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200803
- 格式:doc
- 大小:311.00 KB
- 文档页数:25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范家友编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环境与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实验中心目录实验一铁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2 实验二二氧化钛的测定 6 实验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物油12 实验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铜16 实验五乙二胺底液极谱法测定试样中的铜21 实验六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六六六、滴滴涕25 实验七PH值的测定29 附:实验报告33实验一铁的测定——邻菲罗啉法目的: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方法及其结构。
掌握吸收曲线的绘制及样品的测定原理。
原理:亚铁离子(Fe2+)与邻菲罗啉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应用此反应可用比色法测定铁。
橙红色络合物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容量瓶(50ml)等。
试剂:1、铁盐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730克分析纯硫酸亚铁铵于100毫升烧怀中[(NH4)2Fe(SO4)·6H2O],加50毫升1mol/LHCl,完全溶解后,移入1升容量瓶中,再加50毫升1mol/LHCl,并用水2稀释到刻度,摇匀,所得溶液每毫升含铁0.01毫克;2、0.1%邻菲罗啉水溶液;3、1%盐酸羟胺水溶液;4、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4.6):称取136克分析纯醋酸钠,加120毫升冰醋酸,加水溶解后稀释至500毫升。
测定步骤:1、邻菲罗啉铁吸收曲线的绘制吸取上述标准铁盐溶液2.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m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2.5ml盐酸羟胺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分钟,用3厘米比色皿,以蒸馏水作参比溶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从波长440~600nm分别测定其吸光度A。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纵坐标,绘制邻菲罗啉铁的吸收曲线,求出最大A值时的波长入m。
2、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铁的标准溶液0、1.0、2.0、3.0、4.0、5.0、6.0、7.0ml于八只50ml容量瓶中,依次分别加入5m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2.5ml盐酸羟胺溶液,5ml邻菲罗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分钟,然后用分光度计在其最大吸收的波长下测得吸光度,以不加铁的试剂溶液作参比。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的含量 (3)实验二固体样品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与分析 (5)实验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芳香烃的分离 (7)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的含量1.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UV757CRT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进一步巩固郞伯-比尔定律,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苯酚含量的方法。
2.实验仪器、试剂:3.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法,当分子吸收到外来的辐射能量(光区范围在200-800 nm)时,分子外层价电子发生能级跃迁,进而产生吸收光谱。
紫外光谱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仪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许多优点,主要应用于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为朗伯-比尔定律A= bc根据上述公式,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如已知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就可以根据吸光度值得出待测溶液的摩尔浓度。
4.实验步骤:(1) 配制苯酚标准溶液a. 精确称取苯酚0.3000 g,放入1 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摇匀,定容至1 L;b. 分别精确量取上述标准液2.0、3.0、4.0、5.0、6.0 mL,分别定容至50 mL,按序编号。
(2) 绘制苯酚的标准吸收曲线取上述3(4)号标准液,放置于1 cm的吸收池内(不能超过比色皿容积的4/5),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绘制苯酚的标准吸收曲线,并选取270 nm附近最大吸收波长为本实验的入射波长。
(3) 绘制吸光度-浓度工作曲线分别取上述配制的5组溶液,放置于1 cm的吸收池内,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以上述选定的入射波长为测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值,并绘制成吸光度-浓度曲线,计算得到回归方程。
