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危重鼻饲患者误吸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66.35 KB
- 文档页数:1
【关键词】预防误吸鼻饲患者预防误吸的护理(pdf)对于昏迷、病情危重、不能经口进食等患者常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以及供给药物,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
但鼻饲可因患者意识改变、置管位置不当、呕吐等因素引起误吸,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并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预防误吸在鼻饲护理中尤为重要。
临床上误吸的预防多从胃管置入法,营养液供给方法、量、速度和温度及喂养时患者的体位等方面施行。
现对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鼻饲患者易发生误吸的原因胃排空延迟、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退和昏迷者较易发生误吸[1],通常在误吸48 h 后就会形成肺炎,重要的致病物质是胃酸和食物等。
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都会增加误吸发生率,而且往往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学者报道,在不同状态下,误吸发生率不同,睡眠状态约为45%;意识障碍者约为70%;放置肠内喂养管约为50%;气管插管约为50%~75%[2]。
1.1 意识状态改变处于昏睡、昏迷状态的患者,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或无力吞咽使胃肠液反流至口腔,从而导致胃肠液体被吸入气管。
在这种情况下,误吸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都会大大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吸入胃肠液的量和质有关。
1.2 胃管的影响1.2.1 胃管移位鼻饲喂养期间,导管位置移动常见原因为脊髓损伤、鼻胃管滑脱需再放置、更换床单(或洗澡、更衣)、因诊断性检测和治疗而移动患者等因素,均可导致喂养管移位。
1.2.2 胃管留置长度的测量传统方法测量留置胃管的长度,胃管插入深度为45~55 cm,通过抽出少量的胃液或仅能听到气过水声来证明胃管在胃内;按眉心至脐体表标志测量留置胃管长度,插管深度为55~63 cm,可使胃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
传统法体表留置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有一定差距,而眉心至脐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接近[3,4]。
1.2.3 留置胃管对生理环境的改变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鼻饲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
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的研究进展分析摘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不能经口进食,需经鼻饲营养支持治疗,以此维持正常营养供给。
但是在鼻饲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吸情况,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现阶段医学界日渐重视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相关研究报道不断增加,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临床鼻饲患者误吸预防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研究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多以颅脑损伤或脑出血为主,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无法经口进食,为了维持正常身体机能,需给予患者鼻饲营养支持[1]。
但是受病情影响,患者多存在咳嗽反射减退、胃排空延迟等病理变化,误吸发生率较高,临床有研究指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误吸发生率高达37.45%[2]。
因此临床日渐重视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研究,现详述如下:1. 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评估1.1误吸发生原因针对神经外科患者而言,其在鼻饲时容易出现误吸情况,究其原因与意识状态相关,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患者咽部感觉灵敏度,咳嗽反射明显减弱,很多患者伴有吞咽困难情况,反流的胃肠液无法吞咽回去,极易吸入气管,进而增加误吸的可能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
1.2误吸判断临床有研究指出,误吸可分为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前者表现为误吸发生后,患者立即出现呛咳、气促、发绀、窒息等情况,后者误吸后不会立即出现呛咳或气促等较为明显的症状,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或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同时临床研究指出,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极易出现误吸问题,针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其鼻饲过程中及鼻饲后2h患者具体情况,若患者鼻饲过程中出现憋喘、呛咳、呼吸加快等情况,或者鼻饲2h后吸痰时发现其痰液中存在鼻饲液残留物,可判断患者出现误吸情况,必须立即给予有效处理措施。
1.3误吸风险评估对于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而言,为了提高其误吸预防效果,可对误吸风险进行合理评估,胡学军[5]等人研究结果指出,当患者满足如下指标中四项便可被评估为误吸高危患者:第一,胃内残留液超过100ml,存在回抽胃液情况;第二,患者伴有感觉障碍、胃肠疾病和食道疾病;第三,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或昏迷情况,Glasgow 昏迷评分小于9分;第四,病史显示存在过往误吸记录;第五,服用催眠、镇静或抗抑郁药物;同时陈曦[6]等人研究指出,误吸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患者靠背倾斜角低于30度、胃残留量超过150ml、GCS评分低于9分。
神经外科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的研究进展摘要:在神经外科,大多患者均为重症脑出血或颅脑损伤,在术后往往无法自主进食,需要采取鼻饲方式进食,但鼻饲饮食极易发生误吸现象,轻则会引发相关性肺炎,重则会使患者窒息死亡,为了避免鼻饲误吸现象发生,必须要掌握鼻饲的风险,并加强预防控制。
本文主要对当前神经外科中鼻饲患者误吸的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交流。
关键词:神经外科;鼻饲;误吸;风险;预防所谓鼻饲,就是指针对不能经口自主饮食的患者,采用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中的方式来达到进食的目的。
