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高中语文 校本教材学习指导系列 后记 广阔的人生 无尽的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2
必修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一、字音整理 (请为括号内的多音写词)乘.凉chéng(shèng)蓊.蓊郁郁wěng 袅.娜niǎo 脉.搏mài (mò)斑驳.bó峭楞.楞léng 妖童媛.女yuàn 敛裾.jū惊蛰.zhé滂沱..pāngtuó薄荷..tiǎnshì..bòhè(bó báo)万籁.lài 窥.见kuī氤氲..yīnyūn 舔舐晌.午shǎng 潺潺..chán 纤.手xiān(qiàn)椽.子chuán 擎.天qíng苔藓..tǎntè昵.称nì麂.皮jǐ..kēngqiāng 忐忑..tái xiǎn(tāi)铿锵夹.克jiā(jiá gā)毡.子zhān 脖颈.gěng (jǐng)阜.盛fù敕.造chì长.房zhǎng 小厮.xī雕梁画栋.dòng 台矶.jī穿红着.绿zhuó(zhāo zháo zhe)发丧.sāng (sàng)轩.昂xuān 瞋.视chēn 孽.根祸胎niè懵.懂měng杜撰.zhuàn 忖.度cǔn 遂.心省力suì(suí)纨绔..wánkù嫡.亲dí两靥.yè倩影..qiú蹙.缩cù寒暄.xuān 荫.处yìn(yīn)..qiàn 朱拓.t.à仓颉.jié泅水宫绦.tāo 帏幄..wéiwò韶.光sháo 炮烙..piáoluò(lào)抟.tuán 镯.子zhuó间.或一轮jiàn(jiān)新正.zhēng 讪.讪shàn 粜.tiào 怔怔.zhèng 醴.lǐ二、字音测试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A.紊.乱/蓊.蓊郁郁眠.歌/抿.嘴阴森./笙.箫点缀./掇.拾B.袅娜./婀娜.多姿倩.影/靓.妆和谐./偕.同惦记/踮脚C.奸诈./乍.现即隐料峭./艄.公滂.沱/磅.礴氤氲./蕴.涵D.山脉./温情脉.脉岑.寂/矜.持海堤./提.防晌.午/粮饷.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A.竹椽./不容置喙.按摩./临摹.遣散./松散.脖颈./颈.项B.行囊./熙熙攘.攘钝.响/打盹.寒暄./渲.染拓.印/开拓.C.机杼./毁家纾.难逍.遥/销.毁负疚./针灸.形骸./言简意赅.D.梗.概/少不更.事聘.礼/娉.婷寻.衅/遵循.祭祀./倾圮.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A.呜咽./吞咽.蹙.缩/促.销炮烙./烙.印轩.昂/ 宵衣旰.食B.悖.时/香饽.饽喧阗./滇.池拮据./凭据.瞋.视/缜.密C.呼吁./长吁.短叹阜盛../束缚.放诞./垂涎.湍.急/惴.惴不安D.拿捏./蹑.手蹑脚杜撰./酒馔.孽.障/分蘖.蹒跚./阑珊.三、成语整理。
语文包括说话(语)、写字(文)、文学(文)、文章(文)、文化(文)、知识(文)等。
学习语文,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积累。
知识者,说话、写字、作文、读文等之法;文化者,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五千年社会生活积累的人伦、经济、教育、政治、风俗、器物等之规。
不懂文化之深厚,无法领悟特定语境中文章的”魂魄”;不懂知识,难以参透特定背景下文章的支撑。
小到字词,大到篇章,语文学习都离不开文化知识的长期积累。
为什么余光中的小诗《乡愁》怎么如此经典,这般打动人心?为什么这首诗在同类题材中就能断章胜出,独占鳌头?一者,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形成的民族向心力所瞩望的历史大趋势。
崇尚统一,反对分裂,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音。
二者,中国文学的特征,特别是诗歌的特征,推重那种来自民间、质朴本色、通俗易懂、善于比兴的断章。
三者,余光中深谙海峡两岸民众之心理,善歌世纪交融之乐章,巧笔指点,满纸云烟,断章立就,浓情斯出。
其浓厚的民歌风,足以打动每一个普通读者的心灵;其精巧的赋比兴,足以拨动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神经。
此诗成为传唱不朽的经典诗篇,实在是自自然然的事!无独有偶,同样是余老先生的诗作,《乡愁四韵》亦然如此,唯更加文化,更加艺术。
诸位同学请看: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艺术吧,同学们?你看这首诗的韵律,“水”字仄声,“红”字平声,“白”字仄声(古韵),“香”字平声,先仄后平,仄平相间,益于思绪的收放,合乎感情的起伏。
这是声韵方面的艺术。
其次,“给我……”四句,排比成篇,首尾反复,不断呼告,情感浓郁,沁人心脾;每节中间又都有比喻,但无论如何比喻,又都紧紧围绕“乡愁”二字;从总体上看,全篇以“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物象来起兴,寄托了浓浓的中国情,哪个不是乡情的象征?哪个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所有这些都是表达上的艺术。
语文学习的园地里盛开的尽是美的花朵,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审美水平的过程,感知美,欣赏美,鉴赏美,进而表现美,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注意培养感知美的能力,不注意提高审美水平,是一种极大的缺憾。
因此,很有必要在这里给同学们谈谈什么是美、美的形态、怎样鉴赏美的问题。
说到这儿,同学们肯定要笑了:呵呵……嘿嘿……呵呵呵……谁不知道美呀,还用你在这儿饶舌!其实不然,你不一定知道什么叫做美,对美也只能说是一知半解。
所以我还是要告诫同学们:在学问面前,一定要保持一种庄严神圣、正确科学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里我要说的美不仅仅是长得漂亮,打扮得好看;也不是吃了一顿佳肴之后的感觉,觉着可口,觉着味香;更不是自己想干啥就干了啥之后的感觉,觉着舒服顺心,觉着快活得意……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美是合乎规律(真)、合乎目的(善)的创造,是按照“美的规律”(既符合“真”的要求,又合乎“善”的目的)创造出来的东西,也就是“真”和“善”和谐统一的创造。
