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国卫视选秀节目收视率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3
今天,你“选秀”了吗?----选秀节目良莠不齐,中学生该如何看待小组所在:潮阳黄图盛中学高二六班小组成员:姚培鸿、柯棉槟、郭东阳、柳泽铭、郭壮圆、郑炎金、郑嘉鸿小组组长:姚培鸿指导老师:许耀浩所涉科目:政治(文化生活)一、研究背景2013年开始到2014年春,中国各大卫视为了抢占先机,纷纷推出了选秀节目。
再加上由于电视消费节目的特性,从普通的草根转变为二三线歌手与普通人的“恶战”。
而且一个节目的成功往往引起部分电视台的粗制滥造。
比如某卫视的歌手竞赛类节目的大红大热,竟引发三大卫视的跟风模仿。
导致群众节目偏向紊乱,从而引起一些较大的负面影响。
(附:下表为2013~2014年1月23日之间各大卫视所播放的选秀节目。
【红色为2014年1月23日时仍在播节目,下划线为国外引进版权节目】)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广西卫视青海卫视山东卫视我是歌手第一季中国梦想秀第五季妈妈咪呀一生所爱 大地飞歌花儿朵朵歌声传奇中国最强音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天籁之声2013年快乐男声中国梦想秀第六季中国达人秀第五季我是歌手第二季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湖北卫视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最美合声全能星战我的中国星非常六加一我为歌狂最强大脑中国好歌曲2013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即所谓的“加强版限娱令”)。
“加强版限娱令”中规定,每家卫视每年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明年开始全国各大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
此规定一出,随即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那些以综艺节目作为“立台之本”的卫视,是否遭遇了一次“致命打击”?而那些以节目版权引进为主业的公司又将何去何从?(图片来源:南都网)况且,选秀类节目还受到了其他形式节目的压力。
以时下关注度最高的《爸爸去哪儿》为例,第二期的全国收视率一下冲到了2.588%。
对此,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曾向媒体表示,综艺节目的成功首先就是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与众不同。
从2013 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作者:彭姝来源:《声屏世界》 2014年第11期彭姝在央视索福瑞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的综艺节目收视份额排名中,占据前六位的分别是中央台三套、湖南卫视、中央台一套、江苏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
除央视外,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上海东方卫视以及浙江卫视成为省级电视台极具竞争力的代表。
本文选取湖南、上海、江苏、浙江四家卫视2013度娱乐节目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四家卫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现状。
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分析,对省级卫视未来的娱乐节目制作以及频道专业化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2013年度四家卫视娱乐节目情况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限娱令”开始,各地方电视台都对自己的娱乐节目进行了调整,有些电视台甚至直接删除或停播一部分娱乐节目。
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是“限娱令”实施后,我国省级卫视娱乐节目的首次大捷,《中国好声音》也是继《超级女声》之后中国电视界歌唱类选秀节目的又一高潮。
2013年,各省级电视台也开始针对本频道的定位对娱乐节目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力图在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各种限令下取得竞争优势。
