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医疗器械药品药材进出口【发文字号】甘食药监械[2007]251号【发布部门】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 【发布日期】2007.08.16【实施日期】2007.08.16【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废止相关规范性文件的通知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甘食药监械〔2007〕251号)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甘肃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暂行规定(试行)》已经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讨论,并商甘肃省卫生厅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甘肃省卫生厅二○○七年八月十六日甘肃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暂行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我省上市后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本暂行规定适用于甘肃省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测与评价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
第三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上市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
第四条省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须按本暂行规定报告所发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五条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主要职责是确定甘肃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品种;制定甘肃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计划、实施细则,并监督、组织实施。
各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法规类别】机构编制【发文字号】甘政办发[2009]220号【发布部门】甘肃省政府【发布日期】2009.11.17【实施日期】2009.11.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220号 2009年11月17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16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省委发〔2009〕9号),设立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厅级建制,由省卫生厅管理。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药品、医疗器械等技术审评工作交给事业单位。
(三)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划给省卫生厅。
(四)将省卫生厅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以下简称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参与起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草案。
(二)负责消费环节食品卫生许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三)开展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和监测工作,报送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
(四)负责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许可、卫生监督管理,依照国家有关化妆品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有关化妆品的审批工作。
(五)负责药品、医疗器械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贯彻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报送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信息。
甘肃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制剂监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0.06.03•【字号】甘食药监安[2010]162号•【施行日期】2010.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甘肃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制剂监管的通知(甘食药监安〔2010〕162号)各市(州)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矿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厅直各医疗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加强医疗机构制剂的监督管理,保证制剂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法规的要求,通知如下:一、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具有能够保证制剂质量的人员、设施、检验仪器、卫生条件和管理制度,依法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并按核准的配制范围配制已取得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的制剂。
配制制剂应遵守《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
二、医疗机构委托配制制剂,仅限“医院”类别的医疗机构的中药制剂。
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委托省内取得相应生产范围《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者取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配制制剂。
委托方对委托配制制剂的质量负责。
委托单位取得《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委托配制批件》后,应当向所在地市(州)药品检验所报送委托配制的前三批制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省内医疗机构调剂使用医疗机构制剂的,应按《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由使用单位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说明使用理由、期限、数量和范围,并报送有关资料,经批准后按要求调剂使用。
四、医疗机构制剂的说明书和标签应当按有关规定印制,不得超出核准的内容,并需标注“本制剂仅限本医疗机构使用”字样。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保障及使用管理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8.04.18•【字号】甘卫药政函〔2018〕175号•【施行日期】2018.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保障及使用管理问题的通知各市州、甘肃矿区卫生计生委,兰州新区卫计和食药监局:近日,省委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情况通报反馈中指出我省“乡村两级卫生室部分药品短缺、部分药品价格高于市场价以及药品过期”等问题。
针对健康扶贫中指出的问题,我委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整改措施。
现就加强基层药品供应保障及使用管理等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调整非基本药物使用比例2016年5月,根据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和我省分级诊疗等工作需要,我委印发《关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甘卫药政发〔2016〕146号),允许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品规和金额双控原则,合理使用部分非基本药物。
两年来,此药品政策对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慢病防治中基层用药衔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需求和医联体快速发展以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用药衔接,经研究决定: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非基本药物使用“品种、金额”双控标准。
(一)提高双控比例。
乡镇卫生院使用非基本药物品规比由不高于本医疗机构累计采购基本药物总品规的10%增加至20%,金额比由不高于本医疗机构累计采购基本药物总金额的20-30%增加至45%。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基本药物品规比由不高于本医疗机构累计采购基本药物总品规的10%增加至30%,金额比不高于本医疗机构累计采购基本药物总金额的20-30%增加至50%。
以上品规或金额比中任意一项超过限定即限制采购。
新的双控比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执行并作为累计起始日。
(二)调整非基本药物使用范围。
允许基层医疗机构选择使用的非基本药物包括:纳入《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2017版)》和《甘肃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中的非基药品种,常用低价药品,2014年甘肃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中属基本药物品种非基药剂型和规格部分(目录二),原限定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简称为“原限用基药”),非医保报销药品。
