这一语言现象在语篇中的传信功能和意义,揭示其使用频率和变化趋势,探讨与其他语言现象的联系,从而揭示准话语标记“看样子”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
进一步研究准话语标记“看样子”的必要性,探讨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启示,为语言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准话语标记“看样子”的深入研究,可以拓展对语言交际和语用学领域的认识,丰富语言学理论体系,为语言教育和语言技术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试析话语标记“你别说”在日常话语交际中,“你别说”既可以是具备语法功能的句法成分,也可以是一个话语标记。
本文只讨论后一种情况,当它是话语标记时,其话语信息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后加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
在语用上,“你别说”具有评价、阐发、总括、认同四种功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介绍了话语标记“你别说”的几种变体形式。
标签:“你别说” 话语标记语用功能一、作为话语标记的“你别说”(一)完整小句和句法成分“你别说”在现代汉语中,“你别说”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小句,也可以是一个主谓短语,其后还可以加宾语或者补语。
在这些句子中,去掉“你别说”之后,句子本身就无法成立。
如例:(1)好了,你别说了,我马上就去见他。
(张平《十面埋伏》)(2)一位老工人说:“你别说傻话了,如果那样做,大船就要坏掉。
同小船的情形不一样,大船由于船体本身的重量大,是很容易坏的。
”(《厦门日报》1981-01-29)(3)佩德罗师傅也在台里说道:“孩子,你别说得太离谱,最好是按照那位大人的吩咐去做,你继续讲下去,是怎样就怎样,不要冷嘲热讽的,否则很容易不攻自破。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例(1)中的“你别说”是一个完整的小句,“你”是主语,“别说”是谓语;例(2)中“你别说”后面带了宾语“傻话”;例(3)中的“你别说”后面带了补语“太离谱”。
在这三个例句中,“你别说”都具有很实在的意义,是不能够省略不说的。
(二)话语标记“你别说”有时将句中的“你别说”省略掉,并不影响这句话的意义,我们将这种情况与上文所说的小句和句法成分“你别说”区分开来,称其为话语标记“你别说”。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例句来区别分析。
(4)譬如说水煮活鱼,一上一大盆。
你别说,那个味真是诱人。
(《厦门日报》2003-12-06)(5)原来如此,你别说,他今天的打扮还真像红军时代的陈大将军。
(新华社2003年3月)(6)你别说,这位瘾还挺大,要是角儿出来他还喊好儿,跟上头那位商量。
话语标记“看样子”的语用分析一、话语标记概念及分类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是指语言中用来连接不同句子、段落或话语之间的词语或短语,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将要引入新的话题、与听话人建立联系或调整话语结构等。
话语标记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
根据语用功能的不同,话语标记可以分为表示引导、衔接关系、修辞手法、组织话语节奏等不同类别。
本文将以中文话语标记“看样子”为例,进行语用分析。
1. 引导类:在一些语境中,“看样子”可以引导话语进入新的领域或话题。
例如:(1)你这样做,看样子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吧。
(2)从他的表情看样子,他好像很生气。
这种用法下,“看样子”具有引导下文、开启新的话题的作用。
2. 修辞类:在一些句子中,“看样子”可以用来修饰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等,起到修辞或夸张的作用。
例如:(3)这个问题,看样子很难解决了。
(4)这个人看样子年纪不小,竟然还不会做饭。
这种用法下,“看样子”加强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3. 推理类:在一些语境中,“看样子”可以用来表示根据某种情况或现象所做出的推理或判断。
例如:(5)看样子,天要下雨了。
(6)从她的目光看样子,她好像对他有点意思。
这种用法下,“看样子”可以用来表示推测或判断,增加说话人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
(7)看样子,我们这次是找错人了。
