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的品牌策略研究——以“冯氏贺岁片”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96.25 KB
- 文档页数:2
论中国贺岁片的现状和出路1、相关定义1.1、律师的定义律师,根据我国现行《律师法》的规定,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按照工作性质划分,律师可分为专职律师与兼职律师,按照业务范围划分,律师可分为民事律师、刑事律师和行政律师,按照服务对象和工作身份,分为社会律师、公司律师和公职律师。
律师业务主要分为诉讼业务与非诉讼业务。
1.2、概念的提出2.2.1 概念提出的背景2.2.1 概念提出的背景不可否认,被动是法院司法工作的应有之意,但是每项政策的出台必然有其社会背景,能动司法的出台也不例外,明白一项政策产生的背景,才更有利于我们去看清这项政策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是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增加。
在传统社会,纠纷的种类较为单一和明确, 依靠现存的法律制度基本能够得到解决,但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制度急速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快速的发展,新的社会关系的产生,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各种纠纷增加,并出现多样化的态势。
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制度与规则已经开始显的力不从心、难以应对。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同时由此带来犯罪案件、经济纠纷、民事纠纷、信访数量的增长速度也很快。
[5]”虽然立法机关制定了许多成文法,但是无论成文法制定的多么完美,其与纷繁复杂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也不可能完全吻合,立法中潜伏的法律自身的漏洞、歧义和冲突不管经过多少时间,迟早会在司法的过程中突显出来,另外,由于成文法的滞后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小的。
经常出现法律缺失、法律冲突、法律不明等现象,解释法律遂成了法院的重要任务[6]。
所以为了在现在的社会和法律背景下解决不断增加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法官和法院不能够只是仅仅的去依靠单纯的法条做出裁判,更应该从法条背后所包含的价值以及法律的最终目的角度去做出裁判,在面对那些立法机关”预料之外”的案件时,不能以”法无明文”为由拒绝管辖, 必须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充分的去实现正义,而不是去消极的、机械的司法。
《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冯小刚,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幽默的叙事手法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贺岁片以其幽默的元素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成为年度最受期待的影片之一。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冯小刚贺岁片中幽默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幽默表达方式的深层含义和运用技巧。
二、冯小刚贺岁片概述冯小刚的贺岁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幽默的元素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他的电影往往以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为主题,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三、语用学理论框架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关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功能。
本文将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对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幽默进行解读。
四、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幽默产生机制4.1 合作原则与幽默产生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遵循信息交流的合作关系,互相配合以达成有效的交际。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产生幽默效果。
如:故意提供错误信息、打破常规逻辑等,使观众在理解剧情的过程中产生笑点。
4.2 言语行为理论与幽默产生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交际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还包括完成一系列言语行为的过程。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通过巧妙地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使角色在对话中完成一系列幽默的言语行为,如讽刺、反讽、双关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4.3 文化背景与幽默产生冯小刚的贺岁片往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产生独特的幽默效果。