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甘肃省调剂使用院内中药制剂推荐目录(第三批)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3.02.16
•【字号】甘卫中发[2013]46号
•【施行日期】2013.02.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管理
正文
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甘肃省调剂使用院内中药制剂推荐目录(第三批)的通知
(甘卫中发〔2013〕46号)
各市、州及甘肃矿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厅直各医疗机构,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省药检所:
为进一步推动院内中药制剂在全省调剂使用,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各地、各单位推荐的拟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进行了论证,确定了全省调剂使用院内中药制剂推荐目录(第三批),现予公布。
请各级医疗机构把推广使用院内中药制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院内制剂的推广使用,加强专科专病建设。
请各级医疗机构根据推荐目录,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选择目录中的品种,提出申请,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理相关手续后使用。
生产院内中药制剂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PP)、《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办
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保证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院内中药制剂。
附件:甘肃省调剂使用院内中药制剂推荐目录(第三批)
甘肃省卫生厅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2月16日附件:。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成立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09.10.30•【字号】甘食药监办[2009]329号•【施行日期】2009.10.30•【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成立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甘食药监办〔2009〕329号)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9〕342号)精神,经研究决定,成立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领导小组组成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高建邦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副组长:丁永辉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易成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纪检组组长谢承旭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申秀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张兰成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成员:姚念文(办公室主任)、薛怀拴(法规监督处处长)、赵淑艳(药品注册处处长)、柴吉民(医疗器械处处长)、宋保才(药品安全监管处处长)、胡爱萍(药品市场监督处处长)、彭可成(人事教育处处长)、蒋海(稽查局局长)二、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设立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丁永辉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副主任:姚念文(办公室主任)、薛怀拴(法规监督处处长)、赵淑艳(药品注册处处长)、柴吉民(医疗器械处处长)、宋保才(药品安全监管处处长)、胡爱萍(药品市场监督处处长)、蒋海(稽查局局长)工作机构内设综合协调组、药品生产监督组、药品流通监督组、医疗器械监督组等4个工作组。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甘肃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24•【字号】甘政办发[2009]178号•【施行日期】2009.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甘肃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78号2009年9月24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因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省政府决定对甘肃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予以调整,现将调整后的组成人员通知如下:主任咸辉副省长副主任张正锋省政府副秘书长刘维忠省卫生厅厅长高建邦省卫生厅副厅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委员王泉清省发改委副主任于光明省工信委副主任旦智塔省教育厅副厅长陈继省科技厅副厅长柴生祥省民委副主任李宗锋省公安厅副厅长杨锦省纪委(监察厅)纠风室主任张智军省财政厅副厅长韩临广省农牧厅副厅长张立民省商务厅副厅长王晓明省卫生厅副厅长杨建忠省政府国资委副主任张辉省工商局副局长王忠习省质监局副局长谢承旭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成文生省粮食局副局长王德强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戈银生兰州市副市长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王晓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委员会成员如有变动,报经主任同意后,由成员单位接任工作的同志替补,不另行文。
附件:甘肃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主要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食品安全的方针、政策,制定全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
二、督导各市州、各部门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和有关食品安全责任。
三、协调办理以省政府名义开展的对外食品安全合作事宜;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本系统、本行业食品安全工作规划;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
四、组织协调全省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现食品安全检测、评价资源共享。
五、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分析全省食品安全形势,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联合行动,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协调全省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案件查处。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四部委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5.02.09•【字号】甘卫发[2015]199号•【施行日期】2015.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卫发[2015]199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工信委、农牧局、食药监局: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5号),促进我省道地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等领域的规范化管理,打造甘肃道地药材品牌,扩大甘肃道地药材知名度和影响力,省卫生计生委、省工信委、省农牧厅、省食药监局组织制定了《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附件:岷当归道地药材标准(略)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2月9日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省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道地药材”是指我省行政区域内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受到特定生产加工方式影响,较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质量稳定,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第三条道地药材认定的责任主体和申报主体为生产道地药材的基地、从事道地药材生产的单位(包括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农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七部委关于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公安厅,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武警甘肃省总队后勤部•【公布日期】2015.03.11•【字号】甘卫发[2015]96号•【施行日期】2015.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通知甘卫发[2015]96号各市州、甘肃矿区卫生计生委(卫生局、人口委)、检察院、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省军区后勤部卫生办,兰州军区联勤部第二十七分部卫生处,兰州军区总医院,武警甘肃省总队后勤部卫生处:为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着力解决非法行医突出问题,在打击非法行医日常工作基础上,省卫生计生委、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武警甘肃省总队后勤部等7部门决定,2015年在全省继续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