(8)看样子你们玩的很高兴啊!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看样子”作为中文的一种话语标记,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
它既可以用来引导话语进入新的领域或话题,又可以进行修辞、推理或展示态度等。
说话人在使用“看样子”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用法,充分发挥其语用功能,使对方更好地理解、反应。
话语标记“看样子”的语用分析话语标记是一种语言工具,用于指示说话者对其所言语言对象的态度、情境、意图等方面的暗示。
话语标记的使用有助于表达者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可以帮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所听到的话语。
话语标记“看样子”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其出现频率很高,可以用于描绘各种情境。
在语言交际中,说话者使用“看样子”话语标记来表达自己对某种事件或事物的看法,或者对他人的动作、表情等进行推断。
具体来说,“看样子”话语标记的使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用分析。
1. 表达猜测和不确定性情感说话者使用“看样子”话语标记时,通常表达的是自己的猜测和不确定性情感。
比如,在看到朋友一脸疲惫的表情时,说“看样子你今天很忙”,这种话语标记就是表达了一个推测的态度。
同样,在预测天气或分析市场走势时,也可以使用“看样子”这个话语标记,以表达对未来的预测和推断。
2. 增强语言表达的客观性“看样子”话语标记有时被用来增强语言表达的客观性。
当说话者想要表达自己客观判断的结果时,可以通过在话语中加入“看样子”话语标记,以突出自己的态度和思考过程,并让听话者更好地接受自己的判断。
例如,在考试后分析结果时,说“看样子我们这次考试难度比较大”,就可以让听话者更加认可这种分析的结论。
3. 表示肯定或认可“看样子”话语标记有时也被用来表达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肯定或认可。
当说话者对某人或某事持赞赏、认可的态度时,可以使用“看样子”话语标记来表达。
比如,面对一个表演出色的运动员,说“看样子你训练很努力”就可以表达出对他努力和成果的认可。
总之,“看样子”话语标记是语言交际中重要的语用现象之一,其使用可以突出言语表达者的态度、情感和思考过程,有助于提高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话语标记“你看”的变体本文探讨话语标记“你看”的相关形式。
通过分析“你看”的重叠形式、“你看+代词”和“你+否定词+看”三类形式,探讨“你看”与相关变体形式的关系。
标签:话语标记“你看” 变体主观化董秀芳(2007)论及话语标记演变过程的共性,其中包括语形上的变化。
她认为话语标记的形式可以不稳定,例如话语标记“别说”存在变体形式“也别说、可也别说、倒也别说、您/你别说”等等。
刘丽艳(2006)探讨了话语标记“你知道”的三个语用变体“你知道吗”“你知道吧”和“你知道”。
陈丽君(2010)考察了话语标记“我给你说”的演变过程,指出“我说”“我给你说”“不是我说你”几个相关的话语标记在有些场合可以互换,但又分别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同时指出,“目前,对于话语标记变体的研究还较少有人涉及”。
本文探讨与“你看”这一话语标记有关的变体形式。
一、“你看”的研究现状刘月华(1986)列举了“说、想、看”的特殊用法,指出“‘你看’有时也可以引出说话人的看法,……含有不满、责备、嗔怪的意味”,但对此问题未作深入分析。
有学者从情态角度研究这类话语成分。
张伯江、方梅(1996)指出,口语里的系动词和一些心理动词,前面加上指示词或人称代词,用来表明说话人的能愿、态度、评议。
陈振宇、朴珉秀(2006)将“你看”分为表示认识情态、充当非现实标记的“你看1”和提请注意、充当现实标记的“你看2”。
李君、殷树林(2011)和殷树林、李君(2011)分别探讨了“你看”作为提醒标记和征询标记的用法。
不少学者运用词汇化、语法化、主观化理论,从历时角度建构话语标记的形成过程,如曾立英(2005)、董秀芳(2007)、张旺熹、姚晶晶(2009)等。
曹秀玲(2010)从构式语法化的角度探讨汉语“我/你V”系列话语标记的形成及其制约机制,提出主谓结构是话语标记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一定跨语言的共性特征。
孙利萍(2012)讨论了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内部构成、分布特征及管界等形式特征;意义的程序性及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等语义特征。
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与“你看”结构相近的话语形式。
