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呼吸道疾病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主要引起婴幼儿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常见于冬春季节。
RSV感染是导致免疫力薄弱的人群发生急
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都有哪些症状和表现呢?下面将一一为您介绍。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
1.流感样症状:RSV感染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或流感,患者可能出现
发热、流涕、喉咙痛、咳嗽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该病毒主要侵袭呼吸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
促、嘶哑、咳嗽等呼吸困难症状。
3.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是RSV感染的高危人群,可能呈现气急、反复
呼吸窘迫、喘息等呼吸困难的症状。
4.呼吸道疾病加重:对于原本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
疾病的患者,RSV感染可能导致疾病加重,并伴有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
症状。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体温升高、食欲不振、
乏力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和婴幼儿,RSV感染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等,应及时就医治疗。
综上所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多样,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或流感,后
期可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并危及呼吸功能,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RSV感染至关重要。
预防RSV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经感染的人群,
注重室内通风等措施,有效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发生。
第十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肺部肿瘤等。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防治密切相关。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一、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发炎时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与吮奶困难。
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
婴儿出生后6个月便可患急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与筛窦最易感染。
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4.患儿,男,1岁半。
因发热,咳嗽3天,1天来诉右耳痛,五官科诊断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其发病机理为A小儿喉部呈漏斗型,感染不容易向下,故向周围蔓延B血行播散C淋巴管播散D咽鼓管较宽、直而短、呈水平位E上呼吸道IgA分泌答案:D咽部亦较狭窄而垂直。
咽扁桃体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l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较少见。
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嘶和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历年考试的重点: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不力,粘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薄弱,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位置弯斜,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直接延伸,异物易坠人右支气管内。
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儿童呼吸道疾病科普知识儿童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一类疾病。
呼吸道疾病在儿科门诊中比较常见,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科普知识,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
其症状包括鼻塞、打喷嚏、咳嗽、喉咙痛、寒冷、发热等。
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儿童容易感染。
预防感冒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加强锻炼身体以提高免疫力等。
二、咳嗽儿童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感冒、哮喘、支气管炎等引起。
根据咳嗽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可以分为干咳和湿咳。
干咳一般是由病毒感染或过敏所致,湿咳则往往是由于痰液积聚在呼吸道引起。
对于湿咳,可以通过饮水多、水果多、注意休息等方法帮助儿童咳嗽把痰排出。
如果是干咳,可以考虑给孩子喝温水、少油腻食物,避免熏烟等刺激。
如果咳嗽持续时间长、伴随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三、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气喘和咳嗽。
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烟雾、空气污染等)、感染等。
预防哮喘的方法包括避免与过敏原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均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体检等。
对于已经确诊为哮喘的儿童,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
四、肺炎肺炎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儿童肺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肺炎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室内保持通风等。
对于发生肺炎的儿童,应及时就医,接受正确的治疗。
五、鼾症鼾症是指因上呼吸道的梗阻而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疾病。
儿童鼾症主要是由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引起。
鼾症会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对其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治疗儿童鼾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改善儿童的睡眠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方法来预防鼾症的发生。
第一节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肺部炎症●通气、换气功能障碍2.清理呼吸道无效●呼吸道分泌物黏稠●无力排痰3.体温过高●肺部感染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1.【最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2.婴儿很少发生鼻出血,6~7岁后鼻出血觉较为多见。
【原因】:黏膜下层的海绵组织未发育完全。
3.婴幼儿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眼结膜引起炎症。
4.【婴儿咽鼓管的特点】1短2宽3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导致中耳炎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0~15岁时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幼儿则少见。
6.【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严重的腺样体肥大7.由于右支气管短而粗,故异物较易进入右主支气管。
8.【儿童肺组织的特点】:含血多,含气少,易发生肺部感染。
【具体】:儿童肺泡数量较少,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9.【儿童呼吸频率的特点】:儿童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10.小婴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最为明显。
11.【婴幼儿的呼吸类型】:腹式呼吸;7岁以后以混合呼吸为主。
