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词语表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56.63 KB
- 文档页数:1
七年级语文下册16课《社戏》字词句理解一、基础知识:1、了解背景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
2、回顾作者作者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3、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dan惮duo踱po颇归xing省hang行辈cuan撺掇fu凫水chan潺潺wan宛转xu絮叨dai怠慢yun 蕴藻家juan眷渔fu父he喝采wang旺相jiu桕树ji楫子4、理解下面的词语。
惮:怕絮叨:连绵不乱地课堂导学1、创设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童年》MTV师: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透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领略到鲁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读课文,整体感悟故事情节a.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b.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大意符合即可)。
3、交流互动教师出示问题组,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课文题目为《社戏》,由此可见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
思考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除了看社戏以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哪些事件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2)、.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3)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又如何解决的?(4)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5)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
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6)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归省xǐng惮dàn欺侮ǔ撺uān掇du凫fú水篙gā橹lǔ撮uō棹zhà楫í行háng辈点拨:注意多音字“省”“行”等字的读音。
2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这十多个青年,委实没有一个可不能凫水的。
委实:实在。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依稀:隐约约约。
那声音可能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但是又自失起来,感觉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自失:忘了自己。
3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警惕”的时候,咱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点拨:所填词语是表现开船的一系列动作的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恍如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社戏》选自《呐喊》,文体是短篇小说。
词语积存:P111注释1;P112注释3、6;P114注释二、4、;P11注释一、6;P118注释2;P119注释2-4;P120注释3-41重点段:P11第10-13段环境描述:具体描述的景物描述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恍如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
①比喻、拟人;②写出了划船之快和“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我”的心理转变:轻松-急切-陶醉2人物性格:双喜、六一公公。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18课词语解释知识点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18课词语解释知识点掌握七年级语文第16-18课词语解释的知识点,对你学习语文第16-18课的课文是有帮助的。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18课词语解释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词语解释知识点:第16课《社戏》鲁迅惮(dàn):怕,畏惧。
踱(duó):慢步行走。
棹(zhào):划着。
归(guī)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bèi):排行和辈份。
撺(cuān)掇(duō):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shuǐ):游泳。
《社戏》以“我”到赵庄看戏为线索,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表现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反映了“我”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词语解释知识点:第17课《安塞腰鼓》刘成章狂(kuáng)舞(wǔ):尽情地舞动。
闪(shǎn)射(shè):闪烁放射的光芒。
火(huǒ)烈(liè):火爆热烈。
飞(fēi)溅(jiàn):向四外溅。
亢(kàng)奋(fèn):极度兴奋。
晦(huì)暗(àn):昏暗。
这里指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jī)绊(bàn):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mò)然(rán):忽然;猛然。
冗(rǒng)杂(zá):繁杂。
搏(bó)击(jī):奋力斗争、冲击;搏斗。
烧(shāo)灼(zhuó):热情激昂。
奔(bēn)突(tū):急速移动冲撞。
翻(fān)飞(fēi):上下急速转换舞动。
大(dà)彻(chè)大(dà)悟(wù):佛教用语,彻底醒悟的意思。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展开描写。
