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导电高聚物发展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聚苯胺调研报告聚苯胺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和导电性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因此,聚苯胺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传感器、储能设备等领域。
首先,聚苯胺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聚苯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电特性,因此常被用作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的活性层材料。
OFET是一种重要的薄膜晶体管,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可弯曲电子设备。
聚苯胺可以通过简单的溶涂法制备出高质量的薄膜,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稳定性,因此在OFET中有广泛的应用。
另外,聚苯胺还可以用于制备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将待测物理量转换为可感知信号的装置,聚苯胺作为传感材料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选择性。
聚苯胺可以通过导电性变化来感知多种气体、湿度、压力等物理量,因此常被用于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领域。
聚苯胺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体积小、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聚苯胺还可以用于储能设备。
聚苯胺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方面。
聚苯胺具有高电导率、高比容量和优良的电化学稳定性,因此可以用作超级电容器的活性材料。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的储能设备,聚苯胺作为其活性材料可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此外,聚苯胺还可以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因此,在储能设备领域,聚苯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聚苯胺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和导电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储能设备等领域,聚苯胺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聚苯胺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备工艺复杂、材料稳定性不足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预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聚苯胺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
因此,人们对于材料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其中高分子材料是最有前途的一种新材料,它不仅具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优点,还能利用其特殊的导电性能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本文将着重介绍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其应用展望。
一、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1. 聚苯胺(PANI)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是一种重要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它是一种具有导电性的聚合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聚苯胺(PANI)已成为导电高分子材料领域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它具有独特的导电性和可控性。
2. 半导体高分子材料半导体高分子材料是一种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它是一种具有半导体性质的聚合物。
半导体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领域,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电子产品等。
3. 碳基导电高分子材料碳基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另一种材料,它是由含碳原子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具有优异的电导性能、抗氧化性和耐磨性等特点。
在电子器件中,碳基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作电极、导线、传感器等。
4. 杂化导电高分子材料随着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将不同的材料进行混合,可以获得更好的导电性能。
因此,杂化导电高分子材料应运而生。
杂化导电高分子材料中的多种材料可以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导电性能。
二、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展望1. 电子器件领域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在电子器件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例如,聚苯胺可以在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等器件中应用;碳基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电极制备和智能材料的制备。
2. 纺织品领域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也可以用于纺织品的制备。
例如,聚苯胺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导电织物,这种导电织物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体育器材等领域。
3. 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也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2023年聚苯胺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聚苯胺是一种聚合物材料,具有高导电率、高导热率、高机械强度等性质,在电子、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分析的角度,探讨聚苯胺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市场竞争、行业趋势等方面。
一、发展现状聚苯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具有较高的科研门槛和技术难度。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聚苯胺行业的公司数量相对较少,但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
目前,全球主要的聚苯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和日本是聚苯胺行业的领军者。
在国内,聚苯胺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聚苯胺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但随着国内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聚苯胺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较大的支持和关注。
目前,国内聚苯胺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技术创新和产品拓展。
二、市场规模聚苯胺产品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较大。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聚苯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并且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
2018年全球聚苯胺市场规模达到了60亿美元,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00亿美元。
国内聚苯胺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国内相关领域的不断拓展,如电子、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聚苯胺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国内聚苯胺市场规模尚不是很大,但未来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三、市场竞争聚苯胺行业的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