(4) 待测溶液浓度的测定取待测苯酚溶液,放置于1 cm的吸收池内,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以上述选定的入射波长为测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值,代入回归方程中,计算待测溶液的克浓度和摩尔浓度(mol/L);并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计算苯酚的摩尔吸光系数。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2011年9月1日前言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特殊或复杂的仪器。
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作为现代的分析测试手段,日益广泛地为许多领域内的科研和生产提供大量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因而仪器分析成为高等学校中许多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将来并不从事分析仪器制造或者仪器分析研究,而是将仪器分析作为一种科学实验的手段,利用它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仪器分析是一门实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没有严格的实验训练,就不可能有效地利用这一手段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对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巩团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独立从事科学实验研究,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科学作风,独立工作的能力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论可以指导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和发展理论。
实验验证和发展理论的作用是以对实验现象的严密细心的考察和实验数据的科学分析为基础的,而高超熟练的实验技能是获得精密实验数据的必要和先决条件。
一般说来,仪器分析实验特别是大型仪器分析实验,其特点是操作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信息量大.需要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图谱解析来获取有用的信息。
这些特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和提高实验技能、分析推理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
由于实验室不可能购置多套同类仪器设备,一般多采用几人一组做仪器分析实验,对于大型分析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仪器上做实验有困难的,也尽可能地安排了一些演示实验,或者对该仪器可能提供的分析信息做了必要的介绍。
学生在实验中应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仔细地记录数据与分析结果,积极思考,注意手脑并用,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编写刘开敏化学工程与技术系2008年3月目录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电位法测定水溶液的pH值 (4)醋酸的电位滴定和酸常数测定 (6)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8)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10)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含量 (11)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 (13)水质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镁的含量 (19)苯、萘、联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柱效能的测定 (21)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一、实验内容:1. 吸收曲线的制作。
2. 标准曲线的制作。
3. 未知水样的铁含量的测定。
二、准备工作1、722S型分光光度计20台(二人一台)。
2、通知仪器室准备20套仪器:(1) 50ml容量瓶7只。
(2)1ml刻度吸管1支。
(3)吸球1只。
(4)洗瓶1只。
(5)400ml烧杯(废液杯)1只。
3. 准备好公用仪器:(l)1ml刻度吸管(发样品用)1支。
(2)100ml小烧杯(发标准Fe3+)20只。
(3)自动加液器二套(6只),盛放HAc-NaAc缓冲溶液,1%盐酸羟胺及0.1%邻菲罗啉。
4. 试剂:(1)100μg/mlFe3+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9gNH4Fe(SO4)2·12H2O于100ml烧杯中,加入1:1HCl20ml及少量水,溶解后,转移到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2)0.10%邻菲罗啉水溶液:将0.100g邻菲罗啉溶于加有2~3滴浓HCl的蒸馏水100ml 中,贮于棕色瓶内。
(3)HAc-NaAc缓冲溶液:取12.9mlC.P.级HAc及34gC.P.级NaAc·3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4)1%盐酸羟胺水溶液:取1g盐酸羟胺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5. 未知样品不另配制,直接将标准Fe3+液发于同学交上来的容量瓶中,发放体积应介于0.2~1.0ml 间,可为0.3,0.5,0.7,0.9ml。
《仪器分析实训》指导书编写刘开敏化学工程与技术系2008年3月目录水中硬度的测定 (1)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有机物含量 (6)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0)电位法测定水溶液的pH值 (13)醋酸的电位滴定和酸常数测定 (15)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17)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10)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 (20)水质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镁的含量 (26)苯、萘、联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柱效能的测定 (28)水中硬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水中硬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钙指示剂的应用条件和终点颜色判断。
