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和土茯苓
- 格式:docx
- 大小:261.68 KB
- 文档页数:3
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治疗乙肝的几个中医药方。
以下是从本人下载的几个药房,请版主给评论一下。
柴胡解毒汤(刘渡舟教授)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各10克,茵陈18克,土茯苓,风尾草,草河车各15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尿渗湿。
主治:胁痛,厌油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鸡平合剂(任侠民教授)组成:鸡骨柴,平地木炭柏,马兰青,酢浆草。
功效:清热解毒.宣郁化湿.活血消肿。
主治:急性肝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慢肝六味饮(邓铁涛教授)组成: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草解10克,黄皮树叶15克(无黄皮叶亦可用)。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慢性肝炎。
用法:先将上药国水,浸泡30分钟,再在火上煎煮30分钟,将2次煎煮药液混合。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迁肝方(李克绍教授)组成:生山楂30克,生白扁豆12克,生麦芽9克,刺蒺藜12克,龙胆草6克,青蒿9克,甘草豹子克,玉竹9克,木瓜9克。
功效:疏肝和胃,清热化痰。
主治:迁延性肝炎。
用法:上药用水800毫升,慢火煎取300毫升,滤出。
渣再入水600毫升,慢火煎取200毫升,两煎合在一起。
每日1剂,早晚饭前分服。
清胆解毒方(印会河教授)组成:水牛角15克,广郁金9克,黄连而3克(冲服),黄芩15克,栀子9克,丹参15克,蒲公英3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根,蚤休9克。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清肝解毒方(印会河教授)组成:柴胡9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半夏9克,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板蓝根15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蚤休9克,蒲公英30克。
功效:舒肝清热,养血柔肝。
主治:乙型肝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清肝凉胆汤(吴少杯主任医师)组成:当归,川芎,白芍,柴胡,丹皮,山栀,胆草,枳壳,麦芽。
功效:行气调肝。
主治:传染性肝炎,右胁胀满,烦躁,口苦,四肢倦怠,大便干,小便黄。
土茯苓是野生药材,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本草拾遗》说它“调中止泄”。
《本草纲目》说它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
《本草再新》说它能“祛湿热、利筋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一)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
《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
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
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二)土茯苓的作用梅毒:土茯苓能够祛湿,解毒,通利关节。
事实上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为治疗梅毒的要药。
《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配方: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
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 最大剂量120g。
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药物。
用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个月。
治疗膝关节积液: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
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治疗急性菌痢: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土茯苓60g,甘草9g,每日1剂,2次煎服。
湿毒清胶囊湿毒清胶囊的主治功效是什么?
一般人们买药用药不一定会关注药物有哪些具体的成分,药物的成分
是和药物的作用分不开的,什么成分主治什么疾病。
湿毒清胶囊湿毒清胶囊的主治功效是什么?
湿毒清胶囊主要成份:地黄、当归、丹参、蝉蜕、苦参、白鲜皮、甘草、黄芩、土茯苓组成。
方中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
凡
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
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黄芩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