目前,聚苯胺行业的国际市场主要由美国和日本企业掌控,这些企业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产品技术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
国内聚苯胺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中小企业,大多数企业拥有的技术实力、生产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
面对市场竞争,聚苯胺企业需要注重科技创新、产品品质、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提升,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积极与行业内的顶尖企业开展合作共赢的战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2024年聚苯胺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聚苯胺(Polyaniline,PANI)是一种具有导电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光电性和机械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和传感器等领域。
本文旨在分析聚苯胺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电子和柔性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聚苯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聚苯胺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并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亿美元。
特别是在电子产品和能源存储领域,聚苯胺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应用领域电子产品聚苯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广泛,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等。
聚苯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柔性,可用于制造柔性显示器、可穿戴设备和可折叠电子产品等。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对聚苯胺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能源存储聚苯胺在能源存储领域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聚苯胺作为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能源储存装置的电极材料,具有高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和较低的成本等优势。
聚苯胺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存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满足人们对高效能源存储系统的需求。
传感器聚苯胺的导电性和敏感性使其成为理想的传感器材料。
聚苯胺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温度、湿度、气体、光线等物理或化学信号。
聚苯胺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和智能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扶持,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而聚苯胺作为电池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聚苯胺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性能和较低的成本等优势,有望在电动汽车领域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
柔性电子柔性电子是一种新型电子技术,可以将电子设备弯曲、拉伸和折叠,具有轻薄、便携等特点。
聚苯胺作为柔性电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器和智能标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聚苯胺导电性能的研究进展聚苯胺是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机械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导电高分子领域的发展,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聚苯胺的合成方法来提高其导电性能。
传统的合成方法不能够得到具有高导电性的聚苯胺,因此,人们开始使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即化学氧化聚合法。
这种方法在聚苯胺的合成过程中添加一些氧化剂,可以显著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尝试了其他一些改进方法,如在聚合过程中添加一些共聚物和掺杂剂,使聚苯胺形成导电网络结构,提高导电性能。
其次,研究人员通过掺杂材料来改善聚苯胺的导电性能。
人们发现,将聚苯胺与一些含氮杂原子的化合物进行复合掺杂可以显著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能。
这些杂原子具有额外的电子,可以吸引导电载流子,从而增强聚苯胺的导电性能。
常见的掺杂材料包括聚苯胺衍生物、有机酸、染料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聚苯胺薄膜在导电性能方面的应用。
聚苯胺薄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导电传感器、导电薄膜电极等。
研究人员还通过改变聚苯胺薄膜的制备条件来调控其导电性能,如薄膜的厚度、掺杂材料的浓度等。
最后,研究人员还通过改变聚苯胺材料的结构来提高其导电性能。
近年来,人们发现通过调控聚苯胺的形貌结构,如纳米颗粒、纳米线等,可以显著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能。
这是因为纳米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更多的界面,有利于导电载流子的传输。
总之,随着导电高分子领域的不断发展,聚苯胺导电性能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聚苯胺的合成方法、掺杂材料、构筑薄膜结构等方法来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能。
随着研究的深入,聚苯胺导电材料在电子器件、传感器、柔性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2024年聚苯胺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聚苯胺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的高分子材料,因其在电子、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聚苯胺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潜在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市场概述聚苯胺是通过苯胺分子间的聚合反应,形成线性或交联的高分子结构。
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使其成为电子器件、导电涂料、防腐涂层等领域的理想材料。
市场驱动因素1. 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对导电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聚苯胺作为一种优秀的导电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导电电路、柔性显示器和传感器等电子器件。
这使得聚苯胺在电子行业中具备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 快速发展的能源存储技术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
聚苯胺作为一种优秀的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储能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设备中。
这将为聚苯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3. 环保需求的提升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传统的防腐涂料和导电材料由于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而逐渐被淘汰。
而聚苯胺作为一种无毒、可再生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环保涂料、防腐涂层等领域。
这使得聚苯胺在环保需求提升的市场中具备了竞争优势。
市场挑战1. 生产成本高聚苯胺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并且需要使用昂贵的催化剂和溶剂。
