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阅读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14)
- 格式:doc
- 大小:19.11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代表作有诗集《》等。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近代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_”,代表作有《》《_》等。
3.《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死场》,散文集《牛车上》等。
4.《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写的一篇表现国人民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5.《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鲁迅,原名周樟寿,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
1918年5月15日发表《》,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6.《老王》的作者是中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
2001年,杨绛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7.《木兰诗》选自(朝代)编的《_》,和《》合称为“乐府双璧”,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
8.《孙权劝学》选自《》,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朝代) _家、。
9.《最苦与最乐》的作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学者。
10.《一颗小桃树》的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1997年凭借《》,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1~6题26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8分)(1)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3)《己亥杂诗(其五)》中诗人借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离职归乡,但仍愿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每小题1分,共4分)(1)今天的天气预报________(bō sòng)完了。
(2)人们载歌载舞,________(huān dù)新春佳节。
(3)这对双胞胎姊妹,模样..( )相似,让人难以辨识。
(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给予..( )更多的帮助。
3.下面语段的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每小题2分,共4分)①12月15日下午,校团委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讨论搞好校园文明建设。
大家发言积极,会场气氛热烈。
②有人说,学生干部要发扬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处处想到自己是一名干部。
有人说,只有强化学生文明意识,才能让校园文明建设有起色。
(1)第①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第②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没有任何一个作家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作家,他们还有最平常的烟火、最世俗的生活。
根野草的清香和一轮美丽夕阳的深深眷念。
55.作者写六月葵花,主要写了葵花的什么特征?人们赋予这种特性什么品格?56.凡·高笔下的向日葵让“我”有一种怎样的感悟?57.选文第④段引用梅尧臣的诗句和列举苏武的事例有什么作用?58.选文第⑤段中,朋友一遍遍教女儿唱“葵花朵朵向太阳”的原因是什么?【答案】55.[示例]特征:向太阳。
品格:向往光明,矢志不渝。
56.[示例]自然中的向日葵与艺术中的向日葵在某种意义上是默契的,它们都有一颗向阳之心。
57.[示例]赞美了那些具有葵花向阳不改气节的人们,深化了文章主题。
58.[示例]①让女儿保持一颗“向阳心”;②葵花是皇天后土之上心灵的太阳,它的每一朵花瓣上,都闪耀着人类的光荣与梦想;③葵花朵朵向阳的品格,象征着忠诚、健康和活力。
【解析】55.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葵花特征:向太阳。
品格:向往光明,矢志不渝。
56.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自然中的向日葵与艺术中的向日葵都有一颗向阳之心。
57.本题考查引用和列举事例的作用。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
引用的作用是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具体作用是赞美了具有葵花向阳气节的人们,深化了文章主题。
5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根据最后一段中“她说”“她还说”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到结尾,回答后面的问题。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问之趣味①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有人看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
问我忙什么,我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②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
诸君切勿误会,以为我是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钱。
而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是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的。
③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④第一,无所为。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
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影响学问的趣味。
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
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做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
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
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
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⑤第二,不息。
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
每天跑一个小时,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
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
诸君啊!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⑥第三,深入的研究。
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
假如你每天定下一小时做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
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
生的目标。
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答案】18.示例:“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又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人心化抽象为具体。
整句话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具体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9.雪地迷路;看到水井;满心恐慌;④精神一振20.示例:①“一次次”,是写次数多,表明寻找村庄的急切心理和艰难过程。
“唯一”,意思是仅有的、别无其他,写出了对那个黑点寄寓的希望之大。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身处雪原难见人踪的失望和惊慌心理。
21..答案略。
(须使用第一人称且扣住“猜测得以证实而产生的惊喜之情”作答)22.①实指吃水用的井;②指人心;③指方向、希望。
23.开放题。
(能扣住“困难”“希望”“行动”三个关键词,结合自身经历谈论即可)【解析】1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题目作用的分析。
可结合文章结尾一段来概括。
从“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可看出“大雪”不仅指自然界的雪,还指人生中遇到的困难。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在提示下一步一步阅读,文章中有原词的尽量用原词回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
(1)从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应体现出词语表达的意思,重在表现人的某一特点。
(2)从修辞角度分析,要先说出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写出了人们的某一特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把握。