而误吸则是指在鼻饲进食或非进食的过程中发生了异物吸入情况,导致异物进入声门以下的气道中而引发相关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往往伴随意识障碍,机械通气影响其吞咽功能,使得颅内压升高,处在胃排空延迟的状态中,且此时机体的贲门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无法及时进行咳嗽反射,因而极易发生误吸,临床显示误吸率可达40%左右。
为了减少因误吸引发的并发症和降低鼻饲患者死亡率,必须要加强预防,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控制。
对于鼻饲误吸的问题,国外也开展了很多研究,如Sajid等人[2]对鼻饲喂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评估和研究。
一、鼻饲患者误吸的判断和风险综述目前在神经外科的临床中,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情况主要有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两种情况,前者发生时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咳嗽、气急、窒息等症状,后者则不会有明显的上述症状,但反复误吸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等并发症。
对于显性误吸的情况,由于症状明显,反应激烈,因而容易被诊断并作出相应处理,而隐性误吸则易被忽视,等到发现时已经形成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这类误吸的发生率在所有误吸中高达60%左右,必须要引起重视。
关于误吸的判断,有研究指出一旦患者在鼻饲过程中出现了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的情况,或鼻腔有异物,鼻饲2小时后吸痰时发现痰液有残留物,均可以判断为误吸。
李宝香等人[3]在研究中提出可以通过加强GRV监测来判断误吸风险。
神经外科重症鼻饲患者误吸预防的研究进展摘要: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发生误吸情况的原因非常多,这种情况多见于接受鼻饲饮食的患者中。
误吸的发生不但会增加患者相关性肺炎风险,甚至会导致其死亡。
在对误吸进行预防时,需要了解患者发生误吸的主要原因,从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在此类患者的误吸预防工作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展开预防工作,不但能够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可有效促进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误吸进行阐述,分析了误吸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鼻饲;误吸;神经外科;预防措施误吸指的是患者在进食和非进食过程中,口腔内分泌物或反流物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中,多见于胃内容物、唾液、鼻炎分泌物等[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情况,无法进口进食,所以需要通过鼻饲方式来保证营养的获取。
但是由于受到咳嗽反射减退、胃排空延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误吸情况。
误吸的发生不但会威胁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并且会使其住院时间延长,不但增加治疗费用,也会对医疗资源造成浪费[2]。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需要积极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误吸情况进行预防,以保证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一、误吸概述在对患者误吸情况进行判断时,往往需要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来进行判定。
显性误吸一般指的是患者出现误吸情况后,即刻发生刺激性呛咳等症状。
隐性误吸是指患者发生误吸时,未出现刺激性呛咳等情况,但随着误吸情况反复出现及长期存在,患者会发生支气管炎等严重疾病。
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生隐性误吸的概率更高,但是显性误吸容易得到有效诊断,而隐性误吸则经常被漏诊。
许多临床研究者认为,患者在鼻饲期间只要出现咳嗽、憋喘、呼吸加快等表现,以及鼻饲后两小时吸痰发现痰液中有鼻饲残留物,则可判定为误吸[3]。
也有研究者认为,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或咳出类似营养液样痰,可诊断为误吸。
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患者突发呛咳、呼吸困难,口鼻及痰液中有鼻饲液残留物出现,则被认为是误吸的有效判断方法。
长期鼻饲老年患者预防误吸的研究进展
陈畏兵;马红梅;沈向英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8(015)018
【摘要】误吸是长期鼻饲老年患者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导致患者的窒息甚至死亡.临床医护人员对长期鼻饲老年患者预防误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胃管的选择、胃管置入长度、胃管位置的判断、胃管固定方法、鼻饲时的体位和卧位、鼻饲的速度和鼻饲量、胃残余量的监测以及误吸风险的评估等方面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减少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保障临床护理安全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20-23,39)
【作者】陈畏兵;马红梅;沈向英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湖北武汉4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老年患者长期鼻饲引发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J], 林英
2.胃动力药对预防鼻饲老年患者误吸的效果观察 [J], 杨红美
3.不同鼻饲方法对机械通气长期肠内营养老年患者误吸的影响 [J], 吴小梅;王微;奚艳;王璐璐
4.长期卧床病人鼻饲反流误吸的预防及护理 [J], 曾慧玲;赫文清
5.自制床头角度胶贴在预防长期卧床鼻饲老年患者误吸中的应用 [J], 江春凤;范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监护病房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及护理预防进展关键词:误吸;鼻饲;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给予危重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调整机体的代谢紊乱、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有助于疾病恢复,改善预后。
用鼻饲管行肠内营养常为重症患者首选的营养支持途径。