这导致聚苯胺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低成本应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2. 技术难题有待突破尽管聚苯胺在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在温度稳定性、耐候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这需要在聚苯胺的研发和改性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突破。
3. 市场竞争激烈目前,聚苯胺市场的竞争已经很激烈,有许多国内外企业在该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研发和生产。
这使得聚苯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新进入者面临较大的市场挑战。
市场前景展望聚苯胺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在电子、能源、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导电聚苯胺性质与制备研究摘要:导电高分子浮现打破了聚合物仅为绝缘体老式观念。
在众多导电高分子中, 聚苯胺是当前发展最快导电高分子之一。
本文简介了聚苯胺构造, 性质制备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聚苯胺近年发展前景导电高聚物浮现不但打破了聚合物仅为绝缘体老式观念, 并且对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理论研究也是一次划时代事件, 为功能材料开辟了一种极具应用前景崭新领域。
最早发现本征导电高聚物是掺杂聚乙炔(PA), 在随后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又相继开发了聚吡咯(PPy)、聚对苯(PPP)、聚噻吩(PTh)、聚对苯撑乙烯(PPv)、聚苯胺(PAn)等导电高分子。
人们对聚乙炔研究较早, 也最为进一步, 但由于它制备条件比较苛刻, 且它抗氧化能力和环境稳定性差, 给它实用化带来了极大困难。
在众多导电高分子中, 聚苯胺以其良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可逆性, 优良电磁微波吸取性能, 潜在溶液和熔融加工性能, 原料易得, 合成办法简便, 成为当前研究进展最快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
1 聚苯胺构造聚苯胺是典型导电聚合物, 常温下普通呈不规则粉末状态, 具备较低结晶度和分子取向度。
与其他导电高聚物同样, 它也是共轭高分子, 在高分子主链上形成一种电子离域很大p-π共轭。
苯式-醌式构造单元共存模型, 两种构造单元通过氧化还原反映互相转化。
即本征态聚苯胺由还原单元:和氧化单元:构成,其构造为:其中y值用于表征聚苯胺氧化还原限度, 不同y 值相应于不同构造、组分和颜色及电导率, 完全还原型( y = 1) 和完全氧化型( y = 0) 都为绝缘体。
在0 < y < 1 任一状态都能通过质子酸掺杂, 从绝缘体变为导体, 仅当y = 0.5 时, 其电导率为最大。
y值大小受聚合时氧化剂种类、浓度等条件影响。
2 聚苯胺性质2.1 电化学性质及电致变色性聚苯胺电化学性质与其制备条件、电解液p.值密切有关.导电聚苯胺在碱性和中性水溶液中会发生脱质子化而脱掺杂, 从而失去电化学活性, 因而, 导电聚苯胺电化学性质普通是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研究。
聚苯胺调研报告
聚苯胺是一种特殊的有机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导电涂料、传感器等领域。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聚苯胺的市场需求、生产工艺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聚苯胺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目前,聚苯胺在电子、光电、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需求较为迫切,市场潜力巨大。
二、生产工艺
聚苯胺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化学聚合法和电化学聚合法两种。
化学聚合法是通过将苯胺单体与氧化剂反应,催化生成聚苯胺链,常见的催化剂有过硫酸铵等。
电化学聚合法是通过电解液中的苯胺单体在电极表面聚合,常见的电解液有硫酸溶液。
三、应用前景
聚苯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可用于制备导电材料。
例如,在电池领域,聚苯胺可以作为电解质添加剂,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在导电涂料领域,聚苯胺可以作为涂料基材,用于电子产品的涂装,提高产品的导电性能。
在传感器领域,聚苯胺可以作为敏感层,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生命体征和环境污染物。
总结:
聚苯胺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增加,聚苯胺的
市场潜力巨大。
在生产工艺方面,同时存在化学聚合法和电化学聚合法,提供了多样化的生产选择。
在应用前景方面,聚苯胺可用于电池、导电涂料、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聚苯胺的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聚苯胺导电性的稳定性和材料的可靠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导电高分子材料在电子行业、医疗、军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聚苯胺作为一种重要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其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电池、开关、电容、透明导电薄膜等。
本文将从聚苯胺的基本构成、性质和应用情况入手,介绍这一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
一、聚苯胺的基本构成聚苯胺是由苯胺单体(即苯基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
其分子式为(C6H5NH2)n。
由于苯基胺的氮原子上具有不成对电子,因此聚合时能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聚合物变成导电性材料。
常用的聚苯胺有三种形态:胶质态、掺杂态和氧化态。
二、聚苯胺的性质聚苯胺导电性能良好,可用作导电材料。
其电导率在10^2-10^4 S/cm之间,这一导电性能对于研制电子行业中的传感器、场效应管、中间层等具有很大的优势。
同时,聚苯胺具有优秀的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耐酸碱腐蚀。
但聚苯胺易受潮,因此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三、聚苯胺的应用1.电化学电容器聚苯胺作为电解质材料或电极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化学电容器中。
其优异的导电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易于制备等优点,使得聚苯胺电化学电容器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照明等领域。
2.透明导电薄膜聚苯胺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透明导电薄膜。
此类薄膜能够转化电能为光能,兼具导电性和透明性,因此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其应用领域涉及显示器件、触摸屏、太阳能电池等。
3.锂离子电池聚苯胺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
其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的锂离子传输性能,使得聚苯胺成为一种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材料。
此外,聚苯胺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还具有高的循环性能和稳定性。
4.其他应用此外,聚苯胺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制备导电涂料、传感器等领域。
通过改变聚苯胺的结构和组成,可使其性质得以优化。
综上所述,聚苯胺作为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聚苯胺材料的应用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聚苯胺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聚苯胺是一种重要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聚苯胺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子行业、化工行业和材料科学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聚苯胺市场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本报告旨在对聚苯胺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现状、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会介绍整篇长文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逻辑顺序。
首先会介绍引言部分的概述,包括对聚苯胺市场分析报告的整体介绍和意义。