如:运用成语、俗语、典故等传统语言元素,结合现代生活场景进行改编,使观众在熟悉感中感受到幽默。
五、案例分析以冯小刚的贺岁片《芳华》为例,该片通过描绘一群知青的青春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风貌。
在影片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以及结合文化背景等方式,产生了许多幽默元素。
作者: 王一川[1]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文艺研究
页码: 81-87页
主题词: 类型片;本土特征;冯小刚贺岁片;团叙仪式;二元耦合
摘要:本文以冯小刚贺岁片为个案探讨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
本土特征是特定符号体系所呈现的本民族生活气息或气质。
冯氏贺岁片体现出国产类型片的成型特征:团叙仪式是最鲜明的本土特征,小品式喜剧、平民主人公、京味调侃及其扩展属上述仪式效果的生成途径,二元耦合模式和想象的和谐社群呈现隐秘的深层目标,时尚的泉眼着眼于社会效果。
这些对认识中国特色类型片提供了启示:只有着力建构鲜明的本土特征并形成成熟的艺术品格,才会既叫座又叫好,而不是只叫好不叫座或只叫座不叫好。
贺岁片市场客户忠诚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冯小刚电影为例摘要:中国的贺岁片近年来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给处于低迷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冯小刚的贺岁片运作最为成功,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冯小刚电影为例,针对贺岁片市场客户忠诚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首先,分析贺岁片市场客户忠诚度及影响研究的选题北京及目的,接着进行文献综述;其次,理论概述,分析了贺岁片和客户忠诚度的理论。
再次,贺岁片市场忠诚度调查设计及统计分析,查找不足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两章就冯小刚贺岁片的市场忠诚度和发掘新客户,提出存在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原因和对策,从注重客户忠诚度运用和发掘新的使用客户。
最后,归纳总结贺岁片对于市场忠诚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贺岁片,市场运作,客户忠诚度,研究,调查New Year movie marke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stomer loyaltyresearch--------Feng xiaogang film, for exampleAbstract: the Chinese New Year movi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lm market in recent years, to a downtur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lm market to inject new vigor and vitality. Feng xiaogang's New Year movie most successful operation, have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to study. In this paper, feng xiaogang film, for example, in view of the New Year movie marke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ustomer loyalty research. First of all, analyze New Year movie market customer loyalty and study the impact of Beijing and the purpose of topics, then carries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Secondly, theoretical overview, New Year movie is analyzed and the theory of customer loyalty. Once again,New Year movie market loyalty survey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find the cause of th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The last two chapters of feng's New Year movie market loyalty and explore new clients, put forward existing problems and its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the focus on customer loyalty and explore new customers. Finally, sum up New Year movie for market loyalty and influence factors were analyzed.Key words: New Year movie; market operation; customer loyalty;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目录1 绪论 (1)1.1选题背景与目的 (1)1.1.1选题背景 (1)1.1.2选题目的 (1)1.2相关研究概述 (2)1.2.1国内研究概述 (2)1.2.2国外研究概述 (4)2.贺岁片与观众忠诚度概述 (6)2.1贺岁片概述 (6)2.1.1我国贺岁片市场概述 (6)2.1.2我国贺岁片市场发展历程 (6)2.2客户忠诚度概述 (8)3.