重症患者多存在着意识障碍、体位不当、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胃肠动力障碍导致胃潴留、胃管的选择及喂养途径等诸多问题都会导致误吸的发生,因此对危重患者鼻饲喂养时监测管理和安全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误吸是鼻饲营养最危险的并发症, 一旦发生, 可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对机体的康复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 我们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鼻饲护理观察, 并进行相关专业文献的查阅, 对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现总结如下。
一、鼻饲病人易发误吸的原因通过放射性标记物的探测和基因分型方法,已证明细菌由胃-口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途径存在[1]。
临床上多数误吸发生在吞咽反射减弱的病人 ,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 ,以下几种因素可增加鼻饲病人发生误吸的危险。
1.1 意识改变据报道不同状态下误吸发生率不同,睡眠状态约为40%,意识障碍者约为70%,气管插管约为50%--70%,鼻饲喂养者约为55%,但各家报道数据差距较大。
并且各种不利因素都会增加鼻饲患者误吸率,由此产生的吸入性肺炎的严重程度与吸入物的质和量有关。
原因可能是处于昏睡、昏迷状态的病人,因咽部感觉迟钝、张口反射下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无力吞咽反流至口腔的胃肠液以及体位调节能力丧失,从而导致将液体吸入气管,这种因素在老年病例中更为多见。
其次,昏迷患者胃肠蠕动减弱,小肠血液供应不足,对食物的耐受性降低,使胃肠排空时间延缓,以致胃潴留几率增加。
1.2 卧位的影响持续性仰卧位可增加胃食管返流和误吸的可能性这一点近年来已经达成共识。
Torres等研究表明仰卧位患者的肺炎发生率比半卧位高出8%。
并且仰卧位时间越长误吸的发生率越高。
鼻饲患者误吸的预防及处理近年来,随着营养支持的不断发展,肠内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优越性日渐显著,已被纳入患者的治疗方案中。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为了保证机体营养供应,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常常需要给予患者鼻饲饮食来配合治疗。
但在实际操作中鼻饲饮食常引起反流而致患者发生误吸,进而导致患者吸入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据报道,鼻饲患者的误吸率高达5.7%o,而长期鼻饲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76%o,因此有效预防鼻饲患者误吸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原因①组织结构衰老及功能减退性因素;②机械通气;③胃管置入长度不够或移位;④鼻饲卧位不当;⑤进食后吸痰不当;⑥抑酸药物的应用;⑦60~75岁高龄病人同样也被认为是高危因素;⑧拔管;⑨鼻饲的灌注速度,量,浓度;⑩中枢神经系统病人。
2、处置方法①病人的体位是预防呛咳窒息的关键:鼻饲带有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平卧位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
鼻饲时床头抬高>30。
,半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体位,体位借重力作用加速胃的排空,减少胃内容物。
平卧位容易使食物从扩张的胃向食管反流,还可使口咽部的分泌物向咽部聚集,以刺激吞咽。
②每次鼻饲时要确保胃管位置正确。
③鼻饲后两小时,胃内残留15OmL以上,可以考虑胃潴留(胃潴留为呕吐宿食,空腹时腹部有振水音即胃潴留)观察病人口鼻腔分泌物,分清是正常分泌物还是胃肠反流物,如为后者,需要观察,及时清除。
同时调整体位,床头抬高,观察腹部有无腹胀,抽吸胃管观察胃潴留量,如胃潴留量超过150ml,立即停止鼻饲4小时,并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可给与胃动力药,减少灌注量,改善喂养途径。
④尽量使用等渗营养液,低脂营养液,脂肪热量达30-40%⑤了解病人饮食习惯,喜欢和讨厌的食物及气味,在鼻饲液中可添加调味剂,改善营养液的气味,避免使用病人一闻就恶心的食物及气味。
⑥目前应用的一次性硅胶胃管,第三个侧孔位置离胃管顶端较长,若采用常规置管深度,次测孔常位于贲门以上,即食管内,当注入流食时,从该侧孔处外溢的食物,易直接反流于咽喉部发生呛咳。
鼻饲病人易发生误吸的原因及预防对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对机体的康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
但鼻饲易引起误吸,一旦发生,可导致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
通过近年来我科23例鼻饲病人发生误吸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误吸发生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相关预防措施有了新的研究进展,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在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共留置胃管60例,发生误吸23例,发生率38.3%,其中男性20例,女性3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74岁,置管时间最短13天,最长时间642天,其中脑血管病13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帕金森氏综合症2例,肝昏迷1例,低血糖昏迷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
1.2 方法与转归根据病人的体重、血糖、血脂、电解质和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选择鼻饲液的配制方法和鼻饲量,其中23例误吸患者中均浆饮食19例,混合奶鼻饲饮食4例,选择分次投给法。
17例误吸患者为吞咽反射减弱的病人,特别是昏迷病人,其严重程度与吸入的量和质有关,2例误吸患者为胃管的影响,2例为胃管的位置不当,1例为鼻饲液输注速度过快注入过量,1例为抑酸药物应用。
其中1例肝昏迷患者死亡,其余22例患者痊愈。
2 误吸的原因2.1 意识状态改变处于昏睡,昏迷状态的病人,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无力吞咽反流至口腔的胃肠液从而导致将液体吸入气管,在这种情况下,误吸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都大大增加,这种因素在老年病例中更为多见。
2.2胃管的影响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鼻饲病人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
第一,胃管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加。
第二,胃管的留置使食管相对关闭不全,胃内食物易反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误吸入肺;同时,胃管的留置更进一步减弱了咽反射[2]。
所用导管直径越粗,对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扩张开放作用越大,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机会就增加,误吸也更易发生。
2.3 鼻饲管的位置不当各种原因如翻身、更衣、诊断性检查、治疗、病人拽拉等因素导致胃管移位。
优化鼻饲流程对预防昏迷鼻饲患者误吸效果的研究昏迷患者不能自行进食,而机体却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胃肠内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使用最多的是鼻饲管插管喂养。