它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这些创造当中,既有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化),也有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主观创造。
从美的客观性来看,既有自然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美。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黄金分割”,就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为什么按这种比例分割就美呢?因为它合乎“美的规律”,所以这一比例才从众多比例当中脱颖而出,显得如此惹眼。
其他的自然美就更多了,诸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小溪潺潺、烟雾缕缕、江南烟雨、塞北雪梅、大河奔流、汪洋恣肆、海上日出、落霞西飞……从美的主观性来看,马克思有句名言,他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什么意思呢?要理解这句话,就得先理解“人的本质力量”的意思。
“人的本质力量”指的是人的思想、情感、认识、观点、看法、主张、情绪等等。
其次要理解“对象化”的意思。
“对象化”就是人的思想、情感、认识、观点、看法、主张、情绪等投射到客观事物当中,让人在关照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力量。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二十三、文从字顺之美,气通脉连之妙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就是写文章,而要写好文章就得认真研读别人的文章,研读那些典范文章。
典范文章都是文从字顺、气通脉连、逻辑清晰的文章。
读文章、写文章都离不开逻辑的制约,没有了逻辑,就无法交流了。
自相矛盾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有一楚人在街上卖矛和盾。
他先吹嘘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它。
”过了一会儿又吹嘘自己的矛:“我的矛非常锋利,任何东西都能刺穿。
”旁边有人讽刺地说:“那么,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又如何呢?”卖矛和盾的人顿时无言以对。
此人吹牛吹出了漏洞,当然无法应对。
“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与“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是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二者不可同真,至少有一假,亦可同假。
事实上,很可能这人的矛不能刺穿所有东西,而他的盾也不能抵挡所有的东西。
细细分析开来,“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蕴涵“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而“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又蕴涵“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二者的推论形成矛盾关系,显然不能同时成立。
因此,他的吹嘘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自相矛盾只能使人的思维混乱。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此寓言讽刺那些自相矛盾的人,“矛盾”一词也由此而来。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郑县有一位姓卜的,他常常在外胡混。
有一天,他的裤子破了一个洞,就买了新布,回家让妻子为他作一条新的裤子。
妻子问他如何做,他回答说“照原样”。
于是他妻子把裤子照原来的样式做好后,照原样在裤子原来的地方剪了一个同样的洞。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从逻辑的角度来说,无论他的妻子是有意还是无意,她都违反了同一律(同一律要求概念、判断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同一)。
“原样”在其丈夫的含义是指原来样式的、尺寸的裤子而绝不是带有那个破洞的原样。
看来说话、写作不注意逻辑,就会闹笑话;当然了专门违反同一律,偷换概念,给对方造成错觉,进行辩论,那是另外一回事。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十六、叙事跌宕起伏,写人生动传神——语文与小说同学们,学习语文离不开对小说的阅读和鉴赏。
自从近代以来,中国受西方侵略和影响之后,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中华文学逐渐发生了变化,本来以诗歌为核心的文学体系变成了以小说为主体,如今诗歌已经走进了象牙塔,日渐衰落。
尽管20世纪末产生了一个海子,但是这些诗歌,大多与中国特色(本民族语言)的适宜于朗读和口头传诵的诗歌究竟不同,所以诗坛毕竟还是冷清了很多。
正因为这样,小说这一适合大多数人口味和欣赏水平的文学样式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现当代文学的宁馨儿,大受青睐而不衰,汩汩滔滔,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但这里我要告诫同学们的是,小说的阅读不仅仅在于好看的情节,更在于充溢在情节当中的“诗情画意”。
朱光潜(中国现代美学之父)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多读读诗歌,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
因此,我们阅读鉴赏小说,要把它当做诗歌来读,读出充溢其中的的诗意。
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是以“刻画人物形象、寄托作者思想感情并进而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任务的艺术。
