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照后证”市场主体许可信息抄告通知单(2014116汇 …
- 格式:xls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批先照后证82项业务操作规范
根据市局注册处2015年1月21日下发的通知要求,现将第二批先照后证82项经营范围规范
表述要求发给大家,望参照执行。
详见附件。
附件:
通知
各分局注册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科(分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号)和《工商总局关于做好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后的登记注册工作的通知》(工商企字〔2014〕154号)的工作要求,经商有关许可审批部门,现就第二批(82项)先照后证有关登
记事宜通知如下:
1、登记机关应当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严格按照《82项先照后证事项经营范围规范表述》(详见附件)登记相关经营范围。
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按照商务部门的批复及批准证书办理登记。
2、根据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审批程序相关问题的说明》(沪公网安函【2014】76号),公安机关颁发的计算机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不是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事项,取消原有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有关“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
全专用产品除外”的表述限制。
上海自贸区公司注册:/article/zimaoqu/。
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朝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4.10•【字号】朝政发〔2016〕15号•【施行日期】2016.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各园(景)区管委会:为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实现部门协同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辽政发〔2015〕38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辽政发〔2016〕10号)精神,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厘清各部门市场监管职责;依托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市场监管机制,实现部门间互联互通、联动响应,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二、工作任务(一)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许可)目录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国家工商总局已公布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
经营者从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中事项的,应当依法报相关部门审批后,凭许可文件、证件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工商部门依法核发营业执照。
经营者从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外事项的,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工商部门依法核发营业执照。
对市场主体工商登记后需再办理的审批事项,待省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发布后,一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
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完成时限:持续推进(二)制定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标准各审批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逐项制定审批标准,列明设定依据、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办理机构等,并予以公示。
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正文:----------------------------------------------------------------------------------------------------------------------------------------------------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伊政发〔201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林业局),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省直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先照后证”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监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发〔2015〕62号,以下简称国发〔2015〕62号文件)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5〕39号,以下简称黑政发〔2015〕39号文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发〔2015〕62号文件、黑政发〔2015〕39号文件确定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放管并重,实行宽进严管,转变市场监管理念,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监管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重点对国务院决定保留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许可项目以及改为后置的审批许可项目,结合省政府公布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因法律修订改为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省政府已公布的超出国务院公布事项之外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我省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涉及的超出国务院公布事项之外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进行严管。
整合监管职能部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构建我市部门协调、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市场监管大体系,切实解决多头监管、交叉执法、职责不清等问题,保障监管工作无盲区、无死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林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先照后证”改革后“双告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林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3.14•【字号】•【施行日期】2016.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林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先照后证”改革后“双告知”工作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发〔2015〕62号)精神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先照后证”改革后“双告知”工作的通知》(藏政办发〔2016〕6号)要求,做好后置审批“双告知”工作,进一步提升登记服务效能,落实部门协同监管职责,完善部门协同监管,现就做好“双告知”相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双告知”工作意义“双告知”是指市场主体在办理登记注册时,工商部门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告知申请人需要申请审批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并由申请人书面承诺在取得审批前不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在办理登记注册后,工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经营项目的审批部门明确的,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及时告知同级相关审批部门;对经营项目的审批部门不明确或不涉及审批的,由工商部门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通过有关平台集中公布,由相关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查询并认领,根据职责做好监管工作。
履行“双告知”职责,是强化市场主体诚信守法意识,促进工商部门和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确保“先照后证”改革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
做好市场主体前端告知服务工作,有利于引导市场主体守法经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将市场主体信息共享推送至相关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有利于各部门协同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灰色地带,有利于形成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推动各部门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
二、“双告知”工作基本原则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强化对市场主体“宽进”后的“严管”。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工商局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21•【字号】藏政办发[2014]54号•【施行日期】2014.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工商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工商局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藏政办发〔2014〕54号)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工商局制定的《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4年5月21日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工商局)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藏政发〔2014〕38号)精神,结合西藏实际,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对进驻拉萨市达孜工业园区、柳梧新区的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先行开展“先照后证”试点工作。
现制定试点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加快推进部分试点区域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区推广,建立新型的工商登记制度和配套监管制度,通过营造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释放改革红利,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二)改革目标。
通过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简化审批,优化服务,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进一步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实行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
探索将“市场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许可”相分离的“先照后证”制度,进一步明确登记机关和行政许可审批部门之间的监管责任,推进信用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维护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基本方法、时间及试点单位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
从2014年4月起,在拉萨市达孜工业园区、柳梧新区作“先照后证”试点工作,尝试和摸索“先照后证”的做法和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在全区逐步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区工商局“先照后证”改革后市场主体登记“双告知”工作规范的通知【法规类别】工商管理综合规定119【发文字号】桂工商办发[2016]104号【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日期】2016.06.07【实施日期】2016.06.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区工商局“先照后证”改革后市场主体登记“双告知”工作规范的通知(桂工商办发〔2016〕104号)各市、县(区)工商局,自治区工商局注册分局、机场分局、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工商局:根据《工商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做好“双告知”工作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5〕211号)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先照后证”改革后市场主体登记“双告知”工作,结合我区实际,自治区工商局制定了《“先照后证”改革后市场主体登记“双告知”工作规范》,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工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向自治区工商局报告。
