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叩诊的正确顺序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叩诊可确定⼼界,判定⼼脏和⼤⾎管的⼤⼩、形状及其在胸廓内的位置。
⼼脏不含⽓,不被肺掩盖的部分叩诊呈实⾳(绝对浊⾳),其边界为绝对浊⾳界;⼼脏两侧被肺脏遮盖的部分叩诊呈浊⾳(相对浊⾳)。
叩诊⼼界是指⼼脏相对浊⾳界,反映⼼脏的实际⼤⼩。
(⼀)叩诊⽅法 如被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则⽴于被检者右侧,左⼿叩诊板指与⼼缘垂直(与肋间平⾏)。
被检者取坐位时,宜保持上半⾝直⽴姿势,平稳呼吸。
检查者⾯对被检者⽽坐,左⼿叩诊板指⼀般与⼼缘平⾏(与肋⾻垂直),但对消瘦者也可采取左⼿叩诊板指与⼼缘垂直的⼿法。
⼼界的确定宜采取轻(弱)叩诊法,以听到叩诊⾳由清变浊来确定⼼浊⾳界。
(⼆)叩诊顺序 ⼼脏叩诊先叩左界,从⼼尖搏动点外2~3cm处开始,沿肋间由外向内,叩诊⾳由清变浊时翻转板指,在板指中点相应的胸壁处⽤标记笔作⼀标记。
如此⾃下⽽上,叩⾄第⼆肋间,分别标记。
然后叩右界,先沿右锁⾻中线,⾃上⽽下,叩诊⾳由清变浊时为肝上界,于其上⼀肋间(⼀般为第四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界,向上移⼀个肋间,分别于第三、第⼆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界,并作标记。
再标出前正中线和左锁⾻中线,⽤直尺测量左锁⾻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垂直距离,以及左右相对浊⾳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并作记录。
⼼脏叩诊时应根据被检者胖瘦程度,采取适当⼒度,⽤⼒要均匀,过强或过轻的叩诊均不能叩出⼼脏的正确⼤⼩。
(三)正常⼼浊⾳界(cardiac dullness border) 正常⼈⼼脏左界在第⼆肋间⼏乎与胸⾻左缘⼀致,第三肋间以下⼼界逐渐形成⼀个向外凸起的弧形,在第五肋间处距前正中线最远。
右界除第四肋间处稍偏离胸⾻右缘外,其余各肋间⼏乎与胸⾻右缘⼀致。
正常⼼脏第五肋间相对浊⾳界与前正中线的距离为7~9cm(左锁⾻中线距前正中线为8~10cm)。
(四)⼼浊⾳界各部的组成 ⼼脏左界第⼆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第三肋间为左⼼⽿,第四、五肋间为左⼼室。
右界第⼆肋间相当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第三肋间以下为右⼼房。
心脏的叩诊方法是什么样的?(一)叩诊的意义:叩诊的目的在于确定心脏及大血管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胸脏内的位置。
心脏及大血管为不含气器官,叩诊时呈绝对浊音(实音),而心脏被肺复盖部分则叩诊呈相对浊音。
因相对浊音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和形状,所以叩诊相对浊音界较绝对浊音界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叩诊的顺序:叩诊时,病人应采取仰卧或坐位,姿势要端正,以避免因体位而影响心脏叩诊的准确性。
一般常用指指叩诊法,将左手中指横置于肋间,也可与肋间垂直。
叩诊应依一定顺序进行。
心左界的叩诊法:一般可自下而上,自外而内。
先触及心尖搏动,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由外向内沿肋间进行叩诊。
心尖搏动不清楚者,可从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处开始叩诊,依次按肋间上移,叩诊每一肋间的清音变浊音并作记号,直至第二肋间。
连接各肋间的记号,即为心浊音界的左界。
然后左侧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从肝浊音界的上一肋间开始自外而内,依次按肋间上移至第二肋间,叩出每个肋间由清音变浊音处,并做上记号,连接各肋间的记号,即为心浊音界的右界。
再用硬尺平放于胸骨上(不能用软尺斜放或随胸壁的曲度而屈转测量),测出各肋间的浊音界距前正中线的距离,并记录之。
(三)正常心浊音界(相对浊音界)正常人心浊音界随年龄、体型而异。
一般左心界在第二肋间几乎与胸骨左缘相合,距前正中线约23;第二肋间距前正中线约3.5~4.5cm,此处相当于心腰部,如超出此范围则表示心腰部扩大;第四肋间距前正中线约5~6cm;第五肋间距前正中线约7~9cm,正常不超过锁骨中线(正常成人前正中线至左锁骨中线的距离为8~10cm)。
心右浊音界相当于胸骨右缘、正常人心脏左、右相对浊音界至前正中线的平均距离。
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右(cm)肋间左(cm)2-3 Ⅱ2-32-3 Ⅲ 3.5-4.53-4 Ⅳ5-6V 7-9(记录时应注明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cm数)心界的组成部分心左界起自至第二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向左下延伸至第三肋间处,相当于左心房的心耳部;再向下一肋间则为左心室。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掌握心脏叩诊的正常范围和叩诊技巧,提高对心脏病变的初步判断能力。
