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10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成语比喻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从一到二年级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故事,所以对成语故事不陌生。孩子们大都非常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关联词语“总是”、“不要… …而要… …”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

(二)过程和方法

2.朗读课文,知道两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两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二个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

(一)看图猜成语

同学们,伴随悠扬的古乐,呼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看着这些图,你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看图猜一猜吧!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板书:10.成语故事,齐读课题。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3.懂得自相矛盾的寓意。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注意上下结构的字和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字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3.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运用。

出示词语: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

演奏逃走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1)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4.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个故事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重点检查指导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

部分学生对“随”、“戳”、“穿”的平翘舌音分不清,需要老师范读,领读,学生练读才能完成。

②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对于“居然”、“俸禄”字音读不好,老师采取让读得好的学生进行给范读,互帮互学。

(3)自己练习默读这两个成语故事。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简单交流: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愚)南郭先生给你什么印象?(假)那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精读感悟,体会《自相矛盾》成语所包含的意思

1.自学指导一: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那个楚国人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总结: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怎样读好这两个句子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用“夸口”的语气朗读。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___,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

①替换词语: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

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支支吾吾

(以上这些词语都是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出来的。)

②进行一段话描写: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吾吾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在进行这段话描写时,学生不知该如何表达,于是我就把问题降低坡度,我在讲台前做动作,学生认真观察。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一个人头脑简单,不会深思熟虑,做事怎么能不自相矛盾呢?)(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5)学习了这则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说

(6)小结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要实事求事,不要像他那样说话(做事)那样,前后抵触,自圆其说。

三、自主识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书写教学

出示生字“矛”、“盾”、“楚”

1.识记它们;观察字的结构,重点笔画,描摹临写;

2.组内一起扩词;

矛(矛盾)(战矛)(矛头)盾(盾牌)(金盾)(银盾)

楚(清楚)(楚国)(楚楚动人)

3.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描摹临写。

(二)书写指导

本课有3个字,“矛”和“楚”是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是注意上小下大,找准关键笔;“盾”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写时注意第二笔竖撇略长,里面是目,不是日。(可以示范一个,引导观察)。学生再次临写,并对照教材例字,自我纠正。(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的书写习惯的教学)

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一)归纳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知道了它是一篇,主要写了,让我们明白了的道理。

(二)当堂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chǔ guó máo dùn ruì lì

( ) ( )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自相()()

哑口()()目瞪()()

3.《自相矛盾》的寓意是?

五、日清作业:

朗读课文,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复习导入

1.复述一下《自相矛盾》的故事。

2.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滥竽充数》。

(二)明确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滥竽充数》。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个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体会成语《滥竽充数》所包含的意思

1.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1)学生查字典。

(2)汇报自查结果,指名回答。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1)自主学习。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①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出吹得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说一句话,看学生是否对句子意思已理解。

③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

事你知道了什么?(没有真本事,鱼目混珠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两则故事的表现方法

1.自学指导三:

快速浏览课文,总结一下两则故事表现方法。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对比鲜明。《自相矛盾》由开始的得意洋洋的“夸口”,与最后的“张口结舌”形成对比;《滥竽充数》由开始时的蒙混过关到最后独奏时“只好偷偷溜走”形成对比;两则故事基本上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的。

(2)以形象感染人。两则故事都勾勒出精彩的人物形象:楚国人先得意后丧气的形象,南郭先生先装模作样,后狼狈逃窜的形象。

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一)归纳总结

借助故事的表现方法及板书复述故事。

(二)达标训练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你一定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印象深刻吧!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评价一下他们吧!

1.卖矛与盾的楚国人

2.南郭先生

五、日清作业

(一)拓展小练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布置作业。(以下任选其一)1.基础题: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写句子。

2.挑战题:

(1)绘声绘色讲故事,丰满人物形象。提示:

①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

②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③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

(二)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

①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②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③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六、板书设计

10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愚假

夸口张口结舌蒙混过关偷偷溜走

得意丧气装模作样狼狈逃窜

附《成语故事》预习单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

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比如:

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

演奏逃走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这两则成语故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从这两个成语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类似的人?和同学交流。

相关资料:

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只许

“真金不怕火炼”

“心有余而力不足”

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

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