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教学设计公开课(1)
- 格式:docx
- 大小:15.15 KB
- 文档页数:10
初中语法词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文词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句子中词语词性的能力。
3. 通过对词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汉语语法结构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词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见词语的词性判断。
3. 词性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词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常见词语的词性判断。
2. 难点:词性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词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词性的基本概念:词性是词汇分类的基本标准,用来表示词语的语法功能和特点。
(2)词性的分类:中文词性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叹词、量词和助词等。
(3)常见词语的词性判断:通过举例,让学生判断词语的词性,并总结规律。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句子中词语的词性,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讲解词性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词性对于理解句子结构的重要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词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答题情况:通过练习题的答题情况,评估学生对常见词语词性的判断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词性学习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词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词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正确判断句子中词语的词性,并认识到词性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为后续的汉语语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词性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学习英语中的不同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等;2. 能够准确地辨别单词的词性;3. 学会运用不同的词性进行语法和句子的构造;4. 改进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识别词性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名词:单数名词和复数名词的形式及用法;2. 动词:不同时态的变化及用法;3. 形容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4. 副词: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修饰;5. 介词:介词的基本用法和常见搭配。
三、教学过程:1. 名词- 解释名词的概念:名词是指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具体或虚拟的东西。
- 引导学生学习单数名词和复数名词的不同形式:单数名词在后面加-s或-es,复数名词不变或变化不规则。
- 给学生提供练习,用适当的形式填空。
2. 动词- 介绍动词的定义:动词是指表达行为或状态的词汇。
- 讲解不同时态的变化: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等基本时态。
- 练习用不同时态的动词填空,加深学生对时态的理解。
3. 形容词- 解释形容词的含义和作用: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描述事物的特征和性质。
- 谈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比较级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最高级用来描述一个事物在相同类型中的最高程度。
- 给学生提供练习,让他们用适当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填空。
4. 副词- 介绍副词的定义和特点: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 使用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句子。
- 练习用适当的副词填空。
5. 介词- 解释介词的定义和用法:介词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等,用于连接名词、代词和动词等。
- 引导学生学习介词的常见搭配和用法。
- 提供练习,让学生用适当的介词填空。
四、教学反馈:- 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阅读一篇文章,并找出其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等。
- 收集学生作业并进行评分,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扩展:- 鼓励学生通过进行词性练习和阅读英文文章来提高自己的词汇和阅读理解能力。
词性知识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词性的概念,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词性。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不同词性的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
3. 学生能够通过词性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词性的概念和区分。
2. 不同词性的用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词性的辨别和运用。
2. 复杂句子中词性的判断。
教学准备:1. 词性表格和例子。
2. 练习题和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词语,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分类。
2. 提问:你们认为词语可以按照什么方式进行分类呢?二、讲解词性知识(15分钟)1. 介绍词性的概念:词性是词语的基本语法属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讲解不同词性的特点和用法:-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名称。
-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变化等。
-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等。
- 副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等。
3. 示例:给出一些词语,让学生判断它们的词性,并解释原因。
三、练习和互动(15分钟)1. 练习题:给出一些句子,要求学生判断句子中词语的词性。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互相练习判断词性,并分享自己的答案和解释。
四、拓展和应用(10分钟)1.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词性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2. 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词性的词语,构造丰富多样的句子。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词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一些词语,判断它们的词性,并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词性的基本概念和区分。
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词性的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词性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词性初中教案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连词等基本词性。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各种词性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的认知水平。
教学内容:1. 词性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性的特点和用法。