纵观湖南卫视2013年播出的主要娱乐节目,除去《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百变大咖秀》与情感相亲类节目《我们约会吧》外,新增四档娱乐节目,其中三档是有关音乐歌唱类的节目,即《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快乐男声》,还有一档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
在这八档节目当中,《我们约会吧》是购买了英国节目《TakeMeOut》的版权,《我是歌手》购买了韩国MBC电视台的同名节目版权,《中国最强音》购买了英国节目《X—Factor》的版权,《爸爸去哪儿》则是购买了韩国MBC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版权。
2013年度上海东方卫视的主要娱乐节目中,《百里挑一》《谁能百里挑一》《梦立方》《今晚80后脱口秀》都是保留节目,打造的新节目有四档,即《晓松说》《舞林争霸》《中国梦之声》以及《谁是大擂主》。
我国选秀节目的现状分析我国选秀节目的现状分析摘要:我国电视选秀节目从 2004 年的真正兴起,到 2007 年的整顿,从高潮到平淡,仅仅经历了三年的时间。
让我们从选秀节目中抽身而出,以旁观者的姿态,冷静地审视我国电视选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选秀节目现状 2007 年,影响较大的选秀节目有: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舞林大会;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山东卫视的笑声传中国;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绝对唱响。
2008 年,由于奥运会,选秀节目数量大大减少,主要有:上海东方卫视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绝对唱响,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
2009 年,选秀节目有回升的迹象,从数量上看,远远超过2008 年,主要有湖南卫视快乐女声;东方卫视我型我秀,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名师高徒、魅力新主播;山东卫视先声夺人、综艺满天星等。
2010 年,选秀节目仍然是娱乐节目中最活跃的一份子,青海卫视、湖南经视、天娱传媒联合创办的花儿朵朵大型选秀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浙江卫视的不同凡响;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吉林卫视寻找灰姑娘;云南卫视寻找狼的声音等。
从 2007 年到 2019 年 6 月,国家虽然对选秀节目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整体看来,虽选秀节目良莠不齐,但仍是各卫视台钟爱的对象,只要政策稍微回暖或者放松,选秀节目的数量立刻攀升。
到目前为止,选秀节目不仅数量上在娱乐节目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选秀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例如从众多电视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相亲类选秀节目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等,将相亲以真人秀的形式展现出来,再次掀起选秀节目的高潮。
,同时,各种以小朋友为参赛者的选秀节目纷纷涌现,例如超级宝贝、乐唯未来之星等节目。
电视选秀节目仍然是娱乐节目的主角,仍然占有相当数量的观众市场。
选秀节目不仅本身在节目运作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也在社会层面上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盲目模仿,同质化严重我国选秀节目的一大问题是盲目模仿、同质化严重。
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摘要:电视选秀节目兴起于2004年,典型形式是“超女”。
自开播伊始,它就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并因此被广泛“克隆”,在全国各地的电视上迅速繁衍了众多的类似版本,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