接着会介绍目的,即撰写该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最后会描述文章结构,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布局安排。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如下:在本报告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对聚苯胺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市场现状、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聚苯胺市场的深入研究,我们旨在为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市场参考和决策依据。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报告为聚苯胺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合理的预测和建议,帮助相关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聚苯胺的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首先对聚苯胺的概述和文章结构进行了介绍,然后阐明了本次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聚苯胺市场现状、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总的来说,聚苯胺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电子、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聚苯胺市场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向好。
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预测,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做出更有利的战略决策。
综上所述,本报告为相关行业的研究人员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他们在聚苯胺市场中取得成功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就是我们对聚苯胺市场分析报告的总结部分。
导电聚合物聚苯胺的研究进展导电聚合物是一种特殊的聚合物材料,具有导电性能。
聚苯胺(polyaniline)是一种常用的导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环境稳定性和可调控性,因而在电子学、光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对导电聚合物聚苯胺研究进展的粗略概述。
1.聚苯胺的合成与掺杂聚苯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氧化还原法和生物合成法等。
其中,化学氧化还原法是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掺杂是指将聚苯胺中掺入一定的杂质,以提高其导电性能。
常用的掺杂方法有氧化物掺杂、酸碱掺杂和分子掺杂等,其中,氧化物掺杂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2.聚苯胺的导电机制导电聚苯胺的导电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质子传导机制,另一种是电子传导机制。
在质子传导机制下,聚苯胺通过溶液中的酸或碱接收或者失去质子来实现电流的传导。
而在电子传导机制下,聚苯胺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共轭转移来实现电流的传导。
3.聚苯胺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聚苯胺作为一种导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在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聚苯胺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研究表明,聚苯胺具有高的离子和电荷传输率、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电容量,并且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因此在能量存储和转换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聚苯胺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聚苯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可调控性,因此在传感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聚苯胺可以作为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的敏感材料。
研究表明,聚苯胺可以通过掺杂不同的功能化合物,实现对不同物质的敏感检测,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
总而言之,导电聚合物聚苯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能源和传感器领域。
随着对导电聚合物的深入研究,相信聚苯胺的性能和应用领域还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2023年聚苯胺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聚苯胺是一种合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能源储存等领域。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动态、市场前景等方面对聚苯胺行业进行现状分析。
市场规模:聚苯胺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且逐年增长。
根据行业研究报告,全球聚苯胺市场规模于2020年达到XX亿美元,并且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XX%。
亚洲地区是最大的聚苯胺消费市场,其市场规模占全球聚苯胺市场规模的约XX%。
市场竞争:聚苯胺行业竞争激烈。
市场上存在众多聚苯胺生产厂家,其中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表现出色,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由于聚苯胺技术门槛相对较高,新进入者面临较大的挑战。
市场竞争主要通过产品性能、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展开。
市场动态:聚苯胺行业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市场动态。
首先,随着电子、光电、能源储存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聚苯胺的需求不断增长。
其次,聚苯胺的性能提升和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一些厂家通过改变聚苯胺的结构和添加其它材料,使得聚苯胺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另外,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法规政策的出台也对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对生产过程进行清洁化、低排放化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前景:聚苯胺行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随着电子、光电、能源储存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聚苯胺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例如,聚苯胺可以作为导电材料应用于电池领域,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此外,聚苯胺还可以作为导电油墨、导电涂层等应用于电子领域。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将进一步推动聚苯胺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聚苯胺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且逐年增长,市场竞争激烈。
聚苯胺行业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市场动态,且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在未来,聚苯胺行业将继续受益于电子、光电、能源储存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实现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聚苯胺的应用及市场简介(为黑色粉末,可溶于四氢呋喃和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有机溶剂中)聚苯胺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俗称导电塑料。
它是一类特种功能材料,具有塑料的密度,又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塑料的可加工性,还具备金属和塑料所欠缺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能,在国防工业上可用作隐身材料、防腐材料,民用上可用作金属防腐蚀材料、抗静电材料、电子化学品等。
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使其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开发的热门材料。