离开了这个核心,即使情节如何热闹,也只能是二流小说,因为它丢掉了小说的“魂魄”。
翻检一下我们阅读过的小说和电视屏幕上的小说(影视文学),我们就会明白这一点。
孔乙己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永远也抹不去,他是“唯一一个穿着长衫”与短衣帮混在一起的人,他的典型话语“多也,不多也,多乎哉!”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鲁提辖挥拳痛打镇关西的场面,我们仍然记忆犹新;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也不会忘记,他虽然没有出场,但是我们绝对会想象得到他饱经风霜的面容;马蒂尔德的幽怨、风光、勤劳,仿佛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我”因为送给万芳礼物却又不得不收回的那种悔恨,在生活中缕缕碰到,让我们铭刻至今……荧屏上的电视剧可谓多矣,然而能在我们记忆深处留下烙印的也就那么几部,我们不会忘记极具个性色彩的石光荣、李云龙、喜耕田和喜来乐,我们会仅仅乐道于断案如神的狄仁杰,我们也会啧啧称赞唐国强塑造的毛泽东、卢奇塑造的邓小平……凡此种种,都是因为这些作品能够成功地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并能在深层次上发掘出生活的本质和诗意,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人生的砥砺。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七、道德之磁场,人文之苍穹——语文与道德、人文文以载道。
自古以来,文章家都强调文章的道德功用、人文滋养。
道德者,人生之基也;人文者,人生之骨也。
人之生于世也,必以道德立其身;人之行于世也,必以人文固其体。
道德、人文之于文也,犹魂魄、神明之于人也。
无道德、人文之文者,必无练达人情之功用,必无存于世间之价值。
要之,善为文者,必以道德、人文充斥其间,以醒世人之耳目,以明是非、美丑、善恶之分野。
何者使诸葛亮之《出师表》百数年来以成至忠之文?“忠”也。
忠字既表篇章内外,岂不因之流传于后,而令志士仁人仰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高格?何者使李密之《陈情表》千古以降而为至孝之文?“孝”也。
孝情既塞字里行间,焉能不使读者为之动容,为之感喟,为之唏嘘?何者使贾谊之《过秦论》穿透历史云烟而为震古烁今之辉煌政论?“职”也。
其守臣子之职分,发治国守业之箴言,一气呵成,情凝聚而气流转,职分重而忠义现,岂能不载之史册,耀之汗青?何者使《六国论》出乎简牍断章以成振聋发聩之个性观点?“责”也。
其负臣子之责任,忧理政固国之弊端,一脉呼出,意拳拳而胸沉沉,患深深而声重重,焉能不著之竹帛,传之后世?忠、孝、职、责,何也?道德之根本,人文之底蕴。
亮、密、谊、洵四子,能尽忠尽孝尽职尽责于其君,其文屡屡朗声于志士仁人之口,回回重敲于爱国兴邦者之心,自然之事哉!人文者,何也?人之为人之根本,尊人道而爱人忧人之谓也。
使人生,使人活,使人顺,使人利……凡此种种,皆人文之属也;反之,害人、损人、难人、困人之事,皆非人文之类也。
君请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天籁之声,回荡阴山,爱家乡之情厚,美地域之意深。
读之,似置身于广袤草原;未之,如展画于宽阔山川。
美哉妙哉奇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某某省某某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二十、日新月异事,稀奇古怪词——语文与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花园,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从学习的目的来看,学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学习的内容来看,语文学习的内容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质量决定着写作的质量。
同样的道理,写作是生活的反映。
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生活的反映,只不过这些文章是生活的艺术反映。
因此学习语文就必须关心和热爱生活,向生活学习。
就说语言吧,生活就是活的语言的诞生地。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新的词语不断产生,我们不学习就会落后,甚至听不懂别人的话。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事物不断产生,于是新的词汇也随之产生。
请看——国际交流频繁,于是外来词汇增多:1.直用原文类:CPU、IBM、MTV、XO等;2.音译类:“拜拜”“巴士”“的士”“的哥”“香波”“托福”;3.意译类:健美、代沟、热点、信用卡、公共关系、跳蚤市场;4.音译意译结合类:迷你裙、T恤衫、耐克鞋、霹雳舞;5.汉字与外文字母组合类:卡拉OK、T恤,BP机、CT扫描、VCD影视机。
港台词语、粤语和话:港台是运用汉语的两个重要社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反映在语言上主要是词汇上有了某些差异,是“熟字生词”,即构成词语的“字”(语素)是熟悉的,但词语却有些陌生。
如:运作、资深、共识、架构、饮品、展销、发廊、减肥、牛仔裤、美食城、度假村等等。
这些词语在普通话里大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表达,但又不完全等同,它们透露出不同的意味、色彩和格调,给人们一种新异感。
据估计,近十年来接纳港台词语进入普通话不下六七百词。
而且港台在吸收外来语方面历来都很开放,所容纳的外来词语面广量大,内地引进外来词语许多就是经过港台再“登陆”的。
与此相关,某某一带,由于与港澳的特殊关系,使粤语具有了令人关注的市场价值,粤语作为一种“赚钱的方言”(moneydialect)而成了强势方言向全国流行。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考语文作文指导系列:材料运用翻新五法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但是不少学生却不知道怎样用好用活这些材料。
尤其是在作文中。