2016年6月7日自治区工商局“先照后证”改革后市场主体登记“双告知”工作规范为全面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贯彻落实好《工商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做好“双告知”工作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15〕211号)的要求,厘清部门职责,落实主体责任,实现协同监管,切实履行“双告知”职责,进一步提升登记服务效能,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双告知”工作中的特定概念(一)“双告知”是指工商部门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的《广西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将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告知申请人,并将相关市场主体的信息告知同级行政审批部门或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的行为。
包含告知申请人和告知行政部门两种情形。
(二)广西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文件形式印发的各批次《广西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的统称。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后加强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2.08•【字号】泰政办发〔2014〕139号•【施行日期】2014.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司、企业和经济组织登记注册管理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后加强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泰政办发〔2014〕139号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实行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市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65号),进一步做好全市“先照后证”改革后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立协同机制,做好“先照后证”登记监管衔接工作强化证照管理的有效衔接,实行“证照联动监管”,建立行政审批部门许可证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营业执照管理联动监管平台。
平台建成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实行市场主体发照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告知、各相关许可审批部门认领”的联动监管工作机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已经改为登记后置审批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登记前置,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相关审批部门的许可文件、证件;发放“先照后证”营业执照后,应告知企业领取相关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相关经营活动,并通过邮寄送达、网络推送等方式告知相关许可审批部门发照信息。
各许可审批部门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告知信息后要及时辅导市场主体办理许可证,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实施跟踪监管,对未办理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要予以查处;对不具备条件不予核准办理许可证的有关情况,以及未办理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的查处情况,应及时告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工商管理综合规定119【发文字号】鲁政发[2016]18号【发布部门】山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16.06.21【实施日期】2016.06.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6〕1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发〔2015〕62号)精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结合我省实际,就“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决策部署,坚持“职责法定、信用约束、协同监管、社会共治”的基本原则,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厘清各部门市场监管职责,加快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市场监管机制,推进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多元治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推动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主要任务(一)严格行政审批事项管理。
1.实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
目录以外的,一律不得作为市场主体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外,一律不得通过备案等方式实施变相前置审批。
(省工商局、省编办、省法制办、各市政府牵头负责,省级各审批机关配合)规范与工商登记相关的行政审批行为。
经营者从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中事项的,应依法报经相关审批机关审批后,凭许可文件、证件向负责企业登记注册的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以下统称工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工商机关按照许可文件、证件核定经营范围,核发营业执照;经营者从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外事项的,直接向工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工商机关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核定经营范围,核发营业执照。
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落实先照后证改革
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锦州市人民*办公厅关于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
后监管的意见做好双告知工作的通知
机关工作综合规定锦政办发[]45号锦州市* 现行有效
地方规范性文件
锦州市人民*办公厅关于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做好双告知工
作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市*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工商局转发工商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做好“双告知”工作的通知》及《锦州市人民*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精神,切实履行“双告知”职责,进一步提升登记服务效能,实现部门协同监管现就做好“双告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统一规范市场主体告知工作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全市实行统一的工商登记后置
审批事项市场主体告知工作制度,明确告知对象、告知内容、告知方式和告知履行,规
范向市场主体告知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工作
告知对象申请设立登记和经营范围变更登记的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告知内容依据辽宁省人民*公布的《辽宁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告知市场主体其拟从事的经营项目中如有须经审批方可经营的目录项目内事项的,应当到相应的审批部门办理审批,未经审批不得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辽宁省工商登记后置审。
种植业、养殖业行业市场主体应知事项告知单种植业、养殖业行业市场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除需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外,还应根据具体经营范围分别办理如下事项:一、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一)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3、《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二)申请人须达到的条件、标准和要求1、适用范围本条件适用于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2、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3)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3、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布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场区周围建有围墙;(2)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3)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4)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5)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6)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
禽类饲养场、养殖小区内的孵化间与养殖区之间应当设置隔离设施,并配备种蛋熏蒸消毒设施,孵化间的流程应当单向,不得交叉或者回流。
4、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具有下列设施设备:(1)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2)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3)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4)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5)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6)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先照后证”改革加强市场主体后续监管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4.21•【字号】泸市府发[2016]9号•【施行日期】2016.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先照后证”改革加强市场主体后续监管的意见泸市府发[2016]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发〔2015〕62号),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决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11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商事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全面实行“先照后证”改革,同时加强市场主体后续监管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改革工作合力“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泸州投资创业环境,催生泸州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工作举措。
推行“先照后证”改革,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行政效率,节省创业成本;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各区县、各园区管委会、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创业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决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除保留5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外(川府发〔2016〕11号附件1),其余15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审批(川府发〔2016〕11号附件2)。
