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上海卷
- 格式:doc
- 大小:804.00 KB
- 文档页数:15
离子液体是在室温或近于室温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又称室温熔融盐。
离子液体以其良好的导电性、宽的电化学窗口、可以忽略的蒸汽压、酸性可调及良好的溶解度等特点已经或正在电化学、有机合成、催化、分离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因其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传统有机溶剂的理想替代品,开展离子液体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的需要,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
本文以咪唑类离子液体为研究对象,综述了新近兴起的室温离子液体的制备及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室温离子液体可能的应用前景.大体可分为三类:AlCl3型离子液体、非AlCl3型离子液体及其他特殊离子液体。
根据负离子的不同可将离子液体分为金属类和非金属类:金属类是含AlCl3或CuCl2的卤化盐。
在用于化学反应的离子液体中,以咪唑类居多。
阴离子部分以氟硼酸根、氟磷酸根最为常用。
1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1亲核加成2酸碱中和3复分解反应2 典型离子液体合成 1 。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4mim] [BF4]的合成及纯化2 。
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Br的合成及纯化3 。
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8mim][BF4]的合成及纯化 4 。
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Br的合成及纯化5 。
[Bmim] BF4在内的六种简单的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3.离子液体的应用3.1离子液体在电池方面的应用3.1.1锂电池3.1.2 太阳能电池3.1.3 燃料电池3.2 离子液体在电沉积方面的应用3.3 离子液体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3.4 离子液体在毛细管电泳方面的应用3.5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应用3.6 展望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溶剂,在电化学领域备受关注。
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需要完整的物性和结构方面的参数,但目前这方面的积累还不充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离子液体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16]。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如熔点、黏度、密度、亲水性和热稳定性等,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调配,即具有“可设性”。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单科物理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应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本试卷一、四大题中,小题序号怕标有字母A 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标有字母B 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其它未标字母A 或B 的试题为全体考生必做的试题。
不同大题可以分别选做A 类或B 类试题,同一大题的选择必须相同。
若在同一大题 内同时选做A 类、B 类两类试题,阅卷时只以A 类试题计分。
4.第20、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本大题第1、2、3小题为分叉题,分A 、B 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
若两类试题均做,一律按A 类试题计分。
A 类题(适合于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 .某行星绕太阳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恒量为G ,则该行星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太阳的质量可表示为_____。
1A .【答案】2πR T ,4π2R 3GT 2 【解析】该行星的线速度v =2πR T ;由万有引力定律G Mm R 2 = mv 2R ,解得太阳的质量M = 4π2R 3GT 2 。
2A .如图所示,把电量为-5×10-9C 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其电势能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A 点的电势U A =15V ,B 点的电势U B =10V ,则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____J 。
2A .【答案】增大,-2.5×10-8【解析】将电荷从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负功,其电势能增加;由电势差公式U AB = W q,W = qU AB = -5×10―9×(15-10)J=-2.5×10-8J 。
2008年高考物理真题(Word 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物理试题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48 分)14.(6分)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B. tanφ=cosθC. tanφ=tanθD. tanφ=2tanθ15.(6分)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16.(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
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 a=2.5 m, x b=5.5 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17.(6分)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2 B.2C.20D.20018.(6分)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19.(6分)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
上海综合能力测试(理工农医类)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63分)考生注意: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Ⅰ卷(1-21题)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案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1、在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出的各种产品的数量组合。
右表记录了鲁滨逊独自的荒岛生活时一天所能获得的鱼和野果的数量,根据表中数据可绘制“鲁滨逊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见右图)。
后来,鲁滨逊获得了一个奴隶“星期五”,“星期五”的捕鱼能比采野果的能力更强。
两人一起工作时,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注:实线代表鲁滨逊个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虚线代表鲁滨逊和“星期五”一起工作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2、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封建王朝:在此期间,古典诗歌艺术达到了鼎盛阶段:它实行儒、道、佛三教并用的文化包容政策:它是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的强大国家。
政治文化被邻国狂热地效伤,在它周围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据此判断,这个朝代是()A、明朝B、宋朝C、唐朝D、汉朝3、各种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及其适用的范围。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要把人员和急需物品运往偏远的地区,首选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4、二十世纪初,为了研究物质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了电子、中子和质子,右图是()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B、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C、汤姆逊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D、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5、温度计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量装置。
期末考试题(一)一.名词解释。
(每个4分,共20分)1.国际社会: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之间通过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2.世界政治格局: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并且充当主角的行为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通过相互作用、联系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