旧有的材料如何运用呢?一、撷取精要使用前对材料进行分析,抓住其主旨,然后根据作文所需,撷取其中的精要部分,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在情理中找答案》有一段文字:“古往今来,多少英雄挥洒热血于理想的土地!陆游有‘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执着;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秋瑾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洒脱。
他们不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惟愿酾酒临江,吟诵弃之如敝履的诗篇,得以‘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考生撷取诗词中的关键句,集中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献身理想的豪情壮志,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二、移花接木对一个个单一的材料进行改造、拼接或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人,或将几件事剪辑组合为一件事,起到集中刻画人物或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2004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点评:开篇引出由孔子主持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的讨论会。
作者让贾谊、杜牧、苏洵、魏征、孟子依次上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表明对秦灭亡原因的看法。
文中的人物都是高中语文课本中见到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以及“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等许多文言句子都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
作者把这些不同时代的人物放在讨论会这个特殊场合,又用一条主线将与人物有关的事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点明“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题旨。
三、演绎成文平时积累的材料,哪怕是一句短短的诗词,一个小小的故事,通过合理想象或虚构,可演绎成一篇文章,收到良好效果。
如历届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陷阱》、《阿Q新传》、《朱贵开店》、《永远的苏武》等都是将课本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演绎成篇的满分作文。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二十一、文字的世界,心灵的花园——语文与心灵语文课程除了字、词、句、篇、章、修辞、逻辑、语法、语言等这些“技术性”的活儿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可以概括为“心灵”。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性篇章,都更多涉及到心灵的问题。
布丰说过:“文学即人学。
”而与人关系密切的文学篇章中包含着人类丰富的心灵活动,之所以鲁迅的作品与郁达夫的作品不同,之所以郭沫若的作品和曹禺的作品不同,原因就在于相同的文字中隐含着不同的心灵。
而心灵的体察,是语文学过程中极为复杂繁冗而又细腻丰富的难题。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得靠个人去精读作品,仔细体味,否则是很难从中学到什么东西的。
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精心地体味、体察和揣摩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心灵悸动,就难以领悟到文章的妙处,就难以把握作品深层次的东西。
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听同一个老师讲课,学的是同一篇文章,但是对文章的感知深浅明显不同。
那些艺术天赋高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很快就进入了《荷塘月色》的艺术境界中去了,而有的同学则觉得这样的文章没有什么读头;同样的情形,有的同学对《我的空中楼阁》啧啧称赏,感慨作者语言表达之巧妙,而艺术感知能力较差的同学,对如此美妙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漠视。
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心灵的濡染和熏陶。
当然了艺术(心灵)感知力的强弱高低是一个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流于粗略,只求概略了解和理解,缺乏深入细致的探究,长此以往,艺术(心灵)的感知能力就难以形成,自然对作品深层次的心灵悸动产生漠视,甚至忽略,而这却是文章最精妙之所在。
《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同学们都喜欢,但读起来却感到困难,除了文字障碍和时代隔膜之外,关键问题还是没有精读,没有注意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心灵之音。
看《红楼梦》电视剧还好,但是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去掉剧中的音乐、歌曲的话,电视剧好像就没有什么看头了。
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杰出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用音符和旋律阐释了涌动在小说当中的作者的心灵之音,把握了作品的魂魄,摸准了曹雪芹的心灵脉搏。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三、无声的旋律,悦耳的节奏——语文与音乐写下这个题目,有些同学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学习语文要懂点音乐呢?语文就是语文,干嘛非要懂点音乐呢?其实呀,语文学习须臾不可离开音乐!首先,语文课本里有大量的古诗文,尤其是古诗词,而诗词本身就非常讲究音乐的,音乐性就是诗词的重要特征。