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当归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
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丹参具有活血
散淤、消肿止血、消炎止痛、调经止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
血状况、降低血压、安神静心、降血糖和抗菌等功效,对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血行不畅、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心烦失眠、心绞痛等病
症有一定的疗效。
从成分看,湿毒清胶囊主治功效为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
主要是治疗用于皮肤瘙痒症属血虚湿蕴皮肤证者。
口服。
一次3-4粒,一日3次。
中医名医名方1、柴胡解毒汤(主治肝炎)[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 2克,草河车6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按语]现代研究表明,方中柴胡有抗肝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促进机体免疫、利胆、保肝等作用;黄芩也有护肝、利胆的作用;茵陈蒿利胆、保肝作用显著;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则为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2、柴胡鳖甲汤(主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药12克,红花9克,茜草9克,土元6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具体煎药方法可采用:头煎5分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分钟。
这样可避免因久煎破坏柴胡的疏肝调气作用,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益中药的有效成分之缺陷[主治]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按语]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衰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这里是指阴虚)和病理产物--瘀血症块。
因此,治疗的重点已由解毒为主变为以扶正和软坚活血为主,正如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这种灵活地因证而异的“柴胡解毒系列方药”的运用,不仅对诊治肝病极有价值,而且对指导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意义。
3、变通大柴胡汤(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组成]柴胡18克,大黄9克,白芍9克,枳实9克,黄芩9克,半夏9克,郁金9克,生姜12克。
[用法]日1-2剂,水煎分服。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朱进忠治湿热腰痛医案朱进忠是一位擅长治疗湿热腰痛的中医专家,他的医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下面将详细介绍朱进忠治疗湿热腰痛的医案。
湿热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腰部酸痛、沉重,伴有湿气重、尿混浊等症状。
在朱进忠的治疗中,他注重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针对不同病因、病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朱进忠的临床经验,湿热腰痛主要源自于生活习惯不当、饮食不节等因素。
在治疗时,他首先会询问病人的病情及病史,了解其生活习惯,如饮食、工作环境等。
然后结合舌诊、脉诊等中医辨证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病因。
在药物治疗方面,朱进忠经常采用疏风清热、利湿解毒的中药,如黄连、黄芩、藿香等,可以清热化湿、疏风解毒、活血止痛。
根据病情的不同,他还会加入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中药,如苍术能健脾化湿、温中止痛,土茯苓能利尿除湿、祛风解肌等。
此外,朱进忠还常常结合针灸疗法来治疗湿热腰痛。
他会运用一些经典的穴位,如足太阳膀胱经的大肠俞、关元等,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经络、疏通气血,从而达到舒筋活络、消除湿热的效果。
这种综合疗法可以缓解腰部的疼痛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和针灸,朱进忠还会额外推荐一些日常护理的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保养等。
他建议病人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多摄入清淡、健康的食物。
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也有很大帮助。
通过朱进忠治疗的湿热腰痛患者,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明显的病情改善。