3.了解水硬度的表示方法,掌握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的总硬度,一般是指水中钙、镁的总量。
用氨-氯化铵缓冲溶液控制水试样pH=10,以铬黑T 为指示剂,用EDTA 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Ca 2+和Mg 2+,终点为纯蓝色。
用NaOH 调节水试样pH=12,Mg 2+形成Mg (OH )2沉淀,用EDTA 标准滴定溶液可滴定Ca 2+,钙指示剂在终点时由红色变为蓝色。
镁硬则可由总硬与钙硬之差求得。
三、试剂1.EDTA 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2mol/L 。
2.铬黑T 指示液(5gL )。
3.钙指示剂:钙指示剂1.0g 与固体NaCl(干燥、研细)100g 混合均匀。
临用前配制。
4.NH 3-NH 4Cl 缓冲溶液(pH=10)。
5.HCl (1+1)6.NaOH 溶液c (NaOH )= 4mol/L :160g 固体NaOH 溶于500mL 水中,冷却至室温,稀释至1000mL 。
7.刚果红试纸。
四、实验内容 1.总硬度的测定用移液管移取水样100.00mL 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NH 3-NH 4Cl 缓冲溶液5mL ,铬黑T 指示液3~4滴,然后用EDTA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成纯蓝色,即为终点。
实验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痕量铜一、目的要求1. 了解SOLAAR-SS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2. 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痕量铜的方法二、方法原理利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发出被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辐射,被火焰原子化器产生的样品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量特征辐射被吸收的大小,求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SOLAAR-SS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热电公司);空气压缩机;铜空心阴极灯;乙炔钢瓶。
试剂:金属铜%以上;硝酸,优级纯;乙炔气,高纯。
铜标准溶液:由100µg/mL1%HNO3的溶液稀释而成四、实验步骤1. 配制标准溶液分别移取上述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1%HNO3的溶液稀释至刻度,其浓度分别为0、1、2、3、4、5µg/mL。
2. 仪器调节(1)打开稳压电源,然后打开主机电源开关,等待批示灯亮。
(2)打开PC进入SOLAAR软件(3)打开空心阴极灯(4)打开“显示方法” 窗口,分别对概述、序列、光谱仪、火焰、校正进行操作,这几步操作完成后回到概述进行保存,调出方法用“载入”。
(5)调整光路,打开“光谱仪状态”窗口看调整结果,若不理想再自动调一次零。
(6)点火:打开乙炔气,打开空气,等仪器前面的指示灯闪光后,按下此键数秒点火。
(7)打开“分析”,按提示依次标准溶液和未知样品进行测定。
打开“结果”窗口可看到分析结果,打开“校正”窗口可看到工作曲线和相关系。
3. 关机(1)关掉乙炔高压阀等火焰自动熄灭(2)关掉空气压缩机,并放气、放水。
(3)关元素灯,退回软件。
(4)关主机电源。
(5)关开稳压电源。
五、结果处理取未知样品溶液经2~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从工作曲线上查出该溶液中铜的含量。
六、注意事项1. 乙炔为易燃、易爆气体,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在点燃乙炔火焰之前,应先开空气,然后开乙炔气;结束或暂停实验时,应先关乙炔气,再关空气。
实验一自动电位滴定测定溶液样品的酸度一、实验目的:1. 掌握自动电位滴定仪的使用技术。
2. 验证自动电位滴定的优点及该方法在化学分析自动化的工作中可起的作用。
二、原理:可溶于水的有机酸是大多数食品的化学成分。
果蔬中主要含有苹果酸(HOOC-CH2-CHOH-CHOH)、柠檬酸(HOOC-CH2-C(OH)(COOH)-CH2-COOH)、醋酸(CH3-COOH)、琥珀酸(HOOC-CH2-CH2-COOH)、酒石酸(HOOC-CHOH-CHOH-CHOH)、草酸(HOOC-COOH)等,鱼类和肉类主要含有乳酸)(CH3-CHOH-COOH)。
食品中的有机酸除游离形式外,常以钾、钠和钙盐形式存在。
酸度的意义包括总酸度(可滴定酸度)、有效酸度(氢离子活度、pH值)和挥发酸,总酸度是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通常以标准碱液来测定并以样品中所含主要酸的百分数表示。
食品中的有机酸用碱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反应式为RCOOH+NaOH →RCOONa+H2O在滴定时,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其等当点pH值约为8.2(酚酞变色酸度,可加一滴酚酞,以利观测),控制滴定到此酸度,就确定了游离酸中和的终点。
三、仪器与药品:1. ZD-2型自动电位滴定仪;2. 0.1M氢氧化钠标准溶液;3. 1%酚酞乙醇溶液;4. 蒸馏水:应煮沸除去二氧化碳。
四、总酸度测定:1. 仪器调节按照附录1-1中的方法调节好仪器。
2. NaOH溶液标定将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于120℃烘箱中烘约1小时至恒重,冷却25分钟,称取0.3000~0.4000克(精确到0.0001g)于100ml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加一滴酚酞指示剂,控制终点pH 为8.20,预控制pH 为2.00,用配制好的约0.1M 的NaOH 自动滴定到终点。
做两个平行。