古时候,诗歌、音乐和舞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为《诗经》作序的大毛苌(cháng)有段话,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道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段话的前一层说明诗歌的主要任务是用来抒情言志的,后一层意思是说“诗歌、音乐和舞蹈”三者紧密关联。
作为三贤故里(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的莘莘学子更应该了解的是,三贤之一的白居易有段话也道出了诗歌的这个特征:“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意思是说:诗这个东西呀,感情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实。
这里用树来比喻诗中各要素(情感、语言、语音节奏和思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其中的“华”通“花”。
由此可见,不懂得一点音乐,学习语文就少了一个支撑,最起码对诗文的理解就会肤浅一些、隔膜一些。
从诗文与人体的生理特点来看,诗文是人类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产生出来的一种活动样式,它必然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除了诗歌,一般的文章也是有节律的。
因此学习语文就必然离不开音乐,特别是会学习语文的同学,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在暗合着这个规律。
会学习语文的同学,你想想,是不是这样呢?其次,语文学习离不开音乐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语文学习与乐坛关系密切。
质量上乘的歌曲,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诗歌诗歌嘛,歌词原本就应该是诗!这里,我们不用多举例,仅就阎维文的代表作品《母亲》这首歌的歌词作以简单的赏析,我们就会发现,歌词的创作原来与我们语文学习中的诗文作法紧密相关。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十七、自由潇洒的文字,亲切灵动的诗情记得教授散文时,有些同学曾经提出问题:“老师,究竟什么是散文呢?”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不能简简单单地作出回答。
就先问同学:“大家上初中的时候,应该有老师给大家简单地做过解释呀。
”同学回答道:“老师说过‘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可这还是不能让人明白呀!”同学们,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烦恼的问题呢?我想,你肯定有过,是不是?(嘿嘿)不错,有问题总比没有问题好得多呀!我现在向大家做以介绍,看看大家是不是能明白。
从本质上讲,散文是抒写作家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文学样式。
无论什么样的散文,总是要把作家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写出来,这是散文的“魂”,离开了这个“魂”,散文的艺术魅力就会顿然失色,所谓的“形散神不散”也就失去了作用。
起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这一关于散文的格言式的著名论断,功不可没,也在指导散文创作和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是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于散文认识的不断深化,同学们鉴赏散文的要求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这样简单的回答就解决不了问题了。
其实,“形散神不散”揭示的是散文写作方法方面的特征,并没有触及到散文的本质。
这里,“感悟”一词很重要,意思就是“感受”“体悟”。
这些感受和体悟来自作家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理解、思考、探索和情感体验等等。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雾雨雷电等等大大小小的景物都可能引起作家关于人生的思考,社会上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崇高与卑贱、伟大与渺小等等大大小小的事件也都可能引起作家的思索,人生的种种课题更能引发作家的探索、思考和解答。
当然了,自然、社会和人生这三个方面呈现的是交错融合的关系,其中以人生为核心,作家观察自然、社会都与探索、思考和解答人生的种种课题紧相关联。
获得感悟之后,作家便将这些感悟凝结在具体的景物、事物、事件当中,用文字转化成散文,并熔铸进富于自我个性特征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养趣以沟通,乐学而享受亲爱的同学们,大多数同学都知道高尔基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但是,大家在求知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培养自己浓厚而持久的兴趣,而是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觉得很累,或者觉得学习就是“受罪”。
于是乎,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起初还有兴趣,摸着新发下来的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本,渴望着讲台上语文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和启发,两三篇课文学下来,也尝到了语文的乐趣;可往后不知怎么的就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或者因为自己对课文没有感悟或感悟不深,或者因为老师的讲解不是很生动,或者由于一些琐碎的东西需要下功夫;再往后,成绩下滑,兴趣顿减;最后以至于对语文彻彻底底地丧失了本来就有的那么一点兴趣,敬而远之了。
