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雨水利用概况及政策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69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加强雨水利用工程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加强雨水利用工程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2013年4月17日)委机关各处室、各分局:为加强雨水利用工程规划管理,进一步节约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在继续认真执行我委《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市规发〔2003〕258号)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北京市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指南》、《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透水砖铺装施工与验收规程》等标准规范,我委对建设工程中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管理要求又做出了进一步明确,现通知如下:一、本市行政区域内,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
场、站、源、点类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可结合用地条件和绿化方案考虑设置下凹式绿地。
城市广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不应小于70%,但不具备透水地质条件的除外。
对于需要安排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计时还应考虑透水材料满足车载的要求。
屋顶硬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含)的居住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米屋顶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硬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含)的非居住区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对于容易因降雨产生积水的立交桥,应专题研究雨水调蓄设施的配套建设情况。
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1.09.14•【字号】公告第21号•【施行日期】1991.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1991年9月14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公告第21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工矿区以及1990年1月底以前设立的建制镇。
上述范围内使用公共供水或者以自备井取用地下水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用水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供水应当优先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和其他用水。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把节约用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应当根据《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将节约用水纳入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五条本市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对新增用水实行总量控制,严格限制耗水量大的建设项目,对各行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逐步实行定额管理。
第六条本市鼓励和支持城市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和节约用水设施、设备、器具的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
用水单位应当积极采用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努力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保护现有水资源,积极养蓄地下水资源;按照有关规定加强不同层次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资源化水平。
第八条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是城市节约用水的主管机关,由市公用局组成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设立节约用水办公室,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管理本区、县范围内的城市节约用水工作,业务上受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指导。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一、北京市水资源(一)北京市水资源概况1.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85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及主要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百位之后。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一千立方米的下限。
而且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状况相当严峻。
2.北京的水资源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北京市平均年降水量为64O毫米左右,一般干旱年景的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特别干旱的年份在30O毫米以下。
北京的湖泊都很小,水量有限;所以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水和人工修建的水库。
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河系,总长27O0公里,同属海河水系。
北京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亿立方。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发展,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3.北京的地下水源北京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往玉泉山泉水涌流,清河及莲花河一带也有不少自流井。
北京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河谷潜流补给,同时还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
因此,北京一直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的硬度升高地面下沉,东郊已出现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近年来,北京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雨洪利用,地下水回灌、调控利用等措施,使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初步得到了控制,为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4.北京的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有7座自来水厂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有2座利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其供水能力约各占50%。
密云、怀柔水厍是供应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密云水库是一座特大型水库,上游流域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库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总库容亿立方米,相应水面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瞯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专栏瞯北京市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规划指标解读刘 强1 康晓鹍1 翟立晓1 公维卿2 郑克白1(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2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北京 100045) 摘要 北京市地方标准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DB11/685-2013)中明确规定了新建工程应满足雨水调蓄设施容积、下凹式绿地比例、透水铺装率三项指标的要求。
通过对这三个规划指标的解读,旨在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该条款的编制依据及意图,并以一个满足这三个规划指标要求的实际工程为例,验证其场地径流控制效果能否满足地标中相关条款的规定。
关键词 规划指标 雨水调蓄 雨水流量径流系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0 前言随着北京市硬化地面的大量增加,降雨时地面入渗量大大减少,径流峰值流量增大,汇流时间缩短,加之部分区域下游排水能力不足,导致近年来北京市内涝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北京市降雨全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发生,加之北京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因此北京市的雨水利用较宜利用绿地入渗、透水铺装等设施来达到雨水的间接利用,同时通过雨水调蓄设施对强降雨时的径流削减来达到雨水控制的目标。
北京市在2012年8月发布了枟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枠市规发[2012]1316号[1](以下简称1316号文),文中对调蓄设施容积、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的要求作出规定,并将建设项目的这三个规划指标作为规划审批的依据。
1316号文中这三个规划指标为北京市枟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枠(DB11/685-2013,以下简称“地标”)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地标”中规划指标解读“地标”中对新建工程中的雨水调蓄设施容积、下凹式绿地比例、透水铺装率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期达到对开发场地的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规定,其中4.2.3条规定雨水控制与利用规划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并满足以下规定:1 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千平方米硬化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3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2 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至少应有50%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3 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