3. 词性转换的规则和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词汇,如:“What i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等。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重点词汇,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Step 2:词性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词性的概念和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连词等。
2. 教师举例讲解各种词性的特点和用法,如:-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
如:boy, girl, book, table等。
-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
如:eat, read, write, be等。
- 形容词:表示特征或性质。
如:big, small, tall, happy等。
- 副词:表示程度或方式。
如:quickly, slowly, never, always等。
- 介词:表示位置或关系。
如:in, on, under, near等。
- 连词: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如:and, but, or, because等。
Step 3:词性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句子,要求学生判断并标注出句子中的各种词性。
如:“The cat is sittingon the mat.”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讲解原因。
Step 4:词性转换(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单词,要求学生将其转换为其他词性。
如:动词“run”转换为名词“runner”。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讲解原因。
初中词性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文词性的基本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量词;2. 能够正确辨别句子中的各种词性;3. 掌握不同词性的用法和特点。
教学重点:1. 词性的基本分类和辨别;2. 不同词性的用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1. 一些特殊词性的辨别;2. 不同词性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例句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汉语知识,如汉字、词语、句子等;2. 提问:你们知道句子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吗?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介绍词性的概念和基本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2. 通过PPT展示各种词性的例句,让学生观察和理解;3. 讲解不同词性的用法和特点,如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4. 进行一些特殊词性的讲解,如连词、助词等;5. 通过PPT和例句,讲解词性的辨别方法,如看词在句中的位置、作用等。
三、练习与互动(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辨别句子中的词性;2. 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老师巡回指导;3. 选取一些学生的练习进行展示和讲解;4. 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换练习题,进行互相评价和纠正。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词性的基本概念和辨别方法;2. 提醒学生要注意不同词性的用法和特点,避免混淆;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中文词性的基本分类和辨别方法,掌握不同词性的用法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初中语文词性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词性的概念,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词性。
2.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不同词性,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深入理解词性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 词性的概念和分类。
2. 不同词性的特点和用法。
教学难点:1. 词性的辨别和运用。
2. 复杂句子中词性的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例句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词语,如“桌子”、“跑”、“美丽”、“很”,让学生判断这些词语的词性。
2. 学生分享判断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二、词性的概念和分类(15分钟)1. 利用PPT介绍词性的概念,即词语的语法属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分别解释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概念和特点。
3. 举例说明不同词性的用法和作用。
三、词性的辨别和运用(1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句子,让学生辨别句子中的词性。
2. 学生分享辨别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3.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不同词性造句,并分享成果。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复杂句子,让学生分析句子中的词性。
2. 学生分享分析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3. 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分享在写作中如何运用不同词性的技巧。
五、练习巩固(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后进行解答。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词性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词性的心得和体会。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词语,分析其词性并进行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念介绍、辨别练习、实例分析和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词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了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正确运用不同词性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巩固,让学生深入理解词性的作用和意义。
初中语法词性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英语中的十大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冠词、介词、连词和叹词。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这些词性在句子中正确表达意思。
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掌握不同词性的用法和特点。
教学重点:1. 掌握英语中的十大词性。
2. 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性构造句子。
教学难点:1. 不同词性的用法和特点。
2. 词性转换的规则。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如单词、句子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英语中单词的分类吗?今天我们将学习英语单词的分类,也就是词性。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十大词性的概念和特点:a)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
b)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存在、变化等。
c)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等。
d) 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地点等。
e) 代词: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
f) 数词:表示数量、顺序、时间等。
g) 冠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泛指或特指。
h) 介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关系等。
i) 连词:连接单词、短语或句子。
j) 叹词:表示感叹、惊喜、疑问等。
2. 通过例词和句子,展示不同词性的用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词性辨别练习。