例如,郑娟曼、张先亮(2009)和李宗江(2009)分别探讨了表责备义的话语标记“你看你”和“看你”类话语标记。
李治平(2011)探讨了“瞧(看)你说的”形式。
可以看出,对于“你看”类话语标记的研究正在不同层面展开,但仍有一些问题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本文探讨话语标记“你看”的变体及其形成动因。
通过分析“你看”的重叠形式、“你看+代词”“你+否定词+看”三类形式,初步探讨“你看”与相关变体形式的关系。
二、“你看”的重叠形式“你看”的重叠形式包括“你看看”“你看你看”。
张德岁(2009)提到,“你看看”多出现在口语中,较多含有不满或责备的口气,符合话语的“数量象似性原则”。
本文认为,“你看看”“你看你看”与单个的“你看”相比,增强了语势,充分地表达了说话人的情感。
例如:(1)鲁贵(看见鲁大海那副魁梧的身体):你看看,这孩子这点小脾气!(2)鲁贵(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
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
例(1)中的“你看看”表达说话人“鲁贵”对听话人“鲁大海”强烈的不满。
例(2)中,说话人连用两个“你看”,反映出内心的慌张、急促。
一般情况下,意义简单的概念,认知上的处理也就比较简单,反之,意义复杂,认知上的处理也就比较复杂。
这就是“数量象似原则”(伍思静、崔敏,2009)。
“你看”简单形式与重叠形式功能的差别,正是“数量象似原则”的折射:“你看”单独出现,发挥话语提示、话语强调、交互认知和消极表态功能(苗丽,2013);而“你看看”和“你看你看”,不仅表现出这些一般功能,而且增强了语势。
三、“你看+代词”结构郑娟曼、张先亮(2009)探讨了表责备义的话语标记“你看你”。
“你看你”“你看他”“你看她”等都可充当话语标记,发挥消极表态功能。
(3)鲁贵(向四凤):你看你,哪有你这么说话的?太太叫二少爷亲自送来,这点意思我们好意思不领下么?(4)鲁贵(汹汹地):讲脸呢,又学你妈的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
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
在例(3)、(4)中,说话人通过使用“你看你”和“你看她”凸显自己不满的情绪。
以上“你看+代词”结构至少有以下共同点:①语音:后面可以停顿,可以加上语气词“啊、呀、吧”等;②句法:“你看+代词”常出现在句首,相对独立,或者只是松散地附接在句法结构上;③语义:它们的有无并不影响语句的语义;④情感:在话语中除了具有话语提示功能、话语强调和交互认知功能以外,还具有非常明显的消极表态功能。
郑娟曼、张先亮(2009)认为,“你看你”的“责备义”是语义规约化的结果,是指某种语言形式所含有的语义一旦与另外一种语义结合后,经常用来表达一种完整的语篇意义,经过人们长期和广泛地使用,这种语义联系就会逐渐固化到前一种语言形式上,使之一出现就能使听者或读者联系到与该形式密切联系的那个语义。
“你看(+代词)”的消极表态功能,不仅是语义规约化的结果,还源于说话人的地位差异。
陈辉、陈国华(2001)指出,地位原则指地位低的说话者选择第一人称视点,地位高的说话者选择第二人称视点。
有时候,有理的一方所占有的地位较高,因此,只要说话人认为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都可以使用“你看”和“你看你”。
当说话人认为听话人的某种行为或者行为的结果不符合他的预期想法时,就会使用话语标记“你看(+代词)”表达嗔怪、不满的语气。
李宗江(2009)认为,“看你”由“你看你”等形式省简而来,用来“提示对方注意自己言语或行为的不当之处”,表达说话者埋怨、嗔怪的情绪。
我们认为,“你看”“你看你”“看你”三个话语标记的出现顺序是:“你看”→“你看你”→“看你”。
(一)“你看”→“你看你”消极表态功能是“你看”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苗丽,2013),因此将这个功能独立出来,用“你看你”来表示。
这个问题既可用数量象似原则,也可以用标记理论来解释。
胡壮麟(1996)指出,标记和无标记的区分有以下标准:一是在结构表现上,无标记性较简单,标记性较复杂;二是在出现频率上,无标记结构的出现频率高,标记性结构的出现频率较低;三是在认知上,无标记性较简单,具有普遍意义,标记性和其他诸多因素有关,趋向于认识上较复杂的情况。
(李振营,2009)与“你看”相比,“你看你”是有标记的,“你看”是无标记的。
二者相比,结构形式上,“你看你”较为复杂,出现频率较低;在认知上,“你看你”比“你看”多了一个固定的义项,即“你看你”可以专门用来表明说话人的消极表态功能。
“你看”常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消极态度,如嗔怪、调侃等,后来“你看你”专门用以表达这项功能。