第1课社戏1.字音字形归省.(xǐnɡ) 偏僻.(pì)行.辈(hánɡ) 絮叨.(dɑo)潺.潺(chán) 橹.(lǔ)撮.(cuō) 皎.洁(jiǎo)mí(弥)散cuān(撺)掇dài(怠)慢yì(屹)立家juàn(眷) 前ɡāo(篙)兽jǐ(脊) 欺wǔ(侮)2.词语解释①消夏:避暑。
②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③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④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⑤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⑥朦胧:月光不明,“朦胧”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
⑦依稀:隐隐约约。
⑧弥散:弥漫消散。
⑨踊跃:跳跃;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⑩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3.文学常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文小说,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4.中心主旨这篇小说以“社戏”为线索,回忆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经历的美好的童年往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友爱的美好品质,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5.结构图表社戏⎩⎪⎨⎪⎧⎭⎪⎬⎪⎫盼看社戏:平桥村—“我”的乐土去看社戏⎩⎪⎨⎪⎧戏前波折 波折—转机夏夜行船 见闻—感受船头看戏 仙境般环境归航偷豆 偷豆的趣味怀念社戏⎩⎪⎨⎪⎧怀念好豆怀念好戏纯朴善良友爱无私。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七年级语文词语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表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菜畦 q:菜地。
确凿 zo:非常真切,真实可靠。
秕谷bǐ:张得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也叫秕谷子。
渊博yuān:形容学识深而广。
缠络 chn lu:枝条状物互相缠绕,连续不断。
桑椹 shn:桑树的果实。
轻捷 ji:轻快敏捷。
臃肿yōng zhǒng:过度肥胖。
脑髓suǐ:大脑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1/ 40相宜 y:适宜。
蝉蜕 tu: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中医可入药。
攒 cun:聚拢,拼凑。
宿儒 s r: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dǐng:形容喧闹. 混乱,像水锅里沸腾一样。
方正:正直。
人迹罕至hǎn:人的足迹很少出现. 到达(的地方)。
2. 《爸爸的花儿落了》肿胀 zhng:肌肉. 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 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油鞋:一种涂上桐油,用于下雨天穿的鞋。
挪窝儿 nu: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
---------------------------------------------------------------最新资料推荐------------------------------------------------------ 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dǎn:掸灰尘的用具,把鸡毛扎在藤或竹竿的一端制成。
有的地方叫鸡毛帚。
咻咻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雨篷 png:遮蔽雨的设备,用竹木. 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骊歌 l:告别的歌。
玉簪花zān: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气味芳香。
徘徊 pi hu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社戏》课文知识点
《社戏》课文知识点
一、社戏简介
绍兴旧时农村,为了祈求平安而在社庙戏台上演的戏,又叫“平安戏”。
当时乡村分为一个一个的“社”,每个社设有社庙,大都面河而筑,前面留出大片空地,对面临河筑一个永久性的戏台,台柱是用石头的,不会烂。
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河上。
演社戏带有祭天地、敬鬼神的性质,目的是祈求全社太平、富足,所以是全社的人家捐款公演的。
戏班是出钱请来的,大家都演绍剧,如“龙虎斗”(其中有一句唱词,就是阿Q常常哼的“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无常”等等。
演社戏的日期不固定。
一般在丰收以后的农闲季节,一演就是好几天,至少一天一夜。
各村的人往往今天在甲地看,明天到乙地看,过几天又到丙地看,亲朋好友互相邀请招待,非常热闹。
看时可以在岸上用门板搭着台坐看,也可以在河中的船上看。
戏台四近歇满了各种各样的饮食担。
稍远一点,则有算命看相之类的测字摊。
一些闲汉便临时凑桌赌博,输光了钱便去看戏。
二、罗汉豆解释
即蚕豆,又称胡头、佛豆、倭豆,绍兴人叫罗汉豆。
在绍兴也有“蚕豆”的名称,但那是指豆荚比罗汉豆小得多的豌豆。
上岸时眉毛不湿,面无惧色。
《社戏》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编著了《中国小说史略》等。
《社戏》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
知识积累1.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2.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3.乐土:安乐的地方。
4.行.(háng)辈:排行和辈分。
5.太公:对曾祖父一辈人的称呼。
6.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7.惮.(dàn):怕,畏惧。
8.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
旧时民俗,在节日或者神的生日,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或村庄,叫做“赛会”。
9.航船:指航行在城镇或乡村间有一定班次的搭客的木船。
10.絮.(xù)叨:翻来覆去地说。
