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师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三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6
河南省2018-2019学年上期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
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
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
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
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
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
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
2019届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起源于周初。
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
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丈现象。
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
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汉代有一种星图叫做“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
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
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
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
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
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却启发人们对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的认识。
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
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磨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
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
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听着街头辘辘的马车声,聂赫留朵夫望着朦胧月光下的花园和房顶,望着场.(chǎnɡ)院里纵横交错的树杈阴影,望着树枝掩映下的黑魆.(xū)魆的矮墙,一时浮想联篇。
B. 我们趋行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坎坷中奔跑,在挫.(cuò)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漂洒一地,因而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唯有前行。
C. 近期火爆网络的“佛系”一词,让“90后”们很扎.(zā)心,也让长者们担心,担心年轻人与“丧文化”越走越近,殊.(shū)不知,所谓的佛系仅仅是他们的一种喧泄方式而已。
D.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diàn)记,是联结.(jié)亲情、爱情、友情的纽带,是一种幸福、一缕相思、一份柔意,是一幅浓郁淡雅的画卷,是一丝自然质朴的情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末魏晋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两类人物:英雄和名士。
【甲】前者以曹操、刘备、祖逖、桓温为代表,后者的典型则有孔融、阮籍和嵇康。
他们截然不同....,但也不乏相通之处。
名士们纵然..放浪形骸,不拘礼节,英雄们又何尝把礼教和舆论放在眼里?桓温读《高士传》,看到某“道德楷模”的故事,竟厌恶得把书都扔了。
【乙】在英雄看来,成就大业,夺取天下不过囊中取物。
因此他们大多豪气干云,充满自信,不惮把自己的本色甚至野心展露..出来,此之谓“英雄气”。
而名士却多半只有派头,因为他们并不能创造历史。
于是名士的骄傲和自信,就只能表现为个人风采和人生态度。
比方说,风流倜傥,恃才傲物....,卓尔不群。
【丙】也许,这就是区别:英雄气,名士派;英雄本色,名士风流。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截然不同B. 纵然C. 展露D. 恃才傲物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甲B. 乙C. 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昆剧艺术大典》的编辑出版不仅对昆曲这一戏曲种类的传承、抢救、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对其他戏曲形式乃至戏曲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听着街头辘辘的马车声,聂赫留朵夫望着朦胧月光下的花园和房顶,望着场.(chǎnɡ)院里纵横交错的树杈阴影,望着树枝掩映下的黑魆.(xū)魆的矮墙,一时浮想联篇。
B. 我们趋行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坎坷中奔跑,在挫.(cuò)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漂洒一地,因而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唯有前行。
C. 近期火爆网络的“佛系”一词,让“90后”们很扎.(zā)心,也让长者们担心,担心年轻人与“丧文化”越走越近,殊.(shū)不知,所谓的佛系仅仅是他们的一种喧泄方式而已。
D.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diàn)记,是联结.(jié)亲情、爱情、友情的纽带,是一种幸福、一缕相思、一份柔意,是一幅浓郁淡雅的画卷,是一丝自然质朴的情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末魏晋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两类人物:英雄和名士。
【甲】前者以曹操、刘备、祖逖、桓温为代表,后者的典型则有孔融、阮籍和嵇康。
他们截然不同....,但也不乏相通之处。
名士们纵然..放浪形骸,不拘礼节,英雄们又何尝把礼教和舆论放在眼里?桓温读《高士传》,看到某“道德楷模”的故事,竟厌恶得把书都扔了。
【乙】在英雄看来,成就大业,夺取天下不过囊中取物。
因此他们大多豪气干云,充满自信,不惮把自己的本色甚至野心展露..出来,此之谓“英雄气”。
而名士却多半只有派头,因为他们并不能创造历史。
于是名士的骄傲和自信,就只能表现为个人风采和人生态度。
比方说,风流倜傥,恃才傲物....,卓尔不群。
【丙】也许,这就是区别:英雄气,名士派;英雄本色,名士风流。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截然不同B. 纵然C. 展露D. 恃才傲物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甲B. 乙C. 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昆剧艺术大典》的编辑出版不仅对昆曲这一戏曲种类的传承、抢救、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对其他戏曲形式乃至戏曲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018--2019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无论是从横向的时代性还是从纵向的历史性来看,以儒家思想和伦理价值观念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体系都有着广泛的理论深刻性和全面的融通性。
