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 格式:doc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7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第一篇: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
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B)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D)A、赫章韭菜坪B、玉屏C、威宁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A)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D)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D 铜仁7、(B)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B、喀斯特地貌发育C、高原山地D、盆地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D)位 A、7 B、8 C、9 D、6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C)。
A、43、55% B、9.38%C、26.68%D、3.6%10、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1、(C)文化能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
《贵州省情》平时作业册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贵州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根据《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亿吨,居全国第()位。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 截至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个地级市、()个自治州、()个地区和()个县级单位。
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xx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平时作业书面成绩参加教学活动成绩社会调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面授小组网上作业作业辅导讨论学习平时考核综合成绩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经过解放60多年,贵州(“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是目前贵州在全国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2.“十二五”时期贵州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是(“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和带动”)战略。
3.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xx)。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28.1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和(毕节地区)。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 、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平方千米。
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 " 大跃进 "造成的被动局面,从 1961 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 年 12月 31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 3)个自治州、( 2 )个地区、和( 87 )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A)A、赫章 B 、玉屏C、威宁 D 、黎平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B)A、赫章B、玉屏C、威宁 D 、黎平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D)A、赫章韭菜坪B、玉屏C、威宁 D 、黎平水口河出省处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A、綦江 B 、乌江C、南盘江 D 、清水江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A)A、干旱B、秋风C、凌冻 D 、冰雹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D)A 赫章B 玉屏C 威宁D 铜仁7、( B)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 、喀斯特地貌发育C、高原山地 D 、盆地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D)位A、 7B、8C、 9 D 、 6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C)。
A、 43 、55% B 、9.38%C、26.68%D、3.6%10、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 C)A、唐朝 B 、元朝C、明朝 D 、清朝11、( C )文化能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
1.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
A、开发式 C、“造血”式2.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B、省人民政府C、省高级人民法院D、省检察院3.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老干妈辣椒C、牛头牌牛肉干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A、毕节市各县B、六盘水市各县5.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业主要有下列的()行业。
A、黑色冶金工业B、有色金属工业C、化学工业D、建材工业5.贵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逐步开展的“三大改造”是: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贵州下列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是()。
A、黄果树风景名胜区B、黔灵公园D、遵义会议会址7.贵州产业形象鲜明、经营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后劲明显的行业,主要是:A、以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B、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C、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D、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黎平会议会址B、遵义会议会址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9.贵州饮料制造业以()为重点。
A、白酒制造业B、制茶业10.解放后,贵州开展了大量的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搜集、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A、《苗族古歌》B、《西南彝志》C、《水书》11.研究和认识贵州省情需要我们用哪些正确的观点:A、系统的、全面的观点C、用辨证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农村C、农业D、农民13.截至2011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有下列:A、荔波D、赤水14.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15.汉朝贵州出现的历史文化名人包括《尔雅注》作者、辞赋家和东汉教育家,他们分别是:A、舍人B、盛览C、尹珍16.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有下列:A、苗族B、布依族C、侗族D、土家族1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
填空1.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2011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0个民族乡。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萝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4.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5.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6.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南主要有茶叶、甘蔗、柑橘、芭蕉。
7.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8.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9.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10.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11.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2.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
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1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汉语普通话,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15.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1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
16.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贵州省情教程》第三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经过解放60多年,贵州(“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是目前贵州在全国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2. “十二五”时期贵州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是(“ 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和带动”)战略。
3.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 )和(丘陵 )。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 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28.1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和(毕节地区)。
12.贵州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卡林型金矿的省份,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织金)地区。
13.贵州的(黄果树)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贵州省情(答案)一、填空题1、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2、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61.9 )%。
4、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可分为三级阶梯,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800)米以下。
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威宁),平均海拔(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玉屏),平均海拔(541)米;最高处是赫章(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处是(东南部黎平水河口出省界处),海拔(148)米。
6、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年平均气温(20)℃左右。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铜仁),最高达(42.5 )oC;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威宁,最低达(-15.3)oC。
年降水量()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西南部和东南部的苗岭东段)南坡的晴隆、丹寨和(东北部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
7、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红水河)水系、(北盘江)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8、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0)% 。
在各类土壤中,(山地和丘陵)面积最大。
9、贵州森林覆资源丰富。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
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专科)形考任务四题目不规则,CTRL+F搜索题目!一、单项选择题试题12016年,贵州体操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并获得金牌,这是贵州体操队建队58年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奖牌。