2. 学生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词性的特点和用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词性转换的规则吗?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互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英语中的十大词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去理解不同词性的用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词性转换规则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不同词性。
词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词性,掌握常见的词性分类;2.能够正确辨认句子中的各种词性;3.能够正确使用各种词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词性的概念和分类;2.各种词性的特点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区分形容词和副词;2.区分动词和名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词性知识,例如:•什么是词性?•常见的词性有哪些?•你能举出几个形容词和名词的例子吗?2. 新课讲解2.1 词性的概念和分类词性是指词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表达的意义。
常见的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如“桌子”、“爱情”、“北京”等;•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如“跑”、“看”、“喜欢”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如“漂亮的”、“高兴的”、“冷静的”等;•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等,如“很”、“快乐地”、“明天”等;•代词: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他”、“她”、“它们”等;•介词: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如“在”、“到”、“与”等;•连词: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如“和”、“但是”、“因为”等;•感叹词:表示强烈的情感或感叹,如“哇”、“好啊”、“太棒了”等。
2.2 各种词性的特点和用法2.2.1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它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还有可数和不可数两种类型。
•单数名词:表示一个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如“书”、“桌子”、“爱情”等;•复数名词:表示多个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如“书籍”、“桌子们”、“爱情故事”等;•可数名词:表示可以数的事物,如“苹果”、“桌子”等;•不可数名词:表示不可以数的事物,如“水”、“爱情”等。
2.2.2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它有时态、语态和不定式等形式。
•时态: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语态:表示动作的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不定式:表示动作的目的、结果或方式,如“学习”、“看见”等。
语文词性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运用这些词性。
教学重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运用这些词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素材和实例句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受这些词性的存在和作用。
Step 2:名词教师讲解名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事物名称的词,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等等。
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识别和归类练习。
Step 3:动词教师讲解动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变化的词,动词有时态和语态等等。
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识别和归类练习。
Step 4:形容词教师讲解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形容词有级比和最高级等等。
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识别和归类练习。
Step 5:副词教师讲解副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的词,副词有程度副词和方式副词等等。
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识别和归类练习。
Step 6: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识别和运用练习。
Step 7:总结教师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练习,提高对这些词性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Step 8: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运用这些词性。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训练和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词性识别和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词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性的概念和分类。
2. 能够正确地辨别英语句子中的各类词性。
3. 能够正确地运用不同的词性进行句子构建和语言表达。
二、教学重点1. 英语词性的概念和分类。
2. 识别和辨别英语句子中的各类词性。
三、教学难点1. 同形异义词的辨析。
2. 一些特殊词的词性归类。
四、教学准备PPT、教材、黑板、彩色粉笔、课堂练习题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教师出示多个不同词性的单词卡片,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单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发现单词的词性概念,并与学生一同总结出英语中常见的词性分类。
Step 2: 词性分类1. 教师通过PPT展示英语中常见的词性分类,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和解释。
2. 教师以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冠词、代词、连词、感叹词等词性为重点进行讲解,包括每类词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常见用法。
Step 3: 识别和辨别词性1. 教师出示一些句子,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将句子中的不同词性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并解释每个单词的词性。
2. 让学生逐句解释每个单词的词性,并进行讨论和纠正。
3. 教师提供一些同形异义词,要求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性填入空格中。
Step 4: 语境搭配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词性进行句子构建,并进行语境搭配的练习。
2.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的语境搭配练习,并对答案进行讨论和分享。
Step 5: 句子改写1. 教师提供一些句子,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改写句子的词性,并保持句子的语法和意思不变。
2. 学生们进行句子改写练习,并向全班展示自己改写的句子,进行互评和讨论。
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词性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交回。
2. 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复习一些常见的词性单词,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疑惑,以便在下节课进行解答和教学。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引入、分类、识别和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英语词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词性。