大家看看,我说得对不对?这是不是你学习语文的真切感受?(我已经看见了你的愁眉苦脸)这可真是——我深深地爱着你呀,真想一睹你的芳华!可我——什么时候才能撩开你的面纱?什么时候才能触摸你的秀发?其实,每个同学对语文课都有一种原始的兴趣,这就是语文课得天独厚的天然禀赋。
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承担着启发同学们认识美、探索美、鉴赏美的重要任务;她负载着启迪同学们在一篇篇美文中认识人生、探索人生、创造人生的重要责任;她还承载着启发同学们感悟语言艺术之妙、探究语言艺术魅力并进而习得语言艺术以表现活泼生命状态的重要职责。
这就是你总在不远处深爱着她,追求着她,她却“美人兮一方”,不容易接近的原因。
那么,怎么才能打动她的芳心呢?前面我已经说过了,关键在于培养自己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我这样说,有些同学可能会说:“你说的地球人都知道哇!”其实,你并不明白。
任何学科,起初都会有一些兴趣,但那是一种原始的“好奇心”,待到这种“好奇心”失去了,你的兴趣便会悄然消失,剩下的就是我在前面说过的恶性循环,甚者会破罐子破摔,放纵自己,干脆不学了。
这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必修二专题一《珍爱生命》一、字音整理(请为括号里的多音写词)宿sù命(xiǔ、xiù)檐yán头炫xuàn耀坍tān圮pǐ田凫fú亘gèn古不变撅juē嘴捋lǚ着触须(luō)祈qí祷dǎo 椋liáng鸟窸窸窣sū窣熨yù帖tiē(tiè、tiě)绚xuàn丽百舸gě老饕táo 荒芜wú沧cāng桑剥蚀shí蝉蜕tuì专心致志潺chán潺嘈cáo杂雕琢zhuó譬pì如灼zhuó烈意蕴yùn 蛰zhé伏烘hōng锅矮墩dūn墩砖砌qì蹑niè手蹑脚虔qián诚骇hài人一筹chóu莫展唠唠叨叨绷běng着(bēng、bèng)窗槛jiàn 残骸hái 瞥piē着怒号háo 冥míng冥中堵塞sè(sāi、sài)憧chōng憬攫jué住粗糙cāo 奢侈chǐ凝níng视短暂zàn 如醉如痴(chī)跌宕dàng宝藏zàng(cáng)铿kēng锵佳肴yáo 禁jìn锢(jīn)慰藉jiè(jí)二、字音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田凫.∕枭.雄宝藏.∕藏.族蛰.伏∕折.扣粗糙.∕操.作B.椋.鸟∕凉.爽坍.圮∕摊.牌铿.锵∕坑.害蝉蜕.∕褪.色C.佳肴.∕混淆.瞥.着∕撇.开短暂.∕站.岗祈.祷∕乞.讨D.奢侈.∕使.命残骸.∕骇.怪亘.古∕更.加凝.视∕聆.听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熨.帖/熨.斗犄.角/掎.角之势拍手称.快/瞠.目结舌B.伛偻./佝偻.碾.盘/辗.转反侧锲.而不舍/楔.形文字C.殉.情/徇.情沏.茶/休戚.相关买椟.还珠 /穷兵黩.武D.侍.候/伺.候汲.水/岌.岌可危神情沮.丧/细细咀.嚼三、成语整理(注意使用对象与褒贬)亘古不变:永远也不会改变。
某某省某某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八、文化的大地,知识的天空——语文与文化、知识语文包括说话(语)、写字(文)、文学(文)、文章(文)、文化(文)、知识(文)等。
学习语文,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积累。
知识者,说话、写字、作文、读文等之法;文化者,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五千年社会生活积累的人伦、经济、教育、政治、风俗、器物等之规。
不懂文化之深厚,无法领悟特定语境中文章的”魂魄”;不懂知识,难以参透特定背景下文章的支撑。
小到字词,大到篇章,语文学习都离不开文化知识的长期积累。
为什么余光中的小诗《乡愁》怎么如此经典,这般打动人心?为什么这首诗在同类题材中就能断章胜出,独占鳌头?一者,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形成的民族向心力所瞩望的历史大趋势。
崇尚统一,反对分裂,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音。
二者,中国文学的特征,特别是诗歌的特征,推重那种来自民间、质朴本色、通俗易懂、善于比兴的断章。
三者,余光中深谙海峡两岸民众之心理,善歌世纪交融之乐章,巧笔指点,满纸云烟,断章立就,浓情斯出。
其浓厚的民歌风,足以打动每一个普通读者的心灵;其精巧的赋比兴,足以拨动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神经。
此诗成为传唱不朽的经典诗篇,实在是自自然然的事!无独有偶,同样是余老先生的诗作,《乡愁四韵》亦然如此,唯更加文化,更加艺术。
诸位同学请看: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X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X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艺术吧,同学们?你看这首诗的韵律,“水”字仄声,“红”字平声,“白”字仄声(古韵),“香”字平声,先仄后平,仄平相间,益于思绪的收放,合乎感情的起伏。
这是声韵方面的艺术。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五、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力量——语文与哲学同学们,语文学习离不开思想的涵养和提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动脑子、没有思考的学习,是一种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的学习,必然会像孔老夫子说的那样,陷入一种迷茫困惑的境地。
但是,我要向同学们强调的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只是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和最基本的态度。
我要说的是什么呢?标题中已经写得明明白白的了,那就是“思想的力量”。