贺岁片市场客户忠诚度影响因素调查 (9)3.1调查设计与说明 (9)3.2调查对象与样本分析 (10)3.3调查结果分析 (11)3.3.1描述性分析 (11)3.3.2相关性分析 (12)3.3.3满意度结果 (13)3.4冯小刚贺岁片客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 (13)3.4.1影片质量因素 (13)3.4.2影片体验因素 (14)3.4.3关系互动因素 (15)3.4.4增值感受因素 (15)4.贺岁片发行方培育客户忠诚度存在问题分析 (16)4.1 影片本身质量的缺陷 (16)4.2 影片互动体验的不足 (16)4.3 对观众增值感受的不足 (17)4.4 对观众市场分析的不足 (17)5提高中国贺岁片电影客户忠诚度的发展对策 (18)5.1发掘用户潜在需求 (18)5.2开发多样化营销引导认知和消费 (18)5.3加强关怀以强化偏好选择 (19)5.4 重视对观众心理的把握 (19)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3)附录一 (24)1 绪论中国的贺岁片近年来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给处于低迷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浸润,文化首当其冲。
中国电影在90年代以后就开始显示出强有力的娱乐倾向,其中更是以贺岁片的出现而愈加强烈。
1997年,冯晓刚凭借改编自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的电影《甲方乙方》竖起了中国本土贺岁电影的第一面旗帜,并以300万的小投资博得了3000万的大票房。
此后,《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短短几年,冯小刚和他的创作班子书写了一系列本土贺岁电影的票房神话,冯式贺岁片在国内掀起了贺岁片创作的热潮。
虽然冯小刚在贺岁片创作上的成功引来了大批贺岁市场的分羹人,但冯式贺岁片所具有的喜剧和戏剧效果、社会意义、独特风格和游戏化的叙事元素却使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虚构的情节本身就已脱离了现实生活,然而冯小刚却将观众的喜好赋予其中,“电影就是把人们的欲望提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掉。
这是电影的一个功能。
”这是冯小刚制作电影的一个宗旨。
不同于当代的大多数导演,冯小刚做电影就是为市场和观众服务的,在他的电影里不乏各种调动观众情绪的手段,娱乐化的叙事因素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虚实相生的游戏化情节——情境的规定与演员的想象力在表演学里,有一个比较基础但又十分重要的概念——规定情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对其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的规定情境就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师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他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的一切。
”简言之就是指演员在表演创作中所要依据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概括。
小品化的规定情境是冯氏喜剧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小品通常都会事先展示出比较明显和直白的规定情境,而冯氏“小品情境”的最大特点并非其情境的事先交代,而是他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对叙事因素和人物塑造的颠覆。
《天下无贼》中有一个小品式段落的规定情境就是列车内的抢劫,在一般性的打劫场景中,人物关系应当是对峙性的,而情绪张力则应呈现为紧张,根本不可能出现像这样一问一答,暗藏笑料,氛围轻松的情景。
商业文化语境中贺岁片的文本策略本文通过对我国贺岁片文本—以冯小刚贺岁片为例的修辞研究和语词分析,试图从语言中发掘其实现商业化策略的途径。
电影文本和语词所具有的文化指向性,使冯氏贺岁片具有巨大的商业引导和观赏价值。
其通过电影文本中所涉及的仿拟,语词的创新、别解和借用,语言与环境的错位这些修辞特点,实现其平民意识,产生出悲喜剧的文化力量,从而达到消解而又回归、反叛而又劝慰、搞笑而又深刻的艺术魅力。
这种商业化的文本设计既使其电影具有巨大的票房价值,同时也融入了冯小刚独特的艺术思考。
关键词:商业文化冯小刚贺岁片语词分析文化策略在当今的商业文化时代,文化、工业以及商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理论家们用自己的理论来发财,而是说商品化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维”。
电影由于其巨大的投资,直接面对的就是商业利益。
尤其20世纪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巨大影响,使商业效益完全成为电影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本质属性。
好莱坞电影在运作上有一整套非常成熟的经验。
从制片、剧本到演员、导演等等各个环节,从开始筹措到整个后期宣传,以及后期产品的不断出现的整个运作过程,无不投射着商业化的身影。
在好莱坞大片的刺激和影响下,中国观众对商业类型片的需求越来越大,冯小刚的几部带有搞笑、喜剧色彩的贺岁片引起国内票房的激增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新世纪的中国电影更是在商业化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深入,其中不乏张艺谋、冯小刚这样的佼佼者。
当然,对电影商业性的考察可以通过影片策划、广告宣传、营销策略等多种角度进行,本文则试图通过对冯小刚电影中的文本分析,探讨其在实现商业目标过程中表现出的语言特色、修辞策略及其文化导向。
如果把冯小刚和张艺谋做比较,我们会发现,前者更多地在于求同,而后者更多地在于求异。
冯小刚追求的是日常化和游戏化,他一直宣称自己是平民导演,他电影中的主角基本上都是普通人,这也就使葛优和他成为一对“黄金搭档”。
对贺岁片现象的文化解读--以冯小刚电影为例