2005年国际上导电高分子的相关产品产值已达10亿美元,这当中电子化学品、抗静电材料、聚苯胺金属防腐蚀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占80%以上。
在导电聚苯胺产品的开发中,目前最有成效的是德国的Ormecon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导电聚苯胺防腐涂料和抗静电涂料,已经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建立了Ormecon America,Ormecon Japan及Ormecon Korea三家子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导电聚苯胺产品公司。
一、聚苯胺可用作防腐蚀涂料德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基本上完全不怕生锈和腐蚀的塑胶涂料,这意味着日后要制造寿命过百年的汽车、游艇和大桥,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研究人员发现,在金属表面涂上聚苯胺涂料之后,能够有效阻止空气、水和盐分发挥作用,遏止金属生锈和腐蚀。
这种塑胶涂料成本低,用法简便,而且不会破坏环境。
简单而言,锈蚀是由金属原子与氧气结合而成,并会削弱金属的结构。
为此人们一般会在金属表面涂上漆油或镀上锌层,以减慢金属氧化成锈的过程。
不过,漆油和锌层的耐用程度却有限。
相对于漆油和锌,聚苯胺的功能大相径庭。
它不是用作屏障,而是充当催化剂,以干扰金属氧化成锈这个化学反应。
聚苯胺先从金属吸取电子,然后将之传到氧气中。
这两个步骤会形成一层纯氧化物以阻止锈蚀。
在实验室的环境下,用聚苯胺制造出一种「永久耐用的有机金属」,其防锈能力较锌强一万倍。
在实地测试方面,聚苯胺的防锈效能则下降至介乎锌的三至十倍,这已是很大的进步,并且还有更大的潜力提升性能。
导电高分子的发展及其前景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介绍了这类材料的基本导电理论、特殊效应理论、主要应用概况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高分子材料在很长一段时期都被用作电绝缘材料.随着不同应用领域的需要以及为进一步拓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一些高分子材料被赋予某种程度的导电性以致成为导电高分子材料.第一个高导电性的高分子材料是经碘掺杂处理的聚乙炔,其后又相继开发了聚吡咯、聚对苯撑、聚苯硫醚、聚苯胺等导电高分子材料〔1〕.由于这些导电高分子材料都具有共轭键结构,并且主要是由化学方法处理得到的,因此常称为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但是,这类材料的稳定性、重现性较差,电导率分布范围较窄,成本较高,而且加工困难,尚未进入批量生产的实用阶段〔2〕.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应用方面遇到的困难短期难以解决,促使人们转而研究和开发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基体,通过加入导电功能体,经过分散复合、层积复合以及形成表面导电膜等方式处理后形成的多相复合导电体系.由于原料易得、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电阻率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再加工性并兼有高分子基体材料的一些优异性能而受到广泛重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有:①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的理论研究、特殊效应机理的理论研究;②用不同方法研制新材料的实验研究;③材料应用的实验研究.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的理论研究工作通常又包括导电通路的形成和形成导电通路后的导电机理两方面.前者研究的是加入聚合物基体中的导电功能体在给定的加工工艺条件下,如何达到电接触而在整体上自发地形成导电通路这一宏观自组织过程;后者则主要涉及导电通路或部分导电通路形成后载流子迁移的微观过程.显然,无论是宏观过程还是微观过程,它们都受到复合体系的几何拓扑、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工作一方面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另一方面又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许多理论结果往往不具有普适性.新材料的实验研究工作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组分改造(改变基体种类、改变导电功能体种类);整体或组分物性改造(磁化、接枝、热处理、结晶、浸渍);结构改造(板状、叠层、发泡);导电功能体形状改造(粒状、球状、中空状、纤维状)等.应用研究则包括根据应用条件和具体要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本文将简要介绍这类材料的基本导电理论、特殊效应及其机理、主要应用概况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一、导电通路的形成理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比较复杂.许多实验表明,尽管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选取不同的基体材料和功能体,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却表现出一种相似的性质,即“渗滤阈值” 现象〔3〕.随着导电功能体含量的增加,开始时体系的电导率增加极少.当导电功能体达某一临界含量(阈值)时,复合体系的电导率急剧增加(有时可达近10个数量级).在导电功能体的临界含量附近体系电阻率的急剧下降一般被认为是由导电功能体形成大量导电通路引起的.因此,导电通路如何形成以及导电功能体的临界填充率与复合体系电阻率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中首先关心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释各自的实验结果,其理论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类模型〔4〕.1. 统计渗滤模型这类模型大部分为几何模型,即将基体材料或填充材料抽象为具有某种形状的分散体系,然后基体材料和填充材料按某种机理复合为整体,而且基体成为连续相,导电填充材料成为不同程度的连续相或分散相,并由此形成部分导电通道和导电隧道.在此基础上,寻找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与导电功能体含量之间的关系.典型的例子是将基体抽象为尺度和形状不同的球、立方体、长方体等,而将导电功能体抽象为球、椭球、线状珠串、葡萄状珠串等.这种模型对于二元复合体系通常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多元体系(基体材料或填充材料不止一种),尽管能得出相应的模型,但在估计得出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之间的误差较大.2. 热力学模型统计渗滤模型虽然可以大致解释复合体系电阻率的变化趋势,但由于过分突出导电功能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几乎没有考虑基体与导电功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没有考虑界面效应的影响,其理论预期值与许多实验结果不符,对许多实验现象也无法解释.热力学模型作了相应改进.界面自由能热力学模型基于平衡热力学原理,认为形成导电通道时的导电功能体的临界体积分数Vc与体系的总界面自由能过剩有关.当总界面自由能过剩超过一个与高分子种类无关的普适参数Δg*时,导电通道开始形成;另外,实际加工成型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将造成两相界面状况的不断变化,而且高分子基体的熔融粘度越大、功能体粒子的尺寸越小,则分别对“平衡”相分离过程的抑制和促进作用越大.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理论模型,临界体积分数Vc的估计与许多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实验值符合得较好.但界面自由能热力学模型目前只适用于非极性聚合物基体.动态界面模型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原理,而且说明了导电通道形成的微观过程.该模型假定每个功能体粒子表面都吸附有高分子薄层,其厚度(约15~20 nm)由高分子种类决定,不受功能体表面结构的影响,而且加工过程中不会被破坏;在功能体含量较低时,功能体粒子的分布不均匀,既有单个粒子也有聚集体存在,它们分别被高分子薄层(吸附层)包裹;随着功能体含量增大至某一定值,填入聚集体中的粒子间的压缩力将破坏部分粒子吸附层,粒子可相互移动至电接触而成为“絮凝态”并表现为“层”状结构,其后逐渐发展成为三维导电网络.动态界面模型对复合体系临界体积分数Vc的理论估计值也与许多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不足之处是该模型中某些参数尚无明确的物理意义.除上述两大类模型之外,还有结构取向渗滤模型、有效介质模型等.结构取向渗滤模型中通常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一些宏观量与材料结构的一些微观量用相应的参数联系起来,然后借助于大型计算机进行理论模拟,直至找到比较合理的参数,最后得出理论模型.由于在很多情形下其理论估计值的精度并不优于热力学模型,因此,并未被广泛采用.有效介质模型是一种运用自洽条件来处理球形颗粒组成的多相复合体系各组元的平均场理论,该理论预期的渗滤阈值通常都比实验值偏高.二、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室温导机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室温和较高温度(如开关温度)时的导电机制很不相同,下面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室温下的导电理论〔5〕.1. 通道导电理论当导电功能体为微粒时,导电微粒相互接触形成网络通道而导电即为通道导电理论.