这一体系既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主观能动,又有着合理的规律层次;既有对社会群体内部的管理和约束,更有高层次、宽维度的思考和研究,又蕴含着对于人类、社会、自然发展关系和理想状态的描述与追求,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时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许多世界性难题的解决和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我们从伦理道德的维度出发,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设计。
实现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伦理生态建构,以此推动社会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在未来应具备更加广阔的格局,完成从“国际大国”向“国际强国”的转变,这需要我们有与国际姿态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与国际地位相一致的国际话语体系。
这首先要建立在对自身文化和伦理有充分自信的基础上。
对于伦理道德的自信,既要认可与肯定伦理道德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又要不断向伦理道德的更高层次、更高境界跨越和提升;既要有鲜明的方向性和导向性,又要有深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只有如此,人们才能在文化观念和思想境界上表现出自信的姿态。
拥有双重自信的共同保障,中华民族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姿态和良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舞台,才能在兼收并蓄中更好地汲取精华,以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魅力且符合国际话语规范的表达形式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阐述中国精神,增进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知、理解和赞许,减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文化摩擦。
河南省2018〜2019年度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朝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代文字记载的时代。
商朝人有较为丰富的神话观念,世界来源及人神关系已进入他们的思考范围,并成为商代历史文化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把太阳看作宇宙万物的来源和主宰,太阳崇拜是远古时代普遍的宗教信仰。
商朝人在其先祖与太阳之间建构了虚拟的血缘关系,王室贵族自称是太阳的子孙。
商朝人心目中的始祖神帝俊被视为曰月之父。
湖南省长沙市出土了目前最早的古代帛书。
帛书的《四时》篇把宇宙创世神称为“黄熊包戏”。
“黄熊,,亦即黄龙,是太阳神的动物化身,“包戏”或指伏羲,乃是太阳神在后世的人格化代表之一。
《尚书•洪范》云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这就是秩序的构建,而其构建者正是帝俊。
继帝俊规范日月之行后,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了更为准确的历法,并把一天分为霄、朝、昼、夕。
由该帛书的记载可知,从伏羲到帝俊再到共工,他们作为太阳神的人格化身,主要工作是完成对四时、时间和历法的安排,即对宇宙时空秩序的划分。
因此,有学者认为,《四时》篇神话是一则以“岁时形成”为主题的创世神话,由时间的创立为标志而对宇宙和时空秩序做出安排。
《山海经.大荒经》也载有帝俊创生日月的神话。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记载中,作为黑暗之乡的司幽国和作为光明国度的白民国皆是帝俊的后代,他们的家族传承之所以都围绕光明与黑暗的更替而延续,即因为帝俊是时间神。
可以说,这些神话讲述了世界时空的来源。
作为人类生活中光明的源头,太阳和月亮的诞生在任何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都是核心内容之一,因而具有特殊意义。
我们可以推测,在“俊生日月”这一神话片段的背后,应该掩藏着一个已经湮没了的商朝人完整的创世神话,日月之父帝俊则是该神话中一位关键人物。
九师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立的“阿帕网”算起,互联网至今恰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从早期的局域网发展到5G时代“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这项革命性的技术为整个世界带来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和快捷,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福器”。
以5G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
随着用户与设备的接触和连接越来越频繁,人类传播进入了物联网时代。
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的报告,物联网呈现出。
爆炸式”的发展态势。
目前全球有近50亿物件实现了互联。
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市场容量将高达2.2万亿美元。
物联网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进步、效率和机遇并存的智媒时代。
但与此同时,物联网“万物互联”的这种属性,也易使网络攻击具有前所未有的“连锁效应”,呈现出“愈连接愈脆弱”的特征。
2017年9月,物联网安全研究公司( Armis)通过利用蓝牙协议中的八个“零日漏洞”,设计了一组攻击向量(Blue-Borne),并在实验中构建了一个“僵尸网络”,以接管各类支持蓝牙的设备,传播恶意软件。
据该项实验的负责人称,如果黑客利用这八个漏洞对蓝牙设备进行恶意攻击,受影响的设备将达到53亿台,无论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设备还是新型物联网设备都很难从中幸免。
数据既是计算机执行人类指令的手段,也是连接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桥梁。
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由呈“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所推动。
据统计,2015至2017年三年间,人类所产生的数据量远超以往四万年历史的总和。
人类已身处“数据海洋”的时代。
然而,数据间的关联度愈发增强,人类的安全保障反而愈发“脆弱”。
一旦单个数据发生泄露,就很可能是一场。
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危机。
2018年爆发的“脸书数据泄露门”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关注。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8—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竹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竹在先秦时期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先民们把竹神化和灵异化,并对之加以膜拜,形成了巫神通道和祛邪避鬼等民俗文化事项。
灵竹崇拜的内容包括竹图腾崇拜和竹生殖崇拜。