现将省打击非法行医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2015年甘肃省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甘肃省公安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武警甘肃省总队后勤部2015年3月11日2015年甘肃省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为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着力解决非法行医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打击非法行医日常工作基础上,2015年,省卫生计生委、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武警甘肃省总队后勤部等7部门在全省继续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启用甘肃省药品经营行政审批系统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04.21•【字号】甘食药监发[2014]138号•【施行日期】2014.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启用甘肃省药品经营行政审批系统的通知(甘食药监发〔2014〕138号)各市州、甘肃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兰州新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省局审评认证中心:自2004年国家局《药品、医疗器械许可证管理系统》推广使用以来,对规范我省药品经营许可行政审批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该系统已不能满足当前行政审批管理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规范药品经营行政审批,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省局决定启用《甘肃省药品经营行政审批系统》开展药品经营许可行政审批。
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自2014年4月21日起开始使用《甘肃省药品经营行政审批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凡药品批发经营企业申请许可认证等事项,须通过该“系统”进行电子申报,并提交申请材料。
二、为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申请来源的真实性,申报时采用企业身份识别器认证的方式。
凡申请办理药品经营许可事项的企业,须先到省局网络中心申领身份识别器(也可通过网络方式办理)。
在申领身份识别器时,须登录省局网站《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审批系统》填报《药品经营企业信息回执》单后方可办理。
三、申请办理药品经营许可事项者,登陆省局网站(),进入《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审批系统》栏目二级页面点击《甘肃省药品经营行政审批系统》提交各项申请材料。
申请者可随时登陆《甘肃省药品经营行政审批系统》查询申请事项的进展情况。
四、企业在《甘肃省药品经营行政审批系统》填报中有疑问的,可向省局网络中心咨询。
联系人:柳烜聂胜利联系电话:************************网络中心联系人:王飞、孙少龙联系电话:************邮箱:*************.cn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4月21日。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甘肃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食品卫生【发文字号】甘食药监发[2014]156号【发布部门】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日期】2014.05.06【实施日期】2014.05.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甘肃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食药监发〔2014〕156号)各市州、甘肃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兰州新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东风场区工商局,省局各直属单位:《甘肃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4年4月4日机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甘肃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管理办法(试行)》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5月6日甘肃省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监督管理,规范食品生产秩序,促进食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生产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质量受权人办法是经企业法人授权其食品质量管理人员,对食品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对食品生产的规则符合性和质量安全保证性进行内部审核,并由其承担食品放行责任的办法。
食品质量安全受权人(质量总监)(下称受权人)是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经食品生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授权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全面负责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高级专业管理人员。
第三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食品质量受权人办法的组织管理、协调和质量受权人的备案汇总工作;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辖区内企业备案。
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2004年版)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发文字号】甘劳社发[2005]51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05.04.01
【实施日期】2005.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2004年版)调
整工作的实施意见
(甘劳社发〔2005〕51号)
省物价局、财政厅、卫生厅、药品食品监督局: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23号)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5号)文件要求,现就调整《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称《药品目录》)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调整原则
(一)适应临床医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二)兼顾我省经济水平和用药习惯差异;
(三)保持医疗保险用药水平相对稳定与连续;
(四)将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与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统筹考虑,统一调整制定和发布;
(五)坚持专家评审制度;
(六)坚持“三公”(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二。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4.10.25•【字号】甘食药监安[2004]216号•【施行日期】2004.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甘食药监安[2004]216号)各市(州)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处),省直医疗卫生机构:为了加强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卫生厅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经研究制定《甘肃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卫生厅二○○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甘肃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结合甘肃省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三条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医疗卫生机构中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甘肃省境内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它相关主管部门。