该理论将导电微粒看作彼此独立的颗粒,并规则、均匀地分布于聚合物基体中.当导电微粒直接接触或导电微粒间的间隙很(<1 nm)时,在外电场作用下即可形成通道电流.通道导电理论虽然可以解释一些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渗滤现象,但是,TEM和SEM的观察结果都指出复合材料中的导电微粒分布并不完全与通道理论的假设条件相符:①聚合物基体中的单个导电微粒一般情况下并不彼此独立(粒径特别大的颗粒除外),许多微粒以聚集体形式存在,聚集体的大小、取向受微粒性质(物理和化学性质,特别是表面性质)和基体性质的影响;②由于聚集体的存在,单个微粒分布的均匀性难以维持,单从聚集体方面考虑,其分布也是不规则的;③除部分微粒直接接触或以聚集体形式直接接触外,更多的导电微粒间的间隙较大,尚未形成接触状态;甚至对于没有形成接触状导电链的情形,只要导电微粒间的间隙较小(10 nm左右)也会产生导电现象.这些都是通道理论难以解释的.2. 隧道效应理论当导电功能体为微粒且填充率很高时,微粒之间直接接触形成导电网络的几率也大,用通道导电理论来解释通常是有效的.一般的情形是部分导电微粒相互接触而形成链状导电网络,另一部分微粒则以孤立粒子或小聚集体形式分布于绝缘的聚合物基体中,基本上不参与导电(若导电微粒的填充率很低,则完全取后一种情形).然而,如果孤立粒子或小聚集体之间相距很近,只被很薄的聚合物薄层(10 nm左右)隔开,由热振动激活的电子就能越过聚合物薄层所形成的势垒跃迁到邻近导电微粒上形成隧道电流,此即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隧道效应理论与一些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实验曲线符合较好.其后的许多实验结果也是隧道效应理论的有力证据〔6〕.3. 电场发射理论电场发射理论认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除通道导电外,另一部分电流来自内部电场对隧道作用的结果.该理论认为:非欧姆性来源于电压增加到一定值时,导电粒子绝缘层间的强电场促使电子越过势垒而产生场致发射电流.电场发射理论实际上也是一种隧道效应,只是激发源为电场.事实上, “通道导电理论”和“隧道电流理论”并不是绝对可分的.只要有导电通道存在,就可能既存在通道电流又存在隧道效应, 只是两种电流的强弱不同.因此,这两种理论经常同时使用.三、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特殊效应在特定的外部条件下,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其中某些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不同的外部作用力如(压力、拉力)、温度、电压等作用下,表现出一些特殊效应,如压敏、拉敏效应,热敏效应,电压开关效应等〔7〕.1. 压敏、拉敏效应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压敏效应通常是指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复合材料由高阻态转变为低阻态的过程;而在外部拉力作用下,复合材料由低阻态转变为高阻态的过程即为拉敏效.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压敏或拉敏性能不但与材料内部常温下导电潜在能力大小(对应于压敏效应)或者已经具有的导电能力的大小(对应于拉敏效应)有重要联系,而且与外部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力的方向有关.为得到具有拉敏或压敏性能的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从基体材料的性能方面考虑,需要在外力作用下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形变;从填充材料的性能方面考虑,当基体材料发生形变时,复合材料内部的导电通道的通断状态也应有明显的变化.橡胶或其他弹性体易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故目前大部分具有压敏或拉敏效应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使用的基体多限于弹性体.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压敏效应、拉敏效应的机理可以用通道导电理论解释.对于压敏的情形,导电功能体的含量较少(不同材料有各自的临界值范围),而且功能体分布尚未形成直接的导电通道.此时若对复合材料施加压力,当压力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材料仍呈高阻态;当压力超过上述临界值时,复合材料的形变足以使复合材料内部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一定数量的导电通道并在外电场作用下而导电.对于拉敏的情形,导电功能体的含量较多(也存在临界含量),功能体分布已经形成部分直接导电通道和导电隧道.在外电场作用下若对已经处于导电状态的复合材料施以拉力,当拉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复合材料的形变足以使拉力方向上大量导电通道和导电隧道被破坏而导致复合材料由导电性转变为非导电性.2. 热敏效应某些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对温度有明显的依赖性.按电阻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或下降分为正温度系数(PTC)材料和负温度系数(NTC)材料和负温度系数(NTC)材料.性能好的PTC材料具有热敏开关特性:即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电阻率随温度的上升急剧增加.对材料PTC特性的研究始60年代,现在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主要BaTiO3系列陶瓷材料.但由于陶瓷类材料的一些固有性质:质硬性脆、工艺复杂且不易控制、制造成本较高等,具有PTC效应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变得重要起来.目前已经研制成功的导电高分子PTC复合材料大多数以结晶性聚烯烃为基体,而以非结晶性聚合物为基体制备PTC复合材料的成功例子很少.虽然某些高分子PTC复合材料现已形成产品,但是关于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PTC效应机理目前尚缺乏普适性的理论模型,以下是一些关于PTC效应机理的解释〔8〕.(1) 热膨胀机理室温下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导电粒子相互接触形成一定密度的导电网络,温度升高时,聚合物比容呈指数上升,而导电粒子的比容基本不变,造成两相材料在同一温度下的热失配,使导电粒子或由粒子组成的聚集体之间的距离增加,导电网络遭到破坏,单位体积中的导电通道减少,电阻率急剧上升.大多数结晶性聚合物基体,在其熔点附近,PTC效应更加明显.然而,该理论不能解释某些具有PTC特性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发生应变时,PTC效应降低的现象,也不能解释许多导电粒子填充的非晶聚合物无PTC效应的原因.(2) 电子隧道效应机理电子隧道效应机理认为:聚合物/导电粒子(如炭黑)复合材料中导电粒子间被很薄的高分子薄膜隔离,其中结晶性高分子膜(30 nm)的导电性比非晶性高分子膜高得多.温度较低时(晶体的晶区熔化之前),导电粒子之间可以通过薄膜的晶区产生隧道效应,电阻率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晶区开始熔化,膜的导电性变差,致使复合材料的导电能力减弱,电阻率增加.并由此得出:应该根据基体的玻璃化温度Tg来判断复合材料的PTC强度的大小;而且聚合物的Tg越低,复合材料的PTC效应越大.虽然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一些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PTC现象,但并不具有普适性.因为许多聚合物的Tg很低,用之制备的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却并不显PTC性.另外,该理论提出的结晶高分子膜比非晶高分子膜导电能力强的观点也没有足够的证据.(3) 竞争机理竞争机理认为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PTC特性源于复合材料内部两种机制竞争的结果.室温时复合材料中导电粒子的平均间距较小,温度升高时,一方面基体发生膨胀,导致复合材料中的导电粒子之间距离增大,材料电阻率增加;另一方面,当处于较高温度时,复合材料中的导电粒子热振动加剧,能量升高,导电粒子发射电子的能力增强,自由电子越过隧道势垒的动能增加,结果体系电阻率下降.这两种机制竞争的结果使得电阻率-温度曲线上出现峰值.上述几种理论虽能定性地解释PTC效应的机理,但定量方面尚显不足;而且这些理论只适用于某些种类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关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PTC效应机理的统一理论尚待研究.3. 电压开关效应在温度固定(通常为室温)的条件下,某些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加,而且电流与电压间的关系显非欧姆性.电压开关效应通常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电压,在某一极小的电压区间内,复合材料由非导体剧变为导体这一现象.显然,这种材料必须有导电的潜力,但是在室温下和低电压电场的作用下基本不导电.因此,导电功能体的种类和含量在电压开关型复合材料中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电压开关效应的机理目前也是由通道导电和隧道导电机理进行解释的.复合材料中填充一定含量的导电性物质后,虽然没有形成导电通道,但有少量的隧道形成.当电压低于某临界电压时,只能产生极小的隧道电流,此时复合材料基本处于非导电状态(关态);而当电压高于某一临界值时,导电粒子之间的场致发射一方面增加了隧道电流,另一方面使隧道距离较大的导电粒子之间形成微细导电通道(也称为“导电丝”),隧道电流和通道电流一起形成较大的电流(开态).导电丝一旦形成,它们在微细导电通道中的作用如同普通工频电路中的保险丝.