-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词根、前缀和后缀,以及它们在词性转换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词性转换,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 学生能够在句子中正确使用不同词性的词汇,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情感目标:- 学生对英语词性有更深入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词根、前缀和后缀的识别与应用。
- 不同词性之间的转换方法。
难点:- 同词根不同词类之间的相互转换。
- 复杂句子中词性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英语词汇,引导学生思考词性的重要性。
2. 简要回顾已学过的词性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授1. 名词:- 介绍名词的定义和功能。
- 通过例子展示名词的复数形式和所有格。
- 练习:识别名词并完成相关练习。
2. 动词:- 介绍动词的定义和功能。
- 通过例子展示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 练习:识别动词并完成相关练习。
3. 形容词:- 介绍形容词的定义和功能。
- 通过例子展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 练习:识别形容词并完成相关练习。
4. 副词:- 介绍副词的定义和功能。
- 通过例子展示副词的位置和用法。
- 练习:识别副词并完成相关练习。
5. 词性转换:- 介绍词性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 通过实例展示词性转换的过程。
- 练习:进行词性转换练习。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语法:词性
一、学习方法:
记住各类词性的特征,记住他们的区别,多做练习,多通过练习进行比较,并适当加以复习。
二、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三、词的分类
汉语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十二小类:名.动.形.数.量.代词(实词)副.介.连.助.叹.拟声词(虚词)
四、名词:指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一)名词的分类:
1表示人物名称:鲁迅、老师、父亲
2表示事物名称:(1)桌子、电脑、汽车(具体事物)
(2)思想、精神、道德(抽象事物)
3表示处所(地名):北京、黄村
4表示时间:早晨、春天、明年、现在
5表示方位:中、上、下、前后、左右
(二)小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
(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3)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2、划出下边句子里的名词。
(1)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2)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
(3)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4)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5)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6)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
(7)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3、把下列常用名词分别填入下表。
老师老虎科学思想白天中国森林夏天学生
北京前头
后方作家昆虫法律立秋长江事业桌子亚洲
上海
表示人
表示事物
表示抽象概念
表示处所
表示时间、方位
五、动词
(一)动词的定义:
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现消失等意义的词。
(二)动词的分类
1、表示行为动作:走、跑、站、停、来、去、说、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示心理活动:想、觉得、爱、恨、怕、喜欢、讨厌、打算、希望、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
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表示发展变化:生长、成长、发生、演变
4表示存现消失:有、存在、失去、死亡、消失
5表示可能、意愿:能够、会、要、能、应、肯、敢、得
(děi)、应该、可以、必须、应当、愿意,这些能愿动词常
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表示判断:是
7、表示趋向: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
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升起、降落,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
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三)动词的用法:
动词后面多数能带名词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趋向动词既可单用,也可用在其他动词的后面
(四)小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3)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4)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2、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朗诵扩大喜欢能够应该进去调查担心希望出现发生反对愿意起来回去保卫消逝认识
表示动作、行为
表示存在、变化
表示心理活动
表示可能、意愿
表示趋向
六、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定义: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的词。
(二)形容词的分类
1表示事物的性质:好、坏、软、伟大、渺小
2表示事物的状态:快、慢、慌张、缓慢
3表示事物的形状:长、短、大、小、高、矮
4表示事物的颜色:火红、绿油油、五彩缤纷
(三)形容词的作用:
1、语法作用:常用来修饰名词。
2、表达作用: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四)小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2、划出下边句中的形容词,体会它们的作用。
(1)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
苍白的脸,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
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
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3、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长短优秀迅速愉快伟大高尚慌张
粗细干净漂亮急躁高大缓慢
表示形状
表示性质
表示状态
七、数词与量词
数词定义:是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万;
2、表示概数,如:几、些、多、约;
3、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二、初五。
量词定义:表示单位的词。
1、表示事物单位的物量词,如:个、台、条、件、对、双、群、类、米、千克、公里、吨;
2、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如:次、趟、回、遍。
用法:数词和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修饰名词和动词。
八、代词
定义:是代替其它的词或者短语、名子的词
分类:1、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的人称代词,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
2、起区别作用的指示代词,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
3、用于提问的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哪儿、哪里、多少、几。
用法:指示代词“这”为近指,“那”为远指。
练习
1、判断下列词语的词性
愿意是傍晚没有潇洒百分之三谁进来
江夏一中这粉红丑次一些
2、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B.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C.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
D.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
3、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4、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宝贵光荣骄傲战友B.制造报答提高寻求C.角色语文经常兴趣D.非常偶尔清楚风景
5、对下面句中划横线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
A.名词动词
B.名词形容词
C.代词副词
D.动词动词
6、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词性: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