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井出水量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66
管道水流量计算方法
管道流量,是管材横截面积与水流速度的乘积。
计算公式:
流量=管材横截面积×流速
管材横截面积=3.14×(管材内径/2)2
式中:
流量单位为m³/h
流速单位为m/s
管材内径单位为mm
举例:
例:Φ110mm×2.7mm的管材,水流流速为l米/秒时,计算管道内水的流量。
解:首先对管材横截面积单位进行换算:
管材横截面积=3.14×【(0.11m-0.0027m)/2】²=3.14×0.0029=0.009m²
然后对流速单位进行换算:
流速=1m/s=3600m/h
最后通过流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流量=管材横截面积×流速=0.009m²×3600m/h=32.4m³/h
拓展资料: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封闭管道或明渠有效截面的流体量,又称瞬时流量。
当流体量以体积表示时称为体积流量;当流体量以质量表示时称为质量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段管道的流体的体积,称为该横截面的体积流量。
简称为流量,用Q来表示。
1.计算管道流量时,应注意气体和液体的不同;气体介质的流量计算结果是该
压力状况下的流量,不同于液体介质的容积流量;不同介质的流速不同,计算时应注意区分。
2.不同管道管壁的粗糙系数也是不一样的,塑料管道绝对粗糙度0.01。
在计算
时也要考虑之中。
3.流量测量的流体是多样化的,如测量对象有气体、液体、混合流体;流体的
温度、压力、流量均有较大的差异,要求的测量准确度也各不相同。
4.。
管道内水流量计算公式管道内的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断面的水的体积。
计算管道内水流量的公式是基于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而来的。
在推导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管道的形状、流速、压力等因素对流量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流体力学中的基本原理。
根据连续性方程,管道内流体的质量流速和截面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连续性方程可以表示为质量的守恒方程:流入的质量 = 流出的质量。
根据这个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计算管道内水流量的公式。
其次,为了计算管道内水流量,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雷诺数的影响。
雷诺数是衡量流体运动是否属于层流或湍流的无量纲数。
对于流速较小的情况下,层流通常发生在管道内。
在层流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柯西方程来计算管道内的水流量。
柯西方程可以表示为水流量 = 断面的平均流速 ×截面积。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截面形状对流量的影响。
不同的截面形状会导致水流速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水流量的计算。
在计算中,我们常用的截面形状有圆形和矩形。
对于圆管来说,我们可以使用泊肃叶公式来计算管道内的水流量。
泊肃叶公式可以表示为:水流量 = 管道内断面的平均流速 ×断面积。
其中,断面的平均流速可以通过实测或理论计算得出。
而对于矩形管来说,我们可以使用曼宁公式来计算管道内的水流量。
曼宁公式可以表示为:水流量 = 曼宁系数 ×断面湿周长 ×断面的平均流速的幂次指数×断面积的幂次指数。
其中,曼宁系数是通过实测数据和经验确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准确计算管道内的水流量,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摩擦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摩擦阻力是管道内水流过程中由于摩擦力产生的阻力。
为了计算摩擦阻力,我们可以使用丘曼方程或其他摩擦阻力公式。
总结起来,计算管道内水流量的公式涉及到连续性方程、雷诺数、柯西方程、泊肃叶公式、曼宁公式等流体力学原理和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来计算水流量,并考虑摩擦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管井单井出水量计算公式管井的单井出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井底流出的水量,是评价管井水源供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准确计算单井出水量对于合理规划和管理供水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管井单井出水量的计算公式基于流体力学和水力学原理,通常将其分为压力井和自流井两种情况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来看压力井的计算公式。
压力井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水压送至地面的井,其出水量主要受到地下水位、管道直径、地下水渗透性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压力井的单井出水量(Q)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 = K × A × H其中,K为井的渗透系数,反映了地下水对井的渗透性能。
A为管道的截面积,取决于管道直径。
H为饱和压力水位与井底水位之差,即井底水位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接下来,我们来看自流井的计算公式。
自流井是地下水位高于地面的自然流出的井,其出水量受到地下水位、井孔半径、地下水渗透性和井孔有效截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自流井的单井出水量(Q)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 = K × π × r²其中,K为井的渗透系数,反映了地下水对井的渗透性能。
π为圆周率,约等于3.14159。
r为井孔的半径,是井孔含水层的有效半径。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单井出水量,还需要考虑井的渗透性改善系数、水位变动系数等修正因素。
这些修正因素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修正和调整,以保证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可靠。
通过计算单井出水量,我们可以对供水系统的水源供应能力进行合理评估,以便为合理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出水量需求,调整井底水位、管道直径等参数,以优化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管井单井出水量的计算公式是基于流体力学和水力学原理得出的,通过对压力井和自流井进行不同的计算方式,可以得到准确的出水量结果。
