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以下流动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表
- 格式:xls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儿童免疫接种检查统计分析表
介绍
本文档旨在统计和分析儿童免疫接种检查的相关数据,以帮助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免疫接种计划。
数据收集
为了进行统计和分析,需要收集以下数据:
1. 儿童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地址等。
2. 接种疫苗信息: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剂次等。
3. 免疫接种结果:是否完成接种、接种反应等。
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的数据,可以进行以下统计和分析:
1. 免疫接种覆盖率:计算免疫接种的总覆盖率,即完成接种的儿童占总体儿童数量的比例。
2. 疫苗接种率:统计每种疫苗的接种率,即完成接种该疫苗的儿童占相应年龄段儿童数量的比例。
3. 接种剂次分析:分析每个儿童的接种剂次情况,包括已接种剂次和未接种剂次。
可以统计每个剂次的完成率。
4. 接种反应分析:记录儿童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轻微反应和严重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统计分析表格
根据数据分析需求,设计相应的统计分析表格,可包括以下内容:
1. 儿童基本信息表:包括年龄、性别、地址等。
2. 接种疫苗信息表: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剂次等。
3. 免疫接种覆盖率表:统计总体免疫接种覆盖率。
4. 疫苗接种率表:统计各疫苗的接种率。
5. 接种剂次分析表:统计每个儿童的接种剂次情况。
6. 接种反应记录表:记录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论
通过对儿童免疫接种检查统计分析的进行,可以更好地了解接种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和改进免疫接种计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参
考指标。
同时,及时记录和分析接种反应,能够有效提醒和处理相关问题,保障儿童健康和安全。
儿童免疫接种检查统计分析表
背景信息
儿童免疫接种是保护儿童免受各种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手段。
为
了监测和评估儿童免疫接种的情况,统计分析表可以提供有用的数
据和信息。
数据收集
为了完成儿童免疫接种检查统计分析表,需要收集以下数据:
1. 儿童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2. 接种记录:记录儿童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剂次
等信息。
3. 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每种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接种率等数据。
统计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以下统计分析:
1. 接种率分析:计算每种疫苗的接种率,以评估接种工作的完
成情况。
2. 接种覆盖率分析:计算每种疫苗的接种覆盖率,以评估针对
某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是否到位。
3. 疫苗种类分析:统计不同疫苗的种类和剂次,了解接种工作
的范围和进展情况。
4. 年龄分布分析:根据接种记录中的儿童年龄信息,分析接种
工作在不同年龄段的覆盖情况。
5. 性别分析:根据儿童的性别信息,分析接种工作在不同性别
儿童中的差异。
结论和建议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对于接种率低的疫苗,可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儿童
接种意识。
2. 针对接种覆盖率低的疫苗,可以加强接种点的建设和服务能力。
3. 根据年龄和性别分布的差异,定向开展接种宣传和服务工作,以提高接种率。
参考资料
- WHO免疫接种指南
- 卫生部儿童免疫接种政策文件- 相关统计数据报告。
南昌市东湖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状况调查摘要】目的为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及时了解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并为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以街道为单位,在十个街道中,随机在每个街道调查2008年1月1日-2009年5月31 日出生的居住满3 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0名儿童。
结果200名儿童中有证197名,建证率为98.5%,卡、证符合率为96.5%,基础免疫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6.40%。
结论本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工作的不理解及针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服务存在漏洞,特别在城乡结合地带,流动性大是造成该人群免疫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也是计划免疫工作存在的重要问题。
今后要进一步加大计划免疫的宣传力度,改进计划免疫服务方式,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管理。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流动人口中儿童的计划免疫接成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难点他们流动性,又无固定住所,很难管理。
为了解我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我中心组织人员于2010年6月20日-27日开展流动儿童摸底及计划免疫接种率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8年1月1日-2009年5月31日日出生的居住满3 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00名。
1.2 方法按照《东湖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状况调查方案》,由培训后的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按要求统时间进行调查,在十个街道中,以街道为单位,随机在每个街道调查20名儿童,对每名适龄儿童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并查阅接种证或接种卡,核对接种记录,查看儿童卡疤。
2 结果2.1 基本情况通过摸底走访,辖区内0-6岁流动儿童为4377名,并在摸底调查工作的过程中,随机调查适龄流动儿童200名。
男女性别比为103:97;第一胎占52.0%,第二胎占 48.0%;儿童是本市外区户口的占31.0%,本省外市户口的占57.0%,外省户口的占22.0%;在医院出生的占90.0%,在私人诊所出生的占8.0%,在家中出生的占2.0%。