他的医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首先要针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辨证施治,其次要运用药物和针灸等综合疗法,最后要加强日常护理,改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朱进忠治疗湿热腰痛的医案通过运用中药、针灸和推拿等疗法,综合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
他的临床经验对于指导其他医生的治疗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结合日常护理,湿热腰痛的患者往往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缓解。
中药功效记忆法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解表散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相如画荷司马相如画荷花。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桂枝喊劫机,问通京吗--猪样滑稽。
在飞机上有个歹徒手拿桂树的嫩枝,喊:“劫机”,又问:“此机是通往北京吗?”,那个猪样子真的很滑稽。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支书解散象棋观众。
支部书记解散了观看象棋比赛的观众。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藁本---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墙高借伞风时通。
墙很高,我借了把伞,大风时就能够通过高墙了。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排痈消脓。
细心表姐--上海取蜂桶--桶敲---蚊飞化蝇。
白芷比敲--找师带小农。
细心的表姐到上海取蜂桶,把桶一敲,桶里飞出一群蚊子,飞着飞着都化成苍蝇了。
白芷(和表姐)比赛敲桶,找到了师傅还带着一个小农民来帮忙。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散寒想象喝热生姜汤,第一口喝下去,同时说:感觉身上发热出汗,同时说:“生姜解表散寒!”,姜汤到了胃里,胃里热乎乎的,“生姜温中止呕!”胃里的热气上升回到肺里,“生姜温肺止咳”。
荆芥---解表散风、祛风止痒,透疹疗疮,炒炭止血防风---解表散风、祛风止痒,胜湿止痛,止痉荆芥防风,解表祛风。
街头窗子雪,风湿童子痉。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镜子梳头,不喝咽真干。
长发美女对着镜子梳头,一整天不喝水咽喉部真的很干了。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牛--棒子--树上蜂窝---选妃--去谈--咽针--肚肿牛大叔拿着棒子(牛蒡子)捅树上的蜂窝(疏散风热),蜂窝里正在选妃(宣肺),蜂王和看上的对象去谈(祛痰),人家不愿意,咽部吞针自杀(咽疹),针吞下去肚子都肿了(毒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蝉---树缝--热--咽--开音--透疹--目翳--风--痉蝉藏在树皮缝隙里,树缝里热(疏风热),热的冒浓烟(咽),烟囱里伸出一只手,手打开收音机(开音),收音机膨胀变成枕头(透疹),枕头打在眼睛上(目),眼睛长出翳膜,翳膜裂开飞出凤凰(凤),凤凰痉挛(痉)。
芩苓子阴道灌注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芩苓子阴道灌注液
【成份】
黄芩、白鲜皮、土茯苓、蛇床子、五味子。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除湿止带,杀虫止痒。
用于妇女湿热下注所致之阴痒及带下异常。
症见:阴部瘙痒,甚则痒痛、带下量多、气味腥臭、心烦口苦等,以及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阴道用药。
将输液管插入阴道内6~8厘米,用手挤压容器,将药液送入阴道。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一支,用药后卧床5分钟。
【不良反应】
偶见用药后阴道不适感,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
【禁忌】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阴道用药,不可口服。
【药理作用】
主要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品有抗炎,止痒,抗霉菌和抗滴虫的作用。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有效期】
24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10021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09年10月26日修订日期:2010年11月01日【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浙江巨都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嘉兴市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
土茯苓:别名: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土萆薢、山牛、土苓、山硬硬、饭团根、山猪粪、毛尾薯、山遗粮、山奇良,百合科植物土茯苓及暗色菝葜的根茎。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87种药食同源食物之一,文献报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有明显体外抑菌作用,对汞、铅有解毒作用,具有抗肿瘤作用。
其主要成分茯苓多糖市场可购买。