但鼻饲易引起误吸,误吸是鼻饲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因误吸所致的吸人性肺炎死亡率高达40%~50%,甚至可直接引起窒息和死亡。
误吸可以是毫无知觉地发生或有先兆,但大约有50%~70%的患者多是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发生的,鼻饲患者的误吸率高达5.7%,特别是传统的鼻饲方法。
为了预防昏迷鼻饲患者误吸的发生,对鼻饲流程进行优化并加强层级管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20xx年1月~20xx年3月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25例,鼻饲1 092例次为对照组。
20xx年4月~20xx年6月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34例,鼻饲1 386例次为观察组。
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3~82岁,平均(631)岁。
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干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9例,额叶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重型颅脑外伤8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0~80岁,平均(621)岁。
其中颞叶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干出血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15例,重型颅脑外伤1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采取传统鼻饲护理流程,即护士按医嘱进行告知、留置胃管(硅胶胃管)、鼻饲、宣教。
1.2.2 观察组:采用优化后鼻饲护理流程(即在传统鼻饲护理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具体方法如下: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制(即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工作由责任护士负责),调整工作流程,责任护士合理安排操作时间:雾化吸入、电动排痰、更换床单等安排在鼻饲后2 h或鼻饲前进行。
选用胃十二指肠营养管,插入长度根据常规插胃管长度延长插入深度10~15 cm;同时对胃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标识,记录插入长度。
重症老年(脑梗塞)患者鼻饲发生误吸的原因分析与预防目的探究重症老年脑梗塞吞咽困难患者应用鼻饲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案,以降低误吸率及相关并发症。
方法将56例2016年1—12月于该院老年科治疗的重症老年(脑梗塞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发生吞咽困难,进行鼻饲。
观察鼻饲的发生并分析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预防方案。
结果在该研究中的56例研究对象共有17例(30.35%)出现误吸,其中因胃肠动力不佳6例、鼻饲速度过快4例、胃管滑落2例、鼻饲后吸痰5例。
结论造成重症老年脑梗塞患者鼻饲误吸发生的原因多样,做好其护理预防是降低误吸发生率的重要举措;对于已出现误吸的患者应采取综合措施必要时终止鼻饲,进行积极处理。
标签:重症脑梗塞;鼻饲;误吸;肠内营养[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plan of aspiration in nasal feeding of patients senile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dysphagia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spiration rate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Methods 56 cases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included into the study and all patients were with dysphagia and needed the nasal feeding,and the occurrence of nasal feeding was observed and the aspiration cause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eventive plan was made. Results Of 56 cases in this study,there were 17 cases with aspiration,accounting for 30.35%,including 6 cases due to poor stomach intestine dynamics,4 cases due to too fast nasal feeding speed,2 cases due to stomach tube slip and 5 cases due to sputum suction after nasal feeding. 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aspiration in nasal feeding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 are multiple,and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nursing preven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aspiration,and we should adopt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terminate the nasal feeding for patients with aspiration and conduct the active treatment.[Key words]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Nasal feeding;Aspiration;Enteral nutrition重癥老年脑梗塞患者因神经功能损伤或意识障碍常出现吞咽困难的临床症状,其临床发病率在25%~48%[1]。
鼻饲患者易发生误吸的原因及预防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可以保持肠粘膜细胞及其功能的完整性,防止因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对机体的健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鼻饲患者的护理,减少误吸危险性及发生率。