本文试图把握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脉络:分析历史演进过程;从选秀节目热潮遭遇的批判进行分析;从电视娱乐节目的庸俗化,缺乏创新的模式化,缺失人文内涵的商品化分析当前在选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选秀节目;批判分析;发展一、我国电视选秀型节目的发展历程1990年代末期是娱乐节目繁荣发展的黄金时间,当时,各个电视台蜂拥而上、紧锣密鼓制造出一大批娱乐节目,不惜模仿与克隆,绞尽脑汁,凡是有助于搞笑、煽情和刺激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这种繁荣只是长期压抑后的一种释放而已,一段时期过去以后,必然会冷静下来,迎来一次新的调整。
2000年至2002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遭遇了整体。
降温”,一些节目甚至从原先的20点下滑到不到2点,跌幅之大,令业内人士瞠目结舌。
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低潮之后,从2003年开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总体收视率终于开始回升,2004年,娱乐节目在全国76个城市所有频道的人均收视时间为3707分钟,娱乐节目在所有节目中所占的份额达到6.7%。
而2005年全国102个样本市县515个电视频道综艺娱乐节目播出总量约14万小时,综艺资讯类节目254档,综艺晚会2,767部,单项艺术317档/部,互动游戏类272档,真人秀类982档/部,娱乐脱口秀148档,综艺集锦709档,其他490档/部,总制作量约为6.08万小时.其中真人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举行,使得2005年观众收看综艺节目的时间大大增长,观众收看娱乐节目时间共计有4000余分钟.平均每天收看时间约为12分钟,占总收视时长的7.4%,为近年来最高。
2013年上半年中国收视总结及下半年趋势分析近日,中国领先的综合广告与媒体服务商昌荣传播(纳斯达克代码CHRM)对外发布《2013年上半年中国收视总结及下半年趋势分析》报告,结合消费者调研数据、电视媒体收视及网络流量数据,对上半年消费者收视行为及媒体收视变化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解读。
消费者收视行为变化:网络成为第二大媒体,消费者偏好婚恋、真人秀节目报告数据显示,2013上半年,中国消费者电视接触度稳定在90%左右,电视依然是目前中国规模化最大媒体。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其超越报纸成为消费者第二大接触媒体。
从不同世代消费者媒体行为和态度上看,每天触网已成为70/80/90后中青年群体的最主要收视行为,平均每天触网3.4小时,其中收看网络视频1.5小时;互联网成为年轻群体最信任的媒体。
相对比,50/60后中老年人群电视依然是收看最多、最信任的媒体。
针对消费者节目内容方面的喜好,报告数据显示,新闻、电视剧、综艺歌舞晚会依然是消费者最经常收看的节目,但消费者的喜好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
婚恋交友、真人秀、旅游休闲和电视购物等节目成为消费者喜好度高的节目,尤其是婚恋交友类节目,三年来的收看度提升了96%,这也提供了《非诚勿扰》等婚恋节目久播不衰的原由。
电视媒体竞争格局变化:央视份额持续扩大,卫视走向集中化2013上半年,央视收视份额持续扩大,专业细分频道收视提升,频道影响力由集中走向均衡、集群化作战;央视资源将更加丰富化、多元化。
这意味着,更多品牌有机会参与到央视传播平台上。
央视的收视表现,是一系列变革和创新的成果。
12年底13年初,央视进行一系列革新,在收视和话题引爆方面均表现突出,打造“大投入、大制作、大造势和高回报”的“大片时代”。
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新闻栏目的调整升级;《舞出我人生》、《开门大吉》等新综艺节目的精彩打造。
展望下半年,暑期大剧的投入以及冯小刚和赵本山联袂导演2014年央视春晚引发全国热议、关注。
2013全国卫视选秀节目收视率调查报告这个暑期荧屏的音乐选秀节目,满足了音乐爱好者,坑苦了选择困难症患者。
虽然一纸“限歌令”让原本定档的13档音乐节目仅余8档半,但在制作投入、形式编排上,这八位“幸运儿”一点也不含糊,高投入自然带来丰厚回报。
有多丰厚?《中国好声音》收视破5变得不是新鲜事,快男比赛未完选手就已先红,《最美和声》斩获口碑,让试水的北京卫视尝到甜头——据统计,这个暑假在网络上共有18亿人次围观暑期音乐节目,而以《好声音》为代表的热门节目更是每秒进账6.8万元广告费。
当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闪闪发光的回报背后还藏着更多内容:《好声音》收视无敌,但网络讨论度却不及去年,选手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梦之声》总决赛广告卖出天价,却没在收视上有个漂亮的分数;有节目既没高收视也没捧出明星,但却为自己开了庆功会。