北京市的水资源概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望。
然而,这座繁华的城市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北京地处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年际变化较大。
这就使得北京的水资源在供给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从水资源的总量来看,北京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匮乏。
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警戒线。
这意味着北京的水资源供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北京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其中,一些主要河流如永定河、潮白河等,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水量变化较大。
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河流的生态流量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
地下水是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
然而,长期的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这不仅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为了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水源涵养方面,加大了对山区森林和植被的保护力度,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北京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引入长江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此外,还加强了污水处理和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景观用水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北京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设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目标,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同时,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
然而,北京在水资源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气候变化也可能给水资源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此外,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和监管。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水利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市规发〔2003〕258号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水利局二〇〇三年三月四日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为充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缓解本市水资源紧缺状况,减轻市区和城镇等地区的排水压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如下规定:一、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以下统称为建设工程)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
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建设中水利用设施的新改扩建设工程,必须同时考虑建设雨水利用设施。
二、雨水利用是指针对因建设屋顶、地面铺装等地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利用等措施。
三、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
径流量是指降水扣除蒸发和入渗后剩余的水量。
外排水总量是指建设区域内因降雨产生的排入市政管网或河湖的总水量。
四、雨水利用应因地制宜,工程一般采用就地入渗和贮存利用等方式。
(一)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筑物屋顶,其雨水应集中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蓄渗回灌或者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
(二)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设工程的庭院、广场、停车场及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等,应首先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蓄渗回灌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
(三)如果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主干道、交通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其路面雨水应结合沿线的绿化灌溉,设计建设雨水利用设施。
水业导航北京城市雨水利用政策剖析与启示李俊奇1,2, 邝 诺3, 刘 洋1, 何建平4(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北京100044;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5;3.北京市排水集团管网设施管理分公司,北京100038;4.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北京100036) 摘 要: 对近年来北京颁布实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面的政策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新的建议,为雨水利用政策的完善和城市雨水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城市雨水利用; 政策; 剖析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4602(2008)12-0075-04Anal ysis and Inspiration of Rai nwater U tilization Policies i n B eiji ngU rban A reaLI Jun qi 1,2, KUANG Nuo 3, L I U Y ang 1, HE Jian p ing4(1.School o f Environ m ent and Ener gy E ng ineering,B eijing University of C ivil Eng i n 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 eijing 100044,Ch i n a;2.School of M anage m ent ,X i an University o fA rch itecture and Technolo gy ,X i an 710055,China;3.Dra i n age N et w ork FacilitiesM anage m entB ranch,B eijing Drainage G roupC o .L td.,B eijing 100038,China;4.B eijing M unici p alWa ter Conservation Off ice ,B eiji n g 100036,China )Abstract : The polic ies fo r ur ban rainw ater utilizati o n ,issued and i m ple m ented i n recent years i n Be ijing are analyzed ,and the ne w proposals are put for ward ,w hich pr ov i d es idea and reference for the perfecti o n of rainw ater utilization po licies and t h e rainw ater m anage m ent and decisi o n i n other c ities . K ey w ords : urban rai n w ater utilization ; policy ; analysis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7BeCS014); 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专项基金项目; 北京市可持续水与废物循环利用技术 学术创新团队!项目(B J E10016200611)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m 3,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首都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其雨水径流流失量却高达2.3∀108m 3/a [1]。
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1.11.09•【字号】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号•【施行日期】1992.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条例(1991年11月9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人民生活和首都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必须遵守《水法》和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本市保护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本市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第五条本市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并采取措施涵养水源。
第六条本市水资源管理,贯彻执行《水法》规定的“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市水利局是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资源综合管理工作。
市地质矿产局、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市公用局和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条例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区、县水利局(含水资源局)是本区、县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协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开发利用第七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农业生产用水,控制城市规模,限制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发展。
计划部门在审查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对直接从河流、地下取水的,应当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矿部门参与意见,对取水方案有重大争议的,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