合理计算单井出水量对于供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以获得更加精确和可靠的计算结果。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稳定流完整井吴成泽2012-12-1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
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水量。
水文地质参数索引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D g :过滤管外径(m);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q n :单位出水量(m3/(d.m));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 :水位降深,单位米(m);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V 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0.03m/s;V 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目录1 施工图设计前应掌握的资料 (4)2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4)2.1 影响半径的计算 (4)2.1.1潜水及承压水利用抽水试验算出的影响半径 (4)2.1.2资料不足时可采用经验公式 (5)2.1.3 当无资料时根据经验值估算 (5)2.2渗透系数的计算 (6)2.2.1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 (6)2.2.2当无抽水试验资料时可根据下表估测 (7)3 管井的出水量计算 (8)3.1理论公式 (8)3.1.1适用于完整井潜水含水层 (8)3.1.1适用于完整井承压水含水层 (8)3.2经验公式 (9)4 井群布置及出水量计算 (10)5 洗井及出水量设计复核 (11)5.1 洗井 (11)5.2出水量设计及复核 (11)参考文献 (12)附件1 潜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2 潜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3 承压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4 承压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12)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管井是一种地下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构筑物,管井有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等组成。
普通完全井的出水量公式
水泵的出水量计算公式:Q=(102效率P)(ρH)
ρ浆体重度kgm3;
H扬程m;
P轴功率;
Q出水量单位:m3s
机井出水多少,可通过实测知道。
测量方法很多,如浮标法、水尺法、堰板法等。
常用的是堰板法中的直角三角堰测量法。
因为它方法简便,设备简单,也较准确。
用厚1.5-2.0厘米的平整木板做堰板,中间锯成直角缺口。
堰口与渠坡及渠底的距离不得小于最大过堰水深。
在土垄沟量水的,堰板两侧和底部要增加嵌入垄沟部分。
水尺可刻在堰板上游一侧,以测量过堰流量。
堰板安装实测时,在机井附近的一段顺直的垄沟上进行。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稳定流完整井吴成泽2012-12-1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
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水量。
水文地质参数索引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D g :过滤管外径(m);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q n :单位出水量(m3/(d.m));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S1、S2:观测孔水位降深,单位米(m);S1‘、S2’‘:观测孔水位降深,单位米(m);S :水位降深,单位米(m);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V 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0.03m/s;V 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目录1 施工图设计前应掌握的资料 (4)2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4)2.1 影响半径的计算 (4)2.1.1潜水及承压水利用抽水试验算出的影响半径 (4)2.1.2资料不足时可采用经验公式 (5)2.1.3 当无资料时根据经验值估算 (5)2.2渗透系数的计算 (6)2.2.1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 (6)2.2.2当无抽水试验资料时可根据下表估测 (7)3 管井的出水量计算 (8)3.1理论公式 (8)3.1.1适用于完整井潜水含水层 (8)3.1.1适用于完整井承压水含水层 (8)3.2经验公式 (9)4 井群布置及出水量计算 (10)5 洗井及出水量设计复核 (11)5.1 洗井 (11)5.2出水量设计及复核 (11)参考文献 (12)附件1 潜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2 潜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3 承压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4 承压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12)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管井是一种地下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构筑物,管井有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等组成。
供水管道流量计算公式供水管道流量的计算,这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话题!咱们生活中用水可都离不开它。
先来说说供水管道流量的基本计算公式,那就是:Q = A × V 。
这里的 Q 表示流量,A 是管道的横截面积,V 则是水流的速度。
那怎么来确定这几个值呢?比如说管道的横截面积 A ,这就得看管道的形状和尺寸啦。
如果是圆形管道,那A = π × (D/2)² ,这里的 D 就是管道的直径。
要是方形管道呢,那就用边长乘以边长来算。
水流速度 V 就有点复杂了,它受到好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管道的材质、内壁的粗糙度、水压的大小等等。
一般来说,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得通过测量或者参考相关的标准数据来确定水流速度。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去一个老旧小区帮忙检查供水问题。
那个小区的水管老是水压不足,水流很小。