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说、听、写四种能力的养成,这四种能力都是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能力。
其实比这还要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听”和“读”,特别是“读”,大量阅读经典、典范文章,养成一种辩证思维的习惯,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深邃。
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章,文质兼美,思想含量极高。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或深或浅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仅以《论语》为证,即可说明。
上面提到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孔老夫子把学习和思考紧紧结合起来,强调了两者须臾不可分离的紧密辩证关系。
学习离不开思考,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地思考,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并进而提高学习质量;思考需要载体,光思考而不去扩大思考的范围,也就是继续学习更多的知识,思考就没有了意义。
看来,我们只有着眼于深刻理解其中的哲理,才能顺畅的翻译它,理解它;反之,则会像这句名言所说的那样,陷入迷茫、困惑的泥潭。
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很多同学学了这句名言,不做深入的理解和揣摩,就会轻描淡写地理解成“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他们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这样理解错了吗?没有。
但是,这样理解难免有些幼稚、稚嫩。
孔老夫子不仅仅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道理,还为我们敲了警钟:为人处世,要辨别真伪高下善恶,选择那些比自己高明的人作为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不仅仅是找个老师,这里的“师”更多的是一种比喻),而不要选择那些低俗的人做榜样。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一、多识鸟兽虫木之名,滋养和谐融通之性孔子在《论语·阳货》里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文学的社会功用:诗歌可以用来感发人心,使人由此及彼联想到其他事物(兴);又能用来考察政事得失(观),还可以使人养成共同的价值取向(群),也可以用来指斥时政善恶(怨);从切身之事来看,可以用来侍奉父母亲戚(侍父);从大的方面来看,还可以用来侍奉国君(侍君)。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并没有翻译、解说最后一句话。
原因是什么呢?并不是我疏忽了,而是另有原因。
历来对孔子阐述文学功用的认识大都拘囿于它的社会功用,而忽视了文学对于人们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进而由自然感发人心的美学功用。
而对于先秦文学理论和创作的认识,大都把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归于庄子,这是事实,但并不客观。
其实呢,孔子早在庄子之前就发现了文学的审美作用,而且孔子认为这种审美作用是起着决定的和基础性的作用的。
所以孔子先表述了“可以兴”,又以“多识于鸟兽虫木之名”收束。
由此可见,孔子对文学的审美作用的表述,确确实实是早于庄子的。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辨明谁对文学的审美作用阐述得最早,主要的目的是想让同学们明白:多识鸟兽虫木之名,对于语文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例如《诗经》里的植物就达135中之多,既反映了先民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又的确起到了学诗“多识于鸟兽虫木之名”的目的;而且《诗经》里的篇章大都以物比兴,如首篇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以雎鸠鸟相和鸣来比喻青年男女互相倾慕之情,含蓄而耐人寻味。
屈原的《离骚》《橘颂》更是将比兴这一传统发扬光大,以香草美人比喻君臣关系,于此另开一新的传统。
《诗经》《离骚》以降,这种文学表现手法更是蔚为大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
汉代的五言诗(有民歌和文人五言诗两大类)直接继承了“风骚”传统,如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整首诗都以孔雀鸟来比兴,营造了一种凄凉、悲哀的艺术氛围,给全诗笼罩了一层浓重的抒情色彩;再如文人五言诗中的《迢迢牵牛星》以星宿来比喻夫妻,也营造了一种凄美、哀伤、中和的意境。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与地理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话不假。
多多读书的确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更多的人类文化,掌握更多的间接经验,对于智力开发和思维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写文章的巨大作用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这话只道出了一半真理,就像这篇短文的标题,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同样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更好重要的是,行万里路可以让我们了解时代和社会实情,激发我们对于所处时代和社会的热情,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更多的直接经验。