找出引发误吸原因,制订相应措施,以预防误吸发生,提高临床鼻饲治疗护理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及时及早发现误吸,对救治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加强鼻饲患者的护理,制订防误吸有效的措施,以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Abstract:For not oral intake of patients,through the feeding to complete nutritional support can maintain intestinal mucosal cells and their function,prevent enterogenic infection caused by the bacterium group maladjusted,on human health is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nasal feeding,reduce the risk and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causing aspiration,formulate corresponding measures,to prevent misinhalation,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nasal feeding nursing quality,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aspiration,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nasal feeding,formulat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spiration,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promot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Key words:Feeding;Aspiration;Causes and Prevention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可以保持肠粘膜细胞及其功能的完整性,防止因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对机体的健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长期鼻饲老年患者预防误吸的研究进展作者:陈畏兵马红梅沈向英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8年第18期[摘要] 误吸是长期鼻饲老年患者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导致患者的窒息甚至死亡。
临床医护人员对长期鼻饲老年患者预防误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从胃管的选择、胃管置入长度、胃管位置的判断、胃管固定方法、鼻饲时的体位和卧位、鼻饲的速度和鼻饲量、胃残余量的监测以及误吸风险的评估等方面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减少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保障临床护理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年患者;长期鼻饲;预防误吸;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6(c)-0020-05[Abstract] Aspiration is one of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term nasal feeding, which often leads to the ventricular or even death. The clinical medical staff have carried out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on preventing aspiration with it. This paper reviewed in such as the selection of gastric tube, in the length, position and fixed method of the tube, the speed and the quantity of the nasal feeding,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aspiration and the residual amount, to reduce the aspiration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linical nursing.[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Long-term nasal feeding; Prevention aspiration; Research progress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和多种疾病影响导致不能经口进食,在胃肠功能存在的情况下,一般会首选鼻饲给予营养支持。
【关键词】预防误吸鼻饲患者预防误吸的护理(pdf)对于昏迷、病情危重、不能经口进食等患者常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以及供给药物,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
但鼻饲可因患者意识改变、置管位置不当、呕吐等因素引起误吸,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并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预防误吸在鼻饲护理中尤为重要。
临床上误吸的预防多从胃管置入法,营养液供给方法、量、速度和温度及喂养时患者的体位等方面施行。
现对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鼻饲患者易发生误吸的原因胃排空延迟、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退和昏迷者较易发生误吸[1],通常在误吸48 h 后就会形成肺炎,重要的致病物质是胃酸和食物等。
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都会增加误吸发生率,而且往往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学者报道,在不同状态下,误吸发生率不同,睡眠状态约为45%;意识障碍者约为70%;放置肠内喂养管约为50%;气管插管约为50%~75%[2]。
1.1 意识状态改变处于昏睡、昏迷状态的患者,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或无力吞咽使胃肠液反流至口腔,从而导致胃肠液体被吸入气管。
在这种情况下,误吸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都会大大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吸入胃肠液的量和质有关。
1.2 胃管的影响1.2.1 胃管移位鼻饲喂养期间,导管位置移动常见原因为脊髓损伤、鼻胃管滑脱需再放置、更换床单(或洗澡、更衣)、因诊断性检测和治疗而移动患者等因素,均可导致喂养管移位。
1.2.2 胃管留置长度的测量传统方法测量留置胃管的长度,胃管插入深度为45~55 cm,通过抽出少量的胃液或仅能听到气过水声来证明胃管在胃内;按眉心至脐体表标志测量留置胃管长度,插管深度为55~63 cm,可使胃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
传统法体表留置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有一定差距,而眉心至脐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接近[3,4]。
1.2.3 留置胃管对生理环境的改变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鼻饲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