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成型用热连轧钢板及钢带成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9
冷轧钢板的含量标准冷轧钢板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
为了确保冷轧钢板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含量标准,以下将对冷轧钢板的含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冷轧钢板的化学成分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冷轧钢板的主要成分包括碳、硅、锰、磷、硫等元素。
其中,碳是冷轧钢板的主要合金元素,其含量直接影响着钢板的硬度和强度。
硅和锰的含量则会影响钢板的塑性和韧性。
而磷和硫的含量则会对钢板的加工性能和腐蚀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钢板的含碳量、含硅量、含锰量、含磷量和含硫量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
其次,冷轧钢板的机械性能也是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
机械性能一般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冷脆性等指标。
强度是指钢板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一般通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来表示。
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能力,一般通过延伸率和冷弯性能来表示。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划痕和压痕的能力,一般通过布氏硬度或洛氏硬度来表示。
冷脆性是指材料在低温下发生脆性断裂的倾向,一般通过冷弯试验来表示。
这些机械性能指标对冷轧钢板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都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其含量标准。
最后,冷轧钢板的表面质量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表面质量一般包括表面平整度、表面清洁度、表面氧化层、表面缺陷等指标。
表面平整度是指钢板表面的平整程度,一般通过表面波纹和翘曲度来表示。
表面清洁度是指钢板表面的清洁程度,一般通过表面油污和杂质来表示。
表面氧化层是指钢板表面的氧化程度,一般通过表面氧化层厚度和颜色来表示。
表面缺陷是指钢板表面的缺陷情况,一般通过表面划伤、凹陷、气泡等来表示。
这些表面质量指标直接影响着冷轧钢板的外观和使用性能,因此也需要严格控制其含量标准。
综上所述,冷轧钢板的含量标准涉及到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等多个方面,对于确保冷轧钢板的质量和性能都有重要意义。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控制和检测,以确保冷轧钢板能够满足各种工程和产品的要求。
热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热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的分类和代号、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冷成形用热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223.9钢铁及合金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GB/T223.40钢铁及合金铌含量的测定氯磺酚S分光光度法GB/T223.59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GB/T223.6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GB/T223.64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223.72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重量法GB/T223.75钢铁及合金硼含量的测定甲醇蒸馏-姜黄素光度法GB/T223.76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钒量GB/T223.79钢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GB/T223.84钢铁及合金钛含量的测定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GB/T223.86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228.1—202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21,ISO6892-1,MOD)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47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709—2019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433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4977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的一般要求GB/T17505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GB/T18253—2018钢及钢产品检验文件的类型GB/T20066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B/T20123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B/T20125低合金钢多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GB/T20126非合金钢低碳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38813热轧酸洗钢板及钢带的一般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7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QBQB312-2024冷成形用先进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QBQB312-2024冷成形用先进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是中国钢铁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项标准,适用于冷成形工艺中使用的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制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QBQB312-2024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先进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是一种在高温条件下通过连续轧制工艺制造的钢材产品。