3.第三世界:泛指历史上遭受过就殖民统治,后来挣得民族独立,经济相对落后的非亚和其他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4.七十七国集团: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反对西方大国的控制、剥削和掠夺而建立的一个国家集团。
5.新布什主义:就是布什政府的“全球民主化”战略,即美国通过进攻性的外交、军事、经济等手段向全球推广“民主”、“自由”以此来保卫和扩大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二.单选(每个1分,共10分)1. 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 )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B.加强同日本的经济合作关系C.调解同中东国家的关系 D.发展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是在(C )A.50年代 B.战后初期 C.70年代初D.80年代中期3.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 B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C.东方国家的发展 D.发达国家的发展4.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 A )A.和平问题 B.发展问题 C.安全问题 D.裁军问题5.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战略是(B )A.新东方政策 B.遏制战略C.“两个半战争”战略D.缓和战略6.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B )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7.77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D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8.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是( B )A.中国 B.南斯拉夫C.捷克斯洛伐克 D.匈牙利9.下面列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哪个是依靠自己力量取得政权的( C )A.波兰 B.罗马尼亚 C.中国 D.民主德国10.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C )A.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 B.西藏问题C.台湾问题D.知识产权问题三,多选(每个2分,共10分)1.“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意图是( ABCD )A.通过援助西欧,加强反共的力量 B.试图控制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国家的经济C.为美国的过剩产品和资本寻找国外市场 D.加强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2.两极格局的重要特点有( ABCD )A.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B.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C.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对抗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D.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3.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强调( ABCDEF )A.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权威D.树立新安全观E.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体制 F.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较为快速、平稳发展的原因包括( ABDE )A.科技革命的作用B.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C.殖民剥削D.和平的国际环境5.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里程碑是(ABC )A.万隆会议B.不结盟运动的诞生C.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D.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召开E.产油国拿起石油武器进行斗争四,简答。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应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本试卷一、四大题中,小题序号怕标有字母A 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标有字母B 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其它未标字母A 或B 的试题为全体考生必做的试题。
不同大题可以分别选做..........A .类或..B .类试题...,同一大题的选择必须相同。
若在同一大题 内同时选做A 类、B 类两类试题,阅卷时只以A 类试题计分。
4.第20、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本大题第1、2、3小题为分叉题,分A 、B 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
若两类试题均做,一律按A 类试题计分。
A 类题(适合于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 .某行星绕太阳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恒量为G ,则该行星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太阳的质量可表示为_____。
【解析】该行星的线速度v=2πR T ;由万有引力定律G Mm R 2 = mv 2R,解得太阳的质量M= 4π2R 3GT 2。
答案:2πR T ,4π2R 3GT 22A .如图所示,把电量为-5×10-9C 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其电势能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A 点的电势U A =15V ,B 点的电势U B =10V ,则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____J 。
【解析】将电荷从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负功,其电势能增加;由电势差公式U AB = W q ,W= qU AB = -5×10―9×(15-10)J=-2.5×10-8J 。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少,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2.(6分)一束单色光斜射到一厚平板玻璃的一个表面上,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板另一个表面射出,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侧移了一段距离,在下列情况下,出射光线侧移距离最大的是()A.红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B.红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C.紫光以30°的入射角入射D.紫光以45°的入射角入射3.(6分)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滑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tanαB.cotαC.tanαD.cotα4.(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振动为A,t=0时,平衡位置在x=0处的质元位于y=0处,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此时平衡位置在x=0.15m 处的质元位于y=A处,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A.0.60 m B.0.20 m C.0.12 m D.0.086 m5.(6分)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A.h B.l.5h C.2h D.2.5h6.(6分)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A.2v、向下B.2v、向上C.3v、向下D.3v、向上7.(6分)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捐为△m,相应的能量△E=△mc2=2.2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能量小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等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会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8.(6分)如图,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虚线框的对角线ba与导线框的一条边垂直,ab的延长线平分导线框.在t=0时,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ab方向移动,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以i表示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强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下列表示i﹣t 关系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铜丝的直径为mm.10.