在这场空前激烈的综艺大战中,已经不能靠收视或者广告的绝对数字宣告谁就是赢家。
腾讯娱乐试着带你理性分析、多维度质检,用真实的数据告诉你,谁才是暑期选秀节目中的大赢家。
Part1:谁是数据之王?有人收视争霸有人暗处发光去年《好声音》的一枝独秀引得其他卫视眼热,今年不论一线二线卫视,均相继发力开发歌唱类节目。
虽然受到限歌令的影响,原本的13档音乐选秀只剩下8档半播出(《中国红歌会》被半路腰斩),但和去年相比,今年暑期档可以说是强者的较量,湖南卫视时隔一年重新杀回选秀战场,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等新生节目也来瓜分暑期综艺这块大蛋糕。
还有山东卫视《中国星力量》、天津卫视《天下无双》、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等新节目以及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和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两个老节目再战荧屏,今年的音乐综艺节目较去年更加生猛,“大秀”多了,相对综艺市场进局“分蛋糕”的参赛者也多了。
2013暑期部分节目平均收视率及最高收视率·收视率:《好声音》第二季分分钟破5 重兵夹击不降反升2012年的荧屏选秀能被记住的只有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它以黑马之势异军突起,连向来挑剔的业内人士都交口称赞,中国选秀节目随之迎来了第二春。
选秀调研报告选秀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选秀节目是当代流行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
选秀节目通过众多参赛选手展示才艺,经过评委和观众投票,最终脱颖而出的选手有机会获得与音乐、舞蹈和演艺等相关行业签约的机会。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选秀节目对参与者的影响和对观众的吸引力,以及选秀节目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
二、调研方法和样本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全国范围内的选秀节目观众和参赛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了1000份有效问卷并进行了20次访谈。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选秀节目对参与者的影响(1)获得才艺发展机会:大部分参赛选手认为通过选秀节目,他们有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并且有机会得到专业培训和发展。
(2)增加个人自信:参赛选手表示在选秀节目中经过公众演出的经验,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
(3)积累社交资源:参与选秀节目使得选手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人士,如导演、音乐制作人等,这些社交资源在选秀结束后对他们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2.选秀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1)观众与参与者情感共鸣:观众通过选秀节目了解到参赛者的努力、挫折和成长,这种情感共鸣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共情。
(2)娱乐消遣的方式:选秀节目以其明星效应和剧场性质成为一种备受观众欢迎的娱乐媒介,成为观众休闲消遣的重要选择。
(3)发现新才俊和艺术创新:选秀节目每一季都会涌现出一些具有独特才艺的新人,这些新人的出现为观众提供了新的艺术享受和创新的体验。
3.选秀节目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选秀节目已经成为当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评委和观众的选择,它推动了流行音乐、舞蹈和演艺等领域的发展。
选秀题材的电视节目也成为广告商重要的宣传平台,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同时,选秀节目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娱乐性与专业性的关注和讨论,对于当代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选秀节目对参与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为他们提供才艺发展机会、增加自信和积累社交资源。