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第二章机构和职责第六条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一)会同甘肃省卫生厅制定全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定,并监督实施;(二)会同甘肃省卫生厅组织本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三)组织检查全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会同甘肃省卫生厅检查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四)对本省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组织调查、确认、处理和上报工作;(五)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及时采取停止使用、销售、生产的紧急控制措施,并依法做出行政处理决定。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07.01•【字号】甘食药监发[2011]3号•【施行日期】201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甘食药监发〔2011〕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工信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通信管理局、省邮政公司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甘肃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评估方案的通知》(甘食药监发〔2011〕2号)要求,从7月10日起,对各市、自治州药品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检查评估内容这次检查评估按照《甘肃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评估方案》进行。
主要检查各市、自治州政府2009年7月以来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通过检查和量化评分,从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药品(包括医疗器械)质量状况,群众对药品安全的满意度和企事业单位自查自评情况几个方面评估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效果。
二、检查评估时间检查评估工作从7月10日开始,每个市、州的检查时间为3天左右,到各市、州检查的具体时间和行程由各检查组另行通知。
三、检查评估分组由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工信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邮政公司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分组对各市、自治州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第一组检查平凉市、庆阳市带队领导:高建邦(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组长:柴吉民组员:王涛、李开银、郑生成、傅琴第二组检查兰州市、武威市、金昌市带队领导:丁永辉(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组长:胡爱萍组员:欧阳晓玫、杨涛、金生明、牟博、陈多培第三组检查酒泉市、张掖市、嘉峪关市带队领导:易成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纪检组组长)组长:薛怀拴组员:米琳、胡宁、魏巨富、李婷婷第四组检查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市带队领导:谢承旭(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组长:崔强组员:徐钢、金永新、王建舜、郭廷成第五组检查甘南州、临夏州、白银市带队领导:宋保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组长:胡秀绒组员:孟晓东、武新安、张俊华、魏宏辉四、检查评估工作程序(一)各市、州政府组织检查评估工作汇报会,向检查组汇报2009年7月以来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和市、州自查自评情况。
甘肃给院内中药制剂发“全省通行证” 93种制剂将走入农村社区本报讯(记者杨敬科通讯员王倩)甘肃省卫生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联合发文,公布了甘肃省第一批调剂使用院内中药制剂推荐目录,93种院内制剂获得“全省通行证”,可在全省各医院调剂使用。
老百姓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可享受此项服务。
这是甘肃省“盘活”全省院内中药制剂资源的一大重要举措,甘肃也是全国首家推行此举的省份。
长期以来,院内中药制剂大都只能在本院使用,虽然疗效可靠,但受相关政策约束,不能来本院就诊的偏远地区或基层患者很难使用。
扩大院内制剂使用范围是中医药界人士多年来呼吁和关心的问题,甘肃省这一举措对于打破上述限制、推广院内中药制剂有着积极作用,也为其他省(区、市)院内中药制剂的管理和使用提供了借鉴。
甘肃省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使用”及“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的精神,充分利用全省医疗机构院内中药制剂在临床防病治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在对全省各地、各单位推荐的院内中药制剂进行了充分论证后,确定了该推荐目录。
目录中的93种院内中药制剂分别来自省、市、区三级15所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既有中医医院,也有综合医院。
今后甘肃省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推荐目录,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选择目录中的品种,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理相关手续后,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生产和使用目录中的院内制剂。
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严格监控每个环节,确保向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院内中药制剂。
链接甘肃调剂使用院内中药制剂第一批目录(摘登)兰州大学附属二院的七味散、赤芍桃仁颗粒,甘肃省人民医院的紫草油膏,甘肃省中医院的三黄栓、硝硼散、制萎扶胃丸、青黛膏、祛寒逐风合剂,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古墨膏、胖大海清凉润喉泡茶、通淋健肾胶囊,庆阳市中医医院的回生胶囊、摄血丸、朴硝散,天水市中医院的芪芍护脑荣筋胶囊,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止血通明合剂,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复方虫草珍珠胶囊,酒泉市中医院的三仙脱力丹,平凉市人民医院的舒筋活血止痛酊,甘肃省肿瘤医院的回康灵片……。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等五部委关于印发《甘肃省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民政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5.02.09•【字号】甘卫发〔2015〕53号•【施行日期】2015.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关于印发《甘肃省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卫发〔2015〕53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兰大一院,省妇幼保健院,省新农合管理中心,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为加强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轻苯丙酮尿症患儿家庭经济负担,经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食药监局研究,同意将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并制定了《甘肃省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甘肃省人社厅甘肃省民政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食药监局2015年2月9日甘肃省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实施方案为使我省苯丙酮尿症(含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患儿得到有效治疗并及时报销治疗费用,制定本方案。
一、报销范围及比例凡参加甘肃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下的苯丙酮尿症患儿,因治疗疾病所行检查、购买替代食品、四氢叶酸和神经递质药物费用,均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特殊病种保障范围,限额内(2万元/人/年)报销比例为70%,每人每年实际补偿封顶线为1.4万元。
替代食品种类包括无苯丙氨酸奶粉(配方粉、营养粉)、米粉、米、面和蛋白粉等。