按下式计算NaOH 的摩尔浓度:10002.2041⨯⨯=V mC式中,C ——NaOH 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 m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 V 1——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mL ) 3. 样品滴定曲线的制作和滴定终点的确定在100mL 烧杯内用移液管量取样品20.00mL ,加入25mL 蒸馏水,放入磁力搅拌转子,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混合均匀;(可加入酚酞指示液1-2滴),插入电极和滴定管,进行手动滴定,并记录每次滴定的总体积与相应的pH 值,开始时可每1mL 记录一次,当pH 达5后可每0.5mL 记录一次,pH 达6后可每0.1mL 记录一次,pH 达7后可每滴一滴记录一次,pH 达9后可每0.1mL 记录一次,pH 达10后每0.25mL 记录一次,并继续滴定至消耗NaOH 溶液总体积为24.5mL 时停止滴定。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仪器分析》课程组2008-10-22目录实验一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饮用水中的氟实验二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APC片剂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实验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自来水中钙、镁---标准曲线法实验四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菜叶中的铅实验五程序升温毛细管色谱法分析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含量实验六气相色谱法测定酒中甲醇含量实验七自来水中阴离子的分析(非抑制型电导检测)实验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知母提取物中芒果苷的含量注:标有下划线的项目为必做,其余选作。
图5-1 氟离子电极示意图 1.0.1mol/LNaF,0.1mol/L,NaCl 内充液2.Ag-AgCl 内参比电极实验一 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饮用水中的氟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子选择电极的主要特性,掌握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的原理、方法及实验操作。
2、了解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用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Gran 作图法测定未知物浓度。
二、方法原理氟离子选择电极(简称氟电极)是晶体膜电极,见示意图5-1。
它的敏感膜是由难溶盐LaF 3单晶(定向掺杂EuF 2)薄片制成,电极管内装有0.1mol •L -1NaF 和0.1mol.L -1NaCl 组成的内充液,浸入一根Ag-AgCl 内参比电极。
测定时,氟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外参比电极)和含氟试液组成下列电池:氟离子选择电极 | F -试液(c =x )║饱和甘汞电极一般离子计上氟电极接(-),饱和甘汞电极(SCE )接(+),测得电池的电位差为: j a AgCl Ag SCE E ϕϕϕϕϕ++--=-膜电池 (5.1)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如溶液的离子强度,温度等),外参比电极电位ϕSCE 、活度系数γ、内参比电极电位ϕAg-AgCl 、氟电极的不对称电位ϕa 以及液接电位ϕj 等都可以作为常数处理。
而氟电极的膜电位ϕ膜与F -活度的关系符合Nernst 公式,因此上述电池的电位差E 电池与试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即 -+=F a FRT K E log 303.2电池 (5.2) 因此,可以用直接电位法测定F -的浓度。
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研究一、目的要求1.了解分析测定中确定实验条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722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可见光分光光度测定中,通常是将被测物质与显色剂反应,使之生成有色物质,然后测量其吸光度,进而求得被测物质的含量。
因此,显色反应的完全程度和吸光度的物理测量条件都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显色反应的完全程度取决于介质的酸度、显色剂的用量、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
在建立分析方法时,需要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为此,可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例如介质的pH值),暂时固定其它因素,显色后测量相应溶液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pH曲线确定显色反应的适宜酸度范围。
其它几个影响因素的适宜值,也可按这一方式分别确定。
本实验以邻二氮菲为显色剂,找出测定微量铁的适宜显色条件。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容量瓶(50mL)、吸量管(5mL,10mL)等。
2.试剂(1)铁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76克分析纯硫酸亚铁铵(FeSO4·(NH4)2 SO4·6H2O)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加入6mol∕L HCl溶液5mL,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所得溶液每毫升含铁0.100 mg(即100ug/mL)。
(2)0.1%邻二氮菲(又称邻菲咯琳)水溶液:称取1g邻二氮菲,先用5~10mL 95%乙醇溶解,再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
(3)10%盐酸羟胺水溶液(新鲜配制);(4)HAc-NaAc缓冲溶液(pH=4.6):称取136g醋酸钠(CH3COONa·3H2O),加60 mL冰醋酸,加水溶解后,稀释到1000mL。
(5)NaOH溶液:0.5 mol∕L(6)HCl溶液:0.5 mol∕L四、实验步骤1.酸度影响于9只50 mL容量瓶中,用刻度吸量管各加入1.0 mL 0.100mg∕mL的铁标准溶液,再加入1 mL盐酸羟胺溶液和2mL邻二氮菲溶液,摇匀。