于文秀
【期刊名称】《文艺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冯小刚的贺岁片在当今整个电影市场低迷的情势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尽管人们对之褒贬不一,但贺岁片由此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冯氏贺岁电影予以评价.首先,从文化转型的角度看,冯小刚的贺岁片完成了电影叙事与想象的中心由乡村向都市的转向;其次,由于冯小刚的电影既不得不受制于市场,同时又对艺术难以完全舍弃,因此不得不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左右逢源,从而在叙事立场与风格上存在多元与对峙特征;第三,冯氏贺岁电影作为男性电影在女性形象方面存在"低配置"现象.本文认为,贺岁片如要保持长久的魅力,则应在贺岁与经典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总页数】6页(P12-17)
【作者】于文秀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消费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文化折扣”现象探讨——以冯小刚电影为例 [J], 徐亮红
2.解读中美“文化交融”电影中的文化误读现象——以《花木兰》、《功夫熊猫》和《金陵十三钗》为例 [J], 王欣茹
3.视觉文化背景下的杂志图文化现象解读——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 [J], 胡春秀
4.认同机制构建视角下青年亚文化现象解读
——以Cosplay亚文化为例 [J], 周赟;刘泽源
5.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解读种族歧视现象
——以奥斯卡最佳电影《绿皮书》为例 [J], 蔡心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盘点2013贺岁档电影的营销策略1997年冯小刚以喜剧形式开创“贺岁档”这一中国电影独特档期,十多年后,谁也没有想到这会成为中国电影竞争最激烈的档期。
电影市场的竞争加剧,同时也推动电影营销的花样迭出。
好的票房与良好的营销密不可分,也已成为电影圈里公认的“真理”。
电影营销推高了电影的口碑,往往一张好的“营销牌”也可以让一部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电影出奇制胜。
随着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2013年的贺岁档早已经提前开启,加上冯小刚的年度巨制《1942》、陆川《王的盛宴》、徐峥的《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先后上映,着实给2013年的贺岁档加了一把火。
而接下来的《十二生肖》、《大上海》、《一代宗师》,每一部电影都可谓大牌云集的诚意之作,3个月,接近40部影片,2013年贺岁档的火药味似乎早已经弥漫开来。
纵观现在的电影市场,拼的已经不仅仅是导演、演员、大制作… ,在电影上映之前,更要拼营销、打口碑。
所以,与其说贺岁档之争,不如说是贺岁档电影营销之争。
下面,就盘点一下近期上映的贺岁档电影,看看哪一部电影的营销杀手锏正中了你的下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导演:李安上映日期:11月22日营销关键词:口碑、3D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今年的贺岁档电影来了个开门红,凭借超高口碑上映4天破亿,成功预热了2013贺岁季。
有人说《少年派》这部电影的前期宣传是失败的,也使得影片上映之初并没有彻底打响,但是奥斯卡最佳导演的首部3D大片是《少年派》的最好宣传利剑,炫彩的画面,深度的剧情无不激发影迷的观影热情。
加上后期的跟进宣传,《少年派》的高票房来的依旧理所当然。
最可观的是影片上映后引发的热议效果。
片中各种隐喻和解读加上开放式结尾,成为影迷探讨的热点,更有网友拿片中的“老虎”进行恶搞,生生发明出了“少年派”的航母style。
口口相传,各路公知、名人的深度剖析和齐力推荐,高口碑和传播度成为《少年派》成就高票房的最有利武器。
《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冯小刚,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和影片内容深受观众喜爱。
尤其以贺岁片系列最为人熟知,其中所蕴含的幽默元素更是为中国电影界开创了新的局面。
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冯小刚贺岁片中幽默产生的机制与策略。
二、冯小刚贺岁片背景概述冯小刚的贺岁片系列以温馨的家庭情感、独特的社会观察和鲜明的喜剧元素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影片以都市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人物性格、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幽默元素在影片中的巧妙运用,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希望。
三、幽默产生的语用学分析1. 语境适应理论冯小刚的贺岁片往往通过对社会语境的精准把握,将幽默元素巧妙地融入影片中。
他善于运用语境适应理论,根据观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审美习惯,创造出符合观众期待的幽默效果。
例如,通过夸张的表演、巧妙的对白和独特的情节设置,使观众在熟悉的社会语境中找到共鸣,从而产生幽默感。
2. 言语交际策略冯小刚在贺岁片中运用了多种言语交际策略,如双关语、反语、夸张等手法,来创造幽默效果。
这些策略的运用使得影片中的对话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例如,通过巧妙地运用双关语,使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思考和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3. 角色塑造与互动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性格塑造也是产生幽默的重要因素。