二、定点医疗机构为保证治疗效果,实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制度。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甘政发〔2014〕2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14〕11号),现将调整后的甘肃省人民政府机构设置通知如下:一、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甘肃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公安厅甘肃省国家安全厅甘肃省监察厅甘肃省民政厅甘肃省司法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审计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三、甘肃省人民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四、甘肃省人民政府直属机构甘肃省地方税务局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甘肃省体育局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省统计局甘肃省旅游局甘肃省宗教事务局甘肃省粮食局甘肃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甘肃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五、甘肃省人民政府部门管理机构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甘肃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甘肃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甘肃省监狱管理局甘肃省公务员局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设置工作部门40个,其中,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5个。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甘肃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09.06.25
•【字号】甘食药监法[2009]192号
•【施行日期】2009.06.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甘肃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的通知
(甘食药监法〔2009〕192号)
各市、州食品药品管理局,各直属事业单位,机关各处室: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甘肃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工作方案》精神,在医疗器械、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新法规未出台之前,先制定了《甘肃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
该标准已经局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试行。
试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法规监督处反映,以便修订完善。
附件:甘肃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附件:甘肃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约谈制度(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05.07•【字号】甘食药监发[2014]157号•【施行日期】2014.05.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约谈制度(试行)》的通知(甘食药监发〔2014〕157号)各市州、甘肃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兰州新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东风场区工商局,省局各直属单位:《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约谈制度(试行)》已经2014年4月4日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5月7日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约谈制度(试行)为了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以下简称“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有效防范和及时消除食品生产经营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人约谈制度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485号)和《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问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约谈的原则和目的按照“依法规范、及时审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防控风险、排查隐患、查明原因、消除影响”为目的,针对地方政府或监管部门在工作中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其责任人员进行谈话,要求其正确认识问题,提醒、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制度。
二、约谈的范围(一)未履行政府责任、监管部门责任和食品生产经营第一责任人责任,管理措施不力,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二)食品安全书面下达的重点工作进展缓慢,影响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完成的;(三)国家、省、市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涉及辖区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问题,经查实需要进行约谈的;(四)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需要整改的;(五)监督抽检中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或者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六)经许可后不能持续保持食品安全必备条件和要求的;(七)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投诉并经查实的,或者群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较为集中的;(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约谈的其他情形。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健康促进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财政厅•【公布日期】•【字号】甘卫发〔2014〕497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关于健康促进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甘卫发〔2014〕497号各市州卫生计生委(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省卫生计生委直属各单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我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不断巩固和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得到了基本保障。
但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医疗和康复。
加大对健康、亚健康、老年病、慢性病和隐匿性疾病的干预,以良好的健康习惯达到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的目的,是健全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民群众实际利益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4〕56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3〕148号),现就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强化政府在改善民生、深化医改中的主体责任,以健康服务和促进为中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部门协调合作,推动基层卫生计生工作的重心从医疗服务转向健康管理,以有限的医疗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员参与,构建健康服务体系新格局;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医防结合,以防为主,综合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支付制度改革;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以健康促进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坚持总体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创新。
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成立甘肃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
程领导小组的通知
【法规类别】药品管理
【发文字号】甘卫中发[2012]371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2.11.06
【实施日期】2012.11.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成立甘肃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
(甘卫中发〔2012〕371号)
各市州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为加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的领导,进一步做好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成立甘肃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
如下:
一、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研究并协调解决提升工程实施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提升工程实施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组成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