第五章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一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蜜中残留的四环素一、实验目的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蜜中残留的四环素的原理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蜜中残留的四环素的实验方法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一)四环素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可用于治疗和预防一些动物性疾病,但如果长期使用,将导致四环素类药物在动物类组织中的残留。
残留在动物类组织中的四环素类药物会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四环素类药物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对胃、肠、肝脏的损害及牙齿的染色等,还会造成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致畸胎作用。
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
(二)用酸性的Na2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将蜂蜜中蛋白质沉淀 ,同时将四环素提取出来,以草酸与乙腈为流动相,C18柱作为色谱柱,反相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在四环素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依据其测得的峰面积与其含量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三、仪器和试剂(一)仪器1. 高效液相色谱仪2.紫外检测器3.涡旋混合器4.离心机5.天平(二)试剂1.甲醇2.乙腈3.乙酸乙酯4.磷酸二氢钠5.盐酸6.柠檬酸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8.草酸四、操作步骤1.提取(1)称取5g试样,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30mL0.1mol/L Na2EDTA-Mcllvaine溶液,快速混合1min, 以35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倒入另一离心管中。
(2)将上清液通过固相萃取柱,用2mLNa2EDTA-Mcllvaine溶液冲洗,再用20mL水洗,弃去全部流出液,减压抽干10min,用4mL流动相洗脱,定容至4mL,供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
2.标准溶液的配制(1)称取四环素10mg,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得四环素储备液(0.1mg/mL)。
准确移取该溶液1mL置1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得0.01 mg/mL。
准确移取该溶液0,0.05,0.10,0.20,0.40,0.80mL于1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目录实验一、大型仪器维护与保养的基本常识 (2)实验二、气相色谱外标法分析80%敌敌畏乳油的含量 (4)实验三、气相色谱内标法分析80%敌敌畏乳油的含量 (5)实验四、HPLC法测定头孢拉丁的含量(一) (7)实验五、HPLC法测定头孢拉丁的含量(二) (11)实验六、亚硝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草甘膦含量(一) (13)实验七、亚硝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草甘膦含量(二) (15)实验八、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固体未知样品 (18)实验九、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固体未知样品 (20)实验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钙 (22)实验十一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混合碱的成分及含量 (24)实验一、大型仪器维护与保养的基本常识大型仪器泛指价值高、分析精度高,在科学研究工作具有的重要作用的分析仪器。
它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因此,对于大型仪器,以及其实验室,各单位都专门制定了特殊的管理规定。
对于我们的教学实验,尤其要强调的首要问题是安全,包括实验室仪器的安全和师生人身的安全;其次,每位同学必须了解一些常见仪器的维护与保养知识,以便顺利地完成实验课的学习。
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常识;2、了解大型仪器的基本维护与保养知识。
二、实验室安全常识1、人身安全大型仪器实验室配备的燃气(氢气、乙炔等)属于易燃气体。
因此,使用燃气时必须检漏。
进入实验室后,必须牢固树立防火意识,严禁明火,杜绝吸烟等行为。
实验室所用的剧毒、强腐蚀化学试剂,以及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化学试剂也是危机人身安全的重要隐患,必须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规章程序操作,不可麻痹大意。
另为,有些仪器配备放射性元素放射源,都是对人身具有严重健康威胁的物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2、仪器安全大型仪器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也是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标志之一。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四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土霉素和四环素残留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组成与分离原理;2.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3. 掌握HPLC定性、定量方法;4. 了解水产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反相键合相色谱法中使用的是非极性键合固定相。