二、实验原理心脏叩诊是体格检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敲击胸部,根据产生的音响变化来判断心脏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正常心脏叩诊时,心脏边界与肺脏边界交界处产生的音响由清变浊,形成相对浊音界。
三、实验材料1. 被检者:男性,年龄25岁,身高175cm,体重70kg。
2. 实验器材:叩诊锤、听诊器、皮尺、直尺、记号笔。
四、实验方法1. 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
2. 检查者立于被检者右侧,左手持叩诊锤,右手持听诊器。
3. 首先确定心尖搏动最强点,一般位于第五肋间。
4. 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侧2-3cm处开始,沿肋间由外向内叩诊,当叩诊音由清变浊时做标记。
5. 从第二肋间开始,向上依次叩诊至第四肋间,分别标记。
6. 右侧叩诊时,先沿右锁骨中线叩诊,当叩诊音由清变浊时为肝上界,向上移一个肋间,依次叩诊至第二肋间,分别标记。
7. 标记完成后,用皮尺测量各标记点到前正中线的距离,并用直尺测量左右相对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距离。
8. 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1. 左侧心脏浊音界:第二肋间2cm,第三肋间4cm,第四肋间6cm,第五肋间8cm。
2. 右侧心脏浊音界:第二肋间2cm,第三肋间4cm,第四肋间6cm。
六、实验讨论1. 心脏叩诊的正常范围:成年人心脏相对浊音界大致位于第二肋间,左右相对浊音界大致对称,左右相对浊音界距离前正中线约5cm。
2. 心脏叩诊的注意事项:叩诊时应保持均匀的力度,避免用力过猛;被检者应放松,呼吸平稳;叩诊顺序为先左后右,先下后上,先外后内。
3. 心脏叩诊的临床意义:通过心脏叩诊可以初步判断心脏大小、形状和位置,为诊断心脏疾病提供依据。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心脏叩诊操作,并记录了被检者的心脏浊音界。
实验结果符合正常范围,说明被检者心脏形态正常。
八、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了解了心脏叩诊的正常范围和叩诊技巧,提高了对心脏病变的初步判断能力。
心脏查体顺序及内容
《心脏查体顺序及内容》
嘿,咱今天来聊聊心脏查体那点事儿哈!这心脏查体啊,就像是给咱心脏这个小家伙来个全面大检查。
咱先从望诊开始,就像咱平常观察一个人一样,看看胸口这儿有没有啥奇怪的起伏呀。
然后呢,就是触诊啦,用咱的小手轻轻摸摸胸口,感受一下心脏跳动的节奏,是不是像个小鼓在“咚咚咚”地敲。
记得有一次啊,我去看医生给一个病人做心脏查体。
医生特别认真,先望了望,然后就开始触诊了。
那手放上去的样子,就好像在和心脏打招呼呢!接着是叩诊,医生拿着个小锤子似的东西,在胸口这儿敲敲那儿敲敲,听听声音,判断心脏的大小啥的。
当时那个病人还特别紧张,医生还笑着安慰他说:“别担心,我这是在给你的心脏做检查呢,它会好好配合的。
”哈哈,把大家都逗笑了。
再说说听诊吧,把听诊器往耳朵上一挂,就像个小侦探在听心脏的秘密呢。
听听有没有杂音啊,节律对不对呀。
我那次看着医生听诊的时候,那专注的表情,感觉他能听懂心脏在说啥悄悄话一样。
最后就是周围血管的检查啦,看看手腕啊、脚踝啊这些地方的血管情况。
这就像是给心脏的“小伙伴们”也做个体检。
总之呢,心脏查体的顺序和内容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哦!通过这些检查,就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心脏的健康状况啦。
就像给心脏这个小家伙拍了个全身照,让我们知道它好不好,有没有啥小毛病。
所以啊,大家都要重视心脏查体哦,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小心脏呀!这样它才能一直有力地跳动,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动力呢!嘿嘿,大家记住了不?。
心脏叩诊、听诊检查一、叩诊1.叩诊方法仰卧位坐位心脏相对浊音界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逐肋叩诊2.叩诊顺序7~9Ⅴ5~6Ⅳ3~4 3.5~4.5Ⅲ2~32~3Ⅱ2~3左界(cm )肋间右界(cm )3.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人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是8~10cm靴型心正常心脏浊音界三、心脏叩诊4.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正常心脏浊音界梨型心二、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1.听诊部位及顺序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2.