12.儿童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第五节肺炎1.【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①发热②咳嗽③气促④呼吸困难⑤肺部固定湿罗音2.按病理类型分类,【儿童最常见的肺炎】:支气管肺炎3.【迁延性肺炎的病程】:1~3个月4.重症肺炎时,全身中毒症状明显;5.【支气管肺炎】的定义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6.【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7.【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8.【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9.【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①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60次/分,不能用肺炎/其他并发症解释②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呼吸困难解释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指甲微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④肝脏迅速增大(达肋下3cm以上)⑤心音低钝、出现奔马律,但因为婴幼儿颈短、局部脂肪丰厚,所以颈静脉怒张往往不明显⑥尿少/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婴幼儿的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在婴幼儿期,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因此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对于父母和保育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常见疾病,并提供相关的预防措施,以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
一、呼吸道感染1. 感冒:感冒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宝宝容易通过呼吸道与感冒病毒接触,导致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的人群,保持宝宝的免疫力。
2.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烟雾环境,加强锻炼,因为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抵抗力。
二、消化系统感染1. 腹泻: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通常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引起。
预防措施包括让宝宝多饮水、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
2. 呕吐:呕吐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症状,常由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不新鲜的食物。
三、皮肤感染1. 红屁股:红屁股是由尿布摩擦和湿度引起的,容易导致红肿、皮疹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更换尿布、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并使用护肤品,如婴儿爽身粉。
2. 疱疹:婴幼儿常见的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嘴唇周围以及皮肤发红、疼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传播病毒,勤洗手并保持宝宝的免疫力。
四、免疫系统疾病1.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常见症状为高热、咳嗽、结膜炎等。
预防措施是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与患病宝宝接触。
2.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出水疱、瘙痒等。
预防措施包括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与患病宝宝接触。
在预防婴幼儿常见疾病方面,以下措施也需注意:1. 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之一,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2. 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要措施。
婴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知识婴幼儿的健康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了解婴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知识,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常见病1.感冒:感冒是婴幼儿的常见病,由于孩子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感冒。
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等。
治疗感冒主要是让孩子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使用儿童感冒药。
2.腹泻:腹泻也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由于饮食不当或感染引起。
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形状改变等。
治疗腹泻需调整饮食,严重时需就医。
3.湿疹: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问题,多与过敏有关。
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疹等。
治疗湿疹需找到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同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二、传染病1.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等,随后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和水疱。
水痘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治疗水痘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抗病毒药物,严重时需就医。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或溃疡、手足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治疗手足口病需隔离患儿,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严重时需就医。
3.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等。
流感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治疗流感需注意休息,遵医嘱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红眼等,随后出现皮疹。
麻疹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治疗麻疹需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抗病毒药物,严重时需就医。
总之,了解婴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知识对于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保障孩子的健康。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幼儿园呼吸道疾病知识培训一、引言呼吸道疾病是幼儿园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免疫力较弱,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
因此,对于幼儿园工作者和家长来说,了解和掌握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幼儿园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知识。
二、常见呼吸道疾病1.感冒:幼儿园是细菌和病毒滋生的场所,孩子们密集生活和学习,更容易传播感冒病毒。
感冒症状主要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低烧等。
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共用物品的传播。
2.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喉咙痛、发热、吞咽困难等。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
3.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呼吸道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等。