需使用第一人称且扣住“猜测得以证实而产生的惊喜之情”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从最后一段不难看出,它不仅指人们吃水用的井;还指人心,指能给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⑫“什么神奇?”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
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
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
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
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
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3.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14.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B.(B)处C.(C)处D.(D)处15.(小题3)第十六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1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17.“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答案】13.(6分)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 )(2分)A.迸.溅(bìnɡ)忏.悔(chàn)涉.足(shè)赤裸.(luǒ)B.矜.持(jīn) 绽.开(zhàn) 决眦.(zì) 褪.尽(tuì)C.怆.然(cànɡ) 伫.立(chù) 沉淀.(diàn) 酒酿.(liànɡ)D.服侍.(sì) 瞬.息(shùn) 伶.仃(línɡ) 花苞.(bāo)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2分)A.幼稚忍俊不禁祸不单行芳草萋萋B.猥琐仙露琼桨轰轰烈烈垂垂暮老C.魂魄血气方刚盘虹卧龙灼灼其华D.孱头紫色滕萝惹人费神延棉无尽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
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1夜读出________,从枯黄读出________,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________。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________,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霞云翠绿意境灵魂B.光明翠绿意义生命C.霞云丰润意义灵魂D.光明丰润意境生命【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运用。
本题要结合句意来分析,因“阴雨”与“晴日”相对,“沙漠”与“清泉”相对,因此第一、第二空所填词语与“暗夜”“枯黄”也应是对应关系,与“暗夜”相对的是“霞云”,与“枯黄”相对的是“翠绿”,所以第一、第二空应分别填“霞云”“翠绿”,再根据句意理解,后面两个空应填“意境”和“灵魂”。
故选A。
4.(2018,河北)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分)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1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烧灼(zhuó)毡鞋(zhān)炽热(zhì)迟钝(dùn)B.暴涨(zhàng)鲁莽(mǎng)拖拽(zhuài)臆断(yì)C.模拟(nǐ)凛冽(lín)合拢(lǒng)辜负(gū)D.溯流(sù)吞噬(shì)俯瞰(kàn)拍摄(shè)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遗孀海市蜃楼毛骨悚然五脏六腑B.羸弱天崖海角耀武扬威千钧重负C.拯救不期而至广阔无垠耐人寻味D.闲暇心有灵犀风餐露宿坚持不懈3.下列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路上,一棵棵盘虬卧龙般的大树为我们遮挡了毒辣的太阳。
B.“六一”文艺会演中;小明滑稽的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在沙漠里经历了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真可以说是仙露琼浆啊。
D.不求高官厚禄,但求清正廉洁;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坦坦荡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要说梅,我最偏爱的是白梅,它冷艳洁白,一尘不染,清香浓郁。
白得超凡脱俗,白得素雅纯净,白得如冰似雪。
_________________①但写梅写得最绝的还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王冕也在《白梅》中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③他的诗中不见一个梅字,却把梅的影子和暗香写得入木三分,写得俏丽可人,引起人们无数的联想。
④卢梅坡曾在《雪梅》中写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5.诗文名句默写。
(1)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贾生》)(2)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
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
这可怕的东西!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
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
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
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
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
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
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
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
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44.选文中作者对仙人掌花的情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梳理出这条线索,在下面的空缺处填上恰当词语。
____________ 嘲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5.请从修辞角度,第三段划线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册)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元勋.(xūn)含蓄.(xù)调羹.(ɡēnɡ)鲜.(xiǎn)为人知B.选聘.(pìng) 筹.(chóu)划赫.(shè)然兀兀.(wù)穷年C.彷.(pánɡ)徨署.(shǔ)名绞.(jiǎo)肉深恶.(è)痛绝D.涉.(shè)猎通宵.(xiāo) 澎湃.(bài) 迥.(jiǒnɡ)乎不同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D )(2分)A.潜心惯注心会神凝一反既往家喻户晓B.慷慨淋漓锲而不舍历尽心血刮目相待C.搏学多识一拍既合锋芒毕露可歌可泣D.妇孺皆知马革裹尸杂乱无章不以为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C.杨绛先生的离世,如巨星陨落,使中国文坛黯然失色....。
D.漫步曲水亭街,我们用相机去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古风古韵。
4.(2016,天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分)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不属于我们的土地,我们一寸也不要。
但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寸土不让。
B.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
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
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
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
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
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
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
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
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
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
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
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
后对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
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符合语境;D.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而句中说的是“初春,乍暖还寒”,选项望文生义。