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1)心率:每分钟心搏次数✓正常成人心率60~100次/分✓窦性心动过速/过缓(2)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成人心律规整✓常见的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房颤四、心脏听诊心房颤动听诊特点:房颤特点三不一快慢不一律不齐强弱不等无规律脉率定比心率低(3)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产生机制二、三尖瓣关闭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舒张早期室壁振动部分正常儿童和青少年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振动病理意义心室收缩期开始心室舒张期开始听诊特点调低时长与心尖搏动同时调高时短在心尖搏动之后听诊部位心尖心底心音产生机制: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听诊特点:第一心音低而长心尖部位最响亮一二之间间隔短心尖搏动同时相第二心音高而短心底部位最响亮二一之间间隔长心尖搏动反时相如何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心音改变:强度改变S1强度改变S2强度改变增强:二尖瓣狭窄、高热、贫血减弱: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肌炎增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减弱:低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心音分裂S1分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S2分裂生理分裂通常分裂反常分裂固定分裂(4)额外心音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附加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多为病理性✓舒张期额外心音: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肿瘤扑落音✓收缩期额外心音: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中晚期喀喇音(5)心脏杂音✓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部位、性质、强度、时间、与呼吸及体位的关系等杂音强度分级级别响度听诊特点震颤1最轻仔细听无2轻度较易听到无3中度明显无/有4响亮响亮有5很响很响、四周、背部传导明显6最响震耳、离开胸壁可听到强烈(6)心包摩擦音脏层、壁层心包间有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音质粗糙、高音调、搔抓样、很近耳,与心搏一致发生在收缩期与舒张期,屏气时仍存在。
一、实验背景心脏叩诊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对心脏浊音区的叩诊,可以了解心脏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信息,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心脏叩诊操作,掌握心脏叩诊的技巧和要领,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心脏叩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心脏叩诊的技巧和要领。
3. 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叩诊锤、听诊器、血压计、身高体重计、记录本、尺子等。
2. 实验步骤:(1)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解开上衣,暴露心前区。
(2)检查者左手握叩诊锤,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
(3)病人坐位时,检查者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平行,与肋间垂直;病人仰卧时,检查者立于病人右侧,则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垂直(即与肋间平行)。
(4)以右手中指借右腕关节活动叩击板指,以听到声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
(5)通常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右界叩诊时,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
(6)对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逐一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
3. 实验结果:(1)心脏浊音界:心脏叩诊呈实音(绝对浊音),而心脏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相对浊音。
(2)心脏左右缘被肺覆盖的部分,叩诊呈相对浊音;而不被肺覆盖的部分叩诊呈绝对浊音。
(3)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心左界自第2肋间起向外逐渐形成一外凸弧形,直至第5肋间;右界各肋间几乎与胸骨等距。
四、实验心得1. 心脏叩诊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掌握心脏叩诊的技巧和要领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叩诊板指,保证叩诊准确。