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近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13 年我国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为463.00亿元,与2012年同项指标统计收入相比下降9.0%,其中票房收入为131.08 亿元,同比下降2.9%,政府补贴、广告赞助、衍生产品、主体配套设施及其他服务性收入同比下降9.6%.《报告》分析,2013年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宣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等政策,政府举办演出、演出要价虚高以及演出舞美搭建攀比等行业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随着文化部门积极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演出审批,为演出市场繁荣创造政策环境。
在节俭办晚会和简政放权双重政策下,我国演出市场步入了转型升级的轨道,部分演出经营者逐步更弦易辙,从倚靠政府转而面向市场。
演出市场主体积极转型2013年全国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422家,收入78.54亿元,其中转企国有文艺表演团体1283家,未承担改革任务保留事业编制院团共139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10953家,收入111.06亿元,占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总收入的58.6%;全国演出经纪机构总数增加到4046家,但从业人数同比下降15%,民营演出经纪机构收入占全国演出经纪机构总收入的88.6%.在2013年简政放权政策大背景下,民营演出企业积极打造自主项目,塑造企业品牌形象,逐步由传统依赖项目一次性收入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以品牌带动的集约型经营发展方向转变,并呈现专业化、连锁化、国际化发展态势。
演出营销更加多元2013年演出市场出现的O2O票务销售和演出营销众筹打破了传统演出运营方式,O2O 票务销售模式推动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为观众与演出商建立线上支付平台,众筹模式与演出营销的结合开启了演出定制服务的新渠道;同时演员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也逐步从单一的广告代言、出席活动等线下营销逐步转变为集微博营销、广告代言一体的线上线下全面合作。
2013年最火的十档选秀节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人才倍出需求旺盛的年代,在娱乐圈表现得更充分!暑假是青春激情澎湃的季节,也是电视台必争的黄金档,而各大电视台竞争的利器除了电视剧、综艺节目,还有更厉害的就是能撑起收视的选秀节目。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过湖南卫视当初引领的辉煌,也有遭遇审美疲劳的萧条,而2012年浙江卫视选秀异军突起又引发新一轮的选秀激战,2013年的夏天,选秀节目此起彼伏,应接不暇,竞争激烈程度更是白热化。
三大巨头三足鼎立说起电视选秀,观众最直接联想到的就是曾经引领风向的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2012年浙江卫视从之前的跟风者一举超越各大卫视成为最大赢家,也标志着卫视以及其选秀节目实力进入一线集团,也让电视选秀顶级集团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湖南卫视曾经是电视选秀的领头羊,超女快男快女的辉煌让湖南卫视赚得盆满钵满,但高潮过后还是有低谷,2010年快男和2011年快女的没落之后,2012年湖南卫视以为选秀市场已经遭遇行业审美疲劳干脆放弃了选秀,结果浙江卫视和其他各家卫视依然选得有声有色赚得欢。
所以2013年,曾经的选秀大王湖南卫视决定重出江湖三管齐下战选秀,明星选秀节目《我是歌手》大获全胜,但随后的《中国最强音》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还好在暑期黄金档有传统品牌节目《快乐男声》接棒,才有了竞争的砝码。
虽然湖南卫视有多年选秀经验也有强势的推广影响能力,但是2013年快乐男声好像始终呈现黔驴技穷难再创辉煌的迹象,无论评委、选手还是主持阵营都有疲软的趋势,何炅汪涵的老脸组合无新意,评委阵营少奇葩,选手水平多青涩。
同时,再加上其他节目的亮点多竞争大,两相对比,所以开选开播以来,观众反响大不如从前。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湖南卫视曾经一统江湖的气势一去不复返,很难轻松取胜,但这是一场不短的持久战,湖南卫视会有耐力耗下去,让其他卫视不会赢得那么轻松,同时也要分得一杯羹,无论好评也好还是非议也罢,至少捞够本,也要对得起那么多的广告商家。