它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冷成形性能和优异的表面质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
QBQB312-2024标准旨在规范先进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的生产和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1.材料规定:对钢板和钢带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尺寸和外观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标准要求钢材制品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
2.制造方法:该标准对先进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规范。
制造方法包括原材料选择、轧制工艺控制、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产品的冷成形性能和表面质量。
3.技术要求:对钢板和钢带的机械性能、冷弯性能、抗拉性能、冲击性能等进行了具体规定。
该标准要求产品的机械性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并具备良好的冷成形性能。
4.表面质量:标准对钢板和钢带的表面缺陷、锈蚀、划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要求钢材制品的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的缺陷和损伤,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
先进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和优势:1.高强度:先进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能够满足各种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高强度要求。
2.优良的冷成形性能:该钢材制品在低温条件下拥有良好的冷成形性能,适用于各种冷弯、冲压、拉伸等工艺。
3.优异的表面质量:先进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的表面质量较好,无明显的表面缺陷和损伤,适合用于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制造。
4.多种用途:由于其高强度和优良的冷成形性能,先进高强度热连轧钢板及钢带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
德国标准 1998年3月用于冷成形的热连轧低碳钢钢板和钢带交货技术条件德国版本EN 10051: 1998 DIN EN 10111ICS 77.140.50 取代DIN 1614-2:1986-03欧洲标准EN 10111:1998具有德国标准的地位。
德国版前言本欧洲标准EN 10111由欧洲钢铁标准化委员会(ECISS)下属的负责―用于冷成形的扁平产品–质量、尺寸和特殊试验标准‖技术委员会(TC)13(秘书处:比利时)制定的。
负责德国版的标准化小组是DIN的钢铁标准委员会(FES)下属的―用于冷成形的钢扁平制品‖‖小组01/1。
本标准包含对热轧扁平制品的性能要求,到目前为止,这些要求是包括在DIN 1614-2―钢扁平制品;热轧钢带和钢板;交货技术条件;冷轧用非合金软钢‖(1986年3月出版)中的。
关于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的规定包括在表1中。
钢品种与DIN 1614-2中包含的钢品种对照如下:钢品种按照DIN EN 10111 DIN 1614-2牌号材料参考号牌号材料参考号UstW 23 1.0334 ————对于第2点中引用的EURONORM,请参阅以下相对应的德国标准:CR 10260 见DIN V 17006-100EURONORM 6 见DIN 50111EURONORM 12 见DIN 50111更改与DIN 1614-2:1986-03,有以下更改:a) 删除了钢品种UstW 23;增加了钢品种DD14(见德国版前言中的表)。
b) 按照DIN EN 10027-1修改了钢品种的牌号。
c) 增加和部分修改了关于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的规定(见表2)。
d) 修改了表面质量的说明。
较早的版本DIN 1614-1: 1974-09DIN 1614-2: 1986-03德国版附件(供参考)文献索引DIN V 17006-100钢的标号体系—附加符号DIN 50111金属材料的试验—工艺弯曲试验德国标准 1998年3月用于冷成形的热连轧低碳钢钢板和钢带交货技术条件德国版本EN 10051: 1998 DIN EN 10111适用范围本欧洲标准适用于热连轧低碳钢钢板和钢带(卷)。
热连轧钢板产品简介1 、热连轧钢板产品简介:热连轧钢板、带产品,是以板坯(主要为连铸坯)为原料,经加热后由粗轧机组及精轧机组制成带钢。
从精轧最后一架轧机出来的热钢带通过层流冷却至设定温度,由卷取机卷成钢带卷,冷却后的钢带卷,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经过不同的精整作业线(平整、矫直、横切或纵切、检验、称重、包装及标志等)加工而成为钢板、平整卷及纵切钢带产品。
由于热连轧钢板产品具有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及良好的可焊接性等优良性能,因而北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桥梁、建筑、机械、压力容器等制造行业。
随着热轧尺寸精度、板形、表面质量等控制新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新产品的不断问世,热连轧钢板、带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市场上具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一般说明热连轧钢板产品,钢种规格品种繁多,用途广泛,从一般的工程结构至汽车、桥梁、船舶、锅炉压力容器等制造,都得到大量使用。
各种不同用途,对钢板的材质性能、表面质量及尺寸、外形精度等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对热轧钢板产品的品种、材质、特性及其用途有所了解,才能做到经济、合理利用。
2 、力学性能考虑要点力学性能名词术语( 1 )力学性能:钢板的力学性能式指钢板在受力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或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
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及冲击吸收功是表示热轧钢板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其大小表示钢材抵抗各种作用的能力的大小,是评定钢板材料质量的主要判据,也是钢板制件设计时选材和进行强度计算的主要依据。
( 2 )力学性能实验:测定热轧钢板力学性能的实验主要有拉伸试验及冲击试验等。
( 3 )屈服强度: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负荷不增加或开始有所降低而试样仍能继续伸长(变形)时的应力。