申请从事涉及“先照后证”审批事项经营的,实行先工商登记注册,后行业主管部门的许可审批。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决定加强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8.17•【字号】豫政〔2015〕57号•【施行日期】2015.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决定加强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5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2015年3月13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11号)将2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同时公布了保留的3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
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24部法律,将13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审批。
加之国务院之前分两批公布的113项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共有147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审批。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5〕11号文件精神,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切实加强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监管工作,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提高思想认识“先照后证”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也是一项涉及广大企业和经营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
推行“先照后证”改革,有利于推动简政放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利于建立规范统一的市场规则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先照后证”改革工作的思想认识,以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创业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规范审批流程(一)市场主体从事“先照后证”审批事项经营的,均可以先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不需要提交相关许可审批文件、证件,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再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审批部门申办许可审批。
(第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申请办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立、变更)登记,其中经营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项目,请领取营业执照后依法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取得许可后方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并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规定,在取得许可之日起20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许可取得情况。
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专用章)年月日签收人(全体股东签字)_________ 年月日———————————————————————————————(盖骑缝章)(第二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申请办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立、变更)登记,其中经营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项目,请领取营业执照后依法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取得许可后方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并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规定,在取得许可之日起20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许可取得情况。
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专用章)签收人(全体股东签字)_________ 年月日备注:本告知单一式两联,第一联交申请人;第二联由登记机关存入企业档案。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先证后核证照同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5.31•【字号】宜府办发〔2021〕29号•【施行日期】2021.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管理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先证后核证照同步”工作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21〕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先证后核证照同步”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5月31日宜昌市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先证后核证照同步”工作方案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涉企经营审批快速通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2号)和《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鄂发〔2020〕2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申请人就其符合许可条件作出承诺,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许可条件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实行告知承诺制,对其中需要现场核查的事项实行“先证后核”,实现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先证后核、证照同步、一天办结”目标,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和“准入易、准营难”等难题。
二、重点任务(一)梳理事项清单。
各级审批部门按照《宜昌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宜府办发〔2020〕37号)要求,结合湖北省“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事项清单(530项)和市、县级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目录),对本部门实施的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落实“进四扇门”(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改革要求。
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证明告知承诺撤
回申请书
注:1、《市场主体撤回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承诺申请书》由市场主体设立和住所(经营场所)变更撤回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承诺申请时填写。
2、申请人为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非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由法定代表人签字,设立时由拟任法定代表人签字;申请人为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有权签字人签字;申请人为合伙企业、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的,由全体合伙人或委托执行事务合伙人签字;申请人为个人独资企业的,由投资人签字;申请人为个体工商户的,由经营者签字。
变更登记时还须加盖公章,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除外;个体工商户刻有公章的,还须加盖公章。
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由隶属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签字,营业单位由隶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字,个人独资企业分支机构由隶属企业投资人签字,合伙企业分支机构由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或委派代表签字。
设立、变更登记时还须加盖隶属企业(单位)公章,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除外。
4、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设立或变更登记时由有权签字人签字。
三书一函办理制度
“三书一函”办理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反垄断监管手段。
这个制度通过发送《提醒促函》《约谈通知书》《立案调查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经营主体)/行政建议书(行政机关)》等文件,对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具体来说,这个制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收到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线索后,反垄断执法机构会
向相关市场主体发出《提醒促函》,提醒其遵守反垄断法规
定,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2.如果相关市场主体在收到《提醒促函》后仍然存在违
法行为,反垄断执法机构会向其发出《约谈通知书》,要求其接受约谈,了解其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
3.如果经过约谈,发现相关市场主体确实存在违法行
为,反垄断执法机构会向其发出《立案调查通知书》,正式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4.如果经过调查,确认相关市场主体存在违反反垄断法
的行为,反垄断执法机构会向其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经营主体)/行政建议书(行政机关)》,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或
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书一函”办理制度的目标是通过执法倒逼监管,构建执法协同大格局,从而规范反垄断监管行为,提高反垄断监管效能。
同
时,这个制度也有助于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需要注意的是,“三书一函”办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可能会因不同的地区、行业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则,以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执行。
黑龙江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双告知”加强“先照后证”改革
后协同监管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119
【发文字号】黑商函[2016]843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商务厅
【发布日期】2016.08.30
【实施日期】2016.08.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黑龙江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双告知”加强“先照后证”改革后协同监管工作的通知
(黑商函[2016]843号)
各市(地)商务局,绥芬河市、抚远市商务局,省农垦、省森工总局商务局(经贸局),厅机关各相关处(室):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双告知”加强“先照后证”改革后协同监管工作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6]86号),要求建立健全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市场监管机制,实现各部门间依法履职信息的互联互通、联动响应。
为做好商务系统开展“双告知”加强“先照后证”改革后协同监管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 / 1。
注:根据遂宁市人民政府《遂宁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遂宁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先政许可决定,法律、法规对许可时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确不具备许可条件不能颁发许可的,许可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遂宁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许可部门应当督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确不具备许可条件不能颁发许可的,许可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工商部门,并要求市场主体到工
遂宁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市场主体许可
要求,许可部门应当督促市场主体申领相关行政许可,并于受理市场主体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行,并要求市场主体到工商登记机关依法办理注销或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体许可信息抄告通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