重点地区流动儿童摸底及疫苗补种季度报表
(实用版)
目录
一、前言
二、重点地区流动儿童摸底情况
1.人口流动情况
2.流动儿童基本情况
三、疫苗补种季度报表
1.疫苗补种情况
2.疫苗接种率
四、结论
正文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动儿童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保障流动儿童的健康权益,我国加大了对流动儿童的摸底排查力度,并实施疫苗补种工作。
本报告主要对重点地区流动儿童摸底及疫苗补种季度报表进行分析。
二、重点地区流动儿童摸底情况
1.人口流动情况
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据调查,重点地区流动儿童数量占当地儿童总数的一定比例,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流动儿童基本情况
流动儿童是指户籍所在地与现居住地不一致的未成年人。
根据摸底调查,重点地区流动儿童主要来自农村地区,以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为主。
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多数家庭依赖于父母打工维持生计。
三、疫苗补种季度报表
1.疫苗补种情况
根据疫苗补种季度报表,重点地区已对流动儿童开展了针对性的疫苗补种工作。
疫苗补种率逐季上升,显示出疫苗补种工作的初步成效。
2.疫苗接种率
经过疫苗补种工作,重点地区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明显提高。
虽然与当地户籍儿童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疫苗接种率逐步提高,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结论
综上所述,重点地区流动儿童摸底及疫苗补种季度报表显示,我国已对流动儿童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摸底排查和疫苗补种工作。
七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统计表(年)单位: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吉林省妇幼保健院20_____年七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统计表(_____季度、全年)(统计起止时间:年月日—年月日)逻辑关系:(1)≥(2)≥(3)≥(4);(5)≥(9)≥(13);(6)≥(10)≥(14);(7)≥(11)≥(15);(8)≥(12)≥(16);(17)≥(18)≥(19);(4≥(20);(1)≥(21);(3)≥(22);(2)≥(23);(2)≥(28);(23)≥(24);(23)≥(25);(23)≥(26);(23)≥(27);(28)≥(29)≥(30)。
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统计表填表说明一、制表目的:了解各省市县区儿童生存状况和儿童保健工作的基本情况,为儿童保健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二、统计对象:7岁以下户籍儿童。
三、统计起止时间:本统计年度前一年的10月1日起至本统计年度9月30日止。
四、报送流程:由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收集数据,并逐级上报。
五、报送日期:市州级于2、5、8、11月28日将上一季度数据库报至省级。
六、指标解释儿童数:包括(1)本省户籍(3+1模式);(2)非本省户籍只在登记簿中登记并标注,不统计在此表中。
儿童年龄段划分:每年10月1日按年龄段划分一次各年龄段的儿童数为基数,0岁组为上年10月1日后出生活产数与当年9月30日前出生的活产数之和(迁出计活产数,迁入不计活产数)。
其余各年龄段儿童只改变迁出迁入儿童数,即有迁出儿童的则从对应的年龄段儿童数中减出,有迁入的儿童则加入对应的年龄段儿童数中,如2010年10月1日划分年龄段,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出生的儿童归为1岁组,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出生的儿童归为2岁组,以此类推。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按4:2:2方式为儿童进行健康检查,进行体格检查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进行。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方案近年来,我市流动儿童(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地居住满3 个月的≤7岁的儿童)不断增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已成为提高我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重点工作之一。
从2014年起,省市政府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有效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一、工作目标(一)每月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主动搜索一次,及时掌握流动儿童变动动态;(二)每年开展二次流动儿童“拉网式”查漏补种活动;(三)流动儿童建卡(证)率≥95%;(四)流动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五)在本辖区出生的流动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5%(禁忌症除外)。
二、工作要求(一)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作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各县(市、区)疾控机构要加强与公安、教育、妇联、计生、街道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定期交换流动人口的信息,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共同抓好流动人口中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
要充分发挥各级免疫规划领导小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开展主动搜索,及时掌握目标人群1.健全基层网络,明确村级网络人员任务。
各预防接种门诊要加强与居(村)民委员会的沟通、协调,指定专人作为网络人员,制定村级网络人员名单并抄送县疾控中心,网络人员可由乡村医生、居(村)民委员会、流动人口管理站、街道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计生等工作人员组成,随时对新发现的适龄流动儿童开展宣传教育,动员其到接种单位登记和接种,并发放《介绍信》(附件一)给儿童家长进行催种,并每月将所辖范围内的儿童流动情况报接种单位。
网络人员变更时,应报县疾控中心,作为今后追究责任人时的依据。
2.实行“切块”管理,推行防疫医生责任制。
将当地行政区域切割为若干块,推行接种门诊防疫医生责任制,由地段防疫医生每月与所管理区域村级网络人员联系,核查流动儿童的流动情况,填写附件二每月汇总至附件三,并把接种史反馈给街道、居委会,以便继续督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