2013年看国内选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作者:丛苡潇来源:《商情》2013年第51期【摘要】2013年,各大卫视摩拳擦掌,选秀节目扎堆云集。
全国选秀节目现燎原之势,综艺战进入有史以来最白热化的阶段,而收视率无疑成为各地方卫视的战功勋章,地方卫视们无不卯足了劲,甚至上演掐架骂战,只为拉高收视率。
但随着质量良莠不齐的选秀节目的播出,此类节目存在的种种问题也逐渐暴露,主管部门也屡有明令。
业界也应该认真思考选秀节目之路究竟该如何走下去。
【关键词】选秀节目现状发展一、选秀节目的特点及其商业价值近些年,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活跃着这样一种电视节目:它在荧屏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它通过全民娱乐的方式,吸引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参与并为每一个人提供一个展示自已的舞台。
这种魅力十足的节目就是娱乐选秀节目。
选秀,顾名思义就是挑选新秀。
选秀节目从早期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到现在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级电视台的选秀节目,至少已经有一百多种。
虽然这些选秀节目参差不齐,但他们却具有很多共同点。
平民偶像,全民娱乐。
早期的综艺节目,观众只能作为观赏者或旁观者,电视节目的内容是否精彩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
但无论节目多么丰富多彩,观众也是被排除在外的,而选秀节目正是找到了这一突破口,让全民成为节目的参与者,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心有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最初“超级女声”的口号就是“想唱就唱”,各种年龄、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人都可以来参与。
它首先实践了“平民娱乐”、“全民娱乐”的理念,你不需要再羡慕舞台上的那些明星,此时此刻,你就是明星,全国的观众都能够见证一个个“平民偶像”的诞生。
当然,除了参加选秀的选手能够亲自参与实现自己梦想外,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借助短信支持等手段全程决定着选手的命运。
这就像是全国的大众评委在为选手的表现进行评判,曾经的旁观者如今变成了切身的参与者,这种虚拟角色的转变也让大众在关注选秀节目的同时感受到娱乐的精神,它也成为选秀节目迅速崛起的一个根本原因。
2013全国卫视选秀节目收视率调查报告这个暑期荧屏的音乐选秀节目,满足了音乐爱好者,坑苦了选择困难症患者。
虽然一纸“限歌令”让原本定档的13档音乐节目仅余8档半,但在制作投入、形式编排上,这八位“幸运儿”一点也不含糊,高投入自然带来丰厚回报。
有多丰厚?《中国好声音》收视破5变得不是新鲜事,快男比赛未完选手就已先红,《最美和声》斩获口碑,让试水的北京卫视尝到甜头——据统计,这个暑假在网络上共有18亿人次围观暑期音乐节目,而以《好声音》为代表的热门节目更是每秒进账6.8万元广告费。
当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闪闪发光的回报背后还藏着更多内容:《好声音》收视无敌,但网络讨论度却不及去年,选手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梦之声》总决赛广告卖出天价,却没在收视上有个漂亮的分数;有节目既没高收视也没捧出明星,但却为自己开了庆功会。
在这场空前激烈的综艺大战中,已经不能靠收视或者广告的绝对数字宣告谁就是赢家。
腾讯娱乐试着带你理性分析、多维度质检,用真实的数据告诉你,谁才是暑期选秀节目中的大赢家。
Part1:谁是数据之王?有人收视争霸有人暗处发光去年《好声音》的一枝独秀引得其他卫视眼热,今年不论一线二线卫视,均相继发力开发歌唱类节目。
虽然受到限歌令的影响,原本的13档音乐选秀只剩下8档半播出(《中国红歌会》被半路腰斩),但和去年相比,今年暑期档可以说是强者的较量,湖南卫视时隔一年重新杀回选秀战场,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等新生节目也来瓜分暑期综艺这块大蛋糕。
还有山东卫视《中国星力量》、天津卫视《天下无双》、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等新节目以及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和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两个老节目再战荧屏,今年的音乐综艺节目较去年更加生猛,“大秀”多了,相对综艺市场进局“分蛋糕”的参赛者也多了。