它是将全多孔(或薄壳)微粒硅胶载体,经酸化处理后与含烷基(C8、C18)或苯基的硅烷化试剂反应,生成表面具有烷基或苯基的非极性固定相。
反相色谱的分离机制有多种,但多倾向于吸附色谱的作用机制。
吸附色谱的作用机制认为,溶质在固定相上的保留是疏溶剂作用的结果(即所谓的疏溶剂理论)。
根据疏溶剂理论,当溶质分子进入极性流动相时,即占据流动相中相应的空间而排挤一部分溶剂分子;当溶质分子被流动相推动与固定相接触时,溶质分子的非极性部分(或非极性分子)会将附着在非极性固定相上的溶剂膜挤开,直接与非极性固定相上的烷基官能团相结合(吸附)形成缔合络合物,构成单分子吸附层,而极性部分暴露在溶剂中。
这也就是说溶质分子和固定相之间的“结合”,是由于溶质和极性溶剂之间的斥力造成的,而不是非极性溶质和非极性固定相之间的微弱的非极性作用力的缘故。
这种疏溶剂斥力作用中可逆的,当流动相极性减弱时,这种疏溶剂斥力下降,会发生解缔,并将溶质分子释放而被洗脱下来。
所以,流动相的极性越强,缔合作用就越强。
显然,烷基键合固定相对每种溶质分子缔合作用和解缔作用之差,就决定了溶质分子在色谱过程中的保留值。
三、仪器与试剂HPLC色谱仪(DAD检测器)、分析天平(0.0001g)、均质器、固相萃取仪、高速离心机等。
乙腈:色谱级;土霉素、四环素:标准品;磷酸氢二钠、磷酸、高氯酸、甲醇、EDTA-2Na、正己烷:分析级;水:超纯水;微孔滤膜:0.45μm。
四、实验步骤 1、色谱条件色谱柱:反相C18柱;检测器:PDA、检测波长355nm;柱温:37℃;流速:1.0mL/min;进样量:30μL;流动相:乙腈:磷酸二氢钠(0.01mol/L)=26:74。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2《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供药学专业使⽤)黄⽯理⼯学院医学院药学系⼆00七年三⽉编⽬录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 (3)实验⼆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 (5)实验三盐酸的电位滴定 (7)实验四柱⾊谱法分离混合染料 (9)实验五各种薄层板制备练习 (11)实验六参观⽓相⾊谱仪的操作 (13)实验七参观⾼效液相⾊谱仪的操作 (16)实验⼋参观原⼦吸收分光光度仪的操作 (19)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实验⽬的】1、学会使⽤紫外分光光度计。
2、掌握标准对⽐法测苯甲酸的含量。
【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苯甲酸形成苯甲酸盐,对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光谱的最⼤吸收波长在225nm 。
可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并进⾏定量分析。
计算公式如下:A=εCL 和 C C A A 测标测标【实验材料】试药:0.01mol/L 、0.1mol/L 氢氧化钠、苯甲酸、仪器:量瓶、烧杯、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英⽐⾊杯【实验内容】1、苯甲酸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确称取苯甲酸100mg ,⽤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100ml 溶解后,再⽤蒸馏⽔稀释1000ml 。
此溶液1ml 含0.1mg 苯甲酸。
2、苯甲酸吸收曲线的测量吸取苯甲酸贮备液4.00ml ,放⼊50ml 容量瓶中,⽤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定容,摇匀。
此溶液1ml 含8µg 苯甲酸。
测量条件光源:氢灯;参⽐液:0.01mol/L 氢氧化钠;测量波长:210、215、218、220、222、224、225、226、228、230、235、240nm 。
3、标准对⽐法测定样品液苯甲酸的含量取10.00ml样品液,放⼊50ml容量瓶中,⽤0.01mol/L氢氧化钠定容,摇匀。
在上述曲线中找出最⼤吸收波长,以此作定量分析的⼊射光。
以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为参⽐。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出标准苯甲酸溶液和稀释好的样品液的吸光度值。
有机及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精)引言有机及仪器分析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及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实验的详细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实验一:有机合成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有机合成反应,通过合成苯乙酮为例,在有机合成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圆底烧瓶、加热板、磁力搅拌器、冷却器等。
- 试剂:苯甲酸、碳酸氢钠、乙酸乙酯、溴。
3.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苯甲酸溶于乙酸乙酯中,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作为催化剂。
2. 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均匀。
3. 加入适量的溴,继续搅拌。
4. 放置在加热板上进行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40-50摄氏度。
5. 反应结束后,用水洗涤产物,通过冷却器冷却产物。
6. 过滤并收集产物。
7. 对产物进行结晶或升华纯化。
8. 称重并记录。
4. 注意事项- 操作时要佩戴实验手套、安全眼镜等安全防护用具。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程,以避免发生意外。
- 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实验二:仪器操作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常见的仪器,如气相色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帮助学生掌握仪器操作和解读仪器数据的能力。
2.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
- 试剂:标准样品、待分析样品等。
3.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根据实验设计,准备待分析的样品。