茯苓多糖结构与性质(1)结构组成:茯苓多糖分为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其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每个β-(1→5)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与l至2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间隔。
(2)溶解性:茯苓多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1)免疫调节能力。
能激活淋巴T细胞和B细胞,抗胸腺萎缩,抗脾脏增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
(2)辅助抑制肿瘤。
对小鼠肉瘤S180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效率19.6%~35%(单用),如与其他抑制药物(如环氟胺)共用,有效率达38.9%~69%。
对白血病(L1210)能延长存活时间,单用延长70%,与环氟胺合用延长寿命168.1%。
(3)延缓衰老作用。
有抑制自由基过氧化反应,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脂褐质形成。
对小鼠血清、心肌的脂褐质均有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的作用。
故有延缓机体衰老的功能。
(4)其他。
茯苓的煎液有镇静、利尿、强壮等作用,曾对贲门浮肿病人每天给予30~100g,有强的利尿作用。
对兔子低血糖有改善作用。
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防止肝细胞坏死。
(5)中医认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用于水肿尿少,痰多眩悸,脾虚少食,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黄芩:本名“芩”,是为芩草,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气微,味苦。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
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
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茯苓是一种多孔菌类,是一种非常好的药材,药用部分是使用的真菌茯苓的菌核。
具有很好的利水健脾、安神清脑的作用。
还可以将茯苓做成茯苓粉,用来制作美白面膜,茯苓在我国有很广泛的分布,一直被称为四时神药。
将茯苓和很多中药材搭配都可以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有延年益寿之效。
有些人搞不清楚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一种菌类,往往寄生在松树的根部,而土茯苓则是一种植物,是一种多年生的灌木。
茯苓可安神益气、利尿健脾,土茯苓可强筋骨、健脾胃。
茯苓可以止渴利小便是利水渗湿药,而土茯苓则是另一种药,是清热解毒药。
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
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土茯苓和茯苓是两种不一样的药材,药性和治疗方法也不同。
在现代医学中,公认茯苓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茯苓中的茯苓多糖有非常明显的抗癌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药用茯苓主要是经过干燥后的茯苓的菌核。
茯苓可以治疗失眠健忘症,经常和龙眼与酸枣一同入药,这样宁心安神的作用更加的明显。
茯苓对于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
都有非常明显的治疗作用。
茯苓中含有非常多的茯苓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卵磷脂、腺嘌呤、葡萄糖、胆碱以及多种酶和钾盐。
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溃疡的产生,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并且起到抗放射的作用,茯苓经常被做成茯苓饼、茯苓酥和茯苓酒等食品。
土茯苓的根茎入药后,人们服用后可以起到湿热解毒的功效,而且土茯苓还含有淀粉,还可以用来做美味的糕点或者酿酒喝也是可以的,虽然土茯苓对人有很多好处,但是很多人还是想知道土茯苓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呢。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土茯苓的副作用。
土茯苓的副作用有哪些?中医称,有些人会对土茯苓中药过敏,服完含有土茯苓的药物会引发皮肤瘙痒,产生丘疹。
【土茯苓的服用禁忌】肝肾阴亏者慎服。
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
湿毒清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湿毒清片汉语拼音:SHI DU QING PIAN。
成份:
地黄、当归、丹参、蝉蜕、黄芩、白鲜皮、土茯苓、甘草。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棕黄色至黄褐色;味微苦。
功能主治:
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
用于皮肤瘙痒症属血虚湿蕴皮肤证者。
规格:
每片重0.5克。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3~4片,一日3次。