2013暑期部分节目平均收视率及最高收视率·收视率:《好声音》第二季分分钟破5 重兵夹击不降反升2012年的荧屏选秀能被记住的只有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它以黑马之势异军突起,连向来挑剔的业内人士都交口称赞,中国选秀节目随之迎来了第二春。
去年,湖南卫视《超女》、《快男》系列宣布停办,东方卫视《声动亚洲》卖相虽好,但却被同期的《中国好声音》抢占了风头,而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山东卫视《天籁之声》、天津卫视《王者归来》、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深圳卫视《清唱团》、云南卫视《完美声音》无一例外都成为了炮灰。
第一季《中国好声音》首期还是1.47的收视,第二期一下飙到了2.71,随后继续一路飙涨,总决赛最高收视达到了6。
这在近几年的电视荧屏堪称奇迹。
从收视上看,今年《中国好声音》继续发力,即使有《快男》、《梦之声》来势汹汹,但“好声音”的收视却是不降反升,首期收视就高达3.516,8月30日播出的张惠妹导师考核收视已经飙升到5.233,平均收视高达4.692,这一收视明显甩出其他节目好几条街。
连老牌的《快男》和购自著名选秀节目《美国偶像》的《梦之声》以及《最美和声》最高收视也不过在2左右,像《中国红歌会》以及《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在收视榜上几乎不见踪影。
今年九档音乐选秀节目全网播放量统计(点击查看大图)今年和去年播出的音乐选秀节目播放量占比对比(点击查看大图)·网络播放:《快男》《梦之声》分食蛋糕《好声音》不再一家独大收视高并不代表《好声音》一家独大,和去年舍我其谁的气势相比,今年的好声音已经露出一些疲态。
首先,今年《好声音》的口碑明显不如去年,再加上多档选秀节目的围攻,网络关注度和播放量都被分流了不少。
微博话题排行榜上,“快男”的排名和其不相上下,尤其是周五,两档节目在微博上的讨论平分秋色,互不相让。
去年《好声音》在网络播放量上成就了一个“神话”,据统计,《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网络播放量累计超过13亿,第一季第一期达到了1.7亿,随后的各期播放量也非常不俗;而今年第二季同比去年的各期,播放量远不及第一季,截止第九期,累计播放量为5.46亿,同比去年的前九期下降了一半还多,单期最高播放量为8000万,且从数据走向来看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
与今年暑期综艺节目横向比较,《中国好声音》也不再像去年一样一家独大,而是与快男、梦之声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快男》截止至统计日全网播放量已经达到5.96亿,而《梦之声》则达到了5.26亿,网络这块“大蛋糕”被硬生生的分去不少。
2012年-2013年卫视暑期季播综艺片单对比另一方面,受到限歌令影响,今年暑期音乐选秀节目的数量其实比去年还少。
为何《好声音》在对手减少的情况下网络反响反而不如去年呢?第二季网络“退烧”的原因是什么?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首先《好声音》第二季的制作流于程式化,仅仅想靠复制去年的成功模式,难以满足日益挑剔的观众口味,同时继续强化导师的戏份,又缺少像去年吴莫愁、李代沫一样的特色选手,导致节目本身看点减弱,另方面去年参与暑期选秀竞争的以二线卫视居多,节目普遍偏弱,也令得好声音能够成功突围并一枝独秀。
而今年湖南、东方、北京纷纷加入,且节目均水准不俗,自然分流了原本“好声音”的关注度。
其次,《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版权进行了独家售卖,从营销上看或能得到一时的“精专深”,但却流失了其他视频网站的粘性用户和宣传,可谓损本逐末,整体曝光率和收益都在看不到的地方有所损伤。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第二季(前11期)播放量对比(点击查看大图)结论:《中国好声音》得荧屏失网络,“第二梯队”综艺分流观众,未来发展趋势则更倾向于多终端、多屏体验,如果仅仅守着电视机的一亩三分地,必然会流失大量观众。
Part2:谁能制造下一个李宇春?快男造星仍是最强说到底,选秀之所以经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完成了一个普通人一步一步成名的记录,也成为观众或崇敬、或艳羡的对象。
十年选秀,诞生了诸如李宇春、尚雯婕、曾轶可、陈楚生、张杰这样的平民偶像,也诞生了李莫愁、阿宝这样的特色怪咖。