(二)“你看你”→“看你”“你看你”常被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消极态度,三个音节包括两个“你”,说话人为了话语的简洁,去掉一个“你”。
因为“你看”已经存在且被广泛应用,所以就将后一个“你”去掉,出现了“看你”。
四、“你+否定词+看”结构对“别+动词”形式的话语标记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董秀芳(2007)、韩蕾、刘焱(2007)、刘永华、高建平(2007)都探讨了话语标记“别说”,刘焱(2009)探讨话语标记“别看”。
话语标记“你看”中间可以加上否定词,构成“你+否定词+看”的形式,如“你没看、你不看、你别看”,“你+否定词+看”整体充当话语标记。
(5)范炳臣调笑说:“呼伯,你没看他是干啥的,他会胖?他是主管‘生死簿’的人,全省干部的前程都在他手里。
”(6)你不看有多少优秀的北方人杰在南方气吞云天,有多少勇敢的北方将才纵横,北方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在南方打出一片天地。
例(5)、(6)分别是“你没看”和你不看”作话语标记的用法,这两种用法和“你看”相似,“你没看”和“你不看”都能换成“你看”。
下面再看“你别看”作话语标记的用法:(7)积累,不见得对别人有好处,但却对自己有利;当馆长是自我牺牲,你别看你是馆长,别人都围着你转,挺热闹的,但对自己却不一定有好处。
例(7)用的话语标记是“你别看”,要告诉听话人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事实),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事实的反面)。
刘焱(2009)探讨了话语标记“别看”,将“别看”称作反预期标记,其实正是这个意思。
这里,“你别看”不能直接与“你看”互换。
五、结语本文探讨了话语标记“你看”的变体形式。
“你看”的变体包括“你看”的重叠形式、“你看+代词”结构、“你+否定词+看”结构。
它们的语用功能分别是:“你看”的重叠形式与“你看+代词”常用来表达嗔怪、不满的态度,发挥消极表态功能;“你+否定词+看”中,“你没看”和“你不看”的作用类似于“你看”,而“你别看”引介的话语内容则标示对其前的话语内容的出乎意料。
参考文献:[1]曹秀玲.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习,2010,(5).[2]陈辉,陈国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J].当代语言学,2001,(3).[3]陈振宇,朴珉秀.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J].语言科学,2006,(2).[4]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5]韩蕾,刘焱.话语标记“别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李君,殷树林.说提醒标记“你看”[J].求是学刊,2011,(3).[7]李治平.“瞧(看)你说的”话语标记分析[J].汉语学习,2012,(6).[8]李宗江.“看你”类话语标记分析[J].语言科学,2009,(3).[9]刘丽艳.话语标记“你知道”[J].中国语文,2006,(5).[10]刘焱.反预期信息标记“别看”[J].汉语学习,2009,(4).[11]刘月华.对话中“说”“想”“看”的一种特殊用法[J].中国语文,1986,(3).[12]刘永华,高建平.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J].语言与翻译,2007,(2).[13]苗丽.口语话语标记“你看”的语用功能[J].语文建设,2013,(3).[14]孙利萍.论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伍思静,崔敏.语言的象似性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7).[16]殷树林,李君.说征询标记“你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7]曾立英.“我看”与“你看”的主观化[J].汉语学习,2005,(2).[18]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19]张德岁.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0]张旺熹,姚京晶.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的主观性差异[J].汉语学习,2009,(3).[21]郑娟曼,张先亮.“责怪”式话语标记“你看你”[J].世界汉语教学,2009,(2).(苗丽宁夏银川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7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