禁忌: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
2.用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热性药物。
3.儿童、老年、哺乳期患者及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因糖尿病、肾病、肝病、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不属本品适应范围。
5.患处不宜用热水洗烫。
6.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密封、防潮。
包装:
铝箔-PVC板包装,。
有效期:
30个月。
茯苓木又名黄松节天花粉又名瓜蒌根川花椒又名红椒、又秦椒蜀椒辛荑花又名木笔、又名迎春蕤仁又名白蕤槐角又名槐实降真香又名紫金藤川楝子又名金铃诃子又名诃梨勒公丁香又名鸡舌香老冰片又名龙脑枳具子又名木()又鸡距银杏又名白果萹蓄又名扁竹青木香又名天仙藤枯黄芩又名片芩条()子芩破故纸又名补骨脂淫羊霍又名仙灵脾香附子又名莎草根小茴香又名怀香牛蒡子又名恶实又名鼠粘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土茯苓又名饭团、又名仙遗粮金银花又名忍冬花、又名左缠藤、又鸳鸯藤苏芡实又名鸡期子甘蔗又名石蜜鹤虱头又名杜牛膝附子又名三建、又名天雄白蔹又名白根冬瓜又名白瓜地肤子又名拂手菜千金子又名续随子淮山药又名薯蓣胆矾又名石矾山楂核又名唐球子丝瓜络又名天罗布大黄又名将军鸡内金又名生南星又名虎掌独活又名独王使硼砂又名篷砂夜明砂又名天鼠矢人言即信又名砒霜泽兰又名千金草、又千里菊、又呼香草、又孩儿菊苍术又名山羌乳香又名薰陆香穿山甲又名鲮鲤甲蒌蕤又名玉竹薤白又名晶子海螵蛸又名乌贼骨紫菀茸又名女菀寒水石又名凝水石紫河车又名混沌布红花又古名蓝花石苇即古瓦上瓦苇苍耳子又名果耳、又卷耳粉甘草又名国老鹿衔草又名吴风草当归又名文无婴粟壳又名春花、又衔米壳青葱又名和事老天麻芦又名赤箭旱莲草又墨肠草、又金陵草、又墨斗草枸杞叶又名天精草蛤蚧又名守宫远志叶又名小草草决明又名马蹄、决明子凌霄花又名紫威矾石俗名镇风石草豆蔻又名草果土生者名陵峭仁、如草扣、草扣蜗牛又名蜞螺灵仙又名铁脚玉霜又名醉芙蓉何首乌又名夜交藤枫脂香即白胶此多生松柏皮上又名松香黄明胶又名牛皮胶兜铃根又名土木香白头翁谓之老头翁马齿苋又九期草、又狮期草、又酱板草薏苡仁又名岺米常山苗又名蜀膝海金沙俗名竹芫荽商陆根又名樟柳马鞭草又名铁拂帚稀仙草又名方炊草乌药又名旁箕山慈姑又名鬼登檠、又金灯花、又金灯笼山茱萸又名石枣肉五倍子又名文蛤女贞子又名冬青莨菪子又名()有得此()者()床改川芎穹又名抚芎桑螵蛸又名螂螳紫丹参又名赤参黑元参又名山麻五灵芝即寒号鸟屎木通又名马籣子甘松俗名体香胡粉即官粉、又水粉。
痛风⼀号,⼆号⽅,效果显著!痛风这⼏年常见病,治疗⼤家差不多都会采⽤四妙散,有些有效,有些效果⼀般,或者⽆效。
因此我刻意留意发现两张⼩⽅,黄芩汤,当归贝母苦参丸,配合起来清热⽌痛,活⾎化痰,再加通络之品临床效果尚好。
因此拟定新定痛风⼀号,⼆号⽅。
以前看过罗⼤伦博⼠,写的⽂章,居然说乌鸡⽩凤丸能治痛风。
临床我没有见到⼀例⽓⾎不⾜引起痛风,不知道谁有有效病例可以分享。
⾜见有些⼈临床胡乱说⼀起,不必在意,也不要被他们忽悠耽误病情。
最近治疗两例痛风我⽤了新订痛风⼀号,⼆号,效果很好,分享给⼤家。
处⽅如下:黄芩,芍药,当归,浙贝母,苦参,络⽯藤,穿⼭龙,萆薢,⽢草,九味药组成。
药⽅分析:黄芩苦参清热燥湿,解毒。
其中芍药⽢草汤,缓急⽌痛仲景验⽅,再加当归养⾎活⾎相得益彰。
浙贝母化痰散结,络⽯藤穿⼭龙活⾎祛风通络,萆薢祛湿利关节,⽢草调和诸药。
全⽅清热燥湿,祛风通络。
本⽅适合痛风,⾜⼤指肿痛,⽆腹泻,或者⼝苦,⼼烦,尿黄,⾆红苔薄腻的患者。
下边分享治疗病案给⼤家,以供参考!病例⼀。
吴男,37岁,痛风三年,双⼤脚趾痛两年,加重半年,⼤便成形,1到2次,尿黄,⼝苦,怕热。
睡眠好,饮⾷可,汗不多,脚总是有汗。
黄芩10克,⾚⽩芍各15克,当归15克,苦参10克,浙贝母10克,忍冬藤30克,⽜膝15克,⼟茯苓30克,僵蚕10克,络⽯藤15克,⽊通6克,⽢草6克,五剂⽇⼀剂⼆诊:上⽅⼗剂脚不痛了,偶尔有⼀点针刺痛,⼝不苦了,怕热,脚潮,汗不多,尿黄,⼤便成型,⽇⼆。
睡眠可饮⾷可。
⾚⽩芍各15克,当归15克,苦参10克,浙贝母10克,忍冬藤30克,枳壳10克,⽜膝15克,⼟茯苓30克,僵蚕10克,络⽯藤15克,⽊通6克,⽢草6克再进七剂⽇⼀剂巩固。
案⼆:周某,男,45岁,痛风病史⼗多年,双脚趾痛,脚⾥侧也痛,汗不多,不怕冷,脾⽓急,⼤便正常,饮⾷可眠可。
尿黄味⼤。
黄芩10克,⾚⽩芍各15克,当归15克,浙贝母10克,苦参10克,⽜膝15克,萆薢10克,百合20克,络⽯藤15克,穿⼭龙30克,⽊通6克,车前⼦15克,⽢草6克,五剂⽇⼀剂⼆诊:上⽅⼗剂。
麻黄【处方应付】写麻黄、生麻黄均付麻黄;写蜜麻黄、炙麻黄、制麻黄均付蜜炙麻黄。
苍耳子【处方应付】写苍耳子、炒苍耳子均付炒苍耳子。
牛蒡子【处方应付】写牛蒡子、大力子、牛子、炒牛蒡子均付炒牛蒡子;写生牛蒡子付生牛蒡子。
桑叶【处方应付】写霜桑叶、桑叶、冬桑叶均付桑叶。
柴胡【处方应付】写柴胡、南柴胡、北柴胡均付柴胡;写炒柴胡、醋柴胡均付醋柴胡。
蔓荆子【处方应付】写蔓荆子、炒蔓荆子均付炒蔓荆子。
栀子【处方应付】写栀子、山枝、山栀、黄栀子均付栀子;写炒栀子付炒栀子;写焦栀子、栀子炭、黑山栀均付焦栀子。
黄柏【处方应付】写黄柏、关黄柏、川黄柏、生黄柏均付黄柏;写炒黄柏、盐黄柏均付盐黄柏;写黄柏炭付黄柏炭。
黄芩【处方应付】写黄芩、枯芩、子芩、淡芩均付黄芩;写黄芩炭付黄芩炭;写酒黄芩付酒黄芩黄连【处方应付】写黄连、川连、味连、云连、雅连均付黄连;写酒黄连付酒黄连;写姜炙黄连付姜黄连;写吴茱萸炒黄连付萸黄连。
菥蓂【处方应付】写苏败酱、菥蓂均付菥蓂。
大血藤【处方应付】写活血藤、大血藤、红藤均付大血藤。
大青叶【处方应付】写大青叶、板蓝叶、菘蓝叶均付大青叶。
土茯苓【处方应付】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天然牛黄【处方应付】写天然牛黄、西牛黄、牛黄、犀黄、胆黄均付天然牛黄。
拳参【处方应付】写草河车、拳参均付拳参。
穿心莲【处方应付】写穿心莲、一见喜均付穿心莲。
垂盆草【处方应付】写垂盆草付垂盆草。
漏芦【处方应付】写漏芦、祁州漏芦均付漏芦。
山慈菇【处方应付】写毛慈菇、山慈菇、冰球子均付山慈菇。