一旦电压高于另一临界值,导电丝熔断,复合材料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关态).四、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原则上绝大多数聚合物都可用作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基体,而且适用的导电填充物质的种类也很多,因此,目前已经研制出许多满足各种特殊要求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的性质可分为:导电涂料、导电粘合剂、导电弹性体和导电塑料;按导电性可分为:半导电材(ρ>107Ω*cm)、防静电材料(ρ≈104~107Ω*cm)、导电材料(ρ<104Ω*cm)和高导电材料(ρ≈10-3Ω*cm);按特殊功能可分为:光导电材料、热敏导电材料、压敏导电材料和辐射诱导导电料按导电功能体种类可分为聚合物-炭系(炭黑、炭纤维、石墨),聚合物-金属氧化物系(ZnO、PbO、TiO2、SnO、V2O3、VO2、Sb2O、In2O3等)和聚合物-金属系(铜、银、镍、铝)等.导电功能体还可以有不同的空间形态,如0维(微粒状)、1维(纤维状)和2维(片状)等.由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中理论研究工作的逐渐深入和大量实验结果的积累,结合现有的高分子材料理论,现在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类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因此,其应用范围也正在逐渐扩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7,9,10,11〕:(1) 抗静电材料.用于矿山、油田、气田及化工部门的干粉及易燃、易爆液体的抗静电输送管、输送带等;用于电子元件、器件等的抗静电包装、封装材料;用于各种超净化环境(手术室、精密仪器室、火药厂、制药厂、芯片生产厂)的地板、操作台及壁材等.(2) 电磁波屏蔽材料、导电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用于电子仪器、电器设备、通讯设备和音像设备等的抗干扰屏蔽等.导电材料用于航空器、航天器的非金属电线、电缆(重量只有相同体积金属材料的1/3~2/3,电导率与铝质材料相当并具有高分子材料的优点)、柔性导电薄膜(抗疲劳性能优异并可以使用多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兼有其他特殊功能的导电薄膜)、导电胶等.(3) 开关性能的元器件.利用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特殊效应,已研制出各种热敏传感器、力敏传感器、自控温发热器、过流保护器等元器件.(4)光敏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利用基体材料的光敏性(如基体大分子的聚合反应、交联反应等对某种频率的光或射线的敏感性)制备印刷电路、光敏导电粘接剂.金属硫化物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利用有机溶胶方法将金属硫化物超细粉与高分子基体复合并控制其中p型(如CuS)和n型(如CdS、HgS)导电功能体的含量及分布得到的复合膜已经成功地用于高分子整流二极管.五、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由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相应的导电理论研究工作非常困难而且进展缓.既然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对基体材料、填充材料、配合剂、加工方法、工艺条件等具有强烈依赖性,如果能得到一种只与复合材料加工成型后的最终结构参量有关的导电模型,那么这种模型将适用于描述各种不同结构的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近年来导电理论研究得出的微结构模型:微观拓扑结构模型〔12〕和分形微结构模型〔13〕便试图达到这种目的.前者将微观结构参数分为几何参数(包括粒子的尺寸、相体积分数和平均粒子间距等)和拓扑参数(同相粒子及异相粒子之间的毗邻状况),并运用拓扑学方法得出了复合体系的电导率与微观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后者认为复合体系的导电网络在结构上具有自相似性并利用分形理论得出了复合体系电导率微观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尽管微结构模型也不具有普适性,但对于可应用的体系,该模型的精确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参考资料: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特殊效应。
聚苯胺导电高聚物发展前景导电高分子材料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因其具有特殊结构以及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能源、光电子器件、信息传感器、电磁屏蔽、金属防护及隐身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聚苯胺聚合物(PANI)以其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制法简单、导电性能优良、对环境稳定性好等优点,为人们所青睐,现已成为导电高分子材料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品种之一。
聚苯胺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粉末,因分子内具有大的线型共轭π电子体系,其自由电子可随意迁移和传递,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有机半导体材料。
与其他导电聚合物相比,聚苯胺具有结构多样化、耐氧化和耐热性好等特点,同时还具有特殊的掺杂机制。
聚苯胺及其衍生物不仅可通过质子酸的掺杂获得良好的导电性,而且可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来使其骨架中的电子迁移发生改变,即氧化还原掺杂。
掺杂后,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导电率可提高10个数量级以上,并可改善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加工性能。
自从科学家首次发现用AsF5或I2对聚乙炔进行P型掺杂可获得极高导电率的材料以来,导电高分子已在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一门新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而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试验,聚苯胺树脂的可溶性和加工性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目前,解决导电聚苯胺树脂可溶性主要采取的方法有:功能质子酸掺杂、结构修饰、制备可溶性复合物、制备胶体颗料等。
以上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均可提高聚苯胺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并进一步提高其成型加工能力。
但是大多数有机溶剂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如果能用水来代替,制成水溶性聚苯胺复合物,不仅有利于环保,也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近年来水溶性导电聚苯胺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另外,制备聚苯胺复合物是改善聚苯胺加工性能的主要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电化学法和化学氧化法两种工艺。
UNIAX公司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性能优异的透明导电涂层,透光率达80%,而表面电阻仅为192Ω,可作为导电玻璃使用。
聚苯胺还可以同PET、PVC、PS、PVA、PA和PMMA等聚合物制成复合膜。
如采用原位复合的方法可使PANI在很低的含量下就可具有较高的导电率,这是制备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方法。
电磁波屏蔽一般是指电磁波的能量被物体表面吸收或反射后而使其传导受阻,电磁波能量衰减程度越大,其屏蔽效果就越好。
研究聚苯胺的电磁屏蔽及吸收性能,其导电与介电特性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参数。
随着聚苯胺加工问题的解决,近来以聚苯胺为基础的各种抗静电和电磁屏蔽材料相继问世。
如美国UNIAX公司利用有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和商用高聚物进行共混,可制备各种颜色的抗静电地板。
另外,研究人员还制备了一种透明的聚苯胺基可热固化的涂料。
该涂料与聚合物基体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它不但耐化学腐蚀,而且耐磨损。
另外,科学家最近经反复试验制成了一种水溶性聚苯胺水乳液,它可用作防腐和防静电涂料。
美国已将导电聚苯胺用于火箭发射平台的防腐蚀涂层,效果很好。
日本还制造了一种透明的PANI防静电涂层,并用于4MB的软盘上,效果非常好。
目前美、日、德聚苯胺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均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本征导电聚合物(ICPS)是一类新型的微波吸收材料,而高导电及高介电常数的聚苯胺在微波频段能有效地吸收电磁辐射。
科学家们经反复试验后得出结论,当掺杂态的聚苯胺处于无定形态时,其吸收比率最大。
利用聚苯胺吸收微波这一特性,目前国外已将它用作军事上的伪装隐身,法国正在研制一种隐形潜艇,美国则将其用作远距离加热材料,用于航天飞机中的塑料焊接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计算机、无线通讯技术的广泛使用,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对交通、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扰。