a.李悦b.郑传玖c.邓书弟d.邹市明正确答案是:邓书弟试题2明代的屯田使大批()移民进入贵州,开垦了大量土地。
a.壮族b.汉族c.回族d.满族正确答案是:汉族试题3建设“法治贵州”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长期任务,力争()年实现法治贵州建设的阶段性具体目标。
a.2025b.2030c.2035d.2020正确答案是:2020试题4明代贵州宣慰使()主持修建了龙场九驿,这条驿道是通向西部的主要干道,对贵州西部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朝廷对云南的控制。
a.蔼翠b.杨文建c.奢香d.杨应龙正确答案是:奢香贵州历史上第一个由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于()成立。
a.1949年12月20日b.1949年12月26日c.1949年11月15日d.1949年10月1日正确答案是:1949年12月26日试题6贵阳市解放的时间是()。
a.1950年1月1日b.1949年11月15日c.1949年9月30日d.1949年10月1日正确答案是:1949年11月15日试题7()海拔2575米,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
a.韭菜坪b.梵净山c.雷公山d.娄山关正确答案是:梵净山试题8()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d.“一国两制”正确答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试题92016年“中国天眼(FAST)”在()县落成启用,标志着我省科技上了一个新台阶。
a.平塘b.龙里c.独山d.荔波正确答案是:平塘试题10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省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在全国分列第()a.五b.二c.四d.三正确答案是:四二、多项选择题试题11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深情寄语贵州的同志要培育和弘扬()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丘陵 )。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情作业一、填空题: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 地理)、 < 政治)、 < 经济)、 <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 长江)和< 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 )平方千M。
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 调整)< 巩固)<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 )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B )A、赫章B、玉屏C、威宁 D、黎平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D )A、赫章韭菜坪B、玉屏C、威宁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 A )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 D )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 D 铜仁7、< 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B、喀斯特地貌发育C、高原山地 D、盆地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 D )位A、7B、8C、9 D、6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 C )。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的期末复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
(P9)2.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黄壤)。
(P11)3.横亘贵州中南部,成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山脉是(苗岭)。
(P3)4.贵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
(P10)5.有一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贵州北部,成为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
其上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的川黔要隘是(娄山关)。
(P3)6.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P4)7.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梵净山)。
(P3)8.贵州的平均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M之间。
(P6)9.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的河流是(北盘江)。
(P10)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
(P15)11.2006年贵州电力工业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1366.18万千瓦,以(火电为主)为主。
(P103)12.保有储量26.7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富矿约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的矿产是(磷矿)。
(P19)13.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P23)14.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
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
(P153)15.贵州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那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
`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变化)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3.(封闭)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来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杂水河)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四)位。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和(毕节地区)。
12.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9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
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勫国)。
贵州省情题目及答案1一、填空题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山地)和(丘陵)。
4.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6.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 )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2 )个地区和(88 )个县级单位。
7、(黔东南州)的重晶石储量居全省第一,具有“中国重晶石之乡”的美称。
8、贵阳市的市树为樟树和(竹子)10、贵阳市被称为(森林之城),12、遵义市素有(黔北粮仓)之称,13、(娄山关)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14、(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
15、六盘水市,即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特区字头而得名。
16、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因其境内煤矿资源丰富,素有(西南煤海)之称。
17、六盘水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可称(凉都)。
18、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 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19、贵州省现有的四个地级市分别是(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安顺市)。
22、安顺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21、毕节地区是(乌江)、(赤水)、(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2、(咸宁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2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亚洲最大的(磷矿肥)基地。
2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25、(欠发达、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26、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27、.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30、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天)、(航空)和(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贵州地域文化参考答案贵州省情资料1测试题一一单选题1.从面上看看,贵州最低地区就是:()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答案就是: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答案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点来看,全省最高点就是:()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答案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点来看,全省最低点就是:()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答案是: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贵州省内危害最小的灾害性天气就是()a、旱情b、秋风c、凌冻d、冰雹答案就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答案就是: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答案是: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贵州最小的河流就是:()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答案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a、红水河b、乌江c、北盘江d、赤水河答案是: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贵州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征的水系是:()a、清水江水系b、都柳江水系c、沅江水系d、红水河水系答案是: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小的就是:()a、黄壤b、石灰土c、紫色土d、水稻土答案就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贵州植物种类多样,原产错综复杂,呈现出过渡阶段变化。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练习答案第1题: 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解放后)。
A、战国时期B、明代C、清代D、解放后第2题: 正确答案:正确贵州向北的旅游路线是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
第3题: 黔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烤烟)。
A、苎麻B、芭蕉C、烤烟D、西瓜第4题: 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
贵州境外东有张家界风景区、南有桂林山水、西有路南石林、北有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第5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
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
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6.11%。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第6题: 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第7题: 从点上看,全省最低点是:黎平水口河出省处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第8题: 下列矿产中,贵州2011年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重晶石、磷矿)。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第9题: 黔东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花生)。
A、花生B、芭蕉C、核桃D、柑橘第10题: 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化工产品、矿产品、机械电子产品、橡胶制品)A、化工产品B、矿产品C、机械电子产品D、橡胶制品第11题: 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
