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几种常见的磁场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32
§3.3几种常见的磁场一、知识梳理.1、磁场的叠加磁感强度是矢量,空间某点的磁场的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是用来解释磁铁为什么能产生磁场的,在这个假说中安培认为:原子和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一种___________(也叫做分子电流),每一个__________产生的磁场使物体微粒成为一个________,如图所示,利用这一假说可以很好地解释磁化现象、温度对磁性的影响。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指出,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的_______产生的.3、磁通量在匀强磁场中,如果有一个与磁感应强度B 垂直的平面,其面积为S ,定义=Φ________为穿过这个平面的磁通量,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
如果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不垂直,如何计算穿过它的磁通量呢?一种方法是:考虑到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可以分解为平行于平面的分量和垂直于平面的分量,如图所示,由于平行于平面的分量并不穿过平面,所以磁通量数值上等于垂直于平面的分量与面积的乘积,ααsin sin BS S B =⋅=Φ。
另一种方法是:磁感应强度不分解,将平面的面积做投影,磁通量数值上等于磁感应强度与投影面积的乘积,αsin BS BS ==Φ⊥。
不管用哪种方法来计算磁通量的值,必须保证BS =Φ中的磁感应强度与平面垂直。
4.磁通密度穿过单位面积的磁通量称为磁通密度,根据这一定义,磁通密度与磁感应强度数值上是等价的,即B=_______。
磁感线越密处(磁通密度越大),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大,磁感线越稀疏处,(磁通密度越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小。
二、典型例题例1、在纸面上有一个等边三角形ABC,在B、C顶点处都通有相同电流的两根长直导线,导线垂直于纸面放置,电流方向如图所示,每根通电导线在三角形的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则三角形A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方向为 .若C点处的电流方向反向,则A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方向为 .例2、一根软铁棒被磁化是因为()A.软铁棒中产生了分子电流B.软铁棒中分子电流取向杂乱无章C.软铁棒中分子电流消失了D.软铁棒中分子电流取向变得大致相同拓展:分子电流起源于原子核外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而形成的环电流,因而任何材料中都存在分子电流,没有外加磁场时,由于热运动的缘故,分子电流取向是杂乱无章的,有了外加磁场,分子电流取向变得大致一致,从而使软铁产生了磁性.三、课堂(课后)练习1.利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可以解释下列哪些现象()A.永久磁铁的磁场B.直线电流的磁场C.环形电流的磁场D.软铁被磁化产生磁性2.磁铁在高温下或者受到敲击时会失去磁性,根据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其原因是()A.分子电流消失 B.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C.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杂乱 D.分子电流的强度减弱3.图是铁棒甲与铁棒乙内部各分子电流取向的示意图,甲棒内部各分子电流取向是杂乱无章的,乙棒内部各分子电流取向大致相同,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棒均显磁性(B)两棒均不显磁性(C)甲棒不显磁性,乙棒显磁性(D)甲棒显磁性,乙棒不显磁性4.如图所示,两个同心放置的共面金属圆环a 和b ,一条形磁铁穿过圆心且与环面垂直,用穿过两环的磁通量φa 和φb 大小关系为:( )A .φa <φbB .φa >φbC .φa=φbD .无法比较5.一平面线圈用细杆悬于P 点,开始时细杆处于水平位置,释放后让它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运动.已知线圈平面始终与纸面垂直,当线圈第一次通过位置B 和位置C 的过程中,下列对磁通量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 .一直变大B .一直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6.如图所示,两根平行的直导线,通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根导线之间不存在磁场(B)两根导线之外不存在磁场(C)两根导线之间存在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D)两根导线之间存在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7.在B=0.48T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长为L 1=0.20m,宽为L 2=0.10 m 的矩形线圈,求下列情形通过线圈的磁通量:(1) 线圈平面与磁感方向平行;(2) 线圈平面与磁感方向垂直;(3) 线圈平面与磁感方向成60o 角;(4) 若题(3)中线圈的匝数为100匝,结果又如何?【素质提高】8.在一个平面内有6根彼此绝缘的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各导线的电流大小相等,Ⅰ、Ⅱ、Ⅲ、Ⅳ4个区域的面积相等,则垂直纸面指向纸内磁通量最大的区域是______,垂直纸面指向纸外磁通量最大的区域是_______9.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B=2.0T,方向沿z轴正方向,且ab=40cm,bc=30cm,ae=50cm,求通过面积S1(abcd)、S2(befc)、S3(aefd)的磁通量φ1、φ2、φ3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