为此,一些发达国家和组织相继制定了排除电磁波干扰的国际标准和法规。
以聚苯胺为首的包括聚吡咯、聚噻吩等本征导电聚合物在排除电磁波干扰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与复合型导电聚合物不同,本征导电聚合物具有相对较高的电导率和介电系数,易于通过化学加工来控制或消除电磁波干扰。
而与金属相比,这类材料质轻、有韧性、不易被腐蚀,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另外,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特别是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不断增多,各国科学工作者已开发出一些相应的气敏材料来检测这些有害气体。
聚苯胺薄膜就是利用它能和某些气体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引起掺杂度的改变,进而导致电导率发生明显的变化。
利用这一特性,人们可以及时地检测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与NOx不同,H2S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
它能使聚苯胺化学传感器的电导率下降。
一般来自工厂的含有SO2的废气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均有极大的危害,所以如何及时地检测和控制SO2的排放量对控制环境污染至关重要。
实验表明,采用旋转和蒸发法制备的聚苯胺薄膜与SO2作用以后,其电导率明显增加,而且完全可逆,其检测极限可达到2ppm。
而新制备的聚苯胺蒸发膜灵敏度更高,它甚至可以检测到0.5ppm的SO2含量。
另外,在常温下聚苯胺对NH3也有很高的灵敏度,所以也可以用它来检测空气中NH3的浓度含量。
关于聚苯胺树脂用于生物传感器近年来中外也有不少研究。
自从酶固定的第一篇报告问世以来,人们已经研究了各种固定酶的方法,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酶固定的稳定性、重现性还是固定方法本身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鉴于PANI导电高聚物具有的电化学活性,在氧化还原过程中,阴离子能掺杂进去,为酶的固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为了能制备一种更高电导率的聚苯胺高聚物,今后应加强分子设计和物理改性,研制出一种具有高电导率、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聚苯胺,以进一步提高聚苯胺树脂的屏蔽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能;要通过各种仪器比和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等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可以相信,通过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深入研究,今后一种性能更好的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导电聚合物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清除空间电子雾,排除电磁波的干扰,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聚苯胺是最重要的导电聚合物之一,是近年来导电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其诱人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受到了广泛重视。
文中详细综述了导电聚苯胺在传感器、金属防腐领域、抗静电材料、二次电池、电致变色材料和电磁屏蔽等方面的应用。
不同pH值下聚苯胺结构的不同使其特有的抗腐蚀、抗划伤能力应用于金属防腐领域;PANI抗静电剂的开发则是利用了掺杂导电机理;聚苯胺良好的、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能使其非常适宜用作反复充放电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制备聚苯胺本体导电纤维屏蔽材料的技术关键是配制出稳定的纺丝溶液以及选择合适的纺丝方法和凝固剂体系。
最后展望了导电聚苯胺的应用前景,聚苯胺的结构、掺杂、物理化学性能及应用的研究已取得长促的进展,但关键的电导率、溶解性、机械加工性等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随着广大研究者的不断努力和对聚苯胺研究的不断深入,导电聚苯胺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公司生产的各种聚苯胺重防腐涂料,可使金属基材的防腐性能大大加强,极大地延长了钢铁、铝、铜、锌等金属构件及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
本公司生产的防腐涂料可广泛用于多种金属基材及多种使用条件下的防腐涂装,如造船厂、石油储罐、重型机械厂、钢结构厂、交通护栏等金属基材的外部防腐涂装;石油化工系统储存原油、中间油品、成品油品储罐以及输油管道的内壁导静电防腐涂装;饮用水罐、食用油及酒罐等内部的无毒防腐涂装等。
聚苯胺(Polyaniline)聚苯胺的主链上含有交替的苯环和氮原子,是一种特殊的导电聚合物。
可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
聚苯胺随氧化程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完全还原的聚苯胺(Leucoemeraldine 碱)不导电,为白色,主链中个重复单元间不共轭;经氧化掺杂,得到Emeraldine 碱,蓝色,不导电;再经酸掺杂,得到Emeraldine盐,绿色,导电;如果Emeraldin e碱完全氧化,则得到Pernigraniline碱,不能导电。
聚苯胺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
可用于制备传感器、电池、电容器等。
聚苯胺由苯胺单体在酸性水溶液中中经化学氧化或电化学氧化得到,常用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铵(APS)。
中性条件下聚合的聚苯胺常常含有枝化结构。
聚苯胺的应用及市场简介聚苯胺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俗称导电塑料。
它是一类特种功能材料,具有塑料的密度,又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塑料的可加工性,还具备金属和塑料所欠缺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能,在国防工业上可用作隐身材料、防腐材料,民用上可用作金属防腐蚀材料、抗静电材料、电子化学品等。
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使其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争相研究、开发的热门材料。
2005年国际上导电高分子的相关产品产值已达10亿美元,这当中电子化学品、抗静电材料、聚苯胺金属防腐蚀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占80%以上。
在导电聚苯胺产品的开发中,目前最有成效的是德国的Ormecon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导电聚苯胺防腐涂料和抗静电涂料,已经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建立了Ormecon America,Ormecon Japan及Ormecon Korea三家子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导电聚苯胺产品公司。
一、聚苯胺可用作防腐蚀涂料德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基本上完全不怕生锈和腐蚀的塑胶涂料,这意味着日后要制造寿命过百年的汽车、游艇和大桥,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研究人员发现,在金属表面涂上聚苯胺涂料之后,能够有效阻止空气、水和盐分发挥作用,遏止金属生锈和腐蚀。
这种塑胶涂料成本低,用法简便,而且不会破坏环境。
简单而言,锈蚀是由金属原子与氧气结合而成,并会削弱金属的结构。
为此人们一般会在金属表面涂上漆油或镀上锌层,以减慢金属氧化成锈的过程。
不过,漆油和锌层的耐用程度却有限。
相对于漆油和锌,聚苯胺的功能大相径庭。
它不是用作屏障,而是充当催化剂,以干扰金属氧化成锈这个化学反应。
聚苯胺先从金属吸取电子,然后将之传到氧气中。
这两个步骤会形成一层纯氧化物以阻止锈蚀。
在实验室的环境下,用聚苯胺制造出一种「永久耐用的有机金属」,其防锈能力较锌强一万倍。
在实地测试方面,聚苯胺的防锈效能则下降至介乎锌的三至十倍,这已是很大的进步,并且还有更大的潜力提升性能。
纳米聚苯胺还可以制成聚苯胺/环氧共混体系、聚苯胺/聚氨酯共混体系、聚苯胺/聚酰亚胺共混体系、聚苯胺/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SAA)共混体系以及聚苯胺/聚丁基异丁酸酯共混体系等,这些共混物可用于各种场合的表面保护。
这种聚合物涂层优胜于锌之处,还在于其本身不属于重金属,因此对食物链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而且较锌便宜,更可用于几乎所有金属表面。
目前,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欧亚国家,都已开始采用聚苯胺。
二、聚苯胺可用作抗静电和电磁屏蔽材料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与其它高聚物的亲合性优于碳黑或金属粉,可以作为添加剂与塑料、橡胶、纤维结合,制备出抗静电材料及电磁屏蔽材料(如用于手机外壳以及微波炉外层防辐射涂料、和军用隐形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