选秀节目与选手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捆绑式”产业链,即选秀造星一条龙,胜出的选手可以继续在该平台上发展,选手将会得到完整的包装和更多的舞台机会,但相对来说对选手的个性发展会有一定的束缚,这种选秀以《快男》、《超女》最有代表性;另一种则是比赛结束后互不相欠,选秀节目本身只是一个展示选手才华的平台,选手的个性会得到非常大的发挥,所以会吸引很多实力强劲、但不甘在节目结束后“失去自由身”的选手参加,但在大部分情况下,选手参加完此类节目后,就会因为缺乏长远的布局和打算,渐渐失去观众的关注度,丧失形成多次消费的机会。
2013各档选秀热门选手·《快男》早已形成产业链今年又火了一批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节目本身口碑、收视好以外,节目早已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从2004年第一届《超女》开始,身上打着“湖南制造”烙印的选秀选手们就层出不穷,甚至还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选秀神话。
当然,这些神话几乎都清一色地发生在选手身上。
李宇春早已是当下歌坛中现象级的巨星,不知道她的人显然比没吃过玉米的人还少。
尚雯婕参加《超女》后的华丽蜕变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如今早已是走在时尚最前端的“电音女王”,还有张靓颖等等都一直活跃在娱乐圈。
陈楚生、张杰、俞灏明、李炜、陈翔也因为快男的舞台而走红,甚至成为华语歌坛新生代领军人物。
今年“快男”同样不乏翘楚。
海选阶段,就已经有不少选手进入了观众视线,抱着吉他演唱《董小姐》的左立感人至深;才华横溢的唱作型歌手贾盛强则异军突起;“火星弟弟”华晨宇一开口便震惊四座,还有慵懒派系的王启、摇滚范的耿琦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随着赛程的推进,即便是很多已经被淘汰的选手,依然让人记忆深刻。
至于华晨宇、欧豪这样有冠军相的选手,早已经拥有大批粉丝。
再把视线扩大到其他节目,在今年崭露头角的似乎只有《中国梦之声》中的央吉玛、李祥祥、James、艾菲等选手,在比赛结束之前便拥有了大批粉丝,有些选手甚至因为独特个性一早便拿到了经纪公司的合约,甚至已有代言上身。
·《好声音》节目更火了选手让人记住得却很少《中国好声音》今年火爆依旧,但这仅仅体现在节目的收视率和反响上,至于选手,相信许多观众的感觉一致,唱得都不错,但没记住几个人。
第一季节目中的张玮、李代沫、平安、金池、吴莫愁等学员早在盲选阶段就让人印象深刻,刚下节目便开始四处走穴、登上其他电视节目,甚至直接接到了商业代言,而在节目结束近一年的时间里,关于选手们的消息却越来越少了,比较活跃的似乎只剩下了吴莫愁等少数几人,其余选手或签了其他公司,或签在灿星旗下的梦想强音公司蓄势待发,有的人尚未推出代表作品,但商演身价却已经达到了六位数。
有了第一季的造星能力,第二季似乎变成了三、四线歌手提高身价的一个平台,他们登上舞台的目的不再那么单纯,而《好声音》也需要他们专业的演唱水平来完成自己“做中国最好音乐节目的”地位,今年最火的学员姚贝娜便是最好的代表。
对于这一现象,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节目火选手不火的情况,在第一季就已经很明显了,著名乐评人杨樾就曾表示,《好声音》更注重的是节目本身,却忽略了对选手的打造,很多选手都是一离开节目,就立刻被忽略了,“离开节目还是什么都不是,说明选的不对。
”对此,两届《好声音》导师庾澄庆在前不久接受华少主持的《大牌驾到》中也给出了他的解读:“目前来讲,现在的学员平均值不错,可是没有特别突出的。
”结论:《快男》产业链成熟擅长造星,《好声音》沦为二线歌手宣传平台。
Part3:谁赚得最多?《好声音》吸金能力再创记录2013《快乐男声》插播广告标底为260万《中国梦之声》总决赛标王为137万好声音15秒最高380万,总决赛3242万尽管业界一直在唱衰电视广告行业,但随着《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的强势推出,卫视节目时段广告又飙出了“天价”。
·《快男》初赛广告底价260万《梦之声》总决赛卖出两倍预期价湖南卫视《快乐男声》尽管收视率不高,但收益着实不低,此前在招标会上,招标项目为13期的中插广告,不包括最后一期总决赛。
每期3个广告窗口,每个窗口6分钟,3个窗口各24个标的物(标底均为260万),招标总额1.3343亿。
其中,每个窗口溢价超过20%——这并不包括总决赛的广告,我们有理由期待,总决赛的广告收益可能飙升到更高的价位。
而东方卫视今年首次开办的《中国梦之声》起初单条15秒广告报价仅为20多万,并且该报价还有折扣,后来折扣不再享有,报价则一路飙升到36万和45万。
截至今年6月底,《梦之声》也创造了整体节目收入突破两亿元的成绩。
8月12日,《梦之声》总决赛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创下了2843万元的卫视真人秀决赛吸金纪录。
而公布“中国偶像”前一分钟483万元的进账,以及15秒广告137万元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