倘能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在这里我主要想讲讲“行万里路”。
让我们遍游天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从地理课中了解各地的地质构造、气候特征、风土人情、经济政治文化等等。
在信息极为灵通、人类社会已经成了一个地球村的今天,“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现在完全可以做得到了。
而地理知识是我们了解世界以及我们所处宇宙空间的最为切近的一门课,我们不好好学习,不把它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行么?地理从来都与语文、文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我国古代的《山海经》既是一部地理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还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如此。
我们在课文里学到的课文,比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姚鼐的《登泰山记》,《大自然的语言》和《神奇的激光》等等,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课文内容,不了解地理知识就无法理解清楚,或者说理解不够透彻,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王勃《腾王阁序》)这一句,不明白“翼、轸”是“星宿”就不知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再看看祖国的山水名胜,大多都有诗文、对联点缀其间,与景物共荣,为山川增胜;游历其间,既能游目骋怀,又可助兴添雅。
目睹北国雪景,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伫立黄河岸边,我们又能自然联想到“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远上白云间”等诗句;恒山巍巍,置身于悬空寺中,我们怎能不吟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句;长城如巨龙一般逶迤于北国崇山峻岭之间,不用踏上它,我们就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诗文:“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之学习指导系列:后
记:广阔的人生,无尽的语文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些麻烦呢?其实什么事不麻烦?你大概想不到,语文竟然与这么多的学科发生联系。
实际上,语文与各个学科都有联系,无论什么学科都离不开思维和语言嘛!语文不但与各个学科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发生着联系,生活广阔,语文无尽。
语文是一抹夕阳,诗意浓郁;语文一弯新月,美丽朦胧;语文是一束小花,艳丽迷人;语文是一股清泉,澄澈叮咚;语文是一位少女,漂亮温柔;语文是天边孤雁,哀哀飞鸣……
正像一位高考考生在高考满分作文《乐语文赋》中所说的“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开怀”。
就拿这位同学文章作文收尾吧,文章本身就体现了语文的魅力——
乐语文赋
作者:傅亘,2007年江西考生。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鹤氅而登台。
揽清风以盈袖兮,乐语文而开怀。
乐语文也,胜景每览,好怀常开。
若夫春也,初雷数声,残冰几块;近郊紫红,远山青黛;飞絮竞逐,游丝相赛;粉蝶恋花,黄蛱绕菜;帘外燕舞堪怜,柳底莺穿可爱;鸟鸣春眠不觉,花落未扫犹在。
夏也,朝雨迷蒙,暮云叆叇;叶浮飘萍,波翻细麦;浅涧水灵,深林天籁;东海涛惊,北泽浪骇;芰荷覆水景致,牛鹭留人风采;西园草盛径迷,南岭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云梨白;薄雾可织,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凉槐;静菊独傲,过雁相排;丹枫烂漫之极,白鹤野闲之态;碧落爽朗无云,银河澄莹如带。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苏幕密遮,红樱轻摆;寒烛影煌,暖日杳霭;丝竹冬丁,舟桡欸乃;翠竹环绕地阁,腊梅暗发山脉;凉风遍地骤驰,瑞雪漫天扑盖。
语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养人之态。
语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后之宅;高朋满座,雅客常来;美韵众和,佳酿频酾;歌阑箸落,宴罢冠歪。
语文者,如同窗旧交,忘机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气概;可与登楚岫,渡秦淮,游阆苑,醉蓬莱,攀绝壁之青松,抚穷乡之古柏;指杏酒以约沽,临陂路而议买。
语文者,如绮阁绿眉,雕楼青睐,雾寰杏眼,云鬓桃腮;可与之泛舟江南,系马河外;尽历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边塞。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无语文也,则竞夜无眠,终宵多。
苔痕侵壁隐忧,蛛网挂檐叵耐,尽怀低落之情,更无高驰之态,若抑郁于前失,如唏嘘于新败,顾瘦影以自怜,遣愁怀而无赖。
以至伤途穷而路末,怨时蹇而命乖,向墙隅以流涕,闻画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几载?每登高临远,观云望海,必曰:“不登象牙之塔,何爱鸡肋之才?不付此生语文,何惜数尺病骸?”
故出师访友,夜坐书斋;遗策常求,古书每猜;阅文沉醉,读诗尽呆;眼涩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诵心惟不怠。
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怀;语文者,洵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