石见穿【处方应付】写石见穿、紫参、华鼠尾草均付石见穿。
白英【处方应付】写白英、蜀羊泉均付白英。
积雪草【处方应付】写积雪草、落得打均付积雪草。
金果榄【处方应付】写青牛胆、金果榄均付金果榄。
金荞麦【处方应付】写金荞麦、野荞麦根均付金荞麦。
重楼【处方应付】写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均付重楼决明子【处方应付】写草决明、决明子、炒决明均付炒决明子;写生决明子付生决明子。
土茯苓:别名: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土萆薢、山牛、土苓、山硬硬、饭团根、山猪粪、毛尾薯、山遗粮、山奇良,百合科植物土茯苓及暗色菝葜的根茎。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87种药食同源食物之一,文献报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有明显体外抑菌作用,对汞、铅有解毒作用,具有抗肿瘤作用。
其主要成分茯苓多糖市场可购买。
茯苓多糖结构与性质
(1)结构组成:茯苓多糖分为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其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每个β-(1→5)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与l至2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间隔。
(2)溶解性:茯苓多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生理功能:
(1)免疫调节能力。
能激活淋巴T细胞和B细胞,抗胸腺萎缩,抗脾脏增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
(2)辅助抑制肿瘤。
对小鼠肉瘤S180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效率19.6%~35%(单用),如与其他抑制药物(如环氟胺)共用,有效率达38.9%~69%。
对白血病(L1210)能延长存活时间,单用延长70%,与环氟胺合用延长寿命168.1%。
(3)延缓衰老作用。
有抑制自由基过氧化反应,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脂褐质形成。
对小鼠血清、心肌的脂褐质均有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的作用。
故有延缓机体衰老的功能。
(4)其他。
茯苓的煎液有镇静、利尿、强壮等作用,曾对贲门浮肿病人每天给予30~100g,有强的利尿作用。
对兔子低血糖有改善作用。
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防止肝细胞坏死。
(5)中医认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用于水肿尿少,痰多眩悸,脾虚少食,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黄芩:本名“芩”,是为芩草,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气微,味苦。
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广谱抗菌作用强,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农业病害防治最理想的一味药。
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临床应用】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
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
①黄芩素、汉黄芩苷元。
②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③抗病毒: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2)抗炎
黄芩素、黄芩苷→抑制急性炎症反应。
抑制炎症模型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1)机制: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
2)抑制组胺释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抑制免疫反应: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
作用环节:①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
②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黄芩苷,提高巨噬细胞、NK细胞功能。
(4)解热。
(5)保肝、利胆(清肝胆):保肝: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6)镇静:中枢抑制。
(7)对血液系统影响
作用复杂:黄芩素等→抑制血小板聚集;黄芩素等→抗凝血: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产生。
小结:
抗病原体、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静、保肝、利胆等。
无抗肿瘤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黄酮类成分。
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清除自由基。
(3)降压:直接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