我们就需要通过计算管道流量来找出问题所在。
拿着尺子量管道的直径,然后查看相关的材质资料,再估算水流速度。
这过程可不简单,得仔细又耐心。
还有啊,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不同的场景对流量的要求也不一样。
像居民小区的供水,得保证每家每户都能有足够的水用;工厂里的生产用水,又得根据生产工艺的需求来确定流量大小。
另外,温度也会对水流和流量产生影响呢。
冬天的时候,水会变得更“稠”一些,流动速度可能就会变慢;夏天则相反,水更“欢快”地流淌。
总之,供水管道流量的计算虽然有公式可循,但实际操作中要考虑的因素可多啦。
只有综合各种情况,才能得出准确又实用的流量数据,保证咱们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希望通过我上面的这些讲解,能让您对供水管道流量的计算有更清楚的了解!。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是这样的管道流量计算公式1:1/4∏×管径的平方(毫米单位换算成米单位)×经济流速(DN300以下管选1.2m/s、DN300以上管选1.5m/s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2:一般取水的流速1--3米/秒,按1.5米/秒算时: DN=SQRT(4000q/u/3.14)流量q,流速u,管径DN。
开平方SQRT。
其实两个公式是一样的,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另外,水流量跟水压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现在我们至少可以计算出大体的水流量来了备注:1.DN为Nomial Diameter 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又称平均外径(mean outside diameter)。
这是缘自金属管的管璧很薄,管外径与管内径相差无几,所以取管的外径与管的内径之平均值当作管径称呼。
因为单位有公制(mm)及英制(inch)的区分,所以有下列的称呼方法。
1. 以公制(mm)为基准,称 DN (metric unit)2. 以英制(inch)为基准,称NB(inch unit)3. DN (nominal diameter)NB (nominal bore)OD (outside diameter)4. 【例】镀锌钢管DN50,sch 20镀锌钢管NB2”,sch 205. 管道流量计算公式外径与DN,NB的关系如下:------DN(mm)--------NB(inch)-------OD(mm) 15-------------- 1/2--------------21.3 20--------------3/4 --------------26.7 25-------------- 1 ----------------33.4 32-------------- 1 1/4 -----------42.2 40-------------- 1 1/2 -----------48.3 50-------------- 2 -----------60.3 65-------------- 2 1/2 -----------73.0 80-------------- 3 -----------88.9 100-------------- 4 ------------114.3 125-------------- 5 ------------139.8。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稳定流完整井吴成泽2012-12-1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
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水量。
水文地质参数索引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D g :过滤管外径(m);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q n :单位出水量(m3/(d.m));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 :水位降深,单位米(m);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V 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0.03m/s;V 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目录1 施工图设计前应掌握的资料 (4)2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4)2.1 影响半径的计算 (4)2.1.1潜水及承压水利用抽水试验算出的影响半径 (4)2.1.2资料不足时可采用经验公式 (5)2.1.3 当无资料时根据经验值估算 (5)2.2渗透系数的计算 (6)2.2.1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 (6)2.2.2当无抽水试验资料时可根据下表估测 (7)3 管井的出水量计算 (8)3.1理论公式 (8)3.1.1适用于完整井潜水含水层 (8)3.1.1适用于完整井承压水含水层 (8)3.2经验公式 (9)4 井群布置及出水量计算 (10)5 洗井及出水量设计复核 (11)5.1 洗井 (11)5.2出水量设计及复核 (11)参考文献 (12)附件1 潜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2 潜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3 承压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 (12)附件4 承压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 (12)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管井是一种地下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构筑物,管井有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等组成。
打井立方水计算公式在农村地区,打井取水是一种常见的取水方式。
在进行农田灌溉或家庭生活用水时,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井水的用量。
打井立方水计算公式就是用来计算井水用量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打井立方水计算公式的原理和具体步骤,并提供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打井立方水计算公式的原理是根据井水的流量和使用时间来计算井水的用量。
井水的流量是指井水从井口流出的速度,通常以立方米/小时或立方米/天来表示。
使用时间是指井水被使用的时间长度,通常以小时或天来表示。
根据这两个参数,我们可以通过打井立方水计算公式来计算出井水的用量。
打井立方水计算公式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井水的流量。
首先,我们需要测量井水的流量。
这可以通过在井口放置一个容器,并记录在一定时间内容器中的水量来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在井口放置一个容积为1立方米的桶,然后记录在1小时内桶中的水量。
通过这个测量,我们就可以得到井水的流量。
2. 确定使用时间。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井水被使用的时间长度。