竹图腾崇拜主要表现出典型的祖先崇拜现象。
例如,自汉代开始中国南方的彝族、苗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就流传着很多关于“竹王”的传说,共同点是认为竹子孕育了本民族的祖先。
竹生殖崇拜是灵竹崇拜的另一重要表现。
竹四季常青,生长周期短,生殖和繁衍能力旺盛,有“雨后春笋”“如竹苞矣”等成语,均用来形容竹的生殖能力和生命力旺盛的景象。
竹生殖崇拜,如福建、浙江、四川等地流行一种“摇竹娘”祝愿仪式。
在中国的巫俗仪式中,竹主要是作为一种驱鬼请神的重要器物而出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徽贵池傩仪式中的竹神伞,仪式中竹五色神伞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傩仪器物,它被视为各路神仙往来的通道,也是凭依之所,仪式完成后,竹五色神伞即被焚烧,送给各路神仙,以表达对他们的虔诚敬仰之意。
为了摆脱生命危机,和祈求生命延续,人们开始寄希望于竹的祛邪避鬼,以缓解焦虑和畏惧感。
天师道为人们寻觅到生命保存的力量之一就是崇拜竹,通过崇拜竹的“交感巫术”以驱病延寿。
竹祛邪避鬼还用于消除污秽,寻求生活安康。
如我们在除夕、婚庆和开业等喜庆之日燃放的“爆竹”,亦即俗称鞭炮,“爆竹”的“竹”,指代的是真正的竹子。
在火药未发明之前,爆竹即是用火燃烧竹子,在燃烧的过程中竹腔爆裂发出“噼里啪啦”之声,以此来恐吓鬼怪,让污秽之物远离人们的生活。
九师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1 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易·贲·彖》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文与天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古人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中,其本质是追求内心光明,其方法论是允执厥中,呈现出独特而经典的发展规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思考天人关系开始的。
为了观象授时、制定历法,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中国先民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产生了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构建理想的天人关系始终是其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其主体思想和主要实践始终是天人合一。
考古学证据显示,观象授时在中国有着超乎想象的悠久历史。
太阳、月亮的光明成为中国先民身心两方面至死不渝的追求,光明成为天人合一的同义词和内在本质。
商周古文字的“文”字“像人形而特彰明其心”,因而文明一词的本义为内心光明,文化一词的本义为通过人文精神教化使人内心光明。
所以,文明兼有文化和光明两者的含义,《周易》日:“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解释道:“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这种光明由内而外,所谓“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从而实现内圣外王,明明德于天下。
中国先民关于天文与人文的思考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考虑,是将天文引入个体生命精神。
心性之学是天人合一的内在灵魂,天人合一是心性之学的外在逻辑。
儒家尤其是宋儒,认为心性之学的来源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允执厥中的“中”字来源于先民观象授时、立表测影而产生的“中”。
立表测影要求表垂直于水平地面,精确辩证四方、八方等方位,因此使“中”具有了中正、中央等含义,并进一步发展出中庸、中和等思辨,形成了中国、中华等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居中而治的政治观、中庸中和的哲学观。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巫起源说是其中之一。
中国文明以农耕文明起家,巫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母胎。
在一个无法迁徙的农耕部落中,如何消融自然的变化所引起的恐慌,就是这个群体顺利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
人类社会要通过一系列反复的宗教节日与自然发展取得协调一致,“在庆祝节日时,人类社会积极地参加进了季节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宇宙危机中”。
在顺利度过这个宇宙危机的仪式中,巫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是宇宙危机以及协调危机仪式中的唯一解释者,他阐发着来自宇宙自然之神的意见以及宇宙危机协调的效果,他的阐释决定了部落是生活在希望还是恐惧中。
在氏族部落时期,巫是部落的领袖,因为通神而为大家信服崇拜,享有崇高的权威。
巫即是萨满,在满语中是智者,也就是拥有智慧的人。
但是此智者非希腊之智者。
希腊智者运用理性和知识,找出对方的逻辑漏洞,在辩论中取胜。
萨满则相反,他的智慧不来自理性和经验,而是来自神灵的启示。
萨满通过一种类似舞蹈的仪式,使神灵附在自己的身上,此时萨满和神灵即为一体,萨满说的话就是神灵的启示。
巫如果想成功解读危机和灾难,在部落平民的眼中,就必须看到危机被解决的实际果效,如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
如果巫身上仅仅是无理性的疯狂,显然无法实现这么重大的功能。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也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力量。
在农业社会,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靠天吃饭。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们开始利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激化了人和自然的矛盾。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进一步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人们逐渐意识到,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文明,这就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凝结了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
与农业文明强调顺应自然、工业文明热衷于征服自然不同,生态文明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董仲舒天人合一观点认为,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大自然要和平共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即经济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二是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其实质是使资源环境可持续成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
这需要从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努力。
所谓加法,就是寻求绿色发展导向的经济增长新动力,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所谓减法,是指经济增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环境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