2. 仪器操作:根据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仪器的开机、预热、气路调节等操作。
3. 校正仪器:使用标准样品进行仪器的校正。
4. 分析样品:将待分析样品注入仪器,设置分析条件。
5. 数据处理:根据仪器输出的数据,对样品进行解析和数据处理。
6. 结果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判断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4. 注意事项- 在操作仪器时,要仔细阅读仪器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 在分析样品时,要保证样品的纯度和质量。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学时:72实验学时:36适用专业:制药、化工、环境工程编写日期:2008.3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目录实验一、大型仪器维护与保养的基本常识 (2)实验二、气相色谱内标法分析白酒中的杂质 (4)实验三、气相色谱内、外标法分析80%敌敌畏乳油的含量 (9)实验四、亚硝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草甘膦含量 (11)实验五、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及结构分析 (14)实验六、液相色谱结构与操作方法 (16)实验七、头孢拉定的液相色谱分析 (18)实验一、大型仪器维护与保养的基本常识大型仪器泛指价值高、分析精度高,在科学研究工作具有的重要作用的分析仪器。
它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因此,对于大型仪器,以及其实验室,各单位都专门制定了特殊的管理规定。
对于我们的教学实验,尤其要强调的首要问题是安全,包括实验室仪器的安全和师生人身的安全;其次,每位同学必须了解一些常见仪器的维护与保养知识,以便顺利地完成实验课的学习。
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大型仪器实验室安全常识;2、了解大型仪器的基本维护与保养知识。
二、实验室安全常识1、人身安全大型仪器实验室配备的燃气(氢气、乙炔等)属于易燃气体。
因此,使用燃气时必须检漏。
进入实验室后,必须牢固树立防火意识,严禁明火,杜绝吸烟等行为。
实验室所用的剧毒、强腐蚀化学试剂,以及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化学试剂也是危机人身安全的重要隐患,必须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规章程序操作,不可麻痹大意。
另为,有些仪器配备放射性元素放射源,都是对人身具有严重健康威胁的物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2、仪器安全大型仪器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也是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标志之一。
因此,任何违章操作,以及有意和无意造成仪器的损坏,都将是严重的实验室工作事故,责任重大,要求同学们树立爱护和认真的态度,一切行为听从老师安排,不要随意乱动仪器设备。
三、实验用仪器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一)气相色谱1、开机前先检查气路是否漏气。
2、当用氢气作载气,以及分析有害、有毒化学物质时,必须将尾气通往室外,室内还要通风。
3、做实验时不要触摸热导池检测器(TCD)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进样口和检测器,避免烫伤。
也不要放置其它物品,防止着火。
4、关机:当进样孔温度、柱温和检测器温度均低于50℃时,关闭色谱仪主机的开关,再氮气发生器的开关,最后关闭空气泵。
5、微量注射器移取溶液时,必须注意液面上气泡的排除,抽液时应缓慢上提针芯,若有气泡,可将注射器针尖向上,使气泡上浮推出。
不要来回空抽。
注意不要将针心抽出,否则进样器会被损坏。
进样时注意保护进样器的针头,以防将其弄弯或是折断。
6、使用TCD时应注意:确保热丝不被烧断。
在检测器通电之前,一定要确保载气已经通过了检测器,否则,热丝就可能被烧断,致使检测器报废。
同时,关机时一定要先关检测器电源,然后关载气。
任何时候进行有可能切断通过TCD的载气流量的操作,都要关闭检测器电源。
这是TCD操作所必须遵循的规则。
载气中含有氧气时,会使热丝寿命缩短,所以,用TCD时载气必须彻底除氧。
而且不要使用聚四氟乙烯作载气输送管,因为它会渗透氧气。
载气种类对TCD的灵敏度影响较大。
原则上讲,载气与被测物的传热系数之差越大越好,故氢气或氦气作载气时比氮气作载气时的灵敏度要高。
当然,要测定氢气时就必须用氮气作载气。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避免太阳光直射,将室温保持在5~40℃之间,防尘、防振动。
2、氘灯释放出的紫外线对人的皮肤和眼睛有害,因此不要直接注视氘灯,不要将皮肤直接暴露在紫外光线下。
3、单色器是仪器核心,一般不宜拆开。
仪器使用半年以上或搬动后,要进行波长读数校正。
要经常更换单色器盒的干燥剂,以防潮。
4、石英比色皿每换一种溶液或溶剂必须清洗干净,并用被测液荡洗三次。
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冲洗干净,其光学窗面,必须用擦镜头纸或柔软的棉织品擦干水分,慎勿将光学窗面擦伤。
为了除去有色物质的污染,可采用3mol/L盐酸和等体积酒精混合液洗涤吸收池,再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
测量时要防止溶液溅入样品室。
盛有溶液的吸收池也不宜在样品室放置过长时间。
5、光电器件应避免强光照射,或受潮积尘。
检测器要保持干燥和绝缘性,必要时可将检测器暗盒拆开,用乙醚—脱脂棉洗涤绝缘处,再用吹风吹干。
(三)红外吸收光谱1、由于仪器中的反射境均由KBr压制而成的,KBr易潮解,故因保持室内干燥,侍测样品中更不能含有水份。
2、注意观察主机内的干燥器是否变色,并及时更换。
3、将有腐蚀性的材料放在准备室中,在准备室中准备样品。
4、避免储如升降机、电冰箱或其他电动机引起的过度的振动。
5、避免静电的产生和强磁场的干扰。
6、不要看激光光束或是盯着反射光,以防损伤眼睛。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写作要求1、每次做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书写预习报告,并在上课时带到课堂供老师检查和批阅。
未写预习报告者不准进入实验室。
2、预习报告书写要求:主要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预习时发现的问题。
书写要整齐、内容要简明扼要,不能照抄指导书,否则,按抄袭论处。