不符合语境;故选D。
31.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忏.悔(chàn)淅.沥(xī)哆.嗦(duō)矜.持(jǐn)B.伫.窗(chù)褪.尽(tuì)执着.(zhuó)孱.头(càn)C.猥琐.(suǒ)渺.小(miǎo)幼稚.(zhì)恍.然(huǎng)D.花苞.(bāo)马嵬.坡(guǐ)灼.灼(zhuó)颤.抖(zhàn)【答案】C【解析】【详解】A. jǐn—jīn;B.chù—zhù;D.guǐ—wéi;zhàn—chàn;故选C。
32.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答案】D【解析】【详解】A.“豚”是小猪,不是鱼。
故A错误;B.颈联没有体现村民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相反作者对村民们尊重传统的行为表示赞颂,突出的是民风淳朴。
故B错误;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整首诗的氛围都是轻松、愉悦的,没有去职回乡后的郁闷,这里通过写以后有时间要来这里再次拜访,表明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故C错误;故选D。
33.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2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挑.逗(tiǎo)条幅.(fú)枯槐.(huái)迸.溅(bèng)B.酒酿.(liáng)琼.浆(qióng)沉淀.(diàn)伫.立(zhù)C.瀑.布(pù)盘虬.(qiú)遗憾.(rǎng)笼罩.(zhào)D.花舱.(cāng)伶仃.(tīng)藤.萝(téng)忍俊不禁.(jīn)【答案】A【解析】【详解】B.liáng—niàng;C.rǎng—hàn;D.tīng—dīng;故选A。
2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心儿永远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的足迹。
A.憧憬怀念旅人B.渴望留恋人们C.向往怀念行人D.向往怀恋旅人【解析】【详解】(1)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渴望:迫切地盼望,殷切地希望。
就像饥渴一样盼望得到。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到达的意思。
比较三个词语的意思,“向往”比“憧憬”“渴望”的程度更深,是强烈要得到的意思,而“憧憬”和“渴望”都只是停留在期待和盼望的程度。
所以选“向往”贴切;(2)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怀念:思念,关心;或对失去的不复返的时光、日子或者往事或人强烈的想念。
怀恋:在怀念的基础上加了情感。
一般怀恋的话,是指对恋人,亲人,朋友,或者关系很好的人。
原句有对过去的事情亲切的怀念,饱含情感,用“怀恋”合适;(3)小路人迹罕至,也就不是人们常去的地方,也没有行人,只有那些旅行在途的人才会经过,所以选“旅人”恰当。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
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5 爱莲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不蔓不枝.(旁生枝茎)C.亭亭净植.(种植)D. 陶后鲜.有闻(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莲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____________”。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文章题目为“爱莲说”,文中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7·滨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
呵呵呵的笑了。
(赏析句子,分析表达效果。
)65.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66.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作者从丁香花儿的特点中获得的哪些人生感悟?【答案】62.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在深夜里胡同的路灯下63.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64.⑴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表现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⑵排比联想;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65.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本文通过写丁香花的繁茂和不爱说话,不争抢,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愿意学习丁香花不争不抢,默默沉浸自己的品质。
66.⑴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⑵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⑶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
⑷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解析】【分析】6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仔细阅读文章,通过对第③⑥⑦段的分析,抓住“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概括。
63.本题考查段落语句在文中作用的分析。
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从内容上看,这句话是由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中的故事,引出了想一睹丁香花真容的想法,从而有了第三次我看到丁香花,介绍丁香花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内容;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复习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诅.咒(jǔ) 相称.(chèn) 预警叮嘱B.倚.靠(yǐ) 怂.恿(sǒng) 懒惰冤枉C.蜷.伏(quán) 惩.戒(chěng) 消耗挣扎D.虐.待(nüè) 污涩.(sè) 辨诉抵抗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引人瞩目栩栩如生呼朋引伴流连忘返B.名列前矛杞人忧天汗流浃背再接再励C.笑逐眼开披蓑戴笠赏心悦目巧妙绝伦D.鳞次栉比通霄达旦按排工序鸦口无言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他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儿了。
C.没人陪奶奶的时候,她就喜欢边做事边絮絮叨叨....。
D.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进绿树成荫的黄海森林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通过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
C.信步施耐庵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才华横溢……D.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桃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理解: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花儿们“争相斗妍”的繁荣景象。
B.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高原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同时把春天人格化,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读来非常亲切。
36.请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7.“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何加快了脚步?这样结尾,有何作用?【答案】34.(3分)题目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
不仅提示了文章内容,同时也暗示了中心,使生命长河无止境之意得到诗意的表达。
35.(3分)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得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
同时,以花喻人,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悟花做好铺垫。
36.(3分)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理解: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生命是永恒的、美好的、顽强的,应积极乐观地对待生命。
37.(3分)我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感染、催促,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从而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所以脚步自然会加快。
作用是:照应开头,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并深化主题。
【解析】34.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了解文章的内容,判断文题与内容的关系。