(2)根据受检者体位选择合适的叩诊手法,保证叩诊效果。
(3)注意叩诊顺序,由下而上,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
(4)观察心脏浊音界的变化,判断心脏大小、形状和位置等信息。
心脏叩诊的操作方法心脏叩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大小、位置和声音等信息。
以下是心脏叩诊的操作方法及相关知识。
心脏位于胸廓的中央,位于胸骨背面的第二至第五肋间。
一般情况下,心脏的骨架和肺部阻挡了声音的传输,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是听不到心脏的声音的。
但是当心脏发生病理性改变时,如心脏扩大、心脏肌肉变厚、心包炎等,会产生特定的声音,通过叩诊的方法可以间接地听到这些声音,从而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状态和功能。
心脏叩诊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术前准备:叩诊之前,需要先询问病患的病史,了解其主要症状、体征以及病程等信息。
同时,需要确保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干扰。
2. 患者体位:患者应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露出胸廓,上半身放松。
3. 叩诊器具:医生一般使用手指、听诊器和敲诊锤来进行叩诊。
手指主要用于触摸胸廓,感受心脏的震颤和肋骨的共鸣情况。
听诊器主要用于放大心脏声音,方便医生听到细微的声音。
敲诊锤主要用于敲击胸廓,触发声音的产生。
4. 叩诊方法:医生通过触摸、听觉和视觉来评估心脏的状态。
具体步骤如下:a. 触诊:医生用手指在胸廓上轻轻触摸,感受心脏的震颤和肋骨的共鸣情况。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震颤感应轻微,共鸣感不明显。
但是在心脏扩大或收缩力增大的情况下,震颤会显著增加。
b. 听诊:医生用听诊器仔细倾听不同部位的心脏声音。
常常听诊的部位包括主动脉瓣区(第二肋间右缘)、肺动脉瓣区(第二肋间左缘)、三尖瓣区(左剑突下方)和二尖瓣区(第五肋间左缘)。
- 在主动脉瓣区,可以听到第二心音(S2)的分裂和强度,同时也可以听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震颤声。
- 在肺动脉瓣区,可以听到第二心音(S2)和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震颤声。
- 在三尖瓣区,可以听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震颤声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吹风声。
- 在二尖瓣区,可以听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震颤声和舒张期杂音。
c. 视诊:医生通过裸眼观察胸廓的外形和心脏的动作来判断心脏是否扩大和位于何处。
心脏查体的顺序和内容首先是心脏听诊。
医生通过听诊可以了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以及心脏瓣膜的开合情况。
在进行心脏听诊时,医生需要使用听诊器,将听诊器的膜片贴在患者的胸部不同位置,分别听取心尖部、主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和三尖瓣区的心音。
通过心脏听诊可以发现心脏瓣膜的异常声音,如杂音等,从而判断心脏瓣膜是否存在问题。
其次是心脏触诊。
心脏触诊是通过手触摸患者的胸部来感知心脏的搏动情况。
医生在进行心脏触诊时需要让患者保持平躺,然后用手指轻轻触摸患者的胸部,感知心脏的搏动力度和频率。
通过心脏触诊可以初步了解心脏的搏动情况,判断心脏是否存在肥大、增强或减弱等异常情况。
接下来是心脏叩诊。
心脏叩诊是通过手指敲击患者的胸部来感知心脏的边界和大小。
医生在进行心脏叩诊时需要让患者保持坐位或站位,然后用手指轻轻敲击患者的胸部,感知心脏的边界和大小。
通过心脏叩诊可以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增大或缩小等异常情况。
最后是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医生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时需要让患者保持平躺,然后在患者的胸部涂抹透明凝胶,再用超声探头轻轻贴近患者的胸部,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心脏的各个部分,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结构或功能。
综上所述,心脏查体的顺序和内容主要包括心脏听诊、心脏触诊、心脏叩诊和心脏超声检查四个方面。
通过这些查体内容可以全面了解心脏的情况,及时发现心脏疾病,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对于心脏疾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心脏查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疾病,接受治疗,保持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