应注意戒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避免呼吸道刺激物质的接触。
4.肺炎: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患者等。
三、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并及时清洗受污染的衣物和餐具。
2.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污染物的积聚;避免过度开暖气导致空气过干。
3.饮食均衡:提供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4.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孩子与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接触,如家庭成员或幼儿园中已经患病的孩子。
5.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
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1.休息和饮食调理:对于感冒等较为轻微的疾病,孩子需要适当休息,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针对性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如退烧药、抗生素等。
但要注意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药物。
3.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湿毛巾等方法,增加室内湿度,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儿科呼吸护理知识一、儿科呼吸系统简介儿科呼吸系统是指儿童体内的呼吸器官和相关组织结构,负责儿童体内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
儿童的呼吸系统与成人相比存在许多特点,如儿童呼吸道较小,容易受到感染;儿童肺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功能较弱;儿童呼吸频率较高等。
因此,在儿科护理中,呼吸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儿科呼吸系统疾病1. 儿童哮喘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
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给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于儿科呼吸护理人员来说,应该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哮喘的早期认识、哮喘的治疗原则和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护理措施等。
2. 儿童肺炎儿童肺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是指肺实质内的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
儿童肺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肺功能衰竭。
儿科呼吸护理人员应该了解儿童肺炎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掌握合理的护理方法,包括清除痰液、辅助通气和合理用药等。
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因肺部发育不完善导致呼吸困难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该疾病常见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
对于这类患儿,呼吸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儿科呼吸护理人员应该熟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包括保持通气道畅通、监测氧合情况和提供呼吸支持等。
三、儿科呼吸护理技巧1. 儿科呼吸道清洁清洁呼吸道是保证儿童呼吸顺畅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儿科呼吸护理时,应重视保持儿童呼吸道通畅,避免积痰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常用的清洁呼吸道的方法包括体位引流、吸痰和湿化吸氧等。
2. 儿童氧疗氧疗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呼吸支持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氧血症。
在进行儿童氧疗时,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氧浓度和氧流量,并注意监测氧合情况,以及避免氧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3. 儿童呼吸急救儿童呼吸急救是儿科呼吸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引言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生病的情况。
面对儿童的健康问题,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健康问题。
二、呼吸道感染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包括鼻窦炎、鼻咽炎、扁桃体炎等。
通常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等。
对于轻度感染,休息和补充水分是最佳治疗方法。
如果出现高热或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就医。
2. 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常见表现为咳嗽、胸闷、气急等。
对于轻微下呼吸道感染,多数可以通过休息和保持良好的饮食来缓解。
然而,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家长应该及时就医。
三、胃肠道感染1. 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胃肠道感染之一,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
轻度腹泻可以通过休息和适当的饮食调整来缓解。
但要小心孩子是否有脱水的表现,给予足够的水分补充非常关键。
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建议咨询医生。
2. 呕吐:呕吐是胃肠道感染另一个常见表现,通常与食物中毒、感染等相关。
对于轻微呕吐,暂停进食几个小时,并逐渐恢复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是有效方法。
但如果呕吐频率很高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应尽早就医。
四、皮肤问题1. 湿疹:湿疹是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
孩子患有湿疹时,家长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护肤产品。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能有助于减轻湿疹的症状。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请教医生,使用一些药膏或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2. 疱疹:儿童患上水痘或带状疱疹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对于水痘,我们需要注意让孩子充分休息,并避免搔抓造成细菌感染。
针对带状疱疹,及早就医并按医生建议给予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五、消化系统问题1. 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在儿童中很常见,主要表现为呕吐、咳嗽和腹部不适等。
经常小而多餐、避免过度进食和不良饮食习惯是缓解胃食管反流的关键措施。
如果自我调整无效,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建议。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呼吸道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感冒、哮喘、肺炎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发病率存在差异,下面将从不同年龄段的角度探讨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差异。
一、婴幼儿期(0-2岁)婴幼儿期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
这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此外,由于婴幼儿的呼吸道较狭窄,容易受到支气管痉挛等问题的影响,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病风险。
在婴幼儿中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感染)、支气管炎等。
二、儿童期(3-12岁)儿童期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仍然较高,但相对于婴幼儿期已有所下降。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对抗病原体的能力提高。