钢材的屈服强度愈低,产生永久变形所需的力愈小,即愈容易成形加工。
( 4 )抗拉强度:试样拉伸时,在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
当材料所受的外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时,将会发生破裂,因此,钢板材料的抗拉强度愈大,则表示它愈能承受大的外应力而不断裂。
==> 下载标准原文(PDF) <==冷成型用热连轧钢板及钢带(Q/BQB 302-2003 代替 Q/BQB 302-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成型用热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冷成型用热连轧钢带以及由此横切成的钢板及纵切成的纵切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19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Q/BQB 300-2003 热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Q/BQB 301-2003 热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3 分类和代号3.1 钢板及钢带的牌号、公称厚度、用途如表1所示。
表1牌号公称厚度a mm 用途SPHC ≤16.0一般用DD11(StW22)≤8.0SPHD ≤16.0冲压用DD12(StW23)≤8.0SPHE ≤8.0深冲用DD13(StW24)≤8.0注:括号内的牌号可使用至2005年年底。
a对于热轧酸洗表面钢板及钢带,公称厚度≤6.0mm。
3.2 按边缘状态分为:切边 EC 不切边 EM3.3 按表面处理方式分为:酸洗表面非酸洗表面3.4 按表面质量级别分为:普通级表面 FA 较高级表面 FB3.5 按产品类别分为:热轧钢带热轧钢板热轧纵切钢带4 订货所需信息4.1 订货时用户需提供下列信息:a) 本企业标准号;b) 产品类别;c) 牌号、表面处理方式及表面质量级别;d) 规格及尺寸(厚度)精度;e) 边缘状态。
热轧钢板含碳量可比冷轧钢板略高些。
在成份相持不大的情况下密度是一样的。
但如果成份相差悬殊,如不锈钢不论冷轧、热轧钢板密度都在7.9g/cm3左右。
具体还要看成份,热轧钢板只是延展性更好,钢材同样受到压力作用。
热轧钢板分为结构钢、低碳钢、焊瓶钢,接着再根据各种钢材查找你所需要的钢材,在查特定的钢材的密度和成分。
热轧钢板硬度低,加工容易,延展性能好。
冷轧板硬度高,加工相对困难些,但是不易变形,强度较高。
热轧钢板强度相对较低,表面质量差点(有氧化\光洁度低),但塑性好,一般为中厚板、冷轧板、强度高、硬度高、表面光洁度高、一般为薄板,可以作为冲压用板。
热轧钢板和冷轧钢板的生产工艺不同。
热轧钢板是在高温下轧制而成,冷轧是在常温下炸至。
一般来说,冷轧钢板具有更好的强度,热轧钢板具有更好的延性。
冷轧的一般厚度比较小,热轧的可以有较大的厚度。
冷轧钢板的表面质量、外观、尺寸精度均优于热轧板,且其产品厚度右轧薄至0.18mm左右,因此比较受欢迎。
对于产品的验收,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
热轧钢板,机械性能远不及冷加工,也次于锻造加工,但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冷轧钢板由于有一定程度的加工硬化,韧性低,但能达到较好的屈强比,用来冷弯弹簧片等零件,同时由于屈服点较靠近抗拉强度,所以使用过程中对危险没有预见性,在载荷超过许用载荷时容易发生事故。
1) 冷板采用冷扎加工表面无氧化皮,质量好。
热轧钢板采用热扎加工表面有氧化皮,板厚有下差。
2)热轧钢板韧性和表面平整性差,价格较低,而冷轧板的伸展性好,有韧性,但是价格较贵。
3)轧制分为冷轧和热轧钢板,以再结晶温度为区分点。
4) 冷轧:冷轧一般用于生产带材,其轧速较高。
热轧钢板:热轧的温度与锻造的温度5)不电镀的热扎钢板表面成黑褐色,不电镀的冷扎板表面是灰色,电镀后可从表面的光滑程度来区分,冷扎板的光滑度高于热扎钢板。
是以板坯(主要为连铸坯)为原料,经加热后由粗轧机组及精轧机组制成带钢。
热轧板卷从精轧最后一架轧机出来的热钢带通过层流冷却至设定温度,由卷取机卷成钢带卷,冷却后的钢带卷,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经过不同的精整作业线(平整、矫直、横切或纵切、检验、称重、包装及标志等)加工而成为钢板、平整卷及纵切钢带产品。
钢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表表1 中钢规格—冷打或冷锻用极低碳钢与中碳合金钢化学成分表表2 中钢规格—碳素硼钢及铬钒合金硼钢化学成分表表3 中钢规格—免铅浴韧化线材化学成分表表4 JIS G3104 铆钉用钢化学成分表注:上表之含碳量可由买卖双方协议,由原规定之成分范围上、下限各缩窄0.01%.表14 JIS G4104 铬合金钢化学成分表表9 JIS G3507冷打或冷锻用碳钢化学成分表0.20%,Ni+Cr 0.30%,其余种类之不纯物不得超过Cu 0.30%,Ni 0.20%,Cr 0.20%,Ni+Cr 0.35%。
不得超0.35%.不得超过0.25%,双锰钢料中之Cr含量不得超过0.35%。
1、铅(Lead)—为改良车削性,可在普通碳钢中加入0.15~0.35之铅,而在代号的第二位与第三位中间加“L ”,如10L45、10L12。
2、硼(Boron)——在细晶净静钢{Fine Grain,Killed Steel}中,加入0.0005~0.0030%的硼,可增进硬化能,而在代号的第二位与第三位中间加“B ”,职10B21、10B38。
3、矽{Silicon}——条钢及半成品,当矽有要求时,其范围如下:0.10%以下\0.10~0.20%,0.15~0.35%,0.20~0.40%,0.30~0.60。
——线材,当矽有要求时,其范围如下:0.10以下,0.07~0.15%,0.10~0.20%,0.15~0.35%,0.20~0.40%,0.30~0.60%。
4、某些品质、产品之磷、硫可降低成分上限要求。
表22 SAE/AISI 保证硬化能(淬火性)之碳钢及硼钢化学成分表残留元素Cu:0.35%以下,Ni:0.25%以下,Cr:0.20%以下,Mo:0.06%以下.1、除表列元素外,其它刻意增加的元素也必须报列。
2、刻意增加的元素与残留元素之总和不得超过0.50%。
3、钢之含量,为焊线镀铜及残留量之总和。
SPHE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与DIN1614-2:1986、EN10111:1998和JIS G3131:199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Q/BQB 302-1999。
本标准与Q/BQB 302-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了Q/BQB300-2003、Q/BQB301-2003、GB/T 8170-1987;——按EN10111将牌号修改为DD11、DD12和DD13,并删除了牌号UStW23;
—— SPHC、SPHD的公称厚度扩大为≤16mm,并增加相应的厚度允许偏差;
——增加了表面处理方式和表面质量级别;
——按EN10111修改了牌号DD系列的Mn含量规定,并将屈服强度参考值改为规定值;——增加了弯曲试验仲裁时的试样宽度;
——对于热轧酸洗表面钢板及钢带,厚度扩大为≤6mm;
——将钢带允许带有的缺陷部分不得超过每卷总长度“8%”修改为“6%”;
——修改了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组批规定和复验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黄锦花。
本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1994第一次修订,1999第二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