他善于通过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误解来制造笑点,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多彩。
同时,他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使角色更加立体丰满,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四、冯小刚贺岁片幽默的语用功能1. 娱乐功能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元素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得到放松和愉悦。
这种娱乐功能有助于缓解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2. 社会批判功能虽然冯小刚的贺岁片以娱乐为主,但其中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
通过幽默的方式,他对社会现象、人际关系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发展探讨摘要:无论是提到中国内地的草根电影,还是贺岁电影,都不能不提到冯小刚。
他自称市民导演,开创了中国的贺岁档期,被誉为“贺岁电影之父”。
关键词:贺岁电影;草根;高概念;大片1 冯小刚的十年贺岁之路1997年末冯小刚携贺岁影片《甲方乙方》亮相中国影坛,3600万的票房,打败了成龙的《我是谁》,给低迷的大陆电影带来了希望之光。
1998年《不见不散》上映,创下了4400万的票房。
1999年《没完没了》在全国电影票房普遍下滑50%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5000万的票房佳绩。
之后,冯小刚推出伦理片《一声叹息》,由于题材原因没能大卖。
《叹息》之后,冯氏贺岁片开始探索黑色幽默。
尽管《手机》里的讽刺尖锐而发人深省,但背后支撑的是5600万的骄人票房。
2004年《天下无贼》创造了“理想世界”也创下1.2亿的票房。
从2006年开始,冯氏贺岁片进入大片时代。
《夜宴》、《集结号》用票房书写着冯小刚的贺岁传奇。
2 冯氏贺岁电影中的草根情怀“我就是一个市民导演”这是冯小刚的口号。
在他的电影里,没有所谓的英雄来提示我们的渺小,也没有所谓的精英一本正经地教育我们。
在他的贺岁片里,表现的大多是普通市民,“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冯导也屡屡表示,他的电影不是拍给电影节、拍给少数人看的,而是拍给老百姓、拍给普通观众看的。
3 冯氏贺岁电影的“高概念”尝试3.1 从创意上向“高概念”电影靠拢(1)故事:陌生的熟悉。
“高概念”电影一般选择大众熟悉的故事,或者是改编小说、戏剧、传说。
冯小刚的贺岁片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和《一声叹息》均由王朔的小说改编而来。
2006年的《夜宴》俨然一部晚唐版《哈姆?雷特》。
(2)营销:贯彻始终。
早在《甲方乙方》拍摄之初,冯小刚的创作团队就十分重视影片的营销策略。
据高军回忆:“我们光剧本讨论就有八次,前后进行了11回修改,并第一次在创作阶段就请来各影院经理,因为他们最能代表观众。
贺岁影片营销策略贺岁影片是中国电影市场每年农历新年期间的重头戏,往往具有很高的票房表现和观众吸引力。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制定一个有效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营销策略,帮助贺岁影片在观众中建立知名度和吸引力。
1. 制作吸引眼球的预告片:预告片是吸引观众的第一步,重要性不可忽视。
预告片应该简洁明了、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引发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精心编辑,展示出影片的亮点、有趣的情节和惊喜,来吸引观众前来观看。
2. 社交媒体的运用:社交媒体在当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制片方应该积极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与观众互动,提供影片的最新资讯、花絮和看点等。
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可以迅速扩大影片的曝光度,并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3. 与品牌合作:贺岁影片常常会与知名品牌进行合作。
这种合作可以为影片带来额外的宣传和赞助资源,同时提高品牌的曝光度。
制片方可以选择与与影片风格相符合的品牌进行合作,通过联合宣传和推广,相互促进品牌和影片双方的知名度和形象。
4. 搜索引擎广告:搜索引擎广告是一种高效的推广手段。
制片方可以购买相关关键词的搜索广告,将影片的信息展示在搜索结果的前几位,提高观众搜寻和了解影片的机会。
5. 特色活动和奖品:制片方可以组织特色活动,吸引观众的关注并增加观影动力。
例如,推出限量版电影周边、签名照或纪念品等,通过网上或线下的抽奖活动,为观众提供机会获得这些独特的奖品。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期待值,进而增加影片的观众人数。
6. 营销推广活动:制片方可以与影片相关的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杂志等媒体合作,通过采访、报道和广告等形式,全方位推广影片。
同时,还可以与各大电影院合作,制定一些特别的观影优惠政策,如购票赠送电影海报、小礼品或折扣券,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影。
综上所述,贺岁影片的营销策略需要全方位地展示影片的亮点和吸引力,与观众建立互动关系,借助社交媒体、品牌合作、广告推广、特色活动等手段,提升影片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有效吸引观众并取得成功的票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