第12题: 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贵阳)。
A、遵义B、凯里C、贵阳D、都匀第13题: 贵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断探索符合贵州省情的发展道路,工业重点发展的消费品生产是:(卷烟、酿酒)A、土特产B、棉布C、卷烟D、酿酒第14题: 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侗族大歌、苗族蜡染、茅台酒制作技艺)A、侗族大歌B、苗族蜡染C、茅台酒制作技艺D、彝文习俗。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100.0一、问答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贵州省情”课程实践题:结合贵州省情知识,写一篇“贵州经济发展之我想”的文章。
(要求:观点正确、说明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字数不少于700字。
)答:贵州的经济发展的特点:一是生产要素占有方面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二是生产要素利用方面由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三是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四是增长动力因素方面由投资型向需求型转变;五是发展阶段演进方面由渐进型向跨越型转变;六是经济管理职能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转变。
一、贵州是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极有发展前途。
在贵州,每年有类型不同大小各异的民族节日重删除次;许多民族聚居区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物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中外游客。
特别是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它与外界有着独特的交流渠道。
在贵州的重点文化旅游景点中,大多是贵州独有的,如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民族建筑、众多的风物特产、可口的美食餐饮、历史名人文化、贵州龙文化、苗侗原生态文化、沙滩文化、阳明文化、奇石文化、屯堡文化等等。
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并与独特的喀斯特风光构建起贵州旅游文化的灵魂,使贵州的山山水水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成为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旅游资源。
二、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但贵州的旅游业起步较晚,过去,人们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甚少。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各方面人士来贵州各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的逐年增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所认识。
侗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首次亮相,便引起了震动;苗族的木鼓舞从大山深处的田间地头跳上世界舞台,便以狂放的风格被称为:“东方迪斯科”;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被称为“无字的史书”;六枝梭嘎苗族社区因其文化独特并保存良好,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被国际戏剧界称作“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傩戏等,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丘陵 )。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488.64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 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2.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9 )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 6 )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
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13.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1分,共10分)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A )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 )A、红水河B、乌江C、北盘江D、赤水河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A、黄壤B、石灰土C、紫色土D、水稻土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
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
A、5B、6C、7D、8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
A、广西B、云南C、四川D、贵州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B、1950C、1953D、197810.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C )。
A、遵义B、水城C、贵阳D、都匀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每题1分,共10分)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下列中的( ABCD )。
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ABCD )。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C )。
A、珙桐B、桫椤C、银杉D、扇蕨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属于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下列有(ABD )。
A、珠子参B、三尖杉C、何首乌D、冬虫夏草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 ABC )。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 ABD )。
A、北京周口店B、山西西候度C、盘县的大洞遗址D、贵州黔西观音洞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 )。
A、青岩教案B、遵义教案C、开州教案D、安庆教案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BD )。
A、黎平会议会址B、遵义会议会址C、息烽集中营旧址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9.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ABD )。
A、梵净山B、赤水桫椤C、百里杜鹃D、威宁草海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是指( ABD )。
A、科教兴黔战略B、开放带动战略C、计划生育战略D、可持续发展战略四、问答题(共50分)1、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为什么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10分)答: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但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其主要原因是贵州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
由于封闭,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放利用,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能转换为商品,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财富。
这就是贵州真正落后的原因。
2、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分)答: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原因有两个:1)、在明代,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2)在明代,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放,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试从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说明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
(15分)答: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五多”的特点。
A、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大娄山耸立、梵净山雄奇、石林数不胜数……B、瀑布与峡谷景观多儿壮丽。
其中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列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C、洞穴多、数量大、洞景美。
D、森林美景多。
E、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好,景色美。
这些自然景观如宝石,五光十色,是自然旅游的宝贵资源,再加上红军长征文化、民族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等等,使贵州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
4、试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答:“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经过“三线建设”,在贵州建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技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电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工业体系和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使贵州的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在交通运输方面,在1959年初黔桂铁路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川黔、贵昆、湘黔3条铁路干线和一些省内支线、厂矿专用线相继建成通车,4条铁路干线在贵阳成十字形交汇;在邮电通信方面,建成了一级干线微波通信系统,开通了贵阳至铜仁、兴义的12路载波长途电话。
3)“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生产力布局:“三线建设”以贵阳为中心沿铁路干线展开,逐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若干工矿集镇,从而加速了贵州城镇化进程。
4)“三线建设”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由于一部分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和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入贵州,给贵州带来了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较为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使贵州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次平时作业(第四、五章)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分)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33.81% )%,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49.68%的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
2.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4.贵州的民族节日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祭祀)性节日,如“鼓社节”等;第二类是(生产)性节日,如“吃新节”等;第三类是(社交)性节日,如“姊妹节”等。
(社交)性节日最多,几乎占全部节日的80%。
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6.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舞)舞。
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8. 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在(1992)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
9.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
10. 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1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
11. 1949~2010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12.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13.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14.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