3、实验报告书写要求:主要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用仪器、试验用试剂、实验现象、试验结果,以及结果的讨论。
重点要对实验现象和试验结果,以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书后面的思考题。
实验二、气相色谱内标法分析白酒中的杂质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气相色谱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内标法定量公式及其应用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称载气)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被分离分析的物质(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载气)和固定(液)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在两相间作反复多次(103~106次)的分配,使得原来的微小差别变大,从而使各组分达到分离的目的。
根据色谱图进行组分的定量时,所用定量方法主要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三种。
当试样组分不能全部从色谱柱流出,或有些组分在检则器上没有信号时,就不能使用归一化法,而采用内标法或外标法定量。
内标法就是把内标物和被测混合物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在同一张色谱图上出现样品和内标物的色谱峰。
因此,内标物必须和样品组分分开,而且内标物要尽可能靠近被测样品的峰。
用相应的校正因子校准待测组分的峰值并与内标物质的峰值进行比较,按下式求得待测组分的含量:W i= (m s A i f s,i / mA s ) ×100% (1)式中f s,i为组分i与内标物质相比的校正因子。
m和m s分别为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
f s,i 定义为:样品中各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fi)与标准物的定量校正因子(fs)之比,即:f s,i = f i / f s = m i A s / A i m s (2)三、仪器与试剂仪器: CSI-200气相色谱仪(美国热电);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程序升温装置,毛细管色谱柱,数据处理装置;SGK-2LB低噪音空气泵;SGN-300高纯氮发生器;SGH-300高纯氢发生器。
试剂: 乙酸乙酯,正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叔丁醇,乙醇(均为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1.开机:①. 接通电源后,先打开SGK-2LB低噪音空气泵的电源开关,待其压力达到0.4MPa后再打开SGN-300高纯氮发生器和SGH-300高纯氢发生器的电源开关。
②. 待SGN-300高纯氮发生器和SGH-300高纯氢发生器的压力均达到0.4MPa后再打开FID和TCD的电源开关。
③打开色谱工作站:双击桌面上的快捷键,系统则提示你打开通道,其中:通道1是FID,通道2是TCD。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通道,然后点击“OK”。
填写完“实验信息”后,再修改“方法”,之后点击“数据采集”查看基线,再进行零点校正。
进样之后,按下“采集数据”或是按下主机旁边的A(FID)或B(TCD)按键,系统便开始采集数据。
2.设置实验条件[1]:柱温:80℃(或者程序升温70℃-100℃ 2~5℃/分);气化温度:15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150℃;载气:氮气:50mL·min-1;氢气:50mL·min-1;空气:500mL·min-1。
3.标准溶液制备:在10mL容量瓶中,预先放入约3/4的40%-60%乙醇—水溶液(根据白酒度数决定),然后分别加入4.0μL乙酸乙酯、正丙醇、异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和叔丁醇,并用乙醇—水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4.含内标物的样品制备:预先用白酒(二锅头)样品荡洗10mL容量瓶,移取4.0μL叔丁醇至容量瓶中,再用样酒稀释至刻度,摇匀。
5.注入2.0μL标准溶液至色谱仪中分离,记下各组分保留时间,再重复两次。
6.用标准物(以下分析纯的溶液:乙酸乙酯、正丙醇、异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和叔丁醇)对照,确定它们在色谱图上的相应位置,标准物注入量约0.1μL,并确定适合的衰减值。
7.注入2.0μL样品溶液分离,方法同步骤5、6,并重复两次。
8.关机:按下操作面板上的“HEAT ON”键,停止加热。
对于FID则还需将火焰熄灭!等到各项温度均降到50℃以下后,再将TCD和FID的电源开关关闭。
之后,关闭氢气发生器和氮气发生器。
按下空气泵上的“排水开关”数秒钟,将其中的水分排出,再将空气泵的电源开关关闭。
最后,待各台仪器都降至室温时,将其用丝绒盖住。
五、结果计算1.确定样品中测定组分的色谱峰位置。
2.计算以叔丁醇为标准的平均相对校正因子。
3.计算样品中测定的各组分的含量(以三次测定的平均值)。
六、注意事项1.开机:首先打开低噪音空气泵,待压力达到0.4MPa时方可打开氮气发生器和氢气发生器。
约10分钟后等有氮气产生并通过气柱后方可打开气相色谱仪的电源开关。
2.经常检查气路是否漏气。
3.当分析有害化学物时,必须注意提供必要的通风条件。
在使用热导池检测器(TCD)时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4.当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时,在检测器中有一束很小的火焰。
必须注意不要触摸或是盖住检测器。
5.做实验时不要触摸热导池检测器(TCD)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进样口和检测器,避免烫伤。
也不要放置其它物品,防止着火。
6.关机:当进样孔温度、柱温和检测器温度均低于50℃时,关闭色谱仪主机的开关,再氮气发生器的开关,最后关闭空气泵。
7.微量注射器移取溶液时,必须注意液面上气泡的排除,抽液时应缓慢上提针芯,若有气泡,可将注射器针尖向上,使气泡上浮推出。
不要来回空抽。
注意不要将针心抽出,否则进样器会被损坏。
进样时注意保护进样器的针头,以防将其弄弯或是折断。
8.使用TCD时应注意:确保热丝不被烧断!在检测器通电之前,一定要确保载气已经通过了检测器,否则,热丝就可能被烧断,致使检测器报废!同时,关机时一定要先关检测器电源,然后关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