此外,儿童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较好地保持个人卫生,减少病菌传播。
尽管如此,儿童期仍然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困扰,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扁桃体炎、细支气管炎等。
三、青少年期(13-19岁)青少年期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有所下降,这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免疫力提高有关。
青少年的身体逐渐发育壮大,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降低了感染的易感性。
此外,青少年也具备较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能够更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
然而,青少年期也是一些特定呼吸道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高发期。
四、成年期(20-59岁)成年期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相对较低。
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已相对完善,呼吸道疾病的易感性降低。
此外,成年人在生活中更加注重个人卫生,较少暴露于病原体。
然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高压力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成年人的免疫力,增加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成年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流感、肺结核等。
五、老年期(60岁以上)老年人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再次上升。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力逐渐下降,呼吸道疾病易感性增加。
此外,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呼吸系统的功能也受到影响,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
常见呼吸道疾病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鼻、咽部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急性炎症,90%是由病毒引起,包括鼻咽炎、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
婴幼儿出生6个月后随着母体获得的抗体的逐渐减少,患“上感”的机会开始增加。
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晚秋和早春季节更多发。
此病发病率较高,还往往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而且易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
如感染蔓延到邻近器官可引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
感染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引起败血症、脓胸、脑膜炎;
感染的毒素及变态反应,可发生风湿热、心肌炎、急性肾炎。
上呼吸道感染尽管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但却是万病之源。
因此,要积极预防、积极治疗,并做好病儿的家庭精心护理。
(1)婴幼儿感冒有发热咳嗽时,应以服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重要为主,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吃药后高烧不退,可采取物理降温得方法,用冷毛巾冷敷颈部两侧、大腿根部、双腋窝部,或用温水洗澡,头枕凉水袋或冰水袋等。
护理中还要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精神、面色、呼吸次数和体温变化。
(2)休息环境要安静、舒适,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开窗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分钟,避免对流风。
适度和温度应适宜,防止过热和过分干燥,这有利于炎症得小腿,减少继发性感染。
(3)让婴幼儿减少活动,注意休息。
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将痰稀释,加速排泄。
(4)保持鼻咽部通畅,即时清除分泌物。
保持鼻孔周围皮肤清洁,用油类涂抹翼部的黏膜及鼻下皮肤,以减少分泌物的刺激。
(5)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炎、溃疡的发生。
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1-2次,经常喂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
克服鼻塞或用口呼吸引起的口腔黏膜干燥,必要时口唇可涂点香油或防裂油。
咽痛可用锡类散或西瓜霜含片。
(6)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好,如果用奶瓶吃奶易呛咳,可以用小勺或滴管喂。
婴幼儿食欲不好或呕吐,可以适当增加喂奶的次数,每次量少一点。
同时增加一点果汁和蔬菜汁的喂食,果汁和蔬菜汁包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疾病恢复有好处。
二、气管炎、支气管炎
如果感冒,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和咽部的炎症)未得到控制,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发展为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所以,支气管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
当婴幼儿感冒发热治疗不愈而又出现了咳嗽时,要警惕是否发生了气管炎。
起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随着病变的发展,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转为带有痰咳声的咳嗽。
年龄大些的能咳出黄色脓性痰,但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不会把痰咳出来,常常咽下而不易观察到。
也有的患儿表现为忽然出现较多较深的咳嗽,痛苦不堪,或伴有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如果婴幼儿虚胖,发烧咳嗽后出现了哮喘性呼吸困难,即呼吸增快,有哮喘声,鼻翼随呼吸而扇动,吸气时肋间隙加深,那么可能的了哮喘性支气管炎。
三、肺炎
婴幼儿发热、咳嗽、气急和口唇紫绀,应考虑可能患轻度肺炎,除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精心护理也至关重要。
(1)居室要保持安静,以利于婴幼儿充分休息。
良好的休息可以减少患儿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护心肺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让婴幼儿枕高一点的枕头或半卧位姿势,经常翻身拍背或改变体位有利于减轻患儿肺部淤血,且易咳出痰。
恢复期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以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3)营养与喂养。
患儿因病程中发热等消耗增加,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应多吃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边吃边喘,可少量多餐,不要让食物呛入气管。
咳嗽时应暂停喂食,以免引起窒息,同时应多喝水,有助于痰液稀释。
(4)护理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患儿出现气急、口唇青紫等异常表现应及时送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四、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极易反复发作,反复咳嗽和喘息一般在3次/年以上。
多数患儿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和食物(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
患儿出现呼吸性困难及哮鸣音,夜间严重时不能平卧,需要长期护理和治疗。
哮喘婴幼儿的家庭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室内应保持合适的温度,冬季以18—20度为好;
(2)家长应填写观察记录,分析引起哮喘的过敏源;
(3)忌养小动物,以避免空气污浊和发生感染过敏等。
忌绒毛玩具、地毯、草席等,防止螨虫寄生。
(4)避免室内吸烟和喷杀剂;
(5)尽量避免食用海鲜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6)应限制患儿的运动量,避免多度劳累诱发哮喘;
(7)对经常反复发作哮喘的患儿,家庭应备有相关药物;
(8)学会熟练使用喷雾吸入器、风速仪,以及填写观察记录。
重度发作的哮喘,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哮喘反复发作的,应配合医生做好长期治疗计划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