11.伊.(yī):第三人称代词,五四时期的文章里常用来指女性。
12.怠.(dài)慢:冷淡,表示招待不周。
13.礼数:礼节。
14.撺掇..(cuān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15.写包票:也成打包票,表示对某件事情有绝对把握。
“包票”是保证书一类的东西。
16.委实:实在。
17.凫.(fú)水:游泳。
18.弄潮的好手:懂得水性,善于游水使船的人。
弄潮,在潮头搏浪嬉戏。
19.橹.(lǔ):在船艄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大。
七年级下册词语表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菜畦qí:菜地。
确凿záo:确实。
秕谷bǐ:长得不饱满的谷粒。
渊博yuān:形容学识深而广。
缠络chán luò:枝条状物互相缠绕,连续不断。
桑椹shèn:桑树的果实。
轻捷jié:轻快敏捷。
臃肿yōng zhǒng:过度肥胖。
脑髓suǐ:大脑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相宜yí:适宜。
书塾(shú)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中医可入药。
攒cuán:聚拢,拼凑。
收敛( liǎn ):收拢。
宿儒sù rú: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人迹罕至hǎn: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dǐng:形容人声喧闹。
倜傥( tì tǎng ):洒脱,不拘束。
方正:正直。
拗(ǎo )过去:用力弯曲的意思。
盔甲( kuī):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的战衣。
2.《爸爸的花儿落了》肿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油鞋:一种涂上桐油,用于下雨天穿的鞋。
挪窝儿nuó: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
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dǎn:掸灰尘的用具,把鸡毛扎在藤或竹竿的一端制成。
有的地方叫鸡毛帚。
咻咻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雨篷péng:遮蔽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骊歌lí:告别的歌。
玉簪花zān: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气味芳香。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花圃pǔ:种花草的园地。
3.《丑小鸭》讪笑(shàn ):嘲笑。
嫉妒(jí dù):妒忌。
姊妹zǐ:姐妹。
来势汹汹xiōng:动作或事情到来时声势盛大的样子。
沼泽地zhǎo:木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沮丧jǔ:灰心失望。
恭恭敬敬gōng: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社戏的生字词一、生字1. 惮(dàn)•解释:怕,畏惧。
例如“肆无忌惮”中的“惮”也是这个意思。
在社戏中,“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
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
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
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
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
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
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
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
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
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
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
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
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这里的“怕”可以用“惮”来理解作者对老旦唱戏的感觉。
2. 踱(duó)•解释:慢步行走。
如“踱步”。
在文中形容老旦唱戏时的动作,“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通过这个字生动地描绘出老旦唱戏时的那种慢悠悠的姿态。
3. 棹(zhào)•解释: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也可作动词,划(船)。
在社戏里有“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这里的“橹”和“棹”类似,都是划船的工具。
4. 归省(xǐng)•解释:回乡省亲。
社戏课后字词注音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课后那些字词!先说说“惮”,它读“dàn”,就好比你害怕走夜路那种感觉,有点畏惧的意思。
比如说“我可惮走那
条阴森的小路”。
还有“踱”,念“duó”,就像你悠闲地在公园里走来走去,不慌不忙的。
比如“他在房间里慢慢地踱着步”。
“棹”,读“zhào”,可以想象成划船的桨,比如“船夫拿起棹开始划船”。
“归省”,这两个字要放在一起说,读“guī xǐng”,就是回家探望父母
的意思呀。
就好像你好久没回家了,突然回去看望爸爸妈妈。
“行辈”,“háng bèi”,是指辈分的意思哦。
比如说“在家族里,他的
行辈很高”。
“撺掇”,“cuān duo”,哎呀,这个词就像有人在你耳边不停地鼓动
你去做一件事。
像“他老是撺掇我去冒险”。
“凫水”,“fú shuǐ”,就是游泳的意思呀,像鸭子在水面上那样游动。
比如“他很擅长凫水”。
这些字词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它们就像是文字世界里的小精灵,有
着各自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我们学习它们,不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
运用语言嘛!所以呀,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字词,它们可是我们表达
自己、理解别人的重要工具呢!我觉得掌握这些字词真的太重要了,能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不是吗?。