点明文题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文章内容从表现紫花藤萝生长旺盛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对生命的杏歌颂这一主旨来概括文题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5.试题分析:阅读了解作者所写十年前的藤萝与现在的藤萝有什么不同,从对比的角度来说明作者表现现在的藤萝生长旺盛的特点,并从作者以植物的生命来比喻人的生命这个角度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6.试题分析:理解作者以花的生命写人的生命,据此在文尾文段中摘引句子。
从人如果像藤萝一样遭遇不幸而坚强生存乐观向上这一点来理解。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37.试题分析:从作者对藤萝的描写中体会作者对人的生命的感悟,理解作者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
点明在结构上归结全文,突出主题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5.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褪.尽(____)chàn(____)悔哆嗦.(____)jīn(____)持服shì(____)猥.琐(____)魂.魄(____)幼zhì(____)【答案】tuì忏suo 矜侍wěi hún 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矜。
四、现代文阅读老树你站着,你就这么站着,你就这么孤零零地站着,站在荒漠无边的旷野里。
那一片片飘舞着你生命旗帜的树叶呢?那小憩你的枝头又远走高飞的小鸟呢?那从远方匆匆赶来读你满脸深刻皱纹的风风雨雨呢?几度悲欢离合,一切都已远去,只有你无言地伫立着,撑起一片清淡高远的天空。
从你日渐稀疏的枝叶,我知道你衰老了。
不是么,你那遒劲的根须裸露在地面上,是丧失竭力扎向泥土深处的欲望吗?而在你嶙峋的脊背里除了浓缩多少人都无法经历的年轮外,不也留下风雨剥蚀的伤疤,不也刻下岁月沧桑的印记么?!现在,我就静静地坐在你的根上,让苍茫的落照和无边的旷野作为背景,细细感知你的生命之轻,感知你的生命之重!黄昏来了,冬季也已临近。
在黄昏的风里,我低吟起一句名诗:“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吟着唱着,我思想的汁液顺着你的根须仿佛就要抵达冬的深处,我知道,当杨柳风后,杏花雨间,你刻满皱纹的脸上定会绽出几星嫩绿的笑颜!36.文章第一自然段连用了“站着(在)”,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37.文章第五自然段画线处“生命之轻”“生命之重”中的“轻”“重”的含义分别是什么?①“轻”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作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中不直接写“当春天来临时”,而写成“当杨柳风后,杏花雨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三项是( )A.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老树的寂寞和顽强。
七、语言表达
104.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
现在常被用来赞颂(_______)的精神。
【答案】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现在人们常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105.全诗共四句,写诗人(_______)这三种心境。
【答案】离别的忧伤,回归的愉悦,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体会诗人的感情。
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人既有离别京城的忧伤,也有回归故里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106.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写出了(_______)的复杂感情。
【答案】诗人离京时既忧伤又愉快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写出了诗人离京时既忧伤又愉快的心情。
107.落红在这里比喻(_______)
【答案】诗人自己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
“落红”指落花,诗人在这里用“落红”来比作自己。
108.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答案】浩荡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109.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
【解析】本题是赏析诗句,首先理解诗句意思,然后结合写作背景、诗歌主旨分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红”为喻,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110.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________)
【答案】诗人的马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吟鞭”指的是诗人的马鞭。
111.落红在这里比喻什么?
【答案】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
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来作答。
“落红”指落花,诗人在这里用“落红”来比作自己。
1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0字左右)【答案】示例: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生常理,但要能死得其所,便死得重于泰山,死得有价值能光耀史册,舍生取义,或为民族利益,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为真理而献身。
举例:谭嗣同、岳飞等。
(意对即可)
【解析】诗句的赏析,要从修辞、内容及表达作用分析。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据此可得出以下鉴赏: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生常理,但要能死得其所,便死得重于泰山,死得有价值能光耀史册,舍生取义,或为民族利益,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为真理而献身。
113.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答案】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
通读全诗,根据“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可知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114.(题文)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_____。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志愿(或志向)。
【答案】离愁继续忠心报国
【解析】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据此可知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诗人以“落红”自比,抒发了自己继续忠心报国的志愿。
115.(题文)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这句诗歌广为传诵的原因,可以从修辞、内容、情感、语言、哲理意蕴等方面综合分析。
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读来不但朗朗上口异常优美,而且意蕴哲理丰富,广为人们引用和传诵。
116.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案】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诗歌以“离愁”为中心词,“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以“白日斜”这样特定的情景烘托离愁。
117.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
【答案】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
民的信念。
【解析】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诗人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既有离别京城的忧伤,也有回归故里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1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______)
(1)念天地之悠悠
..
(2)齐鲁青未了
(______)
..
(3)造化钟.神秀(______)
(4)阴阳割.昏晓(______)
(5)荡胸生曾.云(______)
(6)决眦.入归鸟(______)
凌绝顶(______)
(7)会当
..
(8)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
(9)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
夜叩门(______)
(10)拄杖无时
..
(11)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
【答案】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不尽聚集分同“层”眼眶终当,终要因为浑浊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吟诗【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解答时联系诗句的意思来思考即可。
注意“荡胸生曾云”中“曾”是通假字,通“层”;“造化钟神秀”中的“钟”是聚集的意思;“决眦入归鸟”中的“眦”是眼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