这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来确定,比如农田灌溉的时间长度或家庭生活用水的时间长度。
3. 计算井水的用量。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打井立方水计算公式来计算井水的用量。
打井立方水计算公式的具体形式如下:井水用量 = 井水流量×使用时间。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就可以得到井水的用量。
这个用量通常以立方米为单位,可以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或家庭生活用水的计划和安排。
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测量井水流量的方法准确可靠,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井水用量。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来确定井水的使用时间,这样才能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井水用量。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井水的质量和水质,确保井水的用量是符合卫生标准的。
总之,打井立方水计算公式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井水的用量。
通过正确地使用打井立方水计算公式,并关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井水的管理和使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农田灌溉和家庭生活用水的需求。
乐享管井设计涌水量计算经营教育乐享2012-12-1水文地质参数索引a :含水层厚度,单位米(m);D g :过滤管外径(m);h :井中的水深,单位米(m);H :无压含水层厚度或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或厚度,单位米(m);K :渗透系数,表示含水层的渗透性质,在达西公式中,水力坡度i=1时的渗透速度(表示地下水的运动状态、粘滞系数、含水层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单位米/天(m/d);L :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N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数,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q n :单位出水量(m3/(d.m));主要针对潜水及承压水稳定流完整井的理论及经验公式展开论述,并介绍了井群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布置及计算遵循的原则,最后介绍了洗井及单井出水量校核。
最后利用4个Excel文件概括理论及经验公式,可代入抽水试验值分别计算管井单井出水量。
Q g :过滤管的进水能力(m3/s);Q :管井出水量,单位m3/d;Q1、Q2:抽水井稳定流出水量,单位m3/d;Q n :单井实测最大出水量,单位m3/d;r1、r2:抽水井至观测孔距离,单位米(m);r :管井或抽水井的半径,单位米(m);R :影响半径,裘布衣公式中以抽水井为轴心的圆柱状含水层的半径(不以井的出水量、水位下降值的大小改变),表示井的补给能力;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1‘、S2’‘:观测孔内水位降深,单位米(m);S :水位降深,单位米(m);S n:相应Q n时的最大水位降深,单位米(m);T :导水系数,T=KM,单位m2/d;V 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单位m/s,不得大于0.03m/s;V 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单位m/s;目录1 施工图设计前应掌握的资料2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2.1 影响半径的计算 ...................................................................................................2.1.1潜水及承压水利用抽水试验算出的影响半径..............................................2.1.2资料不足时可采用经验公式..........................................................................2.1.3 当无资料时根据经验值估算.........................................................................2.2渗透系数的计算 ....................................................................................................2.2.1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渗透系数 ....................................................2.2.2当无抽水试验资料时可根据下表估测 ........................................................3 管井的出水量计算3.1理论公式 ................................................................................................................3.1.1适用于完整井潜水含水层..............................................................................3.1.1适用于完整井承压水含水层..........................................................................3.2经验公式 ................................................................................................................4 井群布置及出水量计算5 洗井及出水量设计复核5.1 洗井 .....................................................................................................................5.2出水量设计及复核 ................................................................................................参考文献附件1 潜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附件2 潜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附件3 承压水稳定流理论公式计算出水量附件4 承压水稳定流经验公式计算出水量管井设计及出水量计算管井是一种地下水供水水源的取水构筑物,管井有井室、井壁管、过滤器、沉淀管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