(13分)如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连线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约500Ω),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②合上开关S;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④记下两个电压表的示数U1和U2;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位置,记下两个电压表的多组示数U1和U2;⑥求R x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阻箱的符号为: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和R0表示R x的公式为R x=.(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R0、电压表内阻r1和r2表示R x的公式为R x=.11.(15分)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射出物块.重力加速度为g.求:(1)此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12.(19分)如图,一直导体棒质量为m、长为l、电阻为r,其两端放在位于水平面内间距也为l的光滑平行导轨上,并与之密接;棒左侧两导轨之间连接一可控制的负载电阻(图中未画出);导轨置于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开始时,给导体棒一个平行于导轨的初速度v0.在棒的运动速度由v0减小至v1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负载电阻的阻值使棒中的电流强度I保持恒定.导体棒一直在磁场中运动.若不计导轨电阻,求此过程中导体棒上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和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13.(20分)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地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面的时间(用M、m、R、R1、r、r1和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少,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考点】8F:热力学第一定律;9C: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专题】548:热力学定理专题.【分析】根据气体分子间空隙很大,分析气体的体积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的关系.根据温度的微观含义、压强产生的微观机理分析.根据内能的概念分析气体膨胀时内能如何变化.【解答】解:A、气体分子间空隙很大,气体的体积大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物理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题, 共计48分)14.(6分)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足A.tanφ=sinθB. tanφ=cosθC. tanφ=tanθD. tanφ=2tanθ15.(6分)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16.(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
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a=2.5 m, xb=5.5 m,则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17.(6分)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A.0. 2B.2 C.20 D.20018.(6分)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19.(6分)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 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
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4×1016m3B.4×1018 m3C. 4×1030m3D. 4×1022 m320.(6分)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
008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A.,2A.增大,-2.5×10-83A.大,6.9×1061B.,2B.γ,:3B.380,75%4.Mgsinθ,增大、减小都有可能5.2.04,1.5二、选择题(共40分)I.6.C7.D8.B9.B10.AII.11.AB12.BD13.ACD14.BCD三、实验题(共30分)15.正,大于16.D17.(1)偏小(2)T′(或t、n)、θ,T′18.(1)如图b。
(2)由于RL1比RL2小得多,灯泡L2分得的电压很小,虽然有电流渡过,但功率很小,不能发光。
(3)如图c。
19.(1),(2)0.00125I(或kI)(3)A,B四、计算题(共60分)20A.(10分)解:由于轮胎容积不变,轮胎内气体做等容变化。
设在T0=293K充气后的最小胎压为Pmin,最大胎压为Pmax。
依题意,当T1=233K 时胎压为P1=1.6atm。
根据查理定律,即解得:Pmin=2.01atm当T2=363K是胎压为P2=3.5atm。
根据查理定律,即解得:Pmax=2.83atm20B.(10分)解:(1)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为I=A=52.63A输电线路损耗的功率为P损=I2R=52.632×6W≈16620W=16.62kW(2)改用高压输电后,输电线上的电流强度变为I′=A=4A用户端在变压器降压前获得的电压U1=U-I′R=(5000-4×6)V=4976V根据用户得到的电压为U2==×4976V=226.18V21.(12分)解:(1)从图中可以看邮,在t=2s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m/s2=8m/s2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得f=m(g-a)=80×(10-8)N=160N(2)从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14s内下落了39.5×2×2m=158根据动能定理,有所以有=(80×10×158-×80×62)J≈1.25×105J(3)14s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s=57s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t总=t+t′=(14+57)s=71s22.(12分)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a=2.5m,λb=4.0m,因此它们的周期分别为s=1s s=1.6s(2)两列波的最小公倍数为S=20mt=0时,两列波的波峰生命处的所有位置为x=(2.520k)m,k=0,1,2,3,……(3)该同学的分析不正确。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物理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应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本试卷一、四大题中,小题序号怕标有字母A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标有字母B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其它未标字母A或B的试题为全体考生必做的试题。
不同大题可以分别选做...,同一大题的选择必须相同。
..........A.类或..B.类试题若在同一大题内同时选做A类、B类两类试题,阅卷时只以A类试题计分。
4.第20、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本大题第1、2、3小题为分叉题,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
若两类试题均做,一律按A类试题计分。
A类题(适合于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某行星绕太阳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恒量为G,则该行星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太阳的质量可表示为_____。
2A.如图所示,把电量为-5×10-9C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A点的电势U A=15V,B点的电势U B=10V,则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____J。
3A.1991年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了____(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若用动能为1MeV的α粒子轰击金箔,则其速度约为_____m/s。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kg,1MeV=1×106eV)B类题(适合于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B.体积为V的油滴,落在平静的水面上,扩展成面积为S的单分子油膜,则该油滴的分子直径约为_____。
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油的摩尔质量为M,则一个油分子的质量为______。
2B.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会同时伴随_____辐射。
已知A 、B 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 1和T 2,经过t =T 1·T 2时间后测得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 A :m B =_____。
3B .某集装箱吊车的交流电动机输入电压为380V ,则该交流电电压的最大值为____V 。
当吊车以0.1m/s 的速度匀速吊起总质量为5.7×103kg 的集装箱时,测得电动机的电流为20A ,电动机的工作效率为______。
(g 取10m/s 2)公共题(全体考生必做)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质量为m 的质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 由静止开始沿直线ON 斜向下运动,直线ON 与y轴负方向成θ角(θ<π/4)。
则F 大小至少为______;若F =mg tan θ,则质点机械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5.在伽利略羊皮纸手稿中发现的斜面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人们推测第二、三列数据可能分别表示时间和长度。
伽利略时代的1个长度单位相当于现在的2930mm ,假设1个时间单位相当于现在的0.5s 。
由此可以推测实验时光滑斜面的长度至少为______m ,斜面的倾角约为_____度。
(g 取10m/s 2)二、(40分)选择题。
本大题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共9小题。
单项选择题有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得4分;多项选择题有4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
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Ⅰ.单项选择题6.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 表示质子的是(A )30301514P Si+x → (B )2382349292U Th+x →表:伽利略手稿中的数据(C )2712713012Al+n Mg+x → (D )2743013215Al+He P+x →[ ]7.如图所示,一根木棒AB 在O 点被悬挂起来,AO =OC ,在A 、C 两点分别挂有两个和三个钩码,木棒处于平衡状态。
如在木棒的A 、C 点各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木棒(A )绕O 点顺时针方向转动(B )绕O 点逆时针方向转动(C )平衡可能被破坏,转动方向不定(D )仍能保持平衡状态[ ]8.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E k 代表动能,E p 代表势能,h 代表下落的距离,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
下列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9.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
如图所示的实线为汽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1到状态2的变化曲线,则在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内能(A )先增大后减小(B )先减小后增大 (C )单调变化 (D )保持不变[ ]10.如图所示,平行于y 轴的导体棒以速度v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半径为R 、磁感应强度为B 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导体棒中的感应电动势ε与导体棒位置x 关系的图像是[]Ⅱ.多项选择题11.某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5s 内物体的(A )路程为65m(B )位移大小为25m ,方向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向上[ ] 1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C)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D)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 ]13.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弯管,左管插入水银槽中,右管有一段高为h的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则(A)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B)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则管内气体体积增大(C)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D)若环境温度升高,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 14.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M、N,分别固定在A、B两点,O为AB连线的中点,CD为AB的垂直平分线。
在CO之间的F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负电的小球P(设不改变原来的电场分布),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P在CD连线上做往复运动。
若(A)小球P的带电量缓慢减小,则它往复运动过程中振幅不断减小(B)小球P的带电量缓慢减小,则它往复运动过程中每次经过O点时的速率不断减小(C)点电荷M、N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小球P往复运动过程中周期不断减小(D)点电荷M、N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小球P往复运动过程中振幅不断减小[ ]三.(30分)实验题15.(4分)如图所示,用导线将验电器与洁净锌板连接,触摸锌板使验电器指示归零。
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接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锌板,发现验电器指针张角减小,此现象说明锌板带___电(选填写“正”或“负”);若改用红外线重复上实验,结果发现验电器指针根本不会发生偏转,说明金属锌的极限频率____红外线(选填“大于”或“小于”)。
16.(4分,单选题)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图(a )是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 )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
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A )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B )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C )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D )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17.(6分)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a .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b .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c .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d .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 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 ,得到周期T =t /ne .用公式224l g T π=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2)已知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201sin 2T T a θ⎡⎤⎛⎫'=+ ⎪⎢⎥⎝⎭⎣⎦,式中T 0为摆角趋近于0°时的周期,a 为常数。
为了用图像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图像中的横轴表示______。
18.(6分)某同学利用图(a )所示的电路研究灯泡L 1(6V ,1.5W )、L 2(6V ,10W )的发光情况(假设灯泡电阻恒定),图(b )为实物图。
(1)他分别将L 1、L 2接入图(a )中的虚线框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当电压表示数为6V 时,发现灯泡均能正常发光。
在图(b )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线补充完整。
(2)接着他将L 1和L 2串联后接入图(a )中的虚线框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当电压表示数为6V 时,发现其中一个灯泡亮而另一个灯泡不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如下器材:电源E (6V ,内阻不计),灯泡L 1(6V ,1.5W )、L 2(6V ,10W ),L 3(6V ,10W ),单刀双掷开关S 。
在图(c )中设计一个机动车转向灯的控制电路:当单刀双掷开关S 与1相接时,信号灯L 1亮,右转向灯L 2亮而左转向灯L 3不亮;当单刀双掷开关S 与2相接时,信号灯L 1亮,左转向灯L 3亮而右转向灯L 2不亮。
19.(10分)如图所示是测量通电螺线管A 内部磁感应强度B 及其与电流I 关系的实验装置。
将截面积为S 、匝数为N 的小试测线圈P 置于螺线管A 中间,试测线圈平面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可认为穿过该试测线圈的磁场均匀。
将试测线圈引线的两端与冲击电流计D 相连。
拨动双刀双掷换向开关K ,改变通入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而不改变电流大小,在P 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引起D 的指针偏转。
(1)将开关合到位置1,待螺线管A 中的电流稳定后,再将K 从位置1拨到位置2,测得D 的最大偏转距离为d m ,已知冲击电流计的磁通灵敏度为D φ